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扶贫信息(2021)年第3期
栏目:湖北乡村振兴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22
湖北扶贫信息(2021)年第3期

中南财大“五个坚持”助力湖北脱贫攻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紧盯帮扶任务,健全帮扶制度,加大扶贫投入,创新帮扶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助推了对口帮扶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产业扶贫促增收。将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稳定的根本之策,针对结对帮扶县产业发展不够、带动性不强的问题,积极发挥学校校友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推动校友企业投资捐资,帮助帮扶县大力发展产业,推动扶贫产业“引进来”。支援建成“通城县九曲泉绿色豆制品厂”“红石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蔬菜基地”“红石村油茶种植基地”“通城县五合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红石村生猪养殖合作社”等产业项目,形成了以生猪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富民的产业扶贫之路,带动80余户贫困户稳定增收,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2021年初启动“5G云养猪”项目,并在麦市镇整体推广,预计年产熟食土猪1万余头,为参加该项目的每位脱贫户增收超1万元。

二、坚持消费帮扶解难题。积极参与创建教育部高校消费扶贫联盟,利用学校工会、后勤、合作餐饮企业、校友企业物资采购需求,探索建立“农户+扶贫企业+高校+合作餐饮企业+市场”销售模式,推动扶贫产品“走出去”。组织“田野党建”专家团队帮助通城等县进行旅游规划设计,联系苏州校友会等开展农副产品文创设计、直播带货等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动员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师生将日常消费和消费扶贫相融合,采取“以购代捐”形式,助力扶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在学校建立精准扶贫超市、精准扶贫食堂特色窗口,贫困户来校务工,推销扶贫地区农副产品。2020年学校购买通城、保康等贫困县农副产品近500万元,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30余万元。

三、坚持均衡教育固根基。注重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在招生服务、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师资培训、资助育人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支持,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根基。推动落实“七个一”项目,即修缮一所美丽学校、捐赠一批教学物资、设立一个教育基金、援派一个教授团队、培育一支师资队伍、打造一门教学金课、招录一批贫困学子。在对帮扶县中学设立“励志奖学金”,挂牌设立“优质生源基地”,建立教育扶贫长效机制;选派资深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提升教育质量;先后投入近200万元支持教学楼、学生食堂修缮扩建,捐赠价值100万余元的电脑、投影仪、学习资料等,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引进校友资源,支持专项资金,设立“文澜书屋”,援建学生图书室,极大丰富了学习资源。

四、坚持扶志扶智激活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主动对接帮扶县需求,积极开展扶贫扶智行动,学校共设立 “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农村贫困研究所”等涉农扶贫领域科研机构10个,出版相关专著44部。坚持建强做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定点扶贫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学科优势,为帮扶县开展法律、经济、管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培训,帮助干部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宣讲,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通城与县、镇、村三级党组织联组举行“脱贫攻坚”专题学习,组织专家团队,撰写乡村振兴专题报告,助力帮扶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五、坚持真心真情惠民生。坚持“用真心、献真情、使真力”,通过开展就业帮扶、健康帮扶、结对帮扶、物资捐赠等工作,助力帮扶县改善民生,切实增强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遴选医疗专家赴通城县麦市镇等地送医送药送健康,捐赠制氧机、医疗物资、防疫物资等,帮助提升医疗、防疫水平。学校20多个基层党组织与通城县红石村等地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结对贫困学生。学校累计投入近50万元,帮助石村整治河道、改善村容村貌。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