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大老岭倾力打造科研平台丰富保护区内涵
栏目: 宜昌市科学技术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2-05-09 加入收藏
大老岭倾力打造科研平台丰富保护区内涵
大老岭倾力打造科研平台 丰富保护区内涵
日期:2012-05-09 09:54来源:大老岭林场
责任编辑:1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巴山脉的东南缘,鄂西山区向东部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独特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近几年来,保护区按照“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打造科研平台”的科研工作思路,推动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不断丰富保护区内涵。

  一、探明资源本底,为科研提供基础资料。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面积近1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近5万亩,森林覆盖率98%。保护区坚持开展“本底”研究,出版了《三峡大老岭植物多样性及其管理》、《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三峡库区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等学术专著,对保护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多样性、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特征进行了科学论述;以科考为基础的《古大树种保护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等课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考统计,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469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7种;脊椎动物 37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1种。在科考中,新发现大老岭孩儿参、黄花珍珠菜2个大老岭地方特有种,以及“湖北仅有、全国罕见”铁杉顶级群落和亮叶水青冈的单优群落。这些发现不仅是科考的重要成果,还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提升了保护区学术研究价值。

  二、完善科研设施设备,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支撑。在保护区建设发展中,优先保护科研能力建设,形成了完备的、先进的、系统的科研基础体系。依托三峡后续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成大老岭科研综合楼1800平方米,配置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种质保存和多样性数字信息系统等科研设施设备。动植物标本馆收录了陆生植物标本4000余份,水生生物标本3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1150份;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录了林木种子标本300多份;科研科普展示厅内设置了保护区电控沙盘模型,配置了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和大老岭数字植物标本馆终端。结合就地保护,建成了大老岭珍稀濒危植物园,占地53公顷,就地、迁地、引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100多种2万多株,为研究珍稀植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建设生态科研监测体系,为开展科研支持数据。自2006年以来,大老岭从经营性林场向自然保护区转型,生态监测迅速展开。建立了三峡库区北岸175米-2008米海拔梯度主要气象要素监测台站和大气负氧离子观测站;建立了三峡大老岭森林资源监测站、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和生态科研监测站,建立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群落定位观测样地4个4.0公顷,不同树种和龄级监测样方15个,植物群落种子雨观测样地1.0 公顷,珍稀植物群落监测样地8种20公顷。在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的指导下,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建立了湖北及三峡库区首个鸟类环志监测站。开发了监测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台站联网和资源管理数字化,在监测信息的数据生成、统计查询及实时共享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高效服务,在全国同类型保护区处于领先地位。

  四、实施国家科研项目,为林业应用研究积累经验。先后开展了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建立珍稀植物保护与研究基地100多公顷,如杉木、华山松、油松、落叶松、优良乡土树种等种源选择试验研究和营林技术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适合保护区条件的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商品材出材率均高出同行水平,其成果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为三峡区域乃至整个华中地区半高山选育了品质优良的造林树种。结合保护区的资源现状,建立各类研究试验基地近千亩,开展板栗栽培技术、木本药材营造技术、乌红天麻栽培技术、薇菜丰产栽培技术、森林野生蔬菜水芹、紫萼栽培技术等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

  五、为科研开展优质服务,打造产学研基地集群。积极为科研、实习提供场所和科研设施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生活方便,加强科研服务,广泛吸引国内国际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和进行科学研究。先后与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实验站、教学实习基地等,初步形成产学研基地集群。同时加快科研队伍建设,保护区拥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导师1名,高级职称6 人,中级职称20 人。118名硕(博)士以大老岭为平台完成学位论文,接待大中专实习生5500人次。保护区主持或参与完成科技项目28个,发表论文85篇,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市级11项。2010年,保护区被授予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和“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