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发展中心关于印发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的通知
栏目: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2-03-17
各市、州、县(区)农业(水产)发展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科学研究所):    当前正值春季水产养殖病害易发高发时段,部分地区出现黄颡鱼、草鱼、鲫鱼等养殖品种不同程度发病的情况。为及时有效开展病害防控,避免病害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提振渔民养殖信心,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控,将鱼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尽可能地减少渔民损失。    附件: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2022年3月17日    附件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    当前,我省部分地区池塘养殖淡水鱼类以及小龙虾等甲壳动物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发病的情况。为及时有效开展病害防控,避免病害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特制定我省春季部分重点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应急防控指导措施,供养殖户参考使用:    一、大宗淡水鱼病害防控    我省是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鲫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品种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春季是大宗淡水鱼疾病频发、多发的时期,以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等常见病为主,有些还伴有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并发,给渔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生物,改善池塘底质。每年冬季或投放鱼种前,一定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处理,尽可能杀灭池塘淤泥中的病原生物,有效改善池塘底质。    2.培肥水体,调控水质,保持水环境稳定,防止鱼体应激。在投放鱼种前,尽可能使用生物肥、发酵农家肥、氨基酸肥等培肥水体,促进浮游动植物以及有益菌群生长,保持水环境稳定。此外,随着气暖转暖,水温回升,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使用微生态制剂或有益藻种,确保池塘水生态稳定。对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保持溶氧充足,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缺氧。    3.规范转塘,避免鱼体受伤,科学投放鱼种,严格控制投放鱼种规格与密度。春季鱼种转塘、拉网、运输等操作,一定要科学规范,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使用食盐、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消毒,预防水霉病及细菌感染。    4.投喂优质饲料,科学投喂,提高鱼体健康水平。当春季水温上升时,根据摄食鱼的数量、规格和摄食能力,提早开食,合理确定投喂率,投喂优质饲料,逐步增加投喂量,添加多维、多糖以及益生菌,确保肠道健康,提高鱼体免疫力。    5.定期消毒。3月以后存塘养殖动物因越冬后体制弱,较易受真菌、细菌等病原感染而发生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养殖池塘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一旦发病,需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   (二)治疗措施。    1.水霉病。水霉病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鱼体受伤、水温适合以及水质恶化是春季水霉病暴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因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造成的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采用二氧化氯、五倍子提取物进行泼洒,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调控好水质,抑制水体真菌孢子生长,同时可搭配保肝护肠产品,增加鱼体免疫力。    2.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外用泼洒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内服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参考国标药物使用剂量,严禁抗生素滥用。与此同时,可以适量添加多维、多糖等免疫促进剂于饲料中,提高鱼体抵抗力。    3.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加强越冬和春季肥水,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疾病暴发时,可使用相应的杀虫药物进行防治,如车轮虫、杯体虫等纤毛虫,使用铜铁合剂、戊二醛等泼洒有明显杀灭效果。    二、特色淡水鱼病害防控   (一)黄颡鱼。黄颡鱼是近几年我省发病较多、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主要疾病包括“头穿孔”病、腹水病等常见细菌性疾病,小瓜虫病、累枝虫病和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由纤毛虫寄生,诱导黄颡鱼相互摩擦形成体表溃疡,进而继发性感染细菌和真菌所引起的黄颡鱼“烂身病”,同时包括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体表正常但下颌部充血)。    1.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环境稳定。越冬前池塘加注新水,池塘水位维持在1.8-2.5米,以确保春季池塘水温稳定,避免春季水温剧烈变化引起鱼体应激反应;春季水质调节主要通过施用少量生物肥或微生态制剂,如光合菌、芽孢杆菌、有益藻类等。   (2)科学投喂优质饲料,保障鱼体肝肠健康。随水温回升,黄颡鱼摄食量增大,选用优质饲料,先少量投喂,再逐步增加投喂量,加快越冬黄颡鱼体质恢复;切忌过量投喂或投喂变质饲料,增加肠胃负担或产生毒害作用。   (3)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益生菌等,提升鱼体免疫力,保持黄颡鱼良好的抗病或抗应激能力。   (4)加强巡塘管理,尽早发现鱼病。勤观察鱼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水质调控或药物预防措施,防止寄生虫、细菌病原混合感染。   (5)科学用药。可通过药物预防的病害,尽可能以内服药物为主进行预防,减少泼洒药物对水环境的破坏及对鱼体的刺激反应。    2.治疗措施。   (1)小瓜虫病、累枝虫病和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根据显微镜诊断结果,确定病原种类和感染情况。如果虫体数量不多,可以选择肥水的方式,培养水体浮游生物,采用生态学方法防控寄生虫病;如果虫体量大,鱼体有集群和浮头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杀虫药物,同时内服或外用治疗。   (2)“头穿孔”病、腹水病等细菌性疾病。可以外泼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戊二醛等,内服国标抗菌药如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建议经过药敏试验后选择药物,提倡交叉用药,避免低剂量长时间用药,禁止向水体泼洒抗生素。   (3)烂身病。加强黄颡鱼纤毛虫感染情况监测,通过水质调控,培养浮游生物等生态学方法防控纤毛虫病;同时加强水体消毒,杜绝滥用杀虫药物,减少鱼体应激,避免增加黄颡鱼死亡率。   (4)病毒病。针对黄颡鱼的病毒性疾病,建议采用外用泼洒碘制剂,如聚维酮碘等,内服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鱼腥草、黄芪等合剂的超微粉进行治疗。杜绝滥用药物,避免增加患病鱼死亡率。   (二)斑点叉尾鮰。防控方法与“黄颡鱼”相同。   (三)淡水鲈鱼。随着淡水鲈鱼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淡水鲈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主要病害有蛙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肌肉溃疡病等。    1.预防措施。   (1)清塘消毒,杀灭病原,改良底质,培肥水质,池塘水质要 “肥、爽、嫩、活”,为养殖淡水鲈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苗种检验检疫,投放健康苗种,控制投放规格与放养密度,预防疾病发生与传播。    (3)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天然植物药物如黄芪、大黄等,提高鱼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    2.治疗措施。   (1)蛙虹彩病毒病。为养殖淡水鲈鱼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各种规格淡水鲈鱼均易患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投放健康苗种、调控水质、科学投喂、加强健康管理,能显著降低淡水鲈鱼蛙虹彩病毒病的发生率。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大黄、板蓝根、黄芪等天然植物药物,对于养殖生产中控制蛙虹彩病毒感染有明显效果。   (2)诺卡氏菌病。该病由诺卡氏菌病感染加州鲈引起,主要症状内脏或者肌肉有粗糙白色结节。定期调节水质,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保持水环境稳定,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等,可有效控制诺卡氏菌的感染。   (3)肌肉溃疡症。养殖淡水鲈鱼的肌肉溃疡症由丝囊霉菌感染养殖淡水鲈鱼引起,在体表可见淡水鲈鱼肌肉深度溃疡、腐烂,镜检腐烂溃疡处刮片,可观察到丝囊霉菌菌丝体。该病原主要感染淡水鲈鱼员,对淡水鲈鱼危害严重,导致养殖产品几乎完全丧失商品价值。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菌,改善底质,调控水质,投喂优质饲料,饲料中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与天然植物药物大黄、黄芪等,可显著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效防止加州鲈的肌肉溃疡症。    三、小龙虾病害防控    小龙虾是我省重要养殖虾类,主要病害有纤毛虫、“五月瘟”、尾部水肿、头部溃烂等病症。针对不同的病症,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一)“五月瘟”预防措施。    “五月瘟”是小龙虾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每年4-5月发生,导致大量死亡,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五月瘟”是一种季节性病害,其病原可能是白斑综合征病毒,也可能是小RNA病毒、细小病毒等新病原或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更多的可能是环境应激下,病毒和细菌的共感染造成的。防控措施如下:    1.投放优质苗种,合理控制密度:选择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壳青色淡、有活力的虾苗,来源于繁育区。3月上旬开始转苗,规格为100 - 120尾/斤,放养密度为35 - 40 kg/亩。    2.精准投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龙虾饲料,根据水温、水质、水草生长状态,池塘虾载量,合理增减投喂饲料量,水温达到20℃时,饲料量投喂虾体重5-6%的饲料,2小时内吃完为宜;当水草有成段状漂浮状态时,应适当增加投喂量,3 - 4月主要投喂田面,5 - 6月主要投喂围沟。    3.做好水草养护:水草种植选择12月 - 翌年2月。草种为伊乐藻,田面移栽行距8 - 10 m,株距6 - 8 m,每株直径0.2 - 0.4 m,水草总面积控制在水面的50%以内,定期清除多余水草,水草栽种后,施用生物肥,促进水草生长,水深维持在0.3 - 0.4 m。    4.水质调控:采用生物有机肥调控水体肥度,培养浮游生物,增加水体生物量及光合作用。小龙虾养殖期,10-15天左右采用生石灰调水,水体透明度0.3 m左右为宜、pH维持在8.0 - 8.8,溶氧控制在3 mg/L以上。    5.水深控制:每日巡塘,调控水深,随气温上升增加水深。3月田面水位一般控制在0.3 m左右;4月中旬水位逐渐提高到0.6 - 0.8 m,经常补水,防蒸发下降水位,越冬期间保持水位0.4 - 0.5 m,翌年3月温度回升期,水位控制在0.3 m左右,促使洞穴内的抱卵虾或抱幼虾尽早出洞孵化或育幼。    6.将甘草、茵陈、板蓝根、金银花和黄芪等植物提取物作为免疫调节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匀后,以2‰的量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进去,制成小龙虾专用颗粒饲料。   (二)纤毛虫病害防控措施。    小龙虾养殖水体中,易出现有机质多、悬浮物多、透明度低等现象,虾壳体表有一层絮状物,这是累枝虫等纤毛虫固着于小龙虾外骨骼和鳃丝形成的,虾苗和成虾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固着类纤毛虫的侵袭,大量纤毛虫固着使宿主的活动能力降低,导致小龙虾甲壳增厚、体表挂脏,红壳等,影响小龙虾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严重时能造成大量死亡。    1.纤毛虫严重感染,在壳外形成絮状物时,需要采用治疗方法:按照剂量30-40斤/亩茶粕,加食盐0.5斤,浸泡过夜,然后连水带渣一起均匀泼洒至养殖塘,2天后小龙虾脱壳生长,体表清新干净,效果好,治愈率高,小龙虾活力强、耐运输。    2.纤毛虫感染量不大、但影响活动摄食时,采用预防方法: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有益菌,兑水全池泼洒,间隔10-15天泼洒一次,分解有机质和悬浮物,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减少纤毛虫食物,同时,2天后池塘补充新水,维持池塘水深,保持水体生态。    3.做好水草养护:选用伊乐藻,栽种行距8- 10 m,株距6 - 8 m,单株直径0.2 - 0.4 m。水草栽种后,按照150 kg/亩施用生物肥,促进水草生长,水深维持在0.3 - 0.4 m,高温期加水降温,防止烂草,水草总面积控制在50%以内。    4.控制好投喂量:根据水温、水质、水草生长状态,池塘虾载量,及时增减投喂饲料量,水温达到20℃时,饲料量投喂虾体重5-6%的饲料,2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投喂过量,水体有机质含量增加,导致纤毛虫生物量增多。    5.做好水质调控:采用生物有机肥调控水体肥度,培养浮游生物,增加水体生物量及光合作用。小龙虾养殖期,10-15天左右采用生石灰调水,水体透明度0.3 m左右为宜、pH维持在8.0 - 8.8,溶氧控制在3 mg/L以上。    特别提醒,本文中所列举的药品和投入品,请务必到具备兽药经营许可的正规门店购买,请务必使用具备兽药生产许可的正规企业生产的药品或投入品,避免不法商贩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各市、州、县(区)农业(水产)发展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科学研究所):

    当前正值春季水产养殖病害易发高发时段,部分地区出现黄颡鱼、草鱼、鲫鱼等养殖品种不同程度发病的情况。为及时有效开展病害防控,避免病害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提振渔民养殖信心,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控,将鱼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尽可能地减少渔民损失。


    附件: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2022年3月17日


    附件


当前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应急防控措施


    当前,我省部分地区池塘养殖淡水鱼类以及小龙虾等甲壳动物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发病的情况。为及时有效开展病害防控,避免病害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特制定我省春季部分重点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应急防控指导措施,供养殖户参考使用:

    一、大宗淡水鱼病害防控

    我省是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鲫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品种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春季是大宗淡水鱼疾病频发、多发的时期,以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等常见病为主,有些还伴有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并发,给渔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生物,改善池塘底质。每年冬季或投放鱼种前,一定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处理,尽可能杀灭池塘淤泥中的病原生物,有效改善池塘底质。

    2.培肥水体,调控水质,保持水环境稳定,防止鱼体应激。在投放鱼种前,尽可能使用生物肥、发酵农家肥、氨基酸肥等培肥水体,促进浮游动植物以及有益菌群生长,保持水环境稳定。此外,随着气暖转暖,水温回升,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使用微生态制剂或有益藻种,确保池塘水生态稳定。对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保持溶氧充足,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缺氧。

    3.规范转塘,避免鱼体受伤,科学投放鱼种,严格控制投放鱼种规格与密度。春季鱼种转塘、拉网、运输等操作,一定要科学规范,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使用食盐、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消毒,预防水霉病及细菌感染。

    4.投喂优质饲料,科学投喂,提高鱼体健康水平。当春季水温上升时,根据摄食鱼的数量、规格和摄食能力,提早开食,合理确定投喂率,投喂优质饲料,逐步增加投喂量,添加多维、多糖以及益生菌,确保肠道健康,提高鱼体免疫力。

    5.定期消毒。3月以后存塘养殖动物因越冬后体制弱,较易受真菌、细菌等病原感染而发生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养殖池塘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一旦发病,需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

   (二)治疗措施。

    1.水霉病。水霉病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鱼体受伤、水温适合以及水质恶化是春季水霉病暴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因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造成的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采用二氧化氯、五倍子提取物进行泼洒,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调控好水质,抑制水体真菌孢子生长,同时可搭配保肝护肠产品,增加鱼体免疫力。

    2.烂鳃病、肠炎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外用泼洒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内服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参考国标药物使用剂量,严禁抗生素滥用。与此同时,可以适量添加多维、多糖等免疫促进剂于饲料中,提高鱼体抵抗力。

    3.车轮虫、小瓜虫等寄生虫病。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合理调控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与生物量,加强越冬和春季肥水,抑制水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疾病暴发时,可使用相应的杀虫药物进行防治,如车轮虫、杯体虫等纤毛虫,使用铜铁合剂、戊二醛等泼洒有明显杀灭效果。

    二、特色淡水鱼病害防控

   (一)黄颡鱼。黄颡鱼是近几年我省发病较多、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养殖品种之一。黄颡鱼主要疾病包括“头穿孔”病、腹水病等常见细菌性疾病,小瓜虫病、累枝虫病和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由纤毛虫寄生,诱导黄颡鱼相互摩擦形成体表溃疡,进而继发性感染细菌和真菌所引起的黄颡鱼“烂身病”,同时包括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体表正常但下颌部充血)。

    1.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环境稳定。越冬前池塘加注新水,池塘水位维持在1.8-2.5米,以确保春季池塘水温稳定,避免春季水温剧烈变化引起鱼体应激反应;春季水质调节主要通过施用少量生物肥或微生态制剂,如光合菌、芽孢杆菌、有益藻类等。

   (2)科学投喂优质饲料,保障鱼体肝肠健康。随水温回升,黄颡鱼摄食量增大,选用优质饲料,先少量投喂,再逐步增加投喂量,加快越冬黄颡鱼体质恢复;切忌过量投喂或投喂变质饲料,增加肠胃负担或产生毒害作用。

   (3)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免疫多糖、益生菌等,提升鱼体免疫力,保持黄颡鱼良好的抗病或抗应激能力。

   (4)加强巡塘管理,尽早发现鱼病。勤观察鱼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检查寄生虫感染情况,通过水质调控或药物预防措施,防止寄生虫、细菌病原混合感染。

   (5)科学用药。可通过药物预防的病害,尽可能以内服药物为主进行预防,减少泼洒药物对水环境的破坏及对鱼体的刺激反应。

    2.治疗措施。

   (1)小瓜虫病、累枝虫病和车轮虫病等寄生虫病。根据显微镜诊断结果,确定病原种类和感染情况。如果虫体数量不多,可以选择肥水的方式,培养水体浮游生物,采用生态学方法防控寄生虫病;如果虫体量大,鱼体有集群和浮头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杀虫药物,同时内服或外用治疗。

   (2)“头穿孔”病、腹水病等细菌性疾病。可以外泼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戊二醛等,内服国标抗菌药如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建议经过药敏试验后选择药物,提倡交叉用药,避免低剂量长时间用药,禁止向水体泼洒抗生素。

   (3)烂身病。加强黄颡鱼纤毛虫感染情况监测,通过水质调控,培养浮游生物等生态学方法防控纤毛虫病;同时加强水体消毒,杜绝滥用杀虫药物,减少鱼体应激,避免增加黄颡鱼死亡率。

   (4)病毒病。针对黄颡鱼的病毒性疾病,建议采用外用泼洒碘制剂,如聚维酮碘等,内服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鱼腥草、黄芪等合剂的超微粉进行治疗。杜绝滥用药物,避免增加患病鱼死亡率。

   (二)斑点叉尾鮰。防控方法与“黄颡鱼”相同。

   (三)淡水鲈鱼。随着淡水鲈鱼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淡水鲈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主要病害有蛙虹彩病毒病、诺卡氏菌病、肌肉溃疡病等。

    1.预防措施。

   (1)清塘消毒,杀灭病原,改良底质,培肥水质,池塘水质要 “肥、爽、嫩、活”,为养殖淡水鲈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苗种检验检疫,投放健康苗种,控制投放规格与放养密度,预防疾病发生与传播。 

   (3)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天然植物药物如黄芪、大黄等,提高鱼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发生。

    2.治疗措施。

   (1)蛙虹彩病毒病。为养殖淡水鲈鱼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各种规格淡水鲈鱼均易患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投放健康苗种、调控水质、科学投喂、加强健康管理,能显著降低淡水鲈鱼蛙虹彩病毒病的发生率。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大黄、板蓝根、黄芪等天然植物药物,对于养殖生产中控制蛙虹彩病毒感染有明显效果。

   (2)诺卡氏菌病。该病由诺卡氏菌病感染加州鲈引起,主要症状内脏或者肌肉有粗糙白色结节。定期调节水质,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保持水环境稳定,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等,可有效控制诺卡氏菌的感染。

   (3)肌肉溃疡症。养殖淡水鲈鱼的肌肉溃疡症由丝囊霉菌感染养殖淡水鲈鱼引起,在体表可见淡水鲈鱼肌肉深度溃疡、腐烂,镜检腐烂溃疡处刮片,可观察到丝囊霉菌菌丝体。该病原主要感染淡水鲈鱼员,对淡水鲈鱼危害严重,导致养殖产品几乎完全丧失商品价值。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菌,改善底质,调控水质,投喂优质饲料,饲料中添加多维、多糖、益生菌与天然植物药物大黄、黄芪等,可显著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效防止加州鲈的肌肉溃疡症。

    三、小龙虾病害防控

    小龙虾是我省重要养殖虾类,主要病害有纤毛虫、“五月瘟”、尾部水肿、头部溃烂等病症。针对不同的病症,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一)“五月瘟”预防措施。

    “五月瘟”是小龙虾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每年4-5月发生,导致大量死亡,制约了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五月瘟”是一种季节性病害,其病原可能是白斑综合征病毒,也可能是小RNA病毒、细小病毒等新病原或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更多的可能是环境应激下,病毒和细菌的共感染造成的。防控措施如下:

    1.投放优质苗种,合理控制密度:选择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壳青色淡、有活力的虾苗,来源于繁育区。3月上旬开始转苗,规格为100 - 120尾/斤,放养密度为35 - 40 kg/亩。

    2.精准投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龙虾饲料,根据水温、水质、水草生长状态,池塘虾载量,合理增减投喂饲料量,水温达到20℃时,饲料量投喂虾体重5-6%的饲料,2小时内吃完为宜;当水草有成段状漂浮状态时,应适当增加投喂量,3 - 4月主要投喂田面,5 - 6月主要投喂围沟。

    3.做好水草养护:水草种植选择12月 - 翌年2月。草种为伊乐藻,田面移栽行距8 - 10 m,株距6 - 8 m,每株直径0.2 - 0.4 m,水草总面积控制在水面的50%以内,定期清除多余水草,水草栽种后,施用生物肥,促进水草生长,水深维持在0.3 - 0.4 m。

    4.水质调控:采用生物有机肥调控水体肥度,培养浮游生物,增加水体生物量及光合作用。小龙虾养殖期,10-15天左右采用生石灰调水,水体透明度0.3 m左右为宜、pH维持在8.0 - 8.8,溶氧控制在3 mg/L以上。

    5.水深控制:每日巡塘,调控水深,随气温上升增加水深。3月田面水位一般控制在0.3 m左右;4月中旬水位逐渐提高到0.6 - 0.8 m,经常补水,防蒸发下降水位,越冬期间保持水位0.4 - 0.5 m,翌年3月温度回升期,水位控制在0.3 m左右,促使洞穴内的抱卵虾或抱幼虾尽早出洞孵化或育幼。

    6.将甘草、茵陈、板蓝根、金银花和黄芪等植物提取物作为免疫调节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匀后,以2‰的量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进去,制成小龙虾专用颗粒饲料。

   (二)纤毛虫病害防控措施。

    小龙虾养殖水体中,易出现有机质多、悬浮物多、透明度低等现象,虾壳体表有一层絮状物,这是累枝虫等纤毛虫固着于小龙虾外骨骼和鳃丝形成的,虾苗和成虾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固着类纤毛虫的侵袭,大量纤毛虫固着使宿主的活动能力降低,导致小龙虾甲壳增厚、体表挂脏,红壳等,影响小龙虾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严重时能造成大量死亡。

    1.纤毛虫严重感染,在壳外形成絮状物时,需要采用治疗方法:按照剂量30-40斤/亩茶粕,加食盐0.5斤,浸泡过夜,然后连水带渣一起均匀泼洒至养殖塘,2天后小龙虾脱壳生长,体表清新干净,效果好,治愈率高,小龙虾活力强、耐运输。

    2.纤毛虫感染量不大、但影响活动摄食时,采用预防方法:枯草芽孢杆菌等复合有益菌,兑水全池泼洒,间隔10-15天泼洒一次,分解有机质和悬浮物,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减少纤毛虫食物,同时,2天后池塘补充新水,维持池塘水深,保持水体生态。

    3.做好水草养护:选用伊乐藻,栽种行距8- 10 m,株距6 - 8 m,单株直径0.2 - 0.4 m。水草栽种后,按照150 kg/亩施用生物肥,促进水草生长,水深维持在0.3 - 0.4 m,高温期加水降温,防止烂草,水草总面积控制在50%以内。

    4.控制好投喂量:根据水温、水质、水草生长状态,池塘虾载量,及时增减投喂饲料量,水温达到20℃时,饲料量投喂虾体重5-6%的饲料,2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投喂过量,水体有机质含量增加,导致纤毛虫生物量增多。

    5.做好水质调控:采用生物有机肥调控水体肥度,培养浮游生物,增加水体生物量及光合作用。小龙虾养殖期,10-15天左右采用生石灰调水,水体透明度0.3 m左右为宜、pH维持在8.0 - 8.8,溶氧控制在3 mg/L以上。

    特别提醒,本文中所列举的药品和投入品,请务必到具备兽药经营许可的正规门店购买,请务必使用具备兽药生产许可的正规企业生产的药品或投入品,避免不法商贩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