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教你识别非法金融活动骗局”系列案例之二十四
栏目: 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08-13 加入收藏
大学生求职,当心成为非法集资的“帮凶”警示案例王某大学刚毕业,面对高大上的南京某投资公司的高薪招聘,未认真考虑便欣然应聘入职。入职后,先是接受了公司10天培训,然后匆匆上阵,开始了所谓的工作。她的市场开拓对象是亲朋好友和近邻,她通过广告宣传、打电话、发微信、聚会宣讲等形式,动

大学生求职,当心成为非法集资的“帮凶”

  警示案例

  王某大学刚毕业,面对高大上的南京某投资公司的高薪招聘,未认真考虑便欣然应聘入职。入职后,先是接受了公司10天培训,然后匆匆上阵,开始了所谓的工作。她的市场开拓对象是亲朋好友和近邻,她通过广告宣传、打电话、发微信、聚会宣讲等形式,动员亲朋好友、近邻到自己所在公司投资。宣称公司有价值数千万元的钨条做资产担保,许诺支付月息3%、年息36%的高额收益。通过打感情牌,上岗后的短短10个月内,王某共吸收52人投资存款464.50万元。

   2015年春节后,因该公司不能兑现投资人的本息,出现到公司堵门群访事件,后警方介入调查,查明该投资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王某作为非法集资协助人依法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案例点评

  近年来非法集资瞄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等求职者,高薪招聘“业务经理”,开展所谓的投资理财业务,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其犯罪方式如下: 一、高薪引诱入职。该类企业一般在核心地段租赁写字楼等办公场所进行豪华装修,包装成金融服务、投资理财、科技信息咨询等公司,营造强大的实力和背景,通过正规网站发布信息,高薪招聘业务经理、理财专员等。很多求职者经不起诱惑,不加甄别就积极应聘。入职后公司进行培训洗脑,描绘公司广阔的发展前景、个人美好的升职空间,鼓动入职者拼业绩、拼实力、拼关系,实现个人财务自由的梦想。 二、以开拓市场名义开展非法集资。对入职者,通常是以“开拓市场”“网络推广”等名义,让他们拨打电话、网络聊天、投放广告等,向客户“推荐各种名义投资”、“推荐股票”、“提供网络贷款”等;而涉及违法犯罪核心环节的转账、后台操控、转移赃款等则由团伙骨干成员完成。 三、案情暴露相关人员承担法律责任。该类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和被查获后,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和骨干成员除清退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对业务员,如明知公司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仍为该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其行为则构成共同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在毫不知情情况下按公司要求开展非法集资活动的,需退还所得佣金、提成、代理费、好处费等。

   温馨提示

  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求职风险防范意识,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协助开展非法集资和传销。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警惕防止误入求职陷阱,请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识别能力。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相信“天下掉馅饼”,不要只问薪酬高低、不管有否陷阱。在求职前要掌握基本的防范非法集资、传销和诈骗的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二是增强防范意识。大学生求职,对应聘的高薪岗位和公司要认真考察甄别:一是公司设立经营的合法性,证照是否齐全,经营范围是否合法,是否进行虚假宣传;二是公司投资业务的合法性,凡是没有金融管理部门许可的投资理财活动均为非法;三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凡是所有款项不通过对公账户、而是通过私人账户、第三方支付转账和POSS机、现金收取的,涉嫌对非法所得进行转移。

  三是提升应急能力。大学生若误入非法集资、传销后,立即终止一切与非法集资、传销相关的活动,在采取有效自我保护手段的基础上迅速报警或向相关部分进行举报。(宜昌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来源: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微信

  编辑:王恒

  审核:杨明

  终审:李卫国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