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集中专题辅导
栏目: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10
秭归县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集中专题辅导
日期:2021-11-10 09:37来源:市生态环境局秭归分局
责任编辑:市环保信息中心

  近日,秭归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二十次集中学习,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金贵教授给全县领导干部进行“碳达峰、碳中和”专题辅导。

  会上,金教授以“中国双碳目标与自主减贡献”为题,从气候变化风险、全球碳排放情况、中国国家自主减排贡献及工作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宣讲,阐述全球碳排放限额的历史、碳排放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减排责任等,最后基于全球视野和国家要求下,对秭归县优化产业结构、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出了发展建议。

  县委书记杨勇指出,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广泛宣传凝共识。实现碳达蜂、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涉及面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实际行动和努力。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宣传教育,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干部做起,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明确目标任务,着力协同推进强统筹。围绕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中央提出了,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 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我们要对标国家各阶段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系统观念,提出我县的各阶段目标与举措施。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蜂、碳中和。

  推进绿色转型,着力重点领域抓落实。一是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蜂、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要尽快制定能源、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

  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节能审查与监察执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翻坝铁路等项目建设,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推广智能交通,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加强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低碳出行。

  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农房。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

  六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森林、湿地、土壤等固碳作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谭爱华)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