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1-07-25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一轴两区五带”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完善农业农村基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一轴两区五带”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补齐“三农”发展突出短板,稳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有效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坚持聚焦短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突出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优势区,着力补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水利补短板工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设施信息化等农业领域短板,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坚持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债券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四)坚持分类实施。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规划、论证和储备。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统筹,分类实施补短板项目,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推动在建项目顺利实施。

  (五)坚持系统治理。践行“两山”理念,遵循自然规律,统筹自然条件、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将治田、治水、治山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有机结合,系统解决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三、工作目标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达到480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达到360万亩;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5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5、0.6以上;厕所革命深入推进,70%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补齐,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增加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0.55个等级以上。开展高标准农田田块整治,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进行土地平整,确保连片田块规模适度,基础设施占地率不高于8%,有效提高丘陵区梯田化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和改造输配水渠(管)道、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加快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粮油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加快农田配套设施建设,配套新建田间道(机耕路)、生产道路和桥涵配套设施,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提高宜机化率。因地制宜对粮食生产区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统筹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推进有机肥资源合理利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加强耕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基础。严格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4万亩撂荒耕地恢复耕种,13万亩受污染耕地土壤得到治理。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对零星分散耕地进行整合归并、提质改造、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农田设施配套和后期管护,形成集中连片、质量更优的耕地,夯实调整完善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补划基础。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储备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逐步将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化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探索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粮食功能区种粮补贴机制,出台种粮保障激励政策,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对新增耕地“非农化”问题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存量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措施,稳妥推进问题整改,确保按要求整改到位;对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逐步恢复种粮;对非粮种植的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过渡性生产安排,逐步完成整改;对调整为非耕地的已建高标准农田,及时补划补建;对种植柑橘、茶叶等树龄老化、经济效益低的区域逐步改种还粮。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因地制宜采取品种调整、水肥调控、酸化治理等农艺措施调控,控制重金属污染物向食用农产品转移,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优先调整种植结构,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将生产超标农产品的严格管控类耕地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

  (三)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保障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安全。实施骨干水源、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引调水、重要江河防洪治理等水利补短板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和巩固骨干水源,实施白家河水库等4个重点水源工程,开展西北口等5座大中型水库和6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水源可靠稳定。推进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夷陵区鸦鹊岭镇供水系统升级等8个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工程,新增、改善农村供水人口20万人。提升灌区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东风渠、当阳巩河、秭归京林等8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工程,改善、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新建一批引调水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加快推进宜昌清江水系连通工程、江北城区两河六库连通工程、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工程和当阳市引漳入城工程,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提高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宜都、枝江、猇亭、宜昌高新区长江崩岸治理,实施沮漳河流域、清江流域防洪治理,推进长阳自治县枝柘坪、当阳市百里长渠等4条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进一步完善全市江河防洪体系。

  (四)着力开展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实施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愿改尽改、能改尽改”原则,围绕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不低于85%的目标,整村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稳步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乡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统筹建设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推进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70%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垃圾按照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的原则,建立以村集并、镇转运、县处理为主,边远地区分散处理为辅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开展农村水系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保障河道清洁、行洪畅通、生态健康;支持当阳市、远安县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夷陵区下堡坪、秭归县九畹溪等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流域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五)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结合城市大脑建设,抓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运用,实现水利、水文、气象等农业基础设施信息采集全覆盖,实现水利工程及水雨情信息全感知,着力构建“网格化+大数据+大服务”的高效治理模式。开展智慧水利建设,完善智慧水利云数据服务中心和工作平台,新建、整合各类监测站点744处,实施智慧水利一张图,实现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利业务综合管理等多终端智能协同应用。开展智慧气象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加快推进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搭建数据实时接收、处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气象观测数据信息化开放共享;加快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极目·宜昌”APP,打造“预报服务业务一体化”平台,实现气象信息智慧化推送、直通式服务、普惠式传播;依托省柑橘气象服务中心、市经济林果农业气象试验站,对柑橘、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气象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展智慧水文建设,加大水文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力度,加快基本水文站改造升级,新建水文站6个、改建12个,新建水位站4个,新建雨量站15个,改建水情分中心1个,建立、完善测站管理、水情分析、洪水预报等6大系统,实现水文全要素在全流程的自动化测报和智能化服务。

  (六)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理,按照粮食安全考核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的要求,完善田间工程和用水计量条件;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验收后及时确权登记,办理移交手续;明确管护责任和主体,健全管护机制,发挥长久效能。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统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建设,严格新增耕地检查验收,充实补充耕地指标储备,用于占补平衡;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推动建立耕地“数量、水田、产能”三类指标储备库,实施分类储备和核销管理;深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通过拆旧复垦、集中还建和土地置换,缓解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合理开发利用农民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和闲置地,用于补充耕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护,持续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公司化改革,按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思路,以县为单位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供水服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县级供水保障机制,每年按农村人口每人不低于3元的标准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公司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系统研究,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各部门要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的统筹指导,全面系统推进工作任务落实。

  (二)加快项目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对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组织实施,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任务。要科学高效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审批时效,提高投资效益,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征地、利益协调等问题。

  (三)积极筹措资金。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地要建立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支持将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申报使用范围,指导县市区申报使用地方政府债券。建立奖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和受益主体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强化督办考核。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年度目标、责任清单和项目清单,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进行跟踪督办,推进任务有效落实。

  附件: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任务清单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任务清单

  

序号 工作任务 2021年目标任务 2023年目标任务 2025年目标任务 牵头
单位
责任单位
1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开展高标准农田田块整治 建设高标准农田27.93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90.39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含补建)。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3.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 粮油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覆盖率8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2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3.5%。 粮油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覆盖率85%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67%。 粮油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覆盖率9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0%。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4.加快农田配套设施建设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田间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 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 田间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5.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49%和48%。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到5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2 加强耕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基础 1.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 根据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1%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根据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1%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动态平衡。 根据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1%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动态平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各县市区
2.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等级0.45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等级0.5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等级0.55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3.优化粮食生产补贴机制 对全市种粮大县用活用好80万元粮食生产奖励资金。 在全市推广粮食完全生产成本保险经验。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4.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治 对2020年7月3日以后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2020年9月10日以后新增其他类型耕地“非农化”问题,立行立改。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非粮化”问题清理,杜绝耕地“非粮化”增量问题。 结合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督察等专项行动,对“非农化”存量问题,分类制定整改处置措施,分步妥善处置。推进耕地“非粮化”存量问题分步分类整改,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 结合年度土地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督察等专项行动,对“非农化”存量问题,分类制定整改处置措施,分步妥善处置。推进耕地“非粮化”存量问题分步分类整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5.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3 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保障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安全 1.新建和巩固骨干水源 开工建设秭归白家河、五峰纸厂河2座新建水库及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西北口、熊渡2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力争开工建设兴山两河口、点军楠木溪水库2座新(扩)建水库,3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巩河、泉河和九道河三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力争完成秭归白家河、五峰纸厂河2座新建水库和西北口、熊渡、巩河3座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完成6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3 补齐水利设施短板,保障农村饮水和农业生产安全 2.推进农村供水提标升级 开工建设夷陵区三斗坪巩固提升工程、夷陵区鸦鹊岭镇供水系统升级工程、夷陵区乐天溪巩固提升工程、秭归县梅家河水厂、当阳市巩河水厂、五峰县湾潭集镇供水项目、点军区土城乡白云山片区供水工程等7个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工程。 完成夷陵区三斗坪巩固提升工程、夷陵区鸦鹊岭镇供水系统升级工程、夷陵区乐天溪巩固提升工程、秭归县梅家河水厂、当阳市巩河水厂、五峰县湾潭集镇供水项目、点军区土城乡白云山片区供水工程及夷陵区太平溪巩固提升工程等8个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工程,并试运行。 全市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5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3.提升灌区基础设施水平 开工建设当阳巩河灌区、远安沮东灌区、长阳桃花溪灌区、秭归京林灌区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东风渠大型灌区改造工程。 完成当阳巩河灌区、远安沮东灌区、长阳桃花溪灌区、秭归京林灌区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秭归龙王庙灌区、长阳沿头溪灌区改造工程。 完成秭归龙王庙灌区、长阳沿头溪灌区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枝江刘巷灌区改造工程。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4.新建一批引调水工程 推进宜昌清江水系连通工程、江北城区两河六库连通工程、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工程和当阳市引漳入城工程建设。 力争完成宜昌清江水系连通工程、江北城区两河六库连通工程、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工程和当阳市引漳入城工程等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 宜昌清江水系连通工程、江北城区两河六库连通工程、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工程和当阳市引漳入城工程等通水运行,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5.提高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宜都、枝江、猇亭、宜昌高新区长江崩岸治理建设及沮漳河、清江主要支流治理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长阳枝柘坪、当阳百里长渠治理。 完成宜都、枝江、猇亭、宜昌高新区长江崩岸治理建设任务,开工建设沮漳河、清江主要支流治理,力争开工建设玛瑙河、柏临河治理。 力争完成沮漳河、清江主要支流治理和长阳枝柘坪、当阳百里长渠、玛瑙河、柏临河4条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4 着力开展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1.整村推进“厕所革命” 完成全市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及整改。建设农村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试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农村厕改新建工作任务。 实施农村改厕全域整村推进。积极推广“小三格”“大三格”等建改模式。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全市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 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强化农村厕所资源化利用。持续推广“小三格”“大三格”等模式。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全市农村无害化厕所全覆盖。 市农业农村局 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
2.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重点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完成4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宜都陆城、当阳坝陵等2条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治理。 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内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完成20%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的销号任务。 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内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全面消除;完成治理40%农村黑臭水体国家清单的销号任务。 市生态环境局 市住建局、各县市区
3.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建成秭归归州镇和沙镇溪镇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创建25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建成兴山和枝江2个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达到80个。 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果。 市住建局 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
4.开展农村水系治理 完成远安农村水系整治试点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夷陵、长阳、当阳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完成夷陵、长阳、当阳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当阳农村水系整治试点项目,力争开工建设秭归等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完成秭归等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完成当阳农村水系整治试点建设任务,力争开工建设宜都等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5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1.开展智慧水利建设 完成智慧水利前期工作。 完成市级平台建设及440处监测站点建设、整合。 完成剩余304处监测站点建设、整合。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2.开展智慧气象建设 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新建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启动“极目·宜昌”气象APP开发,初步实现气象监测等信息实时传输、显示。启动一部X波段雷达建设工作。 进一步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完成2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完善“极目·宜昌”APP功能,实现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产品等综合信息开放共享。依托湖北省柑橘气象服务中心和宜昌市经济林果农业气象试验站,针对柑橘、茶叶等宜昌特色农产业,开展特色气象信息服务,并融入“极目·宜昌”APP。 建立“部门+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普惠式传播。为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结合城市大脑建设,开展智慧城市气象保障服务。 市气象局 各县市区
3.开展智慧水文建设 改建水文站2个,新建水位站2个,新建雨量站3个,新建水情分析、洪水预报系统。 新建水文站3个、改建5个,新建水位站2个,新建雨量站6个,新建测站管理、水情交换系统,改建水情分中心。 新建水文站3个、改建5个,新建雨量站6个,新建视频监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市水文水资源局 各县市区
6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后期管理 1.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理 明确27.93万亩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 明确90.39万亩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 明确135万亩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 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
2.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落实2021年度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按照“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级统筹调剂为辅”原则,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增加新增耕地指标储备,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各县市区
3.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护 县级按农村人口每人不低于3元的标准落实年度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 建立农村集中供水公司安全生产、财务管理、日常巡查、水费收缴、人员考核等管理制度。 建立县级供水保障机制,促进农村集中供水公司可持续运行。 市水利和湖泊局 各县市区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25日印发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