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栏目: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5-07-22 加入收藏
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日期:2015-07-22 15:53来源:湖北省经信委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1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快于全国的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加突出,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

  一、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运行总体特点

  生产增速快于全国。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快于采矿业(1.2%)和能源生产供应业(1.7%);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增长10.9%,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增长8.1%、7.8%,分别回落4.6和6.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持续改善。从轻重结构看,轻工业产值增长10.8%,快于重工业7.5个百分点,占比提高至37.1%。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消费品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原材料工业比重持续下降,消费品、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占比由去年同期37.3:34.5:28.2调整为39.2:33.6:27.2。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5.4%,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占比降至27.5%。

  效益水平相对稳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逐月回升,1-5月实现主营收入15437.8亿元,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1位;实现利润846.5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6位;税金770.1亿元,增长8.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5%,继续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79亿元,同比下降0.9%。

  产销衔接基本平衡。1-5月,全省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分别增长5.7%和6.9%,其中销售产值增幅环比加快1.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6.6%,低于同期1.8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为98.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监测的564种工业产品中,473种产量实现增产,增长面为83.9%。40种重点产品中,显示器、光缆等9种增长10%以上。

  技改投资力度加大。1-5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3905.5亿元,增长9.2%。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448.2亿元,增长20.9%,继去年增速居全国首位后,今年仍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制造业完成投资3577.4亿元,增长11.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橡胶塑料制品、化纤行业增长20%以上。

  (二)主要行业情况

  1-5月,多数行业运行态势平稳,但行业分化苗头明显。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33个实现增长,17个保持两位数增长,5个增速超过15%。

  消费品工业环比加快。消费品工业调整成效显现,增加值增长10.9%,增速较1-4月加快0.6个百分点。食品行业增加值增长10.8%,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增长12.4%、8.3%,增速环比回升1、0.5个百分点;酒、饮料制造业增长15.1%,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烟草行业当月增长13.6%,累计增速由1-4月的3.8%回升至5.4%。纺织行业受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调整及棉价下降,困难局面有所改观,行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增长12.3%和11.3%。医药行业增长势头趋缓,增加值增长8%,同比、环比分别回落4.4和1.4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增速趋缓。受汽车、电子设备行业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分别较一季度和去年全年回落0.1、5.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增加值增长仅4.8%,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汽车产量77.6万辆,增长1.9%,同比回落10.9个百分点。分车型看,轿车产量增长11.8%,越野车产量增长55.9%;客车、载货车分别下降40.7%和38.5%。机械行业增长势头较为平稳,增加值增长10.2%,其中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10%,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3%、10.6%,铁路及航空等交通设备制造业增长4.5%。电子设备制造业受重点企业大幅减产,行业增加值仅增长8.5%,同比回落25.2个百分点。手机产量下降9.1%,计算机整机、光电子器件下降33.9%和42.5%。

  原材料工业持续回落。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加之受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受整体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和环保影响,行业增加值下降4.1%,同比回落12.2个百分点。钢材产量1379万吨,同比下降0.5%。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长7.7%,同比回落10.5个百分点。分子行业看,受原油价格波动和成品油降价影响,石油开采业、炼化业下降32.6%、6.1%;化工行业受化肥出口增长拉动,增长9.4%,环比加快1.1个百分点;橡胶塑料行业受塑料制品增长拉动,增长13.3%。建材行业受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及对房地产市场回升,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增加值增长13.5%,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水泥产量下降3.4%,陶质砖、大理石等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加突出,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主要表现在:

  (一)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今年以来,我省工业增速持续回落,由1-2月的9.3%回落至1-5月的8%,5月当月增速只有7.2%,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从投资看,1-5月全省工业投资仅增长9.2%,同比回落16.8个百分点。新建项目开工迟缓,在建续建项目投资力度减弱。1-5月,全省新开工项目722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68个,同比下降3.6%。从市场看,一些周期性产业缺订单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开工不足、销售不畅、库存增加。全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4%,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从价格看,PPI仍连续39个月负增长,5月份降幅仍高达4.6%,CPI也降至1%左右,通缩现象已经显现。如:黄石市对连续三个月回落16.3个百分点因素进行量化估算,因产品价格下降,拉低产值增速6个百分点;因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影响业产值增速3.5个百分点;因资金紧张影响生产,拉低产值增速2.9个百分点;因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安全不达标关停企业,影响产值增速2.5个百分点;因投资后劲不足,直接影响全市工业产值增速0.5个百分点。

  (二)分化趋势更加突出。从市州看,过去地区间增速相隔在2个点左右,且大多数在两位数以上,今年前5个月,全省17个市州增速在10%以上的只有荆门(11.3%)和宜昌(10.6%)2个,同比仅回落0.3和1.1个百分点;8%-10%之间有天门(9.5%)、孝感(9.3%)、黄冈(9.2%)、随州(9.0%)、仙桃(8.5%)、荆州(8.0%)6个,回落幅度在2-4个百分点左右;黄石和潜江下降2.8%和1.7%,分别回落11.9和13.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汽车行业增速由2013年的12.5%回落至2014年的9.4%,今年1-5月进一步下调至4.8%;食品、机械等行业经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和产业整合,出现回升迹象,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行业内部之间分化现象也较明显,汽车行业中越野汽车增长较快,1-5月产量增长55.9%,而商用车仍较低迷,产量下降38.5%;石化行业中石油开采和采掘业受石油价格影响,下降32.6%,而化工行业受国家化肥出口窗期政策调整增长较快,增长9.4%。从企业看,前五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33户,其中产值下降的4452户企业,产值下降幅度达到22%,另外10981户企业,产值则上升了25%。全省重点监测企业中,69户产值保持增长,其中45户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产值增长15.7%,53户产值下降,降幅达到15.5%。反映出转型升级滞后的企业困难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而那些在新兴产业领域和转型升级见识早、动手快的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三)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一是大工业电价居高不下。目前我省工业用电价格在全国居上游水平,今年国家发改委下调工业用电价格,湖北只下调了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0.06元/千瓦时,未对大工业电价下调,而且小化肥电价上涨0.1元/千瓦时。同时直供电改革以及降低余热发电基金和自备电源基本电费等政策也未能落实。二是用工成本持续上升。自2011年以来我省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连年上调,上涨幅度在50%以上,如荆门新港服装公司反映企业职工薪酬年支出占加工费收入的比重2012年只有53.9%,2013年、2014年则攀升至80.3%和83.9%。同时,与工资挂钩相关负担费用也“水涨船高”,据咸宁企业反映同一个企业在咸宁、深圳、东莞办厂,在咸宁“五险一金”缴存比例为42%,比深圳、东莞高12个多百分点。三是企业负担依然过重。尽管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但部分政策难协调落实地,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1-5月,全省非税收入增长26.2%。随州市专用汽车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台,但在“国3”转“国4”后,企业需重新进行多项检测和产品公告,仅交费就要数亿元。

  (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是企业融资难,资金缺口加大。一季度全省制造业占GDP比重约为40%,而信贷规模仅占13.7%,且较去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银行“多收少贷”或“只收不贷”时有发生。如:咸宁市1-5月工业贷款余额下降近10%。据调查,荆门、咸宁、恩施、仙桃、潜江、天门等地流动资金缺口合计达到220多亿元,较去年同期缺口扩大60亿元。二是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1-5月全省规上工业应收帐款3335.2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收入增长6.4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主营收入21.7%,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设备业、通用设备业、专用设备业、仪器仪表业应收帐款占收入比重都超过了40%,分别为67.9%、50.7%、47.4%、48.6%。且大企业占压拖欠小企业货款现象较为普遍,中小企业“两头”受挤,上游原辅料供应企业拆借资金,下游客户依赖订单优势拖欠资金。如:仙桃市江汉重工受制于国内大型央企,产品主要与武船、武重配套,因5000多万元货款难以回收,无力偿还借款,企业已由债权人接管。三是亏损和停产企业增加。1-5月全省规上工业亏损企业1796户,亏损面达到11.6%,较去年底增加了591户,亏损面上升了3.5个百分点。全省停破产企业658家,停产面为4.9%,较去年四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孝感、咸宁停产半停产面达8%以上。黄石市新冶钢、大冶有色等多家龙头企业实行技改或拟停产检修。

  三、下阶段措施及建议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既定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狠抓工作落实。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一是抓监测预警。高度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监测调度,密切监控产能利用、停产半停产状况,有效防范化解苗头性问题和风险,合理引导企业和市场预期。二是抓要素保障。加大企业信贷资金协调,推广“银政企集合贷”、“助保贷”等新型融资模式,近期会同金融部门组织开展全省银企对接、新兴产业融资对接活动。继续抓好电力发供用平衡,突出做好重点时段煤电供应工作。三是抓增长出力。抓好预增产值2000万元增长点投产出力,突出抓好30个预增产值10亿元的重大增长点,加强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协调解决投产过程中的突出困难,促进有效产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抓政策协调落实。抓好近年来特别是近期中央出台的系列惠企稳增长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协调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调研并提请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努力缓解企业困难。

  (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一是突出培育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北斗、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十大重点领域,策划一批重点项目,制定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将新兴产业发展具体化、方案化、项目化。二是突出抓好集成电路产业。落实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协调产业发展基金组建落实,谋划推进存储芯片等重大项目,建成全球最大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产业聚集基地。三是培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业态。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界发展、创新发展,推动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的转型。四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产业化战略新联盟。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培育平台经济,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但我省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特征没有改变,工业快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要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省经济综合竞争。要做到“三个立足点”:一是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汽车、食品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加快石化、冶金、建材、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二是立足于新兴产业发展。围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北斗、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一落实行动方案,集中突破高端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培养具有世界级的国际型企业。三是立足于融合发展。加快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跨界发展,推动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的转型。

  (四)抓好惠企政策落地生根。对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进一步研究政策落实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一是减税。目前企业税费重、成本上升快、“五险一金”远高沿海省市,建议可以参照沿海省份做法降低“五险一金”征缴标准,加快国有资本充实养老缺口和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允许对经认定的困难企业及新开工企业,实行一定期限内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工伤及生育保险费率,缓缴及降收期限为6个月或1年。二是降费。目前农产品加工环节税“高征低扣”(工业品征17%,农产品扣13%)不合理,建议落实财税〔2013〕57号《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文件精神,参照安徽省做法,通过实行统一税率,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赋。三是调价。目前工业企业用电成本过高,而发电成本大幅下降,电价调整未涉及大工业用电,建议落实中发〔2015〕9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精神》,建立电价与煤价同步联动价格机制,进一步下调工业电价,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重组。建议加大企业解困重组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债务重组、品牌联盟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困难企业,鼓励债权企业通过债权转股权等形式实施兼并重组。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