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栏目: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0-01-0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1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9〕4号),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大数据战略,坚持平台为基、数据为王、应用为重、安全为要,坚持整体设计、科学统筹、龙头带动、集约高效,加快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城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继续保持我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2020年侧重大数据归集,2021年侧重大数据应用,2022年侧重大数据产业发展。

  ——信息基础设施先进。建设国内一流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存储与云计算平台能力提升,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大数据支撑能力提升。政务数据归集优势强化,社会数据归集稳定拓展,数据共享与管理有序高效。

  ——智慧应用全面拓展。三年内推出50~100个场景应用,推出20个国内标杆应用,政务应用智能高效,民生服务普惠便捷,社会治理精细优化。

  ——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为传统产业赋能,数据红利充分释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管理制度完善。制定大数据的标准规范,完善数据共享利用、安全管控制度,出台大数据产业配套政策。

  三、重点任务

  (一)建强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建设国内一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引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

  1.完善基础网络。统筹制定宽带网络、无线网络、感知网络发展规划,将网络基础设施与重要交通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验收。推动光缆、管道、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5G建设,三年内覆盖市县主城区及产业园区。加快光纤改造和IPv6规模部署,提高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

  2.升级智慧城市专网。将政务外网、业务专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融合到智慧城市专网,统筹规划建设。应用自主可控安全技术和密码技术,建设各类安全应用域,增强网络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内网。推进部门业务专网分级分类向电子政务内网、智慧城市专网迁移整合。

  3.扩容三峡云平台。升级三峡云平台,将现有计算能力90万亿次、存储能力18PB逐步提升到150万亿次、30PB以上,实现存储、计算、容灾备份、服务支撑、安全保障等基础资源的集约共享,实现与国家、省政务云平台互联互通。

  4.谋划建设中部存储基地。加快三峡大数据存储基地、紫阳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宜昌清洁电能优势、安全优势,谋划建设国家级专业大数据中心,争取将宜昌打造成国家大数据中部地区存储基地。

  (二)强化大数据支撑能力。

  将大数据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全面提升大数据归集、管理、应用、安全管控能力,支撑智能应用。

  5.强化大数据归集。统筹整合物联网、感知网,建设物联汇聚平台。全面建成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提升政务数据归集质量,加快拓展供水、供电、供气、金融、城市管网、生态环境等领域数据归集,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融合,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加快实现与省、国家大数据平台的交换与共享。

  6.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大数据管理机制,提升大数据管理和利用能力。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完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完善“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数据中台和AI中台,支撑数据服务,形成数据资源应用新格局。

  7.保障大数据安全。完善安全和保密措施,建立立体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防护,加强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预警、安全测评和应急处置,提升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水平。

  (三)加快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

  推动政府中心工作数字化和部门业务数字化,实现全业务覆盖、全流程协同、全周期监管,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营商环境最优化。

  8.健全政府决策支撑平台。建设宏观经济、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政产学研用”数字化智库,支撑政府决策。采集分析民意大数据,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整合升级雪亮工程视频资源,打造城市大脑,建设城市综合指挥大厅,提高指挥调度智能化水平。完善“互联网+政务督查”,开展远程督查、移动督查、智能督查,推动市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

  9.推进业务工作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务员办公门户,建设集约化、智能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加快移动办公建设,推动掌上办、随时办。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系统,推进OFD版式标准的应用,规范电子公文管理。建设各领域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应用系统,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应用格局。

  10.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市、县、乡、村。应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国家、省、市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无缝对接,整合移动应用端到“市民E家”,加快“市民E家”与“鄂汇办”对接。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整合部门服务热线,打造全国一流的“12345”宜昌市民服务热线。

  11.建立营商环境与社会信用大数据。对应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归集各相关领域数据,建设营商环境综合数据库与服务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优化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和食品药品溯源监管。建设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诚信,完善信用体系。推行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非现场监管,建设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奖惩、风险预警、效能监督、投诉举报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四)提升智慧民生服务。

  以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利用新技术优化管理和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2.提升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巩固“智慧医疗城市”建设成果,推行区域一体化智慧健康医疗。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应用,推进“宜健通”。利用“5G+混合现实”等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指导。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挖掘利用,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市民医疗保障“一证通办、一网通办”。深化大数据在医保政策、待遇保障、药品采购、基金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13.提升智慧教育服务。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南,完善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构建宜学之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强化应用,构建“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教育新生态。探索大数据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14.提升智慧人社服务。建设人社大数据中心,完善人社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业务一体化办理。对接省级平台,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异地经办。强化大数据智能应用,为群众提供定制化服务和主动服务。

  15.提升智慧养老服务。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健康管理、助餐、助医、助急、助洁等全方位的智慧养老服务。探索养老机器人在智能照护、情感关怀、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以智慧平台为依托,打造养老服务生态链。

  (五)优化社会治理。

  综合应用智能感知和分析技术,深化场景智能应用,形成各方联动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6.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深化“数据警务、智慧公安”建设,提升维护国家安全、打击犯罪能力。推动以“雪亮工程”视频资源为核心的平安特色应用。巩固“智慧消防”建设成果,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整合建设智慧住建系统,强化城市管网、建筑市场、建筑施工、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智能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加强社会治安、气象、地质、防洪排涝、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智能防控,建设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为市民提供高保障的公共安全服务。

  17.提升网格化治理能力。完善城市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一批智能化场景应用,提高城市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对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完善响应机制,提升部门、街道、社区智慧化服务能力,及时解决群众多方面需求。

  18.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争取国家相关方面支持,在宜昌试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体系信息中心,整合公路、港口、通航、铁路、民航等物流信息,形成三峡枢纽区域综合交通物流大数据平台,科学调度运输路径,提升交通物流运转效率。加强多式联运物流、翻坝物流管理,建设三峡航运指数,畅通黄金水道助力长江经济带。启动“数字公路”建设,加快“数字公交”建设,建设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和智慧停车系统。加强危化品运输数字化监管,提高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

  19.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采集,提供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源监管等场景下的融合分析服务。建设垃圾分类智能应用,提高垃圾回收和处理能力。开发智能应用和移动应用,提升生态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长江大保护综合信息平台,推动长江流域水文、水质、航道、船舶等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六)发展大数据产业。

  实施大数据战略,释放数据红利,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

  20.大数据为制造业赋能。加快建设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云。建设行业级工业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制造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利用。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培育协同制造、柔性制造等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1.大数据为现代农业赋能。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统筹融合种植、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数据,建设市级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区、基地、企业。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帮助农民更好融入市场。

  22.大数据为服务业赋能。汇聚相关部门、景区、涉旅企业数据,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以“一部手机游宜昌”为重点的“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和体验的智能化,做大做强旅游生态产业链。加大文体旅融合力度,推动数字创意、网络直播、数字出版等行业发展。大力推动服务行业数字化。

  23.建设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加快建设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引进30家左右国内一流互联网龙头企业和本土有潜力软件企业入驻。在安全可控前提下,依托大数据开放开发基地,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和应用创新,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方式,引导大数据龙头企业为各行业赋能。

  24.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加快与华为、腾讯、百度、阿里、东软等优强企业对接,组织开放性应用创新大赛,推动形成50-100个场景应用。通过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引进和培育30-50名大数据高端人才。扶持大数据创新企业,注重培育本土软件企业,3年内力争一定数量本土企业进规。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标准规范体系制订和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努力将大数据产业打造成为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编制规划、制定方案、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等工作。按照“三统四分”(统一规划、建设方案审核、符合性验收审核和分部门立项、招标、建设、支付)机制,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统筹推进。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项目论证、绩效评估、前沿研究等方面的智力支撑作用。

  (二)完善规则制度。制订数据开放共享、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及相关标准规范,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建设一支既懂政务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华为、百度、东软等龙头企业在宜昌建立智慧城市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及其他产学研基地,培养中坚人才。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办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专业学科,加强基础人才队伍建设。

  (四)落实资金保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鼓励有条件的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规范政事企合作机制,鼓励金融企业、龙头企业和运营商发挥各自优势,参与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五)实行跟踪问效。加强宣传引导,广泛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协同完成建设任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绩效评估。加强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惠民效果和群众评价检验建设成效。

  附件:

  宜昌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分工表

重点任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一)建强信息基础设施 (1)完善基础网络 市经信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宜昌电信分公司、移动通信宜昌分公司、联通通信宜昌分公司、铁塔宜昌分公司
(2)升级智慧城市专网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委机要和保密局、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和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
(3)扩容三峡云平台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4)谋划建设中部存储基地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宜昌电信分公司、联通通信宜昌分公司、铁塔宜昌分公司
(二)强化大数据支撑能力 (5)强化大数据归集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和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
(6)深化大数据应用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和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委
(7)保障大数据安全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三)加快政府工作数字化转型 (8)健全政府决策支撑平台 市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各部门
(9)推进业务工作数字化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政府各部门
(10)实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政府各部门
(11)建立营商环境与社会信用大数据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人行市中心支行
(四)提升智慧民生服务 (12)提升智慧健康医疗服务 市卫健委 市医疗保障局、市人社局
(13)提升智慧教育服务 市教育局 市发改委
(14)提升智慧人社服务 市人社局  
(15)提升智慧养老服务 市民政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健委
(五)优化社会治理 (16)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市公安局 市消防支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7)提升网格化治理能力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委、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18)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市交通运输局 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应急管理局
(19)提升生态治理能力 市生态环境局 市城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发展大数据产业 (20)大数据为制造业赋能 市经信局 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21)大数据为现代农业赋能 市农业农村局 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22)大数据为服务业赋能 市政府办公室 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23)大数据产业聚集区 市招商局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宜昌新区推进办、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24)培育大数据产业生态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经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二)完善规则制度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市人社局 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
(四)落实资金保障 市财政局  
(五)实行跟踪问效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督查室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