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宜都市农业局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思路
栏目:宜都市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7-02-13 加入收藏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以“三市三区”为目标导向,抢抓新机遇、践行新理念、增添新措施,确保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以“三市三区”为目标导向,抢抓新机遇、践行新理念、增添新措施,确保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重点工作,不断攻坚克难。

  1、渡过一重难关。受7·19特大洪水灾害影响,我市清江高坝洲库区损毁网箱2.7992万只、47.5万平方米,1.44万吨鱼流失,经济损失6.3亿元。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局立即开展抢险排险、包保联系、疫情防治、生产恢复、政策兑付等救灾救济工作,牵头起草《宜都市7.19受灾户转型发展扶持政策及措施》,引导有意向的渔民发展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设施养殖和休闲观光养殖,确保水产产业不丢,渔民生产生活有保障。对转型发展的渔民在土地流转、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休闲农业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与贷款贴息。带领受灾农户克服这一难关。

  2、做好两项试点。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审计”。这项工作是今年5月启动的全新工作,我市是全省第一批试点的四个地市、县市之一。农业部门承担市、乡两级耕地质量等级变动表的编制及评价,我局先后三次到省农业厅进行专题汇报,并到省环保站收集相关数据。同时与全市多个部门进行协调,整理了2011—2015年400个土壤采样与化验检测数据共5200多个。目前前期2011—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已完成并通过审计,2015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正在与国土局协调全市及乡镇耕地面积。为做好2016年度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已下发了“编制2016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及变动表工作方案”,安排专门力量到10个乡(镇)处开展500余个土样的取样工作。以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为契机,准确把握耕地质量现状与走势,直观体现薄弱环节,倒逼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3、紧抓三大项目。一是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聘请专业团队高标准完成了全市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并已上会讨论,目前正在做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完成了项目规划,下发“七园四改”柑桔品改指导意见,确定市、镇、村三级柑桔精品园103个,其中市级精品园13个,3052.8亩;推动桔树高效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新建柑桔品展园一个,建设柑桔标准园500亩,隔年交替结果示范样板2处。三是宜红茶博览园,请省社科院专家拟定了《宜红茶博览园概念性方案》;编制了粗略的《中国宜红茶博览园项目建议书》,并报至意向投资方省交投集团。

  (二)坚持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1、加强基地建设。推进“双百”工程与“三园”建设,完善提升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2万亩;强化柑桔优质苗木培育与良种无性系茶苗繁育工程,推动茶叶老园置换、柑桔老果园改造;建立高产优质高效样板面积2万亩;成功创建全国茶叶一村一品示范乡镇1个;我市柑桔基地提档升级的“七园四改”模式在宜昌市推介;我市被推荐为宜都宜红茶地标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获认证国家绿色食品柑橘原料基地10.2万亩。全省果茶标准园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2、培强市场主体。加快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土老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支持1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宜昌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新增专业合作社56家,注重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培育,推进20家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提档升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30名。省农广校工作会、省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现场培训会在我市召开。

  3、打造农业品牌。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宣传推介、农博会和农商、农业电商、农超对接活动。协调组织成功举办了跟着茶叶去旅行、茶乡女儿会、斗茶赛、决战大风口、名优茶及包装鉴评、葡萄节、柑桔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宣传推介,培育壮大品牌。获得新认证“三品”2个,成功申报绿色农产品3个、送检无公害农产品15个。宜都宜红茶与欧盟农产品地标互认实现进出口免检;“宜都蜜柑”品牌价值被认定为25.61亿元人民币,跃居至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25位。

  (三)发展绿色农业,注重生态安全。

  1、开展农安创建。为全省农安创建培训会议提供现场3处,我市典型经验在大会上交流。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推行以“生产承诺制,农户联保制,监管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二是强化农资监管。推行农业生产投入品经营进销台账和农业生产者使用台账制度,全面推行农药经营处方制。三是强化产地监测。制定《宜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管理办法》,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落实产地、购、贮、运登记备案及台账制度。四是强化执法监督。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100%。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评定,建立并发布红黑榜1期。

  2、实施净土工程。加大肥料、农药、农业废弃物等对土壤的污染整治力度,整合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病虫绿色防控等项目,不断推进土壤净化。一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酸碱度和有效养分情况,指导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次以上。二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开发利用沼液、绿肥、秸秆等有机肥资源;加大绿色防控力度,提高防治精准度,大力推行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三是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德合作农药废弃物回收管理项目体系,结合全市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建设,增添回收设备,创新管理机制,定期将回收的农业废弃物转运到指定点依法焚烧销毁。

  3、保护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环境。一是加强农业环境监测。设立农业环境监测点3处;土壤重金属检测点覆盖全市各个村;配合省农业厅开展地表径流监测,设产排污系数监测点1处,取水样135个、降雨样15个、土样18个及柑桔鲜果样9个,送省农科院土肥所检测。二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依托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培训农民及技术骨干5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4万余份,发放秸秆腐熟剂214.3吨,涉及10个乡(镇处)65个村3.9万户10.7万亩农田。创办油菜秸秆腐熟还田与堆沤试验示范样板2万亩。三是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摸清已经列入或即将列入重点保护名录的宜昌橙、野大豆、野荞麦、野兰草分布情况。完成野生宜昌橙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并被纳入农业部在线监控管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防控,对水花生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共投放水花生叶甲10万头。

  4、网箱清理整治。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清理取缔工作方案,出台拆除兑现资金标准,发放取缔公告1000份,组织涉及网箱养殖单位及个人555户填写《网箱清理取缔登记表》。敦促养殖单位或个人按期拆除网箱,由乡镇和市督查专班对已拆除网箱进行验收并签发《网箱拆除验收单》,及时做好拆除验收与资金兑付,目前已拆除验收165户32.2万平方米,兑付资金3682万元。

  (四)优化服务方式,助力惠农惠民。

  1、加强科技服务。加快推进茶叶、水稻、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发展柑桔、蔬菜等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结合智慧农业,重点推广两大平台,一个是农技宝,主要应用人群是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个是手机导航种地系统,目前已三屏融合,并为每个乡镇中心配齐了触摸屏。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集成现有农业物联网系统、“12316”服务热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病虫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宜都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帮助农民解决实用技术掌握难、市场信息接受难等现实问题。

  2、加强项目建设。新签约、开工投资2000万招商引资橘皮深加工项目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市水产局、能源办)2.4亿元。全面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依规审核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实施“一池三改”500户,清洁能源入户2000户。调查研究茶叶加工“以电代柴”、“以气代柴”,我市现有3家茶叶企业有“以电代柴”意愿,1家企业已正式启动“以气(罐装气)代柴”进行投产。组织13家茶叶企业、合作社及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前往四川参观考察学习“柴改气”。

  3、加强中心工作。一是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做法和经验在全市交流。支持双井寺村集体及农户新发展茶叶1000亩,成立了双井寺茶叶合作社,安排茶叶专家指导产业发展,投入资金8万元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和问题,利用危房改造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二是文明创建、三万活动、“三资”管理等工作扎实开展,全面落实。组建了农友志愿服务队,开展了“践行价值观、争当排头兵”活动,部署了联小区、联住户的“双联”工作,“文明出行”及包段责任制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进行。三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先后开展了五星创建、百名党员建三园、润心大走访等党建主题活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力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树立和维护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缓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者素质下降,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为主,带来培训的难度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难度大。

  (二)农产品比较效益正在隐形下降。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加上农业产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相对需要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有限,造成农业的比较效益正在隐形下降。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大。所有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人们食用的,如农残和重金属超标,既无法改变用途,也无法招回,必须就地销毁,就是废品。

  三、关于2017三农工作设想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线,聚焦两大特色产业(柑橘、茶叶),构建三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生产、产业),努力打造七大示范区、市、园(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全国渔业示范园)和长江中游农产品交易中心。

  (二)重点工作

  1、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新突破。从第一产业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入手,逐步解决农业产业特而不优、大而不强的问题,全面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高度聚焦柑桔、茶叶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精品柑桔走廊、高效茶叶走廊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打造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行业领军型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全力支持土老憨打造百亿企业,支持宜红茶业打造红茶产业。三是打造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农产品产地销售市场建设,建设长江中游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农产品销区市场建设,加快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集中展销平台。大力发展会展节庆,积极组织开展宜都农展会、柑橘(茶叶)鉴品会等活动。

  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主体培育上实现新突破。结合地域实际,实施分类指导,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立体式、复合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加强培训体系条件能力建设,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作业、植保防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知识更新培训。二是壮大主体规模总量。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龙头企业”成长等四大工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鼓励各地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三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和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在智慧农业上实现新突破。深度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农机与农艺融合,大力实施“物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宜都智慧农业建设。一是强化科技驱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专业研究所、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创新;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二是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推进农机化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茶叶、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发展柑橘、蔬菜等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三是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开展“物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集中仓储分销平台,辐射带动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青山绿水、绿化美化行动,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全面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一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大力开展精品果园创建、高效茶园建设,重点完善道路、水肥、植被系统和科学间作套种;加快改造城郊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发展钢架大棚,逐步推广露地蔬菜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综合整治,普及推广绿色生物防治、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等方式,开展清江、渔洋河网箱整治,。严防外来生物入侵,逐步建立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防疫体系。三是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循环养殖、绿色生物防治等技术。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抓好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还田、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等五项利用。

  5、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休闲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增强吸引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一是打造国家柑桔农业公园。依托土老憨集团,以红花套、高坝洲两个乡镇约10万亩为核心区,建设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发展第一产业,促进第二、三产业,形成“产、加、销、研、学、旅”六位一体的产业链,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打造宜红茶博览园。围绕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工程,抓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大力推行绿色防控。三是打造休闲农业示范点。围绕水产、桑蚕、黄桃、葡萄、草莓等名优特色产品,适度复制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场、原种场、架锅山、全心畈、五峰山等地营销思路,建成一批农业新品种的示范园、农业生产的观光园、园艺产品的精品园、设施栽培的样板园和结构调整的辐射园,打造农旅融合精品线路。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品牌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创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推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和推广一批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强化产地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产地环境监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二是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对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品牌创建主体支持和培训,规范提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全面推行自产自销农产品“三制”监管、诚信体系建设和“红黑榜”制度、农药处方制度,巩固并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依法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

  宜都市农业局
2016年10月17日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