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开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2-12-10 加入收藏
开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日期:2012-12-10 13:16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方向和任务,扶贫系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努力开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新的局面。

  一、科学发展观开拓了扶贫开发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就业不断扩大和收入不断增加,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为各项民生事业和扶贫投入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普遍受益。相继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全面实行农业各类补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各项举措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0多年来,西部大开发安排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贫困地区布局;公路建设加快向贫困地区延伸,把贫困地区的县城与国道、省道干线连接起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量使用当地劳动力,增加群众现金收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并把农村扶贫开发作为其中的政策重点。

  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解决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提供制度保障。农村低保全面实施,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农民实行五保供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遏制因病返贫。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并把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不断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扎实有效,交通、水利、农业等行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定点扶贫、东西协作等社会扶贫工作影响深远,“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近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成为全球最早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认识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不断丰富强化,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扶贫工作新思路全面形成。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明确了扶贫开发新任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明确提出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更高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前提。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仍有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2.7%。返贫问题突出,扶贫对象中短期贫困约占2/3。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滞后,2011年,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91元,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1%;片区贫困发生率为2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个百分点。收入差距明显,201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54%。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如期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无法筑牢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十八大部署,全力以赴组织实施《纲要》,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对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面完成《纲要》提出的生产生活、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12项建设任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确保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进一步理清思路,巩固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解决贫困人口最关心的紧迫问题,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加大专项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好专项扶贫各项工作;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职责,确保完成《纲要》确定的行业扶贫任务;提升定点扶贫水平,完善东西扶贫协作机制,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结合,为贫困群众编制完整的社会安全网。进一步加强减贫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突出重点,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加大力度,统筹协调,在全面完成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基础上,认真抓好规划全面实施,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进一步瞄准对象,确保扶贫对象主动参与、全面受益。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抓紧做好贫困识别工作,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坚持以扶贫对象为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支持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成为发展的主体、致富的主力、命运的主人。

  进一步强化制度,促进扶贫开发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快扶贫立法进程,明确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营造更好的法律环境。对可能给扶贫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认真进行贫困影响评估,优先研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管理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创新机制,探索四化同步进程中扶贫开发新思路。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探索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三、神圣使命对扶贫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把扶贫开发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到实处。扶贫工作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沟通协调、组织动员作用。广大扶贫干部要始终带着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扶贫、扶真贫;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

  努力提高素质能力。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把扶贫开发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认识、谋划和推动。要深入推进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扶贫开发、社会管理等方面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究谋划扶贫开发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理解力、判断力、执行力,提高扶贫开发科学决策水平。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贫困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深入细致、真抓实干,动脑筋、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要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坚持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用好扶贫开发的每一分钱,办好贫困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要防止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错误倾向,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工作。要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积极奉献,坚决杜绝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开发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取得的成就已经给了我们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