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评论】父母老“旷课”,还怎指望孩子优秀?
栏目: 兴山县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09
【香溪评论】父母老“旷课”,还怎指望孩子优秀?
日期:2021-11-09来源:兴山县融媒体中心

【香溪评论】父母老“旷课”,还怎指望孩子优秀?

  荆楚网讯(通讯员 胡平先)近日,《家庭教育促进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自此,“依法带娃”有了遵循,“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重要的“国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不必持证上岗,很多人既不清楚职责是什么,更不懂得怎样正确履职。导致父母习惯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在孩子家庭教育这么重要的人生第一课面前,父母老“旷课”,还怎指望孩子优秀?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印在孩子心底;家庭的环境,会最终伴随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灵丹妙药。

  立规矩,正家风,为孩子茁壮成长凝聚精神之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纯才能民风正,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中国历史的群贤谱上,很多伟人的家风传颂至今。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曾国藩的家风;“ 做官不许发财”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毛泽东的家风......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首要任务就是立规矩,正家风,让孩子自小就有价值遵循。明白家庭中哪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哪些底线是不可触碰的。即使在家庭的“私人空间”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产生敬畏心,形成约束力,成长为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的优秀的人。

  养习惯,塑性格,为孩子持续发展夯实成长之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习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良好的榜样示范是其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榜样。生活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耳染目濡,有样学样。譬如,要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父母不仅要主动洗碗拖地、时常整理内务,为孩子做示范。还要陪伴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在学习模仿中学会担负家庭责任,养成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父母在孩子最关键的成长期不“旷课”,积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宽厚性格,为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技能,增本领,为孩子胜任时代重任打造行动之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孩子“不仅仅是我们家庭的宝贝”,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稳稳接过前辈们手中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接力棒,成为“国之栋梁”,不仅需要淳厚家风的滋养,良好习惯的支撑,更要有独立的生活技能和过硬本领的加持。常有“学霸”因不会洗衣、叠被等最基本生活技能而退学的报道,给家长朋友“只要成绩好,其他不用做”的教育误区敲响了警钟。“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孩子培养成既能“扫一屋”又能“扫天下”的“实干家”,要从生活中的微小事情做起。譬如,在幼儿园阶段,家长通过比赛穿衣服、叠被子等游戏,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植于心灵深处,在做好自我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能,增强服务他人的本领,逐渐成长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家庭教育的外溢性就越明显。作为家庭教育责任主体的父母,不仅仅是称谓,更是一门学问。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为“依法带娃”科学育娃”赋能。我们希望“工作忙”不再是缺席孩子成长的挡箭牌;我们期待,孩子成长路上家长“不旷课”。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保障未成年人上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他们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不竭动力。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