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湖北日报: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湖北建设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
栏目: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18 加入收藏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为湖北的发展指引方向、擘画蓝图,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十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积极的进取精神、更丰富的实践智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坚持就业优先 夯实“最大民生工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建立完善就业有路径、创业有支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帮扶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年来,我省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连跨80万人、90万人台阶,累计达864.72万人。2017年、2021年,国务院两次将我省作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资金激励。我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先后大力实施“我选湖北”计划、“才聚荆楚”工程,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创业孵化平台,举办巡回推介系列活动,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为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在全国率先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18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越来越多青年才俊留鄂来鄂发展。我省人社部门坚持精准施策,统筹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近五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全面实施劳务品牌战略,5个劳务品牌进入全国20个“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荆州市劳务品牌建设做法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就业,组织专列67次、专车25598辆,输送70.5万人,带动717万名节前返乡人员跨区域返岗就业。脱贫攻坚路上,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扶贫,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在200万人以上。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各地持续开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行动,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为推动大众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我省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大力推广电子化审核模式,创业担保贷款已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75万笔、607.84亿元,带动就业217万人。连续十一年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9亿元,无偿扶持787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通过深入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全省认定返乡创业示范县30个、示范园区64个、示范项目270个,行动实施以来累计新增返乡创业25.87万人,带动就业84万人。近年来,我省就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贯穿全年,331家“零工驿站”遍布各地,打通了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最后一公里”。围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设立重点企业“一对一”人社服务专员。颁布实施《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截至2021年底,全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3141家,行业营收达937亿元,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扎实推动改革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是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分配的“调节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持续推动社保领域重大改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取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户籍条件限制,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入“人员全覆盖”。不断提高统筹层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跨越式发展,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十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基金支撑能力逐步提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44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2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连续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从2012年的1530万人增加到2022年9月底的5962万人。十年来,我省通过“降、免、减”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近千亿元,社保服务发展的效能不断彰显。今年以来,全省对22个困难行业和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截至今年9月30日,全省阶段性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21.67亿元。此外,在脱贫攻坚期间,我省累计为668.4万人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3亿元。2020年,完成全省3万多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2021年,进一步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减轻其生活负担,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以群众直接感知的服务体验为突破口,坚持线上线下并重,逐步建立集社会保险网点服务、网上服务、移动终端服务、自助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2021年,开发建成省集中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2022年,顺利接入全国统筹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省社保公共服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险种联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内无需办理转移接续,权益自动累计。锚定建成支点 深挖人才队伍“蓄水池”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科技强省、人才强省重大战略,聚焦“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突出做好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支人才队伍建设。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坚持“引、育、用、留”系统谋划,协同用力,深入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持续增加经费投入,组织“博聚楚天”线上引才活动、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科技服务团活动,开展博士后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国际人才项目资助。目前,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192家,工作站146家,创新实践基地162家,累计培养1.1余万人,60%出站博士后人才留鄂创新创业。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加强和改革专家选拔管理工作,评选出首批“省特级专家”,专家梯次选拔培养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专家达8519人。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每年统筹1亿元用于技能强省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五年来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6.7万人次。2017年以来,我省每两年选拔表彰湖北工匠10名、重奖50万元,省技能大师20名、技术能手70名。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94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7%,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8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0.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上,按照“破四唯”“立新标”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对接新职业发展需求,增设新材料、人工智能、快递工程等职称评审专业。建立急需紧缺人才或特殊贡献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现47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双贯通”。全面推广使用职称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打造“互联网+”职称信息化服务。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全省以改革创新和规范管理为主线,推进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等制度全覆盖。全省年均公开招聘近3万人,其中县乡基层2.4万人。通过“一校(所)一策”专项公开招聘,每年为高校院所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达3000人次。采取“一放开三降低”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县乡基层流动。关爱激励基层一线人员,试点并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建强制度体系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音”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省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休息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企业工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并深入组织实施,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企工资分配制度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劳动人事争议上,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思路,我省人社部门会同省高院等8部门出台实施意见,建成82家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打造10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基本建成。全省持续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活动,形成了仲裁机构主动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调解仲裁机构也进一步贴近群众,全省共建有实体化仲裁院102家,覆盖率87.18%,流动派出仲裁庭、法律援助窗口分别建成53个、100个。我省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根治欠薪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2017年国家考核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排名A类,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等规章制度,织密根治欠薪制度网,构建“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治理格局;创新实施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合惩戒管理,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一网通办”;全面启用湖北省根治欠薪信息监管系统,打造5R智慧监管模式。近五年来,全省共立案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2.1万件,为36.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33.7亿元。狠抓行风建设 擦亮“23℃人社服务”品牌作风实不实,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围绕“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总体要求,全力疏堵点、破难点、除痛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擦亮“23℃人社服务”品牌,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我省人社部门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下“一盘棋”,科学制定《湖北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23℃人社服务”标准(试行)》,树立环境舒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群众放心“四心”目标,先后开展行风建设三年专项行动、行风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培树了一批“人社知识通”“业务一口清”,以业务技能精进带动服务水平提升;深入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五进五促”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提高人社政策知晓率。坚持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持续整治窗口单位行风突出问题,补齐窗口单位服务短板,窗口作风持续改进。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着力点,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人社政务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持续优化,“一事联办”“免申即办”“帮办代办”创新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域通办”成为常态。清理取消了125件次证明材料,88个证照类材料实现“免提交”,办理时限总数压缩了近八成,45%以上的事项可即时办结,省本级50个事项可通过鄂汇办APP“掌上办”,群众办事提交的材料越来越简、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跑动的次数越来越少……人社便民服务圈和优质服务“样板间”已初步构建。(湖北日报2022年10月15日8版)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相关附件: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为湖北的发展指引方向、擘画蓝图,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

十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积极的进取精神、更丰富的实践智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就业优先 夯实“最大民生工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建立完善就业有路径、创业有支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帮扶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统一、开放、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年来,我省就业规模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连跨80万人、90万人台阶,累计达864.72万人。2017年、2021年,国务院两次将我省作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资金激励。

我省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先后大力实施“我选湖北”计划、“才聚荆楚”工程,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创业孵化平台,举办巡回推介系列活动,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为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在全国率先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被人社部在全国推广。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18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越来越多青年才俊留鄂来鄂发展。

我省人社部门坚持精准施策,统筹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近五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全面实施劳务品牌战略,5个劳务品牌进入全国20个“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荆州市劳务品牌建设做法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通报表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就业,组织专列67次、专车25598辆,输送70.5万人,带动717万名节前返乡人员跨区域返岗就业。脱贫攻坚路上,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扶贫,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稳定在200万人以上。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各地持续开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行动,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

为推动大众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我省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大力推广电子化审核模式,创业担保贷款已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75万笔、607.84亿元,带动就业217万人。连续十一年实施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9亿元,无偿扶持7879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通过深入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全省认定返乡创业示范县30个、示范园区64个、示范项目270个,行动实施以来累计新增返乡创业25.87万人,带动就业84万人。

近年来,我省就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贯穿全年,331家“零工驿站”遍布各地,打通了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最后一公里”。围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设立重点企业“一对一”人社服务专员。颁布实施《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截至2021年底,全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3141家,行业营收达937亿元,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扎实推动改革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分配的“调节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持续推动社保领域重大改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取消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户籍条件限制,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入“人员全覆盖”。不断提高统筹层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跨越式发展,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十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基金支撑能力逐步提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44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29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连续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从2012年的1530万人增加到2022年9月底的5962万人。

十年来,我省通过“降、免、减”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近千亿元,社保服务发展的效能不断彰显。今年以来,全省对22个困难行业和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截至今年9月30日,全省阶段性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21.67亿元。

此外,在脱贫攻坚期间,我省累计为668.4万人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3亿元。2020年,完成全省3万多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2021年,进一步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减轻其生活负担,提高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以群众直接感知的服务体验为突破口,坚持线上线下并重,逐步建立集社会保险网点服务、网上服务、移动终端服务、自助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2021年,开发建成省集中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2022年,顺利接入全国统筹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社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全省社保公共服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险种联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内无需办理转移接续,权益自动累计。

锚定建成支点 深挖人才队伍“蓄水池”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科技强省、人才强省重大战略,聚焦“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突出做好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服务体系,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支人才队伍建设。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坚持“引、育、用、留”系统谋划,协同用力,深入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持续增加经费投入,组织“博聚楚天”线上引才活动、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科技服务团活动,开展博士后创新人才、卓越人才、国际人才项目资助。目前,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192家,工作站146家,创新实践基地162家,累计培养1.1余万人,60%出站博士后人才留鄂创新创业。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加强和改革专家选拔管理工作,评选出首批“省特级专家”,专家梯次选拔培养体系不断健全,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专家达8519人。

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每年统筹1亿元用于技能强省建设,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五年来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6.7万人次。2017年以来,我省每两年选拔表彰湖北工匠10名、重奖50万元,省技能大师20名、技术能手70名。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94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7%,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8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0.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上,按照“破四唯”“立新标”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对接新职业发展需求,增设新材料、人工智能、快递工程等职称评审专业。建立急需紧缺人才或特殊贡献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现47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双贯通”。全面推广使用职称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打造“互联网+”职称信息化服务。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上,全省以改革创新和规范管理为主线,推进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等制度全覆盖。全省年均公开招聘近3万人,其中县乡基层2.4万人。通过“一校(所)一策”专项公开招聘,每年为高校院所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达3000人次。采取“一放开三降低”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县乡基层流动。关爱激励基层一线人员,试点并全面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建强制度体系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音”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断巩固发展。目前,我省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休息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企业工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关于深化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并深入组织实施,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企工资分配制度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劳动人事争议上,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思路,我省人社部门会同省高院等8部门出台实施意见,建成82家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打造10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基本建成。全省持续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活动,形成了仲裁机构主动帮扶企业的长效机制。调解仲裁机构也进一步贴近群众,全省共建有实体化仲裁院102家,覆盖率87.18%,流动派出仲裁庭、法律援助窗口分别建成53个、100个。

我省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根治欠薪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2017年国家考核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排名A类,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等规章制度,织密根治欠薪制度网,构建“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治理格局;创新实施拖欠农民工工资联合惩戒管理,积极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一网通办”;全面启用湖北省根治欠薪信息监管系统,打造5R智慧监管模式。

近五年来,全省共立案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2.1万件,为36.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33.7亿元。

狠抓行风建设 擦亮“23℃人社服务”品牌

作风实不实,服务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围绕“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总体要求,全力疏堵点、破难点、除痛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擦亮“23℃人社服务”品牌,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我省人社部门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下“一盘棋”,科学制定《湖北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23℃人社服务”标准(试行)》,树立环境舒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群众放心“四心”目标,先后开展行风建设三年专项行动、行风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系统行风建设。

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培树了一批“人社知识通”“业务一口清”,以业务技能精进带动服务水平提升;深入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五进五促”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提高人社政策知晓率。坚持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持续整治窗口单位行风突出问题,补齐窗口单位服务短板,窗口作风持续改进。

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着力点,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人社政务服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持续优化,“一事联办”“免申即办”“帮办代办”创新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域通办”成为常态。清理取消了125件次证明材料,88个证照类材料实现“免提交”,办理时限总数压缩了近八成,45%以上的事项可即时办结,省本级50个事项可通过鄂汇办APP“掌上办”,群众办事提交的材料越来越简、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跑动的次数越来越少……人社便民服务圈和优质服务“样板间”已初步构建。

湖北日报2022年10月15日8版


相关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