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一湾清水润无声——宜昌母亲河演绎绿色蝶变(二)
栏目: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12-08
【三峡日报】一湾清水润无声——宜昌母亲河演绎绿色蝶变(二)
日期:2021-12-08 08:48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水利和湖泊局一级审核员

天福庙库区清淤作业船

正在工作中的清淤吸泥船近景

水政监察船正在巡逻

天福庙库区深水清淤工程项目处理中心全景

清淤项目车间分离出来的泥饼

天福庙库区深水清淤工程联合项目部

  

  阅读提示

  半城山水半城诗。长江穿城而过,183条河流(流域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纵横交织,455座水库星罗棋布,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驯水、治水、护水,让宜昌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天福庙水库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物质和技术匮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肩挑背扛,靠人海战术,于深山之中凿山石,垒高坝,掬一泓清潭,天福庙水库让百万亩农田得到了滋养,每年可提供2500万度电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经济的发展,天福庙水库的碧波一度渐失去了往日的清澈,库底的淤泥日益增厚,不断侵蚀着水体,水华现象时有发生,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不负自然馈赠,不负人民重托,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方针,调整管理职能,从充分利用水资源向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转变,携手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等央企,借力科技创新力量,实施清淤“手术”,还母亲河一库清水,确保源清流洁入长江,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钢钎加铁锤 雄心治水

  一滴水折射阳光,一条河倒映历史。

  宜昌,虽然水资源丰富,却存在着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衡,水患水旱时有发生。特别是宜东地区,其作为主要的粮食农作物产区,却常常下三日就淹,旱三日就干,如何解决饮水灌溉和水患灾害成为难题。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围绕着黄柏河流域,我市水利工作者便开始了流域梯级开发的治水探索,先后四次进行流域开发规划。第三次规划实施中,奔着“解决宜东地区百万人饮水、百万亩农田灌溉和水患灾害问题”,天福庙水库应运而生。其是黄柏河上游最大的中型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拦沙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沿着历史的黄柏河溯流而上,47年前的11月,远安荷花镇晒旗村寂静的峡谷一片沸腾。宜东灌区的枝江、当阳、宜昌三县上万民兵打着红旗扛着铁镐拖着板车赶着毛驴,四面八方奔赴而来,拉开水利大会战序幕。

  资金匮乏、物资奇缺,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更没有国外专家技术支援,筑坝的石材都是就地取材,劳动工具就是大锤加钢钎,运输工具就是扁担箩筐加肩脚,升降吊装就是绳子轱辘土办法,住的是简易的芦席棚油毛毡。来自三县的民兵团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万众一心,战天斗地,自力更生。

  “人在崖里悬,命由一线牵。一钎对一锤,一炮对一眼。莫道爆破苦,免费看云烟。炮声传捷报,雄心除天堑。”

  自然条件的恶劣、施工条件的简陋,生活条件的艰苦,被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融化,靠雄心、毅力,历经四个春秋一手一脚流血流汗,终于在深山之中筑起了一座高63.3米的浆砌石双曲拱坝,创造出宜昌地方水电史上的奇迹。

  1978年1月12日,天福庙水库封孔蓄水,年调节供水1.86亿立方米。年均为东风渠灌区、宜昌城区供水0.9亿方。

  如果说筑坝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那么守站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坚持。当千军万马的酣战过去,峡谷恢复寂静,守护陪伴这道深山峡谷中的“高墙”成为水利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车沿着S型的公路,盘旋,从城区出发,两个小时,到达天福庙水库管理处。一栋栋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老房子隐藏在茂密的林中,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1984年7月26日凌晨4时,天福庙水库遭遇建库以来50年一遇特大暴雨,库水位猛涨至407.89米,在这危急关头,要命的是电站厂房被淹,没有大坝泄洪闸门启闭的备用电源。老处长刘均带领20多名职工冒雨冲向大坝启闭机台,轮流作战硬是用双手摇开4座35吨重的泄洪钢闸,避免了一场洪水翻坝垮坝的特大事故发生。

  “刚开始参加工作,去电站厂房上班没有公路,靠山边只有简易碎石路,一场暴雨泄洪后,左坝肩的简易路塌陷后,进厂上班只得到河道里行走,遇见高坎只好手脚并用爬上溜下。处领导自力更生发动大家修路,我爱人特别兴奋,她曾经在那坎坡吃过苦头。她不顾挺着大肚子,也加入了修路的队伍。”在天福庙工作二十多年的熊先春回忆那段艰苦的日子记忆犹新。

  “目前,我们除了确保大坝工程和下游防洪安全外主要职责就是确保水库水质的安全。”天福庙水库管理处主任胡维强介绍说。“天福庙水库是承上启下的一座水库,防汛安全和水资源保护责任非常重大,好在现在管理已经规范化现代化,智慧水利发展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没有过去那种繁重的操作劳动。”他在防汛值班室电脑上演示着摄像监控水位观测说。

  市场加科技 精心治污

  河流奔腾讲叙着昨天的奋斗,水库沉静收藏着今天的故事。

  在天福庙水库上游,一泓碧水仿佛巨大的翠玉镶嵌于山峦间。一艘20米长的气动船静泊于水库中央,一动不动。

  在这静美的山水画中,一场“手术”正在不动声色地进行着。在60米的库底,仿佛“手术刀”的吸泥泵正在将库底的黑色泥浆吸入管内。

  操作这台“手术”的“医生”是三川德青天福庙项目部的张棋,去年8月以来,他已连续一年多实施这台类似于腹腔镜手术的天福庙清淤项目。

  “手术”的操作间在清淤船驾驶舱内,只见电脑显示屏中的图表不停地变化着,一旁监视器屏幕上,泥水不断翻涌。为了防止盲目操作造成水体污染,专门安装了声呐和水下摄像仪,准确监测水下机械泵的位置、周边地形和淤泥厚度。

  根据库底传来的屏幕图像和数据变化,张棋精准地操控吸泥泵,库底积垢以每小时180立方米的速度被抽吸上来。经接力泵房加压并通过7公里长的管道输送到水库上游岸边的处理基地。

  天福庙清淤项目处理基地位于嫘祖镇晒旗村4组河边。深秋时节,层林尽染,工地道路两边,依然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误入春季,除了一直以来的晴好天气带错节奏外,肥沃的土壤也是让这些花儿生机勃勃的原因之一。

  这些种花的土壤都来自于经过处理的库底泥饼。清淤吸抽上来的底泥进行预处理筛分和旋流筛分,经过预处理筛分系统,3毫米以上的杂物被分离出去,泥浆到达五级浓密机,进行泥水分离。

  分离后的泥流进待压罐,到板框压力机,进行脱水减量化,压成泥饼。水则进入调节池和暴气生物滤芯池,进行除磷、除氨氮,降低悬浮物多道工序处理,经检测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后回排至水库。泥饼处理后运输至预定地点进行填埋并种植复绿。这层层治理工序,形成了一个可循环利用的绿色闭环。

  据三川德青公司天福庙清淤项目负责人陈明介绍,三川德青依托自己在研发制造方面的科技实力,根据天福庙水深泥薄的特点,在玄妙观清淤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系统装备,提高了泥饼处理能力,同时改进5级浓密机,提高了抽吸的泥浆浓度,从而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天福庙清淤项目是我市落实《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补短板工程,也是保护宜昌市民安全饮水的重要民生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柏河东支流域内废污水和垃圾排放量日益增加,特别是磷矿开采是黄柏河流域重要的支柱产业,从天福庙水库到玄庙观水库沿线有大大小小的磷矿企业18家,河道两岸矿渣在降雨作用下直接入河入库,不仅导致水库库容萎缩,流域水库内沉淀堆积了大量高含磷底泥,成为影响水质安全的重要“内源”。

  自2016年以来,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流域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的占比虽有所提高,但是上游水库总氮、总磷超标,水体中度营养化,水环境、水体治理刻不容缓。

  2016年,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探索水库底泥清淤模式,经多方专家论证,2019年在流域首库玄庙观水库实施了水库底泥清淤项目,天福庙水库在2020年8月启动了清淤项目。通过市场招投标,具有专业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和经验的央企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领衔承担了这一施工任务。

  三川德青的前身是宜昌黑旋风工程机械开发有限公司,是从宜昌走出去的著名国企,在国家40多个重点工程施工中实现了从泥浆制备、分级处理、循环利用到废浆零排放的交钥匙工程。

  “能够为守护宜昌的绿水青山倾尽一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三川德青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钟锋表示。

  天福庙库区深水清淤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库区底泥实施清除、输送、脱水固结、无害化处理、尾水深度净化处理、泥饼堆场防护以及为完成工程所需的临时工程建设等。设计单位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三峡大学(湖北)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监理。

  该项目清淤面积约0.97平方公里,清淤总量约18.36万立方米,清淤最大水深约52米,清淤厚度0.1-1.5米。泥饼处理堆存量约13.39万立方米,尾水处理量约77.45万立方米。工程于2020年8月1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8月18日完工,治理总河长5223米。

  政府加群众 齐心治流域

  如果把天福庙水库清淤项目比作是对母亲河实施的一场改善水质、增大库容的“手术”,那么要永葆母亲河健康,除了“洗胃”,还需要“养胃”,防患于未然,全方位防止污染,全流域提高保护意识。

  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根据人大通过的立法对流域内矿场排污和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管理;流域水库管辖范围内污染源通过修建化粪池、垃圾回收站、沼气池、建设围栏等防护设施,对库岸周边耕地进行单站集中提水灌溉、生态修复等措施,将点、面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在流域内醒目位置安装界碑、警示牌、宣传牌、指示牌等,结合入户走访宣传等活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到库区居民心中,引导他们自发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库区居民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鱼箱养殖、下河捕捞已是他们家庭的经济支柱。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势必取缔网箱养殖、禁用抬网打捞,管理矛盾十分突出。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在加强宣传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会同当地政府引导库区居民找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致富路。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2016年黄柏河流域库区内网箱养殖、抬网清零。

  黄柏河流域范围内山峰耸立,曲折迂回,承雨面积广,汇入到水库的生活垃圾、秸秆、树木树杈、落叶居多,特别是在丰水季节暴雨时期,水库库面有大面积的漂浮物聚集,再加上水生物等动物尸体,自行腐烂势必影响水质。为确保水库生态环境安全及坝区环境整洁,按照“属地管理、就地打捞、科学清运、妥善处置”的原则,聘请专业打捞清漂队伍负责清洁打捞、转运、处理等工作。自清漂工作开展以来,库面漂浮物明显减少。

  持续的宣传影响和立法奖惩约束,保护母亲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8年,根据《黄河柏保护条例》中的生态补偿方案,即水质与资金补偿、采矿指标“双挂钩”的方式,远安县缴纳了300万元水质保证金,通过全年黄柏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年底考核获得512万元的生态补偿奖励资金和38万吨磷矿奖励性开采计划。该县将奖励资金全部用于黄柏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47岁的王能淑生于天福庙水库开建的那一年,王能淑的山里红农庄坐落于天福庙水库下游西河村,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过去主要是接待附近磷矿企业工作的外地人。如今,自驾游游客成了主要客户来源,来自武汉、荆门、荆州、宜昌和远安周边的游客纷至沓来。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成为王能淑农庄的一大卖点。

  “以前,水库周边的垃圾比较多,大家不怎么注意,特别是汛期过后,各种漂浮物,白色塑料袋随处可见。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环境越来越好。”王能淑自豪地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她的农庄就已经做了化粪池,生活生产用水都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环境好大家都受益。”

  西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振华最近在忙着另一件事,准备把西河鱼注册品牌。“水质变好后,下游溪沟的鱼多了,市场也旺了,很多人找上门来要我们的鱼,西河鱼为每个农家乐平均增收7到8万元。市场供不应求。我们准备打造自己的西河鱼品牌。”

  防洪保安守护千家万户,流域清水永续宜东人民。市黄柏河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坚信,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黄柏河都将是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水利保障,我们将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奋力扛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文/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雪莲 时刚 通讯员 熊先春

  图/通讯员 鸿雁 黄杨尚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