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市农业局关于2009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栏目:宜昌市农业农村局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0-06-04 加入收藏
宜农文〔2009〕52号

宜农文〔2009〕52                                          签发人:谭业明

 

市农业局关于2009年农业工作总结及

2010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市委、市政府:

  2009年,全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健全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农业经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

  一、2009年农业生产形势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51.4亿元,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长10.9%;农业增加值146.99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加555元以上,同比增长11.8%,超过5200元。

  (一)粮棉油生产实现全面增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8.8万亩,比上年增加30.8万亩,增长7.03%;总产量167.5万吨,同比增加15.8万吨,增产10.42%,自2004年来连续六年增产。油料面积163.7万亩,同比增加7万亩,增长4.47%;总产23.4万吨,同比增产2.2万吨,增长10.4%。其中油菜总产19.66万吨,同比增加1.01万吨,增长5.43%,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受去年棉花市场疲软影响,棉花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减少0.9万亩,下降2.96%,但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带动下,皮棉总产2.86万吨,同比增加0.19万吨,增长6.95%

  (二)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柑橘面积174.37万亩,比上年增加15.5万亩,增长9.8%;总产可达188.32万吨,同比增加24.88万吨,增长15.2%,面积、产量攀居全国市州第一位。茶叶面积59.39万亩,同比增加2.42万亩,增长4.2%;总产4.03万吨,同比增产9653.5吨,增长31.5%。蔬菜面积150.4万亩,同比增加2.1万亩,增长1.4%;总产280万吨,同比增产35.2万吨,增长14.4%。生猪出栏510万头,同比增长10.6%;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9.7万吨、4.8万吨和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5%10%。全市放养水面36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14.7万吨,同比增产1.1万吨,增长8.1%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再上新台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7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其中省级以上45家,国家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33家,新增334家,增幅达111.7%,农户覆盖率达到6.7%,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发展速度位居全省各市州第一名。

  (四)农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0.83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3.66万千瓦,增长6%;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0亿元,同比增加2.19亿元,增长12.3%;拖拉机保有量达到7万台,比上年增加5017台,增长7.72%。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4.05%,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以政府监管为主、市场自律检测为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区蔬菜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为98%,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未发现瘦肉精、孔雀石绿、氯霉素、三聚氰胺等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全市农业“三品”有效使用数达到64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34个、绿色食品91个、有机食品19个。

  (六)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成效明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年可新增“一池三改”51000户,沼气池总数达到35万户,农户覆盖率达到41.34%。建成联户沼气和小型沼气工程79处、乡村服务网点230处、卫生厕所51600处。新增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3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4万平方米。

  (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全年可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6710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8.1万人,累计达到76.6万人,打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强力支撑点。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目前,宜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主城区与郊区的问题尤为突出,城郊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市场体制等方面不协调、不一致,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例如当前宜昌主城区和郊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面貌日新月异,而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甚至比县市农村发展还慢,城郊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郊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劳动健身、安全消费等方面的服务十分有限。

  (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是公益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因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从现状来看,公益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因一家一户经营体制的制约,农业生产小而全,农民大量兼业,导致农村分工分业落后,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得不到快速发展,农业抗旱、打药等农业生产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农业生产及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完善产业体系。年初,我局分别成立了现代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产业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建设方案,目前正在逐步组织实施中。

  1、柑橘:以“六改”为重点,着力推进“精品果园”建设。“六改”即改路、改水、改种、改土、改肥、改密。768日,全国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在夷陵区隆重举行,我市有7个县市区被纳入全国标准果园建设项目范围。全市全年新增“精品果园”24.7万亩,累计达到44.7万亩,完成改路、改水12万亩,改种4万亩,改土18万亩,改肥38万亩,改密10万亩。通过“六改”,全市柑橘品质明显提升。在今年的柑橘鉴评活动中,早熟蜜柑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一个百分点,高的达到14-15%,精品果园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为了解决柑橘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柑橘业的整体效益,我局组织编制完成了《宜昌市农产品加工大县及产业园区五年发展规划》。

  2、茶叶:新增“高效茶园”4.7万亩,累计达到10.7万亩,完成改路1.6万亩、改水1.6万亩、改种0.7万亩、改土3万亩、改肥6万亩,名优茶比例达到50%,“高效茶园”亩平效益达到5250元以上。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我局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监督管理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茶叶技术培训,对茶叶加工经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有效地提升了茶叶的产品质量,树立了宜昌茶叶良好形象,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清洁化、自动化名优茶生产线4条、色选机4台,另外3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年初,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夷陵经济开发区投资15亿元,兴建占地300亩的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园,建成后,不仅能解决低档茶的综合加工问题,而且能够提升茶叶“产学研”综合实力。

  3、蔬菜:蔬菜产业重点抓城郊“安全菜园”基地建设,实施城郊“菜篮子”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民实施科学规划、高标准建园。《宜昌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郊“安全菜园”基地建设。点军区、猇亭区分别投资150万元、1300万元兴建城郊蔬菜基地。目前,全市“安全菜园”、城郊“菜篮子”蔬菜基地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和4万亩以上。针对半高山蔬菜经济效益低下的现状,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发展食用菌、魔芋、朝天椒、小香葱等特色蔬菜,大力推广有机肥、杀虫灯、粘虫板,生物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进一步加强蔬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蔬菜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前三季度城郊市场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4、畜牧:重点发展“五化”养殖,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一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新建畜禽养殖小区256个,累计达到530个;新建标准化万头规模养猪场4个,累计达到49个,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出栏出笼比重均达到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二是狠抓品种改良工程。在国家良种工程的推动下,充分发挥良种繁殖场、改良站(点)主体职能,实施三元杂交、冻精配种等手段,提高畜禽品种质量。全市新增良种猪供种量10万头、良种家禽供种1000万只、良种羊供种1000只、良种肉牛奶牛细管冻精5000支。枝江、当阳和夷陵分别建立了覆盖全区域的标准化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并被列入国家生猪良种补贴示范县。通过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畜牧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全市三元猪、优质牛、波宜羊、优质禽的比重分别达到93%88%90%95%。三是调整养殖业内部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大力推广“165”、“1235”等先进模式,牛、羊、兔的专业化、规模化饲养面积不断扩展,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四是加快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培育清平猪、宜昌白山羊、民大禽、双莲鸡、喜旺奶等畜产品品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认证认定工作。

  5、水产:一是加强水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水产大县和特色大县为抓手,着力打造宜东平原地区、清江库区、城郊休闲渔业三大板块基地,提升渔业生产能力。在宜东平原地区实施精养鱼池升级改造工程,发展“四机”配套无公害立体养殖。枝江、当阳两市共筹资1.05亿元,新开挖鱼池3700亩、改造低产量鱼塘30000亩、修道路200公里、整修沟渠267公里,精养鱼池单产水平提高到900公斤/亩以上。清江库区以改善网箱养殖生产环境为重点,搬迁网箱560只、修建简易码头4座、接线公路29公里、改造电网16.5公里。休闲渔业板块基地以打造融养殖、垂钓、餐饮、娱乐一体的休闲渔业为主,新建200万元以上投资的休闲渔庄8个、500万元以上的水上娱乐中心1个,休闲渔业总户数达到3200余户,经营水面15000亩,总产值1.7亿元,休闲渔业已成为全市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进一步调整养殖结构。宜东平原地区积极发展精养高效健康渔业,黄颡鱼、鳜鱼、青鱼等高经济价值鱼类养殖比例提高到80%以上。清江库区重点打造优质高效的平安健康渔业,鲟鱼、鳙鱼、黄颡鱼等中高档淡水经济鱼类苗种投放比例达到85%以上,鮰鱼总量控制在1.5万吨左右,养殖比重调减到50%,同比下降27%。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鮰鱼加工形势回暖,鲟鱼、小龙虾等水产品加工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家,加工转化水产品3.5万吨,比去年增加0.7万吨,增长25%;创产值5.2亿元,比去年增加1.4亿元,增长36.8%,加工转化率达到18%以上。

  (二)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科技转化效果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力发展快慢。今年,全市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1、组建农业生产专家服务团,指导全市农业生产。223日,我局组建了农业生产专家服务团。40名农业生产专家先后赴点军、夷陵、西陵、枝江等地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岗位、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引导农民正确看待农业生产形势,增强农业生产信心,指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水产部门在清江库区开展以微生态制剂和防病疫苗为重点的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发展不投饵网箱、小箱套大箱、深水网箱、鮰鱼套养鳙鱼等养殖模式,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如采用鮰鱼套养鳙鱼的养殖模式,每个鮰鱼网箱可新增纯收680元,仅此一项可为库区农民新增纯收入3000多万元;在宜东平原地区开展测水养鱼、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养鱼、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18221池塘鱼鳖混养等新技术推广,降低池塘、水库的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畜牧部门先后选派畜牧专家进场入户,大力推广“150”标准化养殖、发酵床养猪等一系列先进科学的养殖方式。土肥站制定配方32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60余万份,推广面积43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为农民节本增效2.85亿元。413日,杂交油菜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傅廷栋教授等一行受邀对我市油菜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指导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农业培训活动650场以上,培训农民80万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0多万份,推广各类生产技术60多项。

  2、实施五大技术创新推广计划,加快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围绕全国柑桔、茶叶、水稻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全省农机科技入户示范县建设,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农机“三下乡”活动,着力推广五大技术创新,即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茶园行间耕整施肥机械化、油菜移栽(直播)收获机械化、水稻插秧机械化、沼液沼渣进出料机械化。为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安全监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农机产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工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周密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和抗灾救灾等活动。2009年,全市共建成果园双轨软索运输线30条,其中24条已投入使用;完成茶叶机械修剪30万亩、行间机械耕整施肥3万亩,油菜机械收获16万亩、机械直播(移栽)3.5万亩,水稻机械插秧18.3万亩;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0家,累计达到14家;组建跨区机收服务队35个,出动联合收割机2975台次,累计收获面积125.7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生产效益大幅提高。

  3、开展农村专业服务人才培训,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社水平,417日至19日,我局聘请了省农业厅、社科院专家对107家合作社理事长和县市区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畜牧局结合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聘请专家为动物卫生从业人员开展了业务能力、知识更新培训活动,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此外,通过调研,我局编制完成了《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和《宜昌市推进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的意见》,认真总结了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工作成效经验和问题。

  (三)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在今年的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中,各级部门突出抓早、抓紧、抓实,并安排专项经费加强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业经济损失。

  1、深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控工作。今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市首次发生,柑橘大实蝇发生基数普遍偏高。针对严峻形势,植保等相关部门加大了病虫害测报及防控力度,增设监测点,重点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8%69日,柑橘重大病虫和水稻“两迁”害虫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宜都市召开,王国斌副市长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病虫害防控工作责任状。全市共投入疫情扑灭经费560多万元,对2148.2亩受害水稻全部予以销毁处理,对周边3万多亩予以喷药保护性预防,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累计挽回粮食近3.8亿斤;投入防控经费388.75万元,开展大实蝇成虫树冠诱杀防治。

  2、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强制实施畜禽春防和秋防工作,先后召开防疫工作会议1200场次,落实地方预算防疫经费1548万元、中央动物疫苗补贴资金3500多万元,累计完成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注射各732.98万头,牛口蹄疫疫苗注射31.59万头,羊口蹄疫、羊痘疫苗注射各150.39万只,鸡新城疫疫苗注射2306.71万只,禽流感疫苗注射2480.89万只,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死亡率均控制在部省要求的范围内,其中猪死亡率为0.38%,牛、羊死亡率为零,禽死亡率0.17%

  3、认真抓好市场检疫工作。重点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严防疫病侵入和扩散。培训、建设了一支覆盖所有打蜡厂的兼职检疫员队伍,投资建设病虫果硬化处理池,实施柑橘调运检疫签证网络化全天候免费服务。截止11月底,全市已检疫外调柑橘2.1万余批次,累计近38万吨,占销售柑橘总量的40%,确保了柑橘安全外调。生猪屠宰检疫的持证率、挂标率均达到95%,完成产地检疫生猪453万头,牛、羊110万头,家禽2689万只;完成屠宰检疫生猪126万头,检出不合格肉品2256头,不合格率为0.18%,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查处违法行为148起,立案68起,结案68起,结案率100%

  (四)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和农业普法执法工作,创造良好农业发展环境。今年,我局将普法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工作、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成效显著。

  1、抓好重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是开展《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宣传月活动。3月份,我局联合三峡商报社,在全市开展了《实施办法》知识宣传活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印发专版10万多份,对3000多份满分答题卡采取抽签办法产生的50名幸运市民给予了物质奖励。二是召开宣传贯彻《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座谈会。728日,与市人大农经委、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召开宜昌市学习宣传贯彻《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座谈会,邀请市法律专家、农业专家及局属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城区农业局长、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座谈,推动了全市《条例》的宣传贯彻。三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联系,密切协同媒体搞好法制宣传专题报道,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先后在新闻媒体发表50多件有关农业依法治农稿件,其中有6篇稿件在省级媒体报道。四是加强涉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先后组织种子、农药、兽药经销户集中培训,培养经营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

  2、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净化市场秩序。先后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春季打假保春耕农业专项治理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夏季农资打假“百日行动”、秋季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行动、饲料专项整治行动、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和兽药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机专项检查行动、水产业专项整治行动等贯穿全年的农业执法行动,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得到了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认可。挂牌督办了枝江市问安镇“两优6326”水稻种子质量纠纷案、长阳自治县火烧坪乡“武疏春雪”萝卜种子质量纠纷案、宜昌高农公司销售到秭归的马铃薯种薯不纯案、五峰丰源种业涉嫌生产经营假“湘玉10号”玉米种案等4个典型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58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1034个(次),覆盖了全市所有农资经营门店,查获各类违规农资27.9万公斤、货值256.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53.2万元。立案100件,办结94件,案件回访17,调处农资生产事故19起。受理举报、投诉668件,妥善处理646建,办结率96.7%

  3、扎实开展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年和市委、市政府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工作的要求,把再造“服务规范、办事高效、群众满意”的农业行政审批流程作为农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突破口之一。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20项减少为14项,减少的项目中取消4项,调整内容1项,下放县市区1项。再造后项目办理时限提速到97个工作日,减少了99个工作日,每个项目平均比法定审批时限缩短70.8%,实现了行政审批全面提速增效,并作为延伸服务的典型多次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4、稳步推进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细化工作。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的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结合农业行政执法实际情况,对种子、农药、植物检疫、畜牧、渔政、农机监理、饲料等方面法律法规赋予农业行政部门的122项行政处罚项目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进行了细化,并通过“中国·宜昌政府门户网”、“三峡宜昌农业信息网”向社会公布。

  (五)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效益转化。农产品销售是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在充分总结去年农超农商对接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开辟农产品销售市场,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1、组织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促进产品与市场对接。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拓展国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重点农产品销区举办各种推介活动,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农商对接会,主动参加农交会、农博会,进一步开拓农产品市场。3月底,组织11家龙头企业参加武汉2009鄂沪农超对接洽谈会,稻花香白酒五类产品和稻花香玉米浆三类产品全部进入上海百联集团旗下2500家超市销售,土老憨系列食品、三峡苕酥、正富丰魔芋、屈姑食品等产品也相继进入武汉、上海各大超市。423日,宜昌市政府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农产品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4家农业企业、合作社与武汉知名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商贸企业、餐饮企业实现成功对接,签订农副产品供货期单15.8亿元。9月,我市在吉林长春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期间举办的“湖北宜昌市柑桔产销对接会”上,共签宜昌蜜橘销售协议19份,预定销售柑橘25.5万吨,协议金额达5.1亿元。1110日,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开幕,我市有稻花香、宜都土老憨、窑湾蜜橘、枝江步步升等36家企业的136种产品参展,涉及柑橘、茶叶、粮油、畜产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组委会对在前五届农博会组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局荣获农博会“农博之星”突出贡献奖,此外,还有三名同志分别荣获“农博会杰出贡献奖”、“农博会杰出贡献提名奖”个人奖项。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亲临我市展区,再次盛赞宜昌蜜橘“品质很好,形势不错”。据统计,今年全市直接进入各大超市的农产品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以上,市场开拓取得了新的进展。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业体系提档升级。随着远安远野风食品、当阳奥利龙饮料、宜都中宜绿得水产品加工等一批较大规模企业相继投产,湖北采花茶业科技园、新桥食品工业园、萧氏中国茶产业高新科技园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远野风牛肉黄豆酱等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技术创新,我市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由单一向多功能转化,由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形成了以丰岛、荣盛、鸿新为代表的柑橘加工业,以采花茶业、邓村绿茶、萧氏集团为代表的茶叶加工业,以双汇食品、民大农牧、长风牧业为代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以娃哈哈、均瑶为代表的乳制品加工业,以湘宜水产、中宜绿得、清江鹏搏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业,以绿秀粮油、金龙油脂、环星油脂为代表的粮油食品加工业,以稻花香、枝江大曲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以白银纺贸、裕宏纺织、清河纺织为代表的棉纺织业,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3、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3月份,“采花毛尖”荣膺“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4月份,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宜昌乃至湖北绿茶产业“零”的突破。9月份,“萧氏”茶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土老憨”、“天峡”、“松云白尖”、“百里荒”等品牌相继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新开发的“凝清茶”一上市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1110日,“秭归脐橙”和“宜昌蜜橘”获得国家“最具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商标”称号。目前,全市已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湖北省著名商标19个、湖北名牌产品18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品牌效益已初见成效。

  4、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农民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导,从基本设施、社员资格、组织机构、章程制度、社务管理、会计核算、盈余返还、档案管理、经营服务、经营效益等方面制定了建设标准和要求,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宜昌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打造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得农企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我市18家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两订一保” (订单、订金、保护价) 和“四提供一回收”(提供鱼种、鱼药、饲料、技术,回收合格产品)运作模式,成为上联加工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养殖户的纽带,搭建了加工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养殖户的利益连接平台。4月份,长阳一致魔芋公司发起并注册成立了宜昌市首家魔芋专业合作社,创立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公司和农户的产业与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魔芋种植的市场难题,激发了贫困地区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使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有了稳定可靠的方向和渠道。该县共有11个乡镇、87个村种植魔芋3万亩,比上年增长74.42%,鲜魔芋产量突破3万吨,农民可获得现金收入1.2亿元以上。

  (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维护农民权益。今年,国家加大了惠农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了良种补贴范围和标准,新增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等作物补贴范围。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惠农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落实“五不准”政策,即不准滞留、不准挪用、不准代扣、不准虚报、不准向农民收取一分钱,确保惠农资金无截留、挪用、抵扣等现象出现。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0865.88万元,其中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849.51万元、农资直补资金18693.5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389万元、良种补贴3933.81万元,到户率达到100%。全市共查处了涉农负担案件13起,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86.6万份。宜都市、当阳市、五峰县和点军区被纳入全省26个“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试点范围,省财政厅已向4个试点县市区预拨财政奖补资金1200余万元。

  (七)狠抓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业投入的大好机遇,先后组织申报了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农产品检测中心、优粮工程、沃土工程、农村沼气、三峡库区增殖放流、沮漳河流域血防“以机代牛”等一批农业项目,项目资金达到60797万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农村沼气项目扶持资金4567万元,用于农村户用沼气、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服务网点建设。3月份,柑橘非疫区建设项目启动,新建并固定监测点140个,新建柑橘病虫果硬化处理池100个,总容积1200立方米以上,开办柑橘检疫性病虫防控示范样板5个,核心示范面积950亩,辐射带动面积万亩以上,在三峡大坝上游太平溪镇建成湖北省临时植物检疫监督检查站并顺利运行。5月、7月,枝江、当阳两地先后启动沮漳河流域血防“以机代牛”项目,共安排项目资金340万元对32个村的873台套中小型农业机械实施购置补贴。今年,市政府安排1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12个县市区开展柑橘冷藏库建设,建成后贮藏量可达到1万吨以上。

  四、明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的农业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对“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全市农业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四个一批”工程为突破口,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总体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达到5600元。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稳步实施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1、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种植业建基地、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科学发展、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形成层次分明、结构突出、布局合理、产业集中的区域性特色农业产业。一是优化柑橘产业分布区域,坚持科学发展、适地适栽原则,引导柑橘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高山、半高山、城郊蔬菜基地建设,打造十个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设施栽培;三是积极推进以五峰、夷陵为主产地的绿茶基地和以宜都为主产地的宜红茶出口基地建设;四是积极发展沮漳河流域肉羊生产带和城郊奶牛、宜东猪禽、三峡库区肉牛生产区等五大畜牧养殖基地;五是调减库区网箱面积,重点发展宜东平原精养鱼池和城郊休闲渔业,结合三峡航道治理,拆除三峡库区网箱,确保全市库区网箱养殖面积控制在30万平方米以内;六是突出抓好宜东平原地区万亩粮棉油高产创建基地建设。

  2、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城郊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循环农业,创新种养模式,提高种养效益。发展猪--果、稻虾共育、稻鸭共育、棉套马铃薯、滤食性鱼类养殖、小箱套大箱等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内部种养结构。调整蔬菜种植结构,逐渐缩减萝卜、白菜等低效益蔬菜栽培面积,引导发展番茄、朝天椒、大蒜、小香葱、红菜薹、食用菌等高效益蔬菜产业。破解规模畜禽养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难题,加快转变养殖结构,积极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我市山地自然资源优势,加强草山草地建设,改良二荒地和灌木空闲地,补植多花木兰等多年生牧草,开展林间种草和草场改良,鼓励养殖户实行科学饲养,实施栏圈改造、种草养畜、秸秆氨化养畜。

  3、优化品种结构。着力解决品种老化、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改善品种结构。柑橘重点发展以大浦、宫本、日南一号、国庆一号、鄂柑二号、金水柑等为主的宽皮柑橘品种,以早红、纽荷尔、红肉、能晚等为主的脐橙品种;茶叶重点发展宜红早、鄂茶7号等本地无性系良种;油菜主推华油杂9号、中油杂11双低油菜、菜油两用品种;小麦主推鄂麦18、鄂麦23品种;马铃薯主推鄂马铃薯3号、4号、5号品种;水稻主推Y两优6号、培两优3076号超级稻品种;畜牧业重点发展清平猪、宜昌白山羊、民大禽、双莲鸡等优良畜禽品种;水产重点发展黄颡鱼、鳜鱼、青鱼、黄鳝、匙吻鲟、龟、鳖、大鲵等名优特养殖。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转变农业服务方式。

  1、建立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现代蔬菜、畜牧、水产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的修订完善,并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建立集贸工农、产供销、科研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柑橘、茶叶产业继续开展以“六改”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研、繁、推为一体的优质优良种苗工程,推进“标准果园”和“高效茶园”建设;蔬菜产业着重抓好猇亭城郊“菜篮子”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安全菜园”面积,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做大做强高山蔬菜产业;畜牧业继续推进“五化”养殖(“五化”即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生态化发展),加快创建畜牧业大县大镇;水产业集中全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改善渔业生产环境,为高产高效打下坚实基础,巩固长阳特色县地位,全力支持宜都市争创全省水产特色县。

  2、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按照省农业厅及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建设。依托市农科院,加快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依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技术研发和农业机械研制,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农业多功能开发,提高农业效益;依托农业专家服务团,集成农业科技,创办粮棉油高产示范片,加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市农广校、农业科技110等信息平台,实行远程农业科技培训和进村办班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和信息在广大农村的扩散、传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充分利用国家乡镇农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加强乡镇农技中心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相互配套、相互贯通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示范体系,重点抓好五峰、长阳两个全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的建设工作。

  3、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农业社会化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农业技术、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缺乏,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充分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在全市普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提高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非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织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机耕、机播、机采、机剪、机收、机防等专业农机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生产效益,力争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4.83万千瓦,增长6.06%,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56%,提高1.95个百分点。

  4、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突出抓好柑橘销售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实施柑橘销售奖励政策,发挥各相关部门联动作用,开通“绿色通道”,杜绝恶性早采现象发生,开展“产销联谊会”、“对接会”、“柑橘节”、“新闻发布会”、“开园”等大型活动,扩大影响,树立宜昌柑橘良好形象。二是壮大营销队伍。开展营销知识及应用能力教育培训工作,培育柑橘销售经纪人,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科技、信息的特长优势,引导经纪人领办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市场营销立体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培育柑橘营销龙头。鼓励柑橘经纪人、加工企业、合作社强强联合,组建“大龙头”、“联合舰队”,结成利益共同体,深入销区通过设立专柜、专区、专店、网络销售、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促进柑橘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四是加快发展柑橘物流业。建设大型柑橘交易市场,充分利用宜昌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全国重要柑橘生产、交易、出口基地。

  (三)着重培育龙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壮大龙头规模。全面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率达到1.3 1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左右,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6家以上,宜都市绿色产品创业园、安福寺果蔬工业园等园区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0亿。新增2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培育10-15个规范化管理的示范社,争创国家级示范社12个,省级示范社35个。

  2、开展对接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以农超、农商为主的对接活动,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扩大对接品种范围,拓宽销售市场,逐步建立农产品供销长效机制。重点做好农交会和农博会的组织参展工作。搭建银企、银农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3、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意识,鼓励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针对畜牧产业名牌不响的现象,大力支持宜昌喜旺、宜昌民大、宜昌时运、当阳翔鹤等畜牧龙头企业参与知名品牌评选认定工作,创建一批有影响力、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本地畜产品品牌。力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等达到50个。加强品牌宣传报道力度,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狠抓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严把产前投入关。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是提高产品品质的关键。加快推进市畜牧良种场和市农作物良种场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种子种苗体系,实施种子种苗产业化经营。在柑橘主产区配套完善或新建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并加强种苗调运监管。全面开展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和新建30个生猪人工受精站,在生猪生产大乡大镇建立仔猪交易市场,逐步建成宜昌白山羊原种场,宜东和三峡库区肉牛良种场,夷陵、伍家前坪、点军奶牛繁殖场,沮漳河流域水禽繁殖基地。进一步做好农业环境定位监控工作,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专项整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对种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抽检力度,严格控制劣质农资流入农业生产环节,从源头上保证农资安全可靠,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奠定基础。

  2、严把标准化生产关。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为目标,逐步建立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推广实施体系、检验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切实提高产品内在品质和优质率。在推进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组织创办标准化柑橘、茶叶、蔬菜示范区,大力推广标准化“150”养猪技术、肉牛短期育肥技术、标准化“1235”养羊技术、节能型大棚网上养鸡技术、标准化“153”蛋鸡养殖技术,并引导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产品实行保质限量收购,从而加快标准的贯彻实施。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要求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建立生产档案,严格对生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记录造册。

  3、严把产后处理关。积极发展产后加工处理,提高商品优质率,实现优质优价。一是加强加工设施硬件建设。加快建设蔬菜、柑橘冷藏保鲜库,积极引进清洁化、自动化名优茶生产线。二是拓宽加工处理品种范围。重点是扩大蔬菜加工处理范围,在实施精细菜加工处理同时,发展常规蔬菜加工处理,全面提高蔬菜质量、效益。三是提高农产品加工标准。严格规范生产流程,严防添加违禁药剂,确保产品优质、安全。四是发展产品包装业。对农产品实施装箱、装盒、装袋、包裹、捆扎等多种形式包装,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流通损失,延长贮存时间,提高商品价值。

  4、严把市场准入关。开展城区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年完成例行监测样本3000个,掌握本市蔬菜质量安全状况,力争国家、省级蔬菜抽查综合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大对县市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监督抽查力度,督促各地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初步形成“两级三层”市、县(区)、乡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基地准出检测制度,规范农产品产地证明、检验合格证明的出具和管理,做好水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宣传工作。严格预防和控制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

  (五)健全动植物防疫防控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开展珍稀野生植物宜昌橙的调查,建立宜昌橙的异地保护区,加强对夷陵区樟村坪野生大豆、兴山榛子野生兰草原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加强对紫茎泽兰、加拿大一枝黄花、空心莲子草、水葫芦等入侵生物的监控和铲除。开展农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2、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监控。重点做好农作物病虫草鼠、柑橘大实蝇、畜禽“两瘟四疫”以及猪流感、鱼类爆发性病害的预测监控工作,强化突发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农作物病虫草鼠预报准确率力争达到90%以上,发布信息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水稻“两迁”害虫、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柑橘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2‰以内。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加强动植物疫病检查,逐步建立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控问责制,切实提高防控意识。

  3、切实做好疫病扑杀、检疫工作。对柑橘、水稻和蔬菜病虫害以绿色防控为主攻方向,结合“三园”建设,制定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方案,多点举办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力争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提高20%。多形式组建机防专业服务队,实行综合防治,提高防疫效率。严把疫病检疫关,继续推进柑橘非疫区建设,运行好省植物检疫监督检查站,对调运车辆和柑橘实施严格抽检,防止疫情扩散或入侵。进一步加强畜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力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六)强化依法治农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进一步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切实开展“五五”普法,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新机制,增强全社会依法治农、护农意识,全面推进农业依法治理工作。

  2、加快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对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认真梳理,切实落实法定职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严格农业执法“四制”,严格农业行政处罚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规范行政审批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完善农业行政许可和执法工作投诉举报制度。加强执法队伍管理,通过执法人员培训、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考核、执法案卷评查、案件督办等形式,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3、创新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农时,严厉打击制假售劣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强化大要案查处力度,大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放心店评比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七)全面开展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抓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机遇,扎实做好农业项目的编撰、申报、实施工作,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重点抓好“三园”基地建设、柑橘非疫区建设、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建设、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建设、以机代牛等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建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区,稳妥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切实抓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一池三改”3万户,新开工35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增设沼气乡村服务网点300处,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切实做好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衔接、规划编制、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实现培训任务和资金向培训积极性高、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好的培训机构倾斜和集中,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八)切实维护农民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到户率为100%。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规范涉农收费,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防止负担反弹,进一步扩大“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试点范围。三是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财务、资金“委托双代管”,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扩大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二○○九年十二月九日

    

  (联系人:胡勤燕,联系电话:6911429

  

 

主题词:农业   总结    报告


  抄报:省农业厅,市人大、市政协

  抄送:市委政研室、市委农办、市政府研究室


宜昌市农业局办公室             20091210印发


 共印30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