登录 注册 退出
省发改委解读:《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栏目:湖北省供销社-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2-02-19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依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25年,由省政府印发实施。一、编制背景及过程《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是省级重点专项规划,2019年12月启动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精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应勇书记、忠林省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讲话和批示要求,通过实地调研、书面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及县市区意见建议,严格履行规划编制程序,省政府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审议,最终形成规划发布稿。二、《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一)坚持对标中央精神和立足湖北实际相结合。《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贯彻中央精神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对标对表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推动“十四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聚焦县域经济不强这个突出短板,加快补短板强功能,切实发挥县域在全域协同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以高质量县域经济抬高全域发展底板。(三)坚持宏观指导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既注重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尽可能覆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又突出针对性,聚焦县域城区、县域产业、县域社会等重点领域,明晰思路,提出重点任务及具体要求。(四)坚持横向对接和纵向衔接相结合。一方面,及时与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行业(二)指导思想。专项规划对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县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衔接,摸清县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重大产业项目等增长点,反映县市发展诉求。三、《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规划》分三大板块10章33节,设12个专栏。其中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是总结“十三五”县域经济发展成效,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分为第二章到第九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第三板块即第十章,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县域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成就显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十四五”实现突破性发展夯实了基础。(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市域与县域协同发展,加快补短板强功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精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块状经济,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打造一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带动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坚实支撑。(三)基本原则。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推动要素畅通流动、合理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县域各项改革,扩权赋能强县,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城乡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县域与市域融通发展,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统筹武汉城市圈、“两翼”城市群与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三是分类推进、特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评价的思路,立足各地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块状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带动形成“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四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过程,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五是补齐短板、共建共享。坚持人民至上,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弱项,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发展目标。依据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县域实际,聚焦抬高全域发展底板,充分发挥目标牵引作用,提出以下主要目标: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县域GDP站全省的比重达到60%以上,GDP过500亿县市区达到25个、千亿级县市区达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制造业占县域经济比重稳中有升,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基本形成。2.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县城品质显著提高,新型城镇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进步,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3.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长江经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4.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5.社会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县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御自然灾害、防控重大传染病及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立体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五)主要任务。《规划》聚焦实现发展目标、做强县域底盘,在加快融通发展、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市场主体、提升县城能级、提升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一是加快转型突破,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县域主动加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的经济链接,构建市域引领、县域支撑、优势互补、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因地制宜指导推动不同功能区域的县市区差异化、特色发展。扎实推进“三百工程”,把24个“三百”县市打造成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夯实县域经济支撑。指导县域深度对接“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找准产业定位,打好“一县一品”特色牌。加快工业园区现代化改造,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数字经济助推作用,通过创新赋能、做强制造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推动县域产业提档增效。三是壮大企业主体,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企业成长工程、优化大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培育更多的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是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优化县域城镇布局。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高标准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稳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接”,精心打造特色小城镇,以人口集中带动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五是建设美丽乡村,抬高县域发展底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县域发展的“三农”基础。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环境系统治理保护,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金山银山“价值”。七是增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水平。补齐县域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推进平安县乡建设,提升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八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强化县域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四、规划实施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激励担当实干,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供给,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全省上下共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附件: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依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25年,由省政府印发实施。

一、编制背景及过程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是省级重点专项规划,2019年12月启动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精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和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应勇书记、忠林省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讲话和批示要求,通过实地调研、书面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及县市区意见建议,严格履行规划编制程序,省政府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审议,最终形成规划发布稿。

二、《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

(一)坚持对标中央精神和立足湖北实际相结合。《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贯彻中央精神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对标对表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推动“十四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聚焦县域经济不强这个突出短板,加快补短板强功能,切实发挥县域在全域协同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以高质量县域经济抬高全域发展底板。

(三)坚持宏观指导和突出重点相结合。既注重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尽可能覆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又突出针对性,聚焦县域城区、县域产业、县域社会等重点领域,明晰思路,提出重点任务及具体要求。

(四)坚持横向对接和纵向衔接相结合。一方面,及时与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相关行业(二)指导思想。专项规划对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县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衔接,摸清县域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重大产业项目等增长点,反映县市发展诉求。

三、《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分三大板块10章33节,设12个专栏。其中第一板块为总论,主要是总结“十三五”县域经济发展成效,分析“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分为第二章到第九章,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第三板块即第十章,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县域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实力稳步增强、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发展活力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成就显著、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十四五”实现突破性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市域与县域协同发展,加快补短板强功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大做精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块状经济,实施“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打造一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带动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坚实支撑。

(三)基本原则。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以推动要素畅通流动、合理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县域各项改革,扩权赋能强县,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城乡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县域与市域融通发展,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统筹武汉城市圈、“两翼”城市群与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三是分类推进、特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评价的思路,立足各地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块状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带动形成“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四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过程,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五是补齐短板、共建共享。坚持人民至上,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弱项,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发展目标。依据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县域实际,聚焦抬高全域发展底板,充分发挥目标牵引作用,提出以下主要目标:

1.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县域GDP站全省的比重达到60%以上,GDP过500亿县市区达到25个、千亿级县市区达到6个;全国百强县数量中部领先、位次前移,实现五十强县零突破;制造业占县域经济比重稳中有升,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基本形成。

2.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县城品质显著提高,新型城镇体系和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进步,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3.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长江经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

4.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5.社会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县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御自然灾害、防控重大传染病及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立体化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五)主要任务。《规划》聚焦实现发展目标、做强县域底盘,在加快融通发展、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县域市场主体、提升县城能级、提升县域社会发展水平、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一是加快转型突破,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县域主动加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的经济链接,构建市域引领、县域支撑、优势互补、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因地制宜指导推动不同功能区域的县市区差异化、特色发展。扎实推进“三百工程”,把24个“三百”县市打造成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夯实县域经济支撑。指导县域深度对接“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找准产业定位,打好“一县一品”特色牌。加快工业园区现代化改造,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数字经济助推作用,通过创新赋能、做强制造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推动县域产业提档增效。三是壮大企业主体,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实施企业成长工程、优化大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培育更多的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是提升县城功能品质,优化县域城镇布局。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高标准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稳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接”,精心打造特色小城镇,以人口集中带动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五是建设美丽乡村,抬高县域发展底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县域发展的“三农”基础。六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环境系统治理保护,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金山银山“价值”。七是增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县域社会治理水平。补齐县域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推进平安县乡建设,提升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八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强化县域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四、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激励担当实干,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供给,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全省上下共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