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对未来湖北经济实现新跨越的可行性分析
栏目: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5-10-15 加入收藏
对未来湖北经济实现新跨越的可行性分析
日期:2015-10-15 16:56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1

  【内容提要】2015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长8.7%,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逆势进位。为何在全国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湖北的比较优势得以更加凸显?未来湖北能否在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继续抢得先机,实现新的跨越?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经济的深度剖析,与位次临近省份的深入比较,找出优势与短板,为未来湖北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提供一些启示。

  一、当前湖北经济发展的“三势”进一步凸显

  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湖北经济逐渐步入调速换挡期,GDP增速从2011年的13.8%回落到今年上半年的8.7%。在增速回落的同时,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三势”也进一步凸显。

  (一)弯道超越的态势进一步凸显。

  最近几年,湖北经济增长速度虽然逐步回落,但发展势头却未减。特别是放在全国这个大范围来比较,其弯道发力的竞进态势更加明显。2011年湖北经济总量超越上海,上升至全国第10位。2012年湖北经济总量在突破2万亿的同时,再次超越湖南,跃居全国第9位。今年上半年,湖北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增长态势和质量好于全国。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来看,近年湖北也一直是快于全国、领先中部,增长速度在全国的位次节节攀升。

  (二)经济增长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经过前期湖北快速发展的积累,湖北经济增长的优势在逆势中逐步显现。一是理念进一步科学,发展得以更优保障。新常态下湖北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湖北实际相结合,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又提出了“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和“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这些发展理念既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又立足湖北实际,突出湖北特色,成为湖北逆势而进的优势和重要保证。二是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得以更好支撑。截止201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957个,千亿元产业达14个,钢铁、汽车、电脑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正是支柱行业的稳定表现,才使得湖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中一抹亮色。三是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得以更大后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下大力气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2009年到2014年连续6年,全省新开工投资项目在1.8万个以上。武汉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中心,湖北在全国率先进入“高铁时代”。随着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网路的优化完善,湖北的区位优势更加立体,中心地位更加体现。四是对外进一步开放,发展得以更多资源。近年来湖北坚持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全省利用省外和海外资金节节攀高,世界500强和全国100强企业纷纷落户。湖北产品远销全球,湖北企业站稳海外。

  (三)新兴动力的增势进一步凸显。

  在传统产业下行、传统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新兴产品、新兴模式的不断涌现,为湖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服务业快速发展发出了湖北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推动的积极信号。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占比达45.5%,为2008年以来最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8.4%,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快于全部规上工业4.0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8%。互联网+向纵深推进,全省网上零售连续数年成倍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发力。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增长10.6%,注册资本增长75.1%。

  总体看虽然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当前湖北仍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继续竞进提质,实现全新跨越仍大有可为。

  二、对未来湖北经济实现新跨越的可行性分析

  新常态下,湖北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新兴动力,经济发展不断逆势而进。未来湖北能否再接再厉,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经济总量排在湖北前两位的四川、辽宁,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和测算。

  (一)湖北经济与位次邻近省份的比较。

  1.从产业看,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和韧性较强的工业是湖北的相对优势。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工业经济的韧性更大、抗压性更好。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回落,其中以工业经济的回落最甚。湖北、四川、辽宁都是工业大省,但与其他两省相比,湖北工业增加值占比更低为40.2%,分别比四川、辽宁低1.3个和4.0个百分点,因此他们的面临下行压力更大,问题更突出。同时,在逆势之中,湖北工业韧性较强的比较优势得以更好显现,增长速度相对进位,效益水平全国领先,行业支撑,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不断增强。2014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比四川和辽宁分别快1.2个和6.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5.9%,四川仅为1.3%,而辽宁为-5.8%。从行业来看,以通用设备制造、电器制造、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2014年增长13.1%,快于四川0.4个百分点左右,快于辽宁6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36.2%,拉动增长3.9个百分点,成为湖北工业的新引擎。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2012年湖北第三产业增速落后四川0.8个百分点,到2014年湖北第三产业增速反倒领先四川1.1个百分点,比辽宁高3.3个百分点。2012-2014年湖北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0.5%,分别快于四川、辽宁0.2和1.7个百分点。同时湖北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6.9%提高到2014年的41.5%,比四川高2.8个百分点(2012年比四川高2.4个百分点),与辽宁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12年与辽宁相差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我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2.6%,比2012年提高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与工业一道成为支撑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湖北又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金融业增速达14.7%,比四川和辽宁快10个百分点左右,其迅猛增长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他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等营利性服务业,以及教育、卫生、科研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达到12.4%。相比之下,湖北的传统服务业,如批零住餐、交通等行业优势则相对较弱。

  总体看,在三省之中,湖北工业转型效果较好,服务业发展更为迅速,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均衡,未来或将更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

  2.从需求看,湖北经济的三驾马车喜忧参半。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的投资总量仍在较快增长,但投资效率却不断走低。近年来湖北投资增长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但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快的速度。2012-2014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3%,分别比四川和辽宁快4.4和10.6个百分点。投资总量与四川和辽宁的差距,由2012的分别相差1462和6258亿元,缩小到2014年的353和1766亿元。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这一势头也得到延续,1-7月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继续快于四川和辽宁5.1和31.8个百分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北投资的回报率却在逐年走低。2012年湖北每1元投资可以产出1.428元的GDP,(同期四川、辽宁分别为1.401和1.137),到2014年湖北每1元投资只可以产出1.191元的GDP(同期的四川、辽宁分别为1.224和1.158),回落幅度之大,远超四川和辽宁。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消费市场更为发达,但潜力还需着力培育。2014年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449.3亿元,比四川高56.3亿元,比辽宁高592.3亿元。但从潜力来看,未来四川消费提升的空间可能更大。一是人口因素。四川人口基数大(2014年常住人口比湖北多2308万人),消费提升潜力大。二是收入因素。2014年湖北、四川、辽宁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1.17:1、0.97:1和1.18:1,四川消费占收入比重更低,收入转化为消费空间更大。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出口较为薄弱,经济外向度最低。2014年湖北进出口总额为430.64亿美元,约为四川的1/2,辽宁的1/3。其中出口266.46亿美元,比四川少182亿美元,比辽宁少321亿美元。湖北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为9.7%,大大低于四川和辽宁(四川为15.1%,辽宁为24.5%)。同时,湖北实际利用外资仅为79.28亿美元,比四川少27.22亿美元,比辽宁少194.22亿美元。

  总体看,湖北经济的三驾马车,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扩大优势,保持投资和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也要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投资效率,培育消费新兴热点,扩大对外开放。

  3.从要素看,人才技术是湖北发展可以依赖的动力源。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人才资源丰富。从适龄劳动人口看,三省中四川最多,湖北次之,辽宁最少,但从人才资源看,湖北具有一定优势。2014年湖北拥有各类在校大学生153.64万人,比四川多12.04万人,比辽宁多45.54万人,其中研究生11.67万人,比四川多2.87万人,比辽宁多2.37万人;拥有各类大学毕业生42.26,比四川多5.86万人,比辽宁多16.96万人。另外从对人口的吸引力看,湖北的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四川,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低于其他两省,具有相对高的收入和低的失业。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技术支撑优势明显。2014年湖北共申请发明专利2253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855项,多于辽宁,与四川相当。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196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01.74亿元,是四川的1.7倍,是辽宁的1.4倍。同时湖北在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上的投入也是最多、增长最快的。2014年共支出510亿元,比四川、辽宁分别多61亿元和13亿元;增长15%,分别比四川、辽宁快2.7和3.5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6%,分别高于四川、辽宁0.29和0.12个百分点。

  与四川、辽宁相比,湖北资本支撑厚度需提升。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来看,三省之中湖北规模是最小的,2014年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大少于四川和辽宁。而湖北存贷比虽为69.3%,高于四川5.8个百分点,但低于辽宁9.2个百分点。从社会融资规模看,湖北2014年社会融资为5843亿元,比四川少1249亿元,与辽宁相当。同时湖北拥有的上市公司也比四川要少20家。

  总体来看,科教人才资源是湖北最大的优势,但资本不足是亟需弥补的短板,未来我们还需将人才技术更好的转换为生产力,同时要加快创新融资方式,提升助力发展的资本厚度。

  (二)对湖北经济未来实现新跨越的初步测算。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基数、速度和价格指数共同决定了未来的GDP总量。从基数看,2014年湖北GDP总量比辽宁和四川分别低1247亿元和1157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新常态下,三省经济增速均出现了下滑,但湖北经济表现出韧性更强,抗压能力更好,增速回落幅度更小。2012年湖北GDP增速还落后于四川,仅略高于辽宁,到今年上半年湖北已分别高于四川和辽宁0.7和6.1个百分点。未来湖北仍有望延续这一势头,在GDP增速上较四川、辽宁保持一定优势。从价格指数来看,近年由于供给过剩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出现了大幅下滑,未来预计市场需求回暖仍需一段时间,价格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工业占比较高的辽宁将受此影响较大。

  综合各方面考量,未来湖北GDP增速仍有望较四川、辽宁保持一定优势,从而进一步缩小与两省总量的差距。虽然今年上半年湖北在总量上超过辽宁,但从季节因素看,辽宁下半年生产总量所占比重较高,全年仍有保持领先的优势,从相关指标来看,辽宁税收总收入比湖北高577.13亿元,税收占GDP比重比湖北高1.5%,而税收占GDP比重是国家统计局深化GDP核算改革的核心评估指标之一。因此2015年湖北经济总量超越辽宁仍有较大困难。“十三五”期间湖北GDP增速如继续保持高于辽宁的态势,则GDP总量超越辽宁可能性较大。同时今年末湖北与四川经济总量差距或将进一步缩小,但若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超越四川,湖北年均GDP增长需比四川高0.6个百分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即将实施统一核算改革等举措,进一步缩小各省份增速汇总与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向世界均值回归和湖北经济增长向全国均值回归是大趋势,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各省GDP增速差距会进一步缩小。湖北经济超越四川还需加倍努力。

  三、未来湖北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湖北经济跨越发展之路,虽然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和各种隐性风险,但也存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战略的机遇。近年中央推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而湖北实施支点战略、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精准对接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未来湖北在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舞台。

  二是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央作出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部署,并辅以一系列支持政策。湖北立足自身比较优势,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当前国家正积极部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对湖北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支撑。

  四是改革红利充分释放的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十三五”时期,在行政审批、财税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将会取得积极进展,湖北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五是调速换挡的机遇。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发展方式变得不可持续,传统的区域经济版图或将被重构。站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起跑线上,谁能率先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找到平衡、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得先机。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稳定增长难。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出口呈现负增长,PMI下滑到荣枯线之下,我省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PPI连续31个月走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价格下滑与经营成本上升“多重挤压”下,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扩大。

  二是转型升级难。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后,湖北钢铁、建材、纺织和汽车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大,需求空间受阻,竞争压力增大;而新兴产业由于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短期内还难以形成有规模的新增长点,动力转换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政府债务杠杆率较高而投资需求不足,对实现稳增长和保持经济增长合理区间构成较大的潜在风险,从而可能引发就业压力、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三是深化改革难。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还没有彻底消除,一方面是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另一方面是政府干预过多。比如对全社会投资存在重审批、轻服务的倾向,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

  四、对未来湖北打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建议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发展之路,湖北要想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需要重点打造四个战略高地。

  (一)打造思想认识上的高地。

  一是要多一份定力。要充分认清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仍要坚定不移的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目前可以说我们与四川、辽宁等区域竞争对手基础实力相当,发展机遇均等,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多一份专注,在作为上更下些苦功,才有可能在发展中占得先机。二是要多一份信心。在正视当前经济发展中困难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只要我们不松气、不泄气、憋足一口气,咬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不放松,就一定推进能湖北经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二)打造调控策略上的高地。

  有了正确的方向,还需要规划好科学的路径。从短期看,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不仅能稳定当下增长,更能增强未来后劲。但投资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大水漫灌,一味简单地做大总量,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投资那些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领域,进一步在提高投资效率和回报上动脑筋、下狠功。从中长期看,湖北经济要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实现新突破,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创新上取得突破、赢得先机。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利用湖北现有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开发力度,加快向中高端延伸湖北的产业链,提高湖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湖北制造的新优势。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通过金融创新,使金融更好地浇灌实体;通过互联网+对服务业的模式再造,提升经济效率,激发全新需求;通过服务业和工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更添新动力。

  (三)打造发展环境上的高地。

  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只有不断从舒适性、便捷性上提升我们的整体发展环境,未来我们才能从外部吸引到更多的人力、技术、资金和资源,从内部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因此一是要加快优化升级湖北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二是更要着力营造湖北经济发展良好的软环境。要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服务作用,无论是发展政策还是改革举措,都要着眼于让企业家提振信心、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着眼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要切实打破市场壁垒,消除社会资本在市场准入、投资途径等方面的障碍。要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的投资、创业、创新环境,真正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局面。

  (四)打造国家战略焦聚上的高地。

  近年来国家先后部署实施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为各省市加快发展,扩大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过去湖北由于地处内陆,在对外经贸上存在明显短板。现在国家为我们指明了战略方向,送来了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在政策研究和对接战略上走在其他地区前列,力争用我们的主动作为将湖北打造成国家多重战略的焦点、对外开放的高地。为此我们要破除“一带一路”中湖北既不在头、也不在尾,被边缘化的错误认识,充分发挥我省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到位,投资环境趋好,人才技术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扬长避短,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湖北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牢牢把握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湖北区位、岸线优势,用好武汉市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一政策机遇,主动争资引策,加快构建开放通道,完善基础设施,为湖北赢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