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市科技局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安排
栏目: 宜昌市科学技术局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7-05-22 加入收藏
一、2016年工作总结(一)试点示范城市扎实推进。今年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冲刺之年,为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6月,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科技奖励暨科技三城建设推进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就“科技三城”建设作了重要讲话。8月,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同志主持召开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迎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试点示范城市扎实推进。

今年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冲刺之年,为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6月,提请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科技奖励暨科技三城建设推进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同志就“科技三城”建设作了重要讲话。8月,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同志主持召开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迎检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迎检工作方案》,各成员单位分别就各自承担的工作分别进行了汇报和表态发言。同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科技部专题汇报了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情况,宜昌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领导充分肯定。目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测,预计各项主要指标任务均可圆满完成。为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请市政府讨论通过了《宜昌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6~2018年)》,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措施。

(二)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认真兑现落实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创优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各项科技创新政策2015年度奖励资金共计1700万元。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新修订了《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宜昌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代拟起草的《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已按程序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预计年内可出台实施。先后召开、举办或筹办了全市科技奖励暨“科技三城推进大会”、宜昌市第十六届科技活动周、全省科技系统履职尽责服务企业工作推进会、全省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推进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会议、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宜昌分中心启动仪式、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宜昌分赛区和湖北赛区决赛等活动,城市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在2015年度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我市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宜昌市本级连续六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宜都、远安、枝江、当阳被表彰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我市获奖名额总数位处全省前列。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扎实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通过精心筛选,专家评审,又择优遴选了30余家试点企业纳入第四批试点企业,预计全市试点企业总数将达200家以上。坚持抓早抓小,持续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财政、税务、中介等部门作用,强化齐抓共促工作机制。1-9月,我市共分2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1家,其中第一批申报96家,通过91家(新增认定55家,重新认定36家),认定率达95%,位居全省市州前列。第二批申报35家,目前正在初审之中。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达到320家以上。全市已组织申报第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9个,已认定73个,目前正在组织第二批高新技术产品申报工作。1-9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15.28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6.77%,增加值415.85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4.6%,占全年目标数的62.77%,预计全年将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74.5亿元、增加值630亿元。

(四)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及向上争取成效明显。

市级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分配继续采取竞争性分配的原则,围绕六大千亿产业,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与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技术领域,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为目标导向,按照“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竞争机制,对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全过程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2016年共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190项,安排科技计划项目经费5500万元,预计可引导撬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0亿元以上。目前,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正在申报评审中,预计12月初将正式下达。在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支持方面,总结历年经验,分析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分配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深入企业指导编写项目资料,不断提高项目申报资料质量与水平。预计争取金额位列市州前列。

(五)科技成果和专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活动,鼓励服务对象申报国家、省级科技奖励,组织专家深入项目现场详细讲解辅导,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成果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7月,在汉召开的2015年度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市共有28个项目获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质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同时,通过周密策划、精选项目,由宜昌市域相关单位主持完成的28项成果进入公告系列,涉及宜昌市域的37项成果榜上有名,由市科技局推荐的26项成果入选19项,入选量再创历史新高。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市级科技奖励。共有来自企业、高校、院所的66项科技成果被授予2015年度宜昌市科技奖励。其中,技术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54项,成果推广奖4项,中小企业创新奖3家。为进一步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结合上海、重庆、武汉等地的经验做法,对《宜昌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的奖类设置、奖励组织管理、奖励评审标准和奖励经费投入进行了修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科技成果登记继续攀升。1-9月全市鉴定验收科技成果240多项,通过湖北省一站式服务平台登记230多项,认定登记输出技术合同超过1600份,合同成交额75亿元,预计全年登记科技成果380项,其中D类以上成果300项,预计登记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以上。专利工作再创佳绩。1-8月全市专利申请总量56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13件,同比增长53.45%;专利授权量2440件,同比增长10.1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23件,同比增长37.79%。预计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00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达3000件以上。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其推广应用,1-9月全市转化科技成果82项。预计全年完成97项以上。

(六)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不断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积极争取、精心指导、密切跟踪,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宜昌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安琪集团申报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上报科技部。宜昌磁电子研究院、兴发磷化工研究院和南玻硅材料技术中心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工作顺利推进。按照《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共组织、指导8家社发领域的企业提交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议书。完成了省技术创新公共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新增公共试验服务平台2家,获省科技厅240万元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严格按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着力提高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质量,新增认定1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已受理4家单位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正在评审之中。孵化器建设量质并进,1-9月,全市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10.5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42家,预计全年将新增孵化面积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00家。新增国家级专业孵化器1家,新增省级科技企孵化器4家。新增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共6家。

(七)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科技交流与对接活动,努力为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互动衔接、寻找合作契机。先后邀请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来宜洽谈合作事宜,会同县市区政府、基层科技部门、科技型企业走出宜昌,寻找技术与人才的合作。在今年的“华创会”上,向海外1000多名代表推介宜昌人才、技术需求和合作项目。我市与海外代表达成了多个初步合作意向。上报签约项目11个,根据组委会统一安排,共有3个项目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截止目前,共挖掘企业各类技术需求427条,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110月,共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5%促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宜昌分中心已挂牌成立,促进宜昌市君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与中科育成(武汉)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科育成(宜昌)公司已初步达成协议。

(八)知识产权、地震、科技情报等工作再上台阶。

以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扫零工程,不断加大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扶持力度,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从三峡大学招募50名志愿者,组建了12330宜昌市保护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1-9月,共有42家企业完成了专利扫零任务。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0件。预计全年专利侵权纠纷和假冒专利案件执法数量将达到190件。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5.12防震减灾日为载体,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积极召开了2次震情趋势会商会,我市连续三年提交的年度趋势会商报告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市地震局行政服务窗口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服务窗口,组织开展应急演练30余次,建筑物落实抗震设防标准检查执法30余次,下达《监察意见书》10多份,有力推动了抗震设防标准的落实。地震信息速报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专业救援队伍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新增农村科技特派员59名,已解决农业关键技术难题8项。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和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开通了外文查询业务,全年共开展科技咨询900余人次,完成查新检索500余项。

(九)科技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精心编制印发了宜昌市“十三五”科技事业规划。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服务重点项目“三峡大学文化产业园”、招商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报送招商信息8条。扎实做好帮扶贫困村长阳县大堰乡钟家湾村精准扶贫工作,联系落实帮扶资金20余万元。完善科技与金融对接融合。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结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10月,全市共发放财政科技创新贷15笔,贷款金额5150万元,新增合作银行3家。中小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93笔,金额19885万元。湖北藤邦科技担保公司入驻宜昌,为我市3家企业担保融资1500万元。宜昌高新产业投资基金、宜昌科华创业投资基金纳入今年三峡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范围,宜昌科技投资公司2015年股东会、董事会议定二期注册资本到位。西陵区政府发起设立了我市首只区级创新创业基金。我市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共托管企业60家,托管总股本13.36亿股,挂牌企业55家。不断完善宜昌市科技服务创新、九三·宜昌产学研合作、九三·宜昌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宜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上线运行以来,共计800余家科技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企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入库,已900多名人才入库,对外提供共享服务科研仪器1000多台,每年用户访问量达十五万人次,接受专家、企业咨询5000余次,为企业节约创新成本近1000余万元,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每年上亿元。

二、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科技三城”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50家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600件以上,授权量达到550件以上。

三是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2家以上,新建市级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8家以上。

四是全市新增建成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在孵企业200家以上,在孵企业总数达到600家以上。

五是解决农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8项以上,新增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三区人才)60名以上。

六是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扩散项目100项以上,完成企业D类以上科技成果登记300项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0亿元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省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抓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落实,指导鼓励各县市区出台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出台《宜昌科技金融创新行动方案》,建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创新贷”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和“股权质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科技企业商业信用贷”机制,力争各类科技贷款余额3亿元以上。认真筹备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奖励大会、5.12防震减灾日、知识产权活动周等活动,努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是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及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引导我市农业、工业、社发等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申报认定工作,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体。

三是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各类技术研发平台作用。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建,支持引导磁电子研究院、新型石墨材料研究院申报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鼓励支持企业创建省级研发平台,提高市级研发平台的工作质效。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加快有较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创新人才快速成长。努力扩大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寻求与发达先进地区的科技合作,力争新认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专利执法维权和展会专利执法保护工作。

四是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效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党风廉政相关要求,守纪律、将规矩,坚持依法行政、廉政从政,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全省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大提升工程”为契机,着力提升科技系统干部职工服务能力,增强干部职工改革发展意识和创新服务意识。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