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栏目:宜昌市财政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1-12-26 加入收藏
西陵区农村集中在窑湾乡和西陵经济开发区,块头小,面积少,且地处城市近郊,具有特殊性,当前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机遇。同时,西陵区作为宜昌市中心城区,完善对辖区农民工的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西陵区服务社会主义

 

    西陵区农村集中在窑湾乡和西陵经济开发区,块头小,面积少,且地处城市近郊,具有特殊性,当前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机遇。同时,西陵区作为宜昌市中心城区,完善对辖区农民工的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西陵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因此,西陵区一方面要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发挥“城中乡”、“城郊村”优势,全面推进城郊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一方面要立足中心城区的区情,不断完善对辖区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提升素质,让他们在城区安居乐业,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结合区情,当前和今后西陵区将把握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趋势,立足区情,大力推进近郊农村城市化步伐,努力把近郊农村建成都市工业园、自然生态林、特色居民点交相辉映的城市新区;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培植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把远郊农村建成优质农业、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庭园经济和谐相融的城市后花园;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的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升农民工素质,使西陵区成为容纳农民工安居乐业的明星城区。围绕目标,西陵区将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统筹谋划部署,因地制宜施策,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实施“农民增收计划”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突出柑桔主导产业,围绕提高柑桔品质,继续推进柑桔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在现有的省级无公害柑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无公害产品,积极申报“窑湾蜜橘”原产地标志,放大品牌效应。建好黑虎山优质水果园和园林场高效农业推广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城郊型农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特色餐饮业,引资开发城郊农村山、水、林等各类资源,促进“农家乐”等特色餐饮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引导农户发展庭园经济,在服务城市中增加农民收入。各村因地制宜地吸引外来投资或鼓励农民兴办企业。存量资产较大的村充分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运用财政扶持等政策,培植各类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农业,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窑湾蜜橘产销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2006年区、乡财政安排5万元资金,扶持和奖励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通过贴息等方式支持柑桔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3、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和劳务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使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在村设立村级劳动服务站。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为农村“零转移农户”免费培训一人并介绍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人的年度目标。近郊农村主动适应城市化趋势,把市、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机遇,在配套服务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创新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启动石板农贸市场项目,做好三峡花卉苗木交易市场项目的前期工作。鼓励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网上营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和新型营销体系。

    5、搞好科技兴农工作。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探索、推广适合近郊农村的新品种、新技术;送科普读物、科技书籍、科普图片、技术光盘到村,建设充实乡村科普图书室;组织科普报告会、农技知识培训班,聘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的作用,建成以科技活动中心、科普培训学校(基地)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在窑湾乡形成一批具有工作特色的科普示范村,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一个体现当地产业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加强农村科普设施建设,建成村级专用或合用科普橱窗。认真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扶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6、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动物疫病防治上,抓好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和扑灭工作,强化免疫,搞好疫病监测,完善疫情处置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控制扑灭。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上,加强预测预报,推广实用防治技术,力争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区、乡财政确保防疫经费支出。

 

    二、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和村容环境整治。按照分类指导、创建特色的要求,乡(开发区)、村严格按照全市整体规划和片区规划,因地制宜搞好乡村发展和建设规划。选择2-3个农民自愿、基础较好、班子得力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年内促进完成东山片区详细规划,近郊农村要围绕东山片区规划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搞好居民点规划建设,鼓励农民由分散向相对集中居住,坚决防止和杜绝无序建设和乱占地。重点搞好沙河、大树湾村的村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乱搭滥建、乱堆滥放、乱扔滥倒等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投入和运行机制。

    2、加强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城市化发展趋势,按照城乡对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重点完成农村供水管网维修5000米,解决1000人的安全饮水,改造末级渠系7000米,兴修通村、通组、通户公路25.7公里。完成黑虎山水库、石板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责任,确保安全度汛。

    3、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认真学习中央、省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严格森林管护,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辖区内不发生严重森林火灾,严查滥砍乱伐和非法征占有林地,切实保护好农村森林植被。继续加快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步伐,采取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办法,继续开展以“两建三改”(建沼气池、建垃圾池、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实现创建达标农户300户以上。大力开展建设绿色家园工程活动,结合生态家园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完善“猪、沼、果、菜”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延伸生态家园建设的内涵,推动无公害生产、种养殖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实施“健全体制保障”工程,积极深化农村改革

 

    1、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土地二轮延包为依据,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妥善处理有关遗留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建立和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窑湾乡综合配套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思路,对国家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要完善委托服务模式,逐步构建新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探索“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治理涉农收费,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按城市学校标准均衡配置全区教育资源,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功能,提高设施设备水平。筹资逐步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农村学校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力度。加大城区教育联系帮带农村教育的工作力度,落实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口帮带活动,形成经常性交流机制,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充分发挥教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宣传辐射作用,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断扩大农民参保覆盖面,2006年区、乡财政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继续实行补贴。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改善农民就医环境,建成3个农村示范卫生室,其余村卫生室向标准化推进。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实现村卫生室药品统一购买、统一价格。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乡村医生预防保健、疫情监测、报告及应急处理负责制,区、乡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每个农村卫生室每年5000元定额补助。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搞好人畜共患疾病、传染病及重大疫病防治工作。

    3、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年内重点扶持建成3个村级农民健身娱乐园、文化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室,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文化中心户建设,在全区建立以文化服务中心为龙头、文体活动室为基础、科技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三级阵地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不断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内容,每年在全区组织开展1-2次下乡活动。强化管理,健全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文化市场,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4、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高度重视近郊农村征地拆迁工作,采取多种办法,为失地农民办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开展孤儿救助,妥善解决好孤儿生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全面提升农村抗灾应变能力和应急救援水平。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五、实施“民主管理优化”工程,积极推进乡风文明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农村文明村组、文明户、十佳村民等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创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社区化农村要积极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积极转变村民的生活、居住和卫生习惯,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加快向城市融合的进程。

    2、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以推进村务公开为基础,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制定《关于大力推进村级民主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行。总结推广沙河村的民主管理经验。把握农民居民化趋势,积极探索近郊农村的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实施“合法权益保障”工程,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

 

    1、加强和改善对务工农民的服务。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在40个社区建立以服务农民工为主的流动人口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力量,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就学、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建立有效覆盖和全面服务的管理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社保服务。区属中小学免收辖区农民工子女借读费,指定五所学校重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开办以农民工家长为主要对象的“家长学校”、“母亲学校”,帮助农民工家长提高素质。探索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

    2、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工作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农民工维权工作机构,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纳入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内容。区级建立健全工会、法院、劳动、司法、民政、卫生、安全生产等部门参与的联系会议制度,街道()设立农民工维权中心,社区设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及时受理涉及农民工权益的诉求,切实解决好侵害农民工权益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水平。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区、乡、村三级联动,加强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2006年确保50%以上村级班子成员参加区级培训,区、乡财政对运转困难的村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保证村级工作正常运转。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