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46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8-26 加入收藏
贺永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湖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全局,优化顶层设计    在产业布局方面,省经信厅出台了全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推动武汉、襄阳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依托“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优势,沿“汉十”高速探索基于5G+车联网的智慧高速和智慧交通建设,围绕智慧物流、智慧出行、智慧交管等深度落地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整合引进车联网企业,积极建设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在核心技术方面,依托东风汽车集团等骨干企业,增强新能源系统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掌控能力。深化“三纵”(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研发布局,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新能源整车平台研发,加快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整车、动力电池、换电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等核心环节技术。加快5G、物联网、北斗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推动企业跨界协同,完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形成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级别整车制造能力。重点突破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协同控制等技术瓶颈,大力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集成控制系统、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车载智能终端、高精度线控执行器,以及基础软件、车规级芯片、车规级卫星高精定位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    在人才引留方面,加快建立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学科的培训体系建设。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专家队伍。发挥行业组织及大专院校作用,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正向激励导向,为人才创造广阔的成长空间。支持襄阳利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支持汽车企业与华中大襄阳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湖北工业大学襄阳研究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成立襄阳汽车产业产教融合联盟,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大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借助北京对口十堰协作契机,支持十堰积极对接国家高层次人才,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支持政策,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加大人才引进、住房保障、购房补贴、奖励激励、税费优惠等力度。    二、政企协同,加快推广应用    强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资金扶持。充分发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设,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优势企业和高校承担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52项,安排专项经费6200万元,提升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信科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启动建设湖北省汽车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汽车信息安全的产品研发、评测服务、合规检测、运营监控等关键技术,实现由国家控制“端—管—云”汽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芯片研发与设计及产业化”项目500万元。湖北长江投资基金参与设立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基金有23个,认缴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已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中,投资汽车产业项目超过70个,投资金额近400亿元,带动湖北投资超过1500亿元。近期,长江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武汉市经开区及我省整车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筹建总规模100亿元的车谷汽车产业链基金,助力我省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中加快战略布局,推动全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快5G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武汉市、襄阳市经批准在限定区域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并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试行规定。武汉市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襄阳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封闭区测试基地(襄阳)”获得国家认定。截至目前,武汉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辆载人载物商业化试运营,武汉已开放三批共34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东风公司已完成5G无人驾驶港口集卡、Sharing-VAN移动出行平台,以及无人驾驶公交车、工程车、环卫车、物流车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部分产品已在全国多地示范运行,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正在快速商业化应用。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封闭测试场,位于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试验园区和汽车试验场,全长33.4km,将5G通讯技术、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多维动态视空、边缘云计算、交通管理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应用在园区和汽车试验场场区,已构建形成百余种测试场景。    三、聚焦龙头,培育“产业生态”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汽车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东风悦享无人驾驶、东风自动驾驶领航等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汽车投放量,探索推进L4级无人驾驶车辆常态化商业运营。目前,由东风公司和武汉经开区牵头实施的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一期已投放60辆自动驾驶汽车,约1万人参与体验,试行里程超过100万公里。二期正在加快推进,未来两年将逐步投放不少于200辆自动驾驶汽车,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基地。二是积极培育东风襄阳基地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小镇建设,推动东风公司基于Sharing-VAN的智能网联汽车导入襄阳生产,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智慧公交以及港口、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多场景、多形态的车联网示范运营。三是支持东风商用车、东风小康、东风华神开展整车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整车控制系统、整车技术匹配、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和应用软件研发,不断提升整车集成技术,推进智能网联港口集卡、矿山卡车等批量生产和商业化运营,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形成新型产品供给能力。    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法规体系方面,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明确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引领规范作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已制定发布了《导航与位置服务路网数据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供省内企业采用。在加快“路端、云端、运营端”头部企业引进方面,积极对接长三角和东亚地区,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6月28日,由工信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上我省共签约三电系统、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项目56个,签约金额共计1120.23亿元。截至目前,包括万集科技、楚航科技、图达通、东风悦享、智行者华中总部、小鹏汽车等大批企业已经或正在入户我省。在产业生态方面,我省形成以武汉为核心,“汉孝随襄十”沿汉江汽车走廊为重点,宜昌、荆州、荆门、黄冈等地协同发展的汽车产业布局,由智能网联汽车130余家企业组建“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双智融合”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进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一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武汉经开区,建成1312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双智”体验中心,年内完成不低于20个实验示范路口的智能化改造。二是推动建设城市级车城网平台。加快推动车城网协同发展,推进道路设施、市政设施、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车辆的数字化。三是积极推进“无人驾驶”示范运营。打造国内首个“无人驾驶”之城。推动完成500公里测试道路开放,探索将开放道路范围逐步扩展到核心城区。四是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创建国家未来数字城市联合创新中心,将军山新城打造成“双智”标杆城市。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健全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计量测试、性能评价、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贺永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湖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全局,优化顶层设计
    在产业布局方面,省经信厅出台了全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推动武汉、襄阳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依托“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优势,沿“汉十”高速探索基于5G+车联网的智慧高速和智慧交通建设,围绕智慧物流、智慧出行、智慧交管等深度落地一批车联网应用场景,整合引进车联网企业,积极建设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在核心技术方面,依托东风汽车集团等骨干企业,增强新能源系统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掌控能力。深化“三纵”(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研发布局,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新能源整车平台研发,加快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整车、动力电池、换电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等核心环节技术。加快5G、物联网、北斗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推动企业跨界协同,完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形成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级别整车制造能力。重点突破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协同控制等技术瓶颈,大力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集成控制系统、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车载智能终端、高精度线控执行器,以及基础软件、车规级芯片、车规级卫星高精定位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
    在人才引留方面,加快建立适应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以跨学科交叉研究为基础、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学科的培训体系建设。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专家队伍。发挥行业组织及大专院校作用,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树立正向激励导向,为人才创造广阔的成长空间。支持襄阳利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支持汽车企业与华中大襄阳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湖北工业大学襄阳研究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成立襄阳汽车产业产教融合联盟,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大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借助北京对口十堰协作契机,支持十堰积极对接国家高层次人才,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支持政策,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加大人才引进、住房保障、购房补贴、奖励激励、税费优惠等力度。
    二、政企协同,加快推广应用
    强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资金扶持。充分发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重点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设,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优势企业和高校承担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52项,安排专项经费6200万元,提升我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信科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启动建设湖北省汽车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汽车信息安全的产品研发、评测服务、合规检测、运营监控等关键技术,实现由国家控制“端—管—云”汽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芯片研发与设计及产业化”项目500万元。湖北长江投资基金参与设立的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基金有23个,认缴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已投资超过1200亿元。其中,投资汽车产业项目超过70个,投资金额近400亿元,带动湖北投资超过1500亿元。近期,长江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武汉市经开区及我省整车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筹建总规模100亿元的车谷汽车产业链基金,助力我省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中加快战略布局,推动全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快5G应用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武汉市、襄阳市经批准在限定区域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并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试行规定。武汉市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襄阳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封闭区测试基地(襄阳)”获得国家认定。截至目前,武汉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辆载人载物商业化试运营,武汉已开放三批共34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东风公司已完成5G无人驾驶港口集卡、Sharing-VAN移动出行平台,以及无人驾驶公交车、工程车、环卫车、物流车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部分产品已在全国多地示范运行,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正在快速商业化应用。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封闭测试场,位于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的试验园区和汽车试验场,全长33.4km,将5G通讯技术、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多维动态视空、边缘云计算、交通管理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等前沿技术应用在园区和汽车试验场场区,已构建形成百余种测试场景。
    三、聚焦龙头,培育“产业生态”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推动汽车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东风悦享无人驾驶、东风自动驾驶领航等项目建设,逐步提升汽车投放量,探索推进L4级无人驾驶车辆常态化商业运营。目前,由东风公司和武汉经开区牵头实施的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一期已投放60辆自动驾驶汽车,约1万人参与体验,试行里程超过100万公里。二期正在加快推进,未来两年将逐步投放不少于200辆自动驾驶汽车,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技术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基地。二是积极培育东风襄阳基地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小镇建设,推动东风公司基于Sharing-VAN的智能网联汽车导入襄阳生产,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智慧公交以及港口、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多场景、多形态的车联网示范运营。三是支持东风商用车、东风小康、东风华神开展整车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整车控制系统、整车技术匹配、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和应用软件研发,不断提升整车集成技术,推进智能网联港口集卡、矿山卡车等批量生产和商业化运营,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形成新型产品供给能力。
    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法规体系方面,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明确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引领规范作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推动标准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协同、与技术发展相互支撑,建立国标、行标、团标协同配套新型标准体系为重点,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已制定发布了《导航与位置服务路网数据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供省内企业采用。在加快“路端、云端、运营端”头部企业引进方面,积极对接长三角和东亚地区,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6月28日,由工信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上我省共签约三电系统、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等项目56个,签约金额共计1120.23亿元。截至目前,包括万集科技、楚航科技、图达通、东风悦享、智行者华中总部、小鹏汽车等大批企业已经或正在入户我省。在产业生态方面,我省形成以武汉为核心,“汉孝随襄十”沿汉江汽车走廊为重点,宜昌、荆州、荆门、黄冈等地协同发展的汽车产业布局,由智能网联汽车130余家企业组建“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双智融合”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推进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一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武汉经开区,建成1312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双智”体验中心,年内完成不低于20个实验示范路口的智能化改造。二是推动建设城市级车城网平台。加快推动车城网协同发展,推进道路设施、市政设施、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车辆的数字化。三是积极推进“无人驾驶”示范运营。打造国内首个“无人驾驶”之城。推动完成500公里测试道路开放,探索将开放道路范围逐步扩展到核心城区。四是加快培育产业生态。创建国家未来数字城市联合创新中心,将军山新城打造成“双智”标杆城市。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健全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计量测试、性能评价、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