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一泓清水惠民生10万市民“大水缸”的涅槃嬗变
栏目: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11-26
【三峡日报】一泓清水惠民生10万市民“大水缸”的涅槃嬗变
【三峡日报】一泓清水惠民生 10万市民“大水缸”的涅槃嬗变
日期:2021-11-26 09:13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水利和湖泊局一级审核员

善溪冲水库库底淤泥清除及渣场处理工程项目工地

淤泥脱水减量化处置中心场景

淤泥脱水减量化处置生产现场

待处理的水库库底淤泥

深水环保绞吸清淤船清淤施工现场

善溪冲水库

  

  阅读提示

  晚秋时节的善溪冲水库,叠翠环抱、碧波粼粼,鱼翔浅底,鸥鹭旋舞。

  “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水成了茶色,鱼也少了,湖边垃圾满地。现在变化太大了,连工作也成了一种享受。”和往日一样巡库的59岁福善场村村民黄学金很开心,因为久远记忆中的水清岸绿再现。

  位于高新区白洋镇的善溪冲水库,是东风渠灌区内一座集防洪、农业灌溉、城镇工业生活供水、淡水养殖、种植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作为宜昌市划定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其担负着猇亭区和高新区白洋园区等处10万人的生活供水任务。

  近年来,为了实现一泓清水惠民生,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直面水库治污这一河网“毛细血管”的薄弱环节,坚持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启了一场善溪冲水库的涅槃嬗变。

  水质变化敲响警钟 “会诊”库底淤泥亟待清理

  看着水库一派“水清、鱼肥、岸绿、景美”的怡人景象,善溪冲水库管理处主任李云全的笑脸上写着欣慰和满足。

  但在八年前,李云全却高兴不起来。当时前往水库工作时,需要面对的是时有发生的水体被污染、水质恶化的现象。

  建成于1970年5月的善溪冲水库,于2007年5月正式对猇亭区供水,并承担白洋、顾店、董市三镇农业灌溉任务。由于年供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但自然降雨量只有约900万吨左右,水库需从冯冲水库通过东风渠一干渠补充干净水源。

  多年来,因长期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水库水质总体虽基本稳定,却极易波动,水体内营养物质浓度长年处于较高水平。

  2013年10月,善溪冲水库整体从枝江市水利局划转到宜昌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管理时,就发现水库水体有时会变成茶色,还有发臭现象。关系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管理处领导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时的水库管理处经过摸排发现,水库周边有48家畜禽养殖场,而农户的生活污水,耕种的化肥、农药,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经雨水冲刷进入库区等,都成为水质污染的成因。

  关停养殖场,加强生态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日常环境管理,实施生态移民,禁止水库投肥养鱼、网箱养鱼、违法捕鱼……猇亭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众多措施力保水质。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也加大投入,加强水库巡查、清漂、垃圾清运,在水库周边架设围网,在库内增设增氧机,投放清洁鱼苗等多种措施保护和改善水库水质。

  经过多方努力,基本消除了面源污染,水库水质有了一定改善。但2015年、2016年,水库还是发生了小面积的水华现象。

  “在已经切断外因的情况下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意识到可能有内因存在。”李云全说,为了找到内因,在宜昌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二水厂等相继专门请来了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武汉市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及中科院等各方专家、教授会诊。最终结果是库底淤泥造成库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专家建议清淤。

  2020年9月,作为宜昌市政府“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的重点示范工程,以水库连通为基础,通过防护隔离及水库生态治理,来改善灌区下游生态环境,保障鸦鹊岭镇、安福寺镇、猇亭区、高新区白洋工业园供水安全的“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在善溪冲水库顺利开工。

  其中,善溪冲水库库底淤泥清除及渣场处理的工程四标段项目,总投资3609.71万元,由专业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大型国资央企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负责项目实施。

  高新科技赋能清淤 “靶向”治疗助力生态修复

  11月5日上午,在水库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艘身长近50米的深水环保绞吸清淤船正开展清淤作业。

  34岁的陈勇在驾驶舱内娴熟地操纵着水底绞吸头及清淤船的移动。驾驶台左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水底摄像头传送的水下15米处绞吸头的作业情况,而右侧电子屏则显示着水下淤泥的网格平面图,以便精准定位“靶向”清淤。

  “施工前,我们通过淤泥层空间分布与水下淤积测定技术,通过发射声波脉冲在水下地层介质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及数据参数综合分析,摸清了水底淤泥的厚度及分布情况。”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刘立强介绍,经过测算论证,整个项目施工面积约为96.7万平方米,清淤厚度约为0.2-1米,清淤总量约为26.69万立方米。

  回忆起整个项目的实施,刘立强感慨万分:“当时面临三个难点,一是库区还在往下游供水,清淤同时不能影响水质;二是对淤泥成分复杂需要减量化稳定化安全处置,不能随便倾倒,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对余水的处理,要将其中的磷、氨、氮等物质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施工方案的制定坚持一河一策,该公司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精准设计,最终决定采用生态环保清淤及淤泥减量化处置技术并配套河库三维指挥监测系统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先采用深水环保绞吸清淤船深水清淤,通过管道将淤泥输送至岸上淤泥临时处置中心,经控源分离系统设备粒径分级处理后,分别经过淤泥浓密调质系统、脱水干化系统等步骤,实现淤泥最终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绿色化”,而工艺中产生的尾水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

  清淤船上,记者感到惊奇地是,虽然水底绞吸头在作业,但水面却始终清澈。

  “诀窍就在环保绞吸头上,我们在绞刀外专门设计了一个类似大铁罩的防扩散装置。”刘立强笑着解释,传统清淤一般就是用绞刀搅动淤泥,容易影响水质,而他们的环保绞吸头,则将绞动的泥沙控制在大铁罩范围内,再将泥水吸上来,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在取水口附近只吸不绞,精准作业,确保清淤施工时能稳定供水。

  在水库取水口处,为了阻挡杂物等进入,还专门使用40-50米长的隔物帘将整个取水口呈弧形围住。据介绍,该处水深约12米,隔物帘一直从水面延伸到水底。

  攻坚克难独创工艺 “微创手术”唤醒水体活力

  岸上的淤泥处理厂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各个区域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作业。

  在约5000立方米大的一号沉淀池处,黑色淤泥不断从圆形的进浆口喷涌进去,池底满是泥浆,上层则是清液,一艘小型绞吸船正在作业。

  “这些库底淤泥经管道输送来后,要先经过控源分离系统,分离出杂质、垃圾等大颗粒,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此时分离后淤泥和上层清液会被分成两条线进行处理。”刘立强详细解释了整个工艺流程。

  其中,沉淀池的上层清液经4个沉淀池的层层过滤,在检测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善溪大冲。沉淀池的泥浆进入预筛系统分离出小颗粒物质,再经均化池调质,调质后的泥浆进入压滤机压榨固化处理,尾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在约两层楼高的压滤机车间,记者注意到,6台机器正在作业,约1.8米×1.8米大的泥饼不断掉入下方储存区域。

  不远处,一辆工程车正来回运输堆积如山的泥饼,用于沿岸沟壑填埋及微地形改造等。有工人介绍:“泥饼中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很高,填埋区域今后很适合种植园林苗木。”

  在第4个沉淀池附近,清澈尾水正通过排放口的管道不断涌向善溪大冲,一旁的小屋里,两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不停运转着,显示着总磷、氨氮含量,上面显示着“正常”两字。刘立强说:“这个系统会监测排放尾水的水质,一旦发现问题会自动报警。”

  “确保水质是整个项目的第一要务。”负责项目监理职责的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总监诸葛刚表示,截至目前,整个现场施工的管理、进度及质量,都比较科学规范。

  “目前,善溪冲水库清淤进程已达到60%,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完工。”眺望水清岸绿的水库,刘立强有些自豪:水库水体有自己的生态系统,他们只是清除上层淤泥,相当于“微创手术”,可改善底泥,唤醒水体活力实现自净化,最终达到水质保护与自然修复的防治一体。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水质报告成耀眼成绩单

  在善溪冲水库的治理中,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水库管理处在着力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的同时,也聚焦着流域协同治理,深化生态共建,积极打造安全灌区、生态灌区、智慧灌区和旅游灌区。猇亭区也全面落实 “河库长制”,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在做好防汛抗旱、工程管理、供水管理等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水库管理处主任李云全表示,为了确保水质安全,他们加强了巡查、清漂、水质监测力度。

  前几天夜晚巡查时,李云全就发现了两名钓鱼人,及时进行了处理;而去年巡查,发现水库周边有曾经关闭的养殖户又重操旧业,经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结合环保部门联合执法,杜绝了隐患的发生;每次引水给水库补水后,一些垃圾和水上漂浮物顺流而下,管理处特别安排专人天天捡拾垃圾和水上漂浮物,确保库区及水面干净。

  清理白色垃圾、查看是否乱排乱放、制止他人偷偷钓鱼……作为被聘请的巡库员之一,福善场村村民黄学金每天都会沿着水库周边转一圈。

  “我们也是喝的水库水,现在的水不管是颜色、清澈度还是味道,那是没的说,跟以前完全不能比。”黄学金笑着说,从他清理垃圾的数量就可以看出变化。以前都是白色垃圾、动物、农药瓶子之类,一捡就是一车,这几年明显好多了,都只是一些方便碗筷等日常垃圾,而且数量也越来越少。

  随着村委会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设立红黑榜、开展最美庭院评选等,村民们生态意识也逐步提高,自觉加入到保护水源的行列中。“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保护大水缸”等志愿服务活动更是广泛开展。

  “说一千道一万,水质监测报告才是成绩单,及不及格、优不优秀就看上面的分数,达到考核要求,我们才能放心。”李云全说,管理处除了自己监测水质外,还聘请了第三方监测,同时,市环保局、猇亭区二水厂也会检测。

  让李云全满意的是,在水库实施底泥清淤工程的情况下,今年来,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并控制在III类以上,甚至有几个月是II类水质。

  作为全国30个大型灌区之一,东风渠灌区承担着5个市(区)、22个乡镇的百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和宜昌主城区及渠系沿线近200万人的生活供水任务。

  半个世纪来,经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加强水库渠道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强化环保意识,东风渠灌区已逐步形成了“一库清水、一条长渠、一座粮仓、一道风景”的美丽画卷。

  “目前正在建设的‘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是环保工程,生态工程,也是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改造工程,更是长江大保护,宜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局长卞于林表示,将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力争把该工程打造成为“长江大保护”的精品工程、“山水项目办”的示范亮点工程。

  在卞于林看来,此次三川德青公司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央企,能主动参与宜昌的项目,彰显了“绿色央企、责任央企”使命担当。同时,其独到的库底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也为宜昌市水库生态清淤及淤泥安全处置方向树立了示范效果,拓展了新思路。

  今后,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也将乘势而上,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全力打造“安全灌区、生态灌区、智慧灌区、旅游灌区”,力争“十年投资八十亿、建设崭新东风渠”,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为宜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灌区力量。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通讯员 向士芹 彭玉强

  本版图片由鸿雁、王飞提供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