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栏目:当阳市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1-12-10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开发区管委会: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当阳市历史建筑名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各镇(街道)、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开发区管委会:

  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当阳市历史建筑名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

  各镇(街道)、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价值。

  附件:当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当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0日

附件

当阳市历史建筑名录

编号

建筑名称

所在位置

(门牌号)

编号

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年代

历史建筑简介

1

刘克仁老屋

河溶镇前进村六组

DY-HR-001

292

20世纪30年代

位于河溶镇前进村六组,坐东朝西,面阔三间,两进带天井,俗称“明三暗六”,通宽15.52米,通深18.82米,占地292平方米,单层阁楼式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后堂明间用六块格扇门,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地方特色明显,是研究江汉平原乡土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

2

刘春光老屋

河溶镇红日村五组

DY-HR-002

88.69

位于河溶镇红日村五组,村委会西南约1公里,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两进带天井,俗称“八大间”,通宽11.44米,通深16.53米,占地88.69平方米,阁楼式建筑,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两山面设风火墙,前后檐为封护檐,檐口下均有墨画,室内前厅后檐和后堂前檐,用花窗和垂莲柱,额枋上雕刻有祥云、花卉、人物等图案,雕工精湛。该宅始建于清代末年,现已对天井、后堂格门等进行了改造,东面风火墙已毁,但整体风貌犹存,室内花窗、额枋等雕刻构件保存较好,是研究江汉平原地区清代乡土建筑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3

白雪艳老屋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沿河街内

DY-HR-003

129.1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沿河街内,南临漳河,南街面,坐南朝北,面阔三间10.07米,进深二重带天井12.82米,面积129.1平方米,台梁穿斗混合结构,斗墙、阁楼式,有天井,小青瓦屋面,用额枋、轩板、走马板。该建筑用料硕大,前厅空间较宽大,中间设天井,后面为宅室。该房屋前重保存较好,后重损毁严重。这种建筑型式是典型江汉平原的前店后宅式街屋建筑,是研究江汉平原地区街面建筑的实物资料。

4

黄翼德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紫云街59号

DY-HR-004

90.74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紫云街中部,坐北朝南,面阔一间,进深三间,通宽7.6米,通深8.6米,占地65平方米。二层楼阁式建筑,抬梁式梁架结构,上层抱头梁两头雕成如意云,后部翘起承托上步檩枋,造形别致,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两山面及后檐为青砖斗墙。该宅用材硕大,格调高雅,民国时期曾在此设区公所,是研究地方建筑和社会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5

白玉堂旧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沿河街

DY-HR-005

57.15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沿河街中部,南临漳河南街面,坐南朝北,阁楼式建筑,抬梁穿斗混合梁架、青砖斗墙、小青瓦屋面,面墙用额枋、轩板,额枋用料硕大,面阔二间7.28米,进深二间7.85米,面积57.15平方米。该房屋建于清代,对研究该地区商住街房的建造提供了实物资料。

6

马明星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紫云街

DY-HR-006

77.08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紫云街中部偏东,北街面,坐北朝南,面阔三间8.2米,进深四间9.4米,面积77.08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构架,阁楼式建筑,斗墙,后部设楼梯,小青瓦屋面,用额枋(用材硕大)、走马板,二层楼高大宽敞,室内进行改造,面墙前移。该房屋对研究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区的街房商住建筑起重要作用,有较大的保存价值。

7

舒诗梅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沿河街东街面

DY-HR-007

118.73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沿河街东街面。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通宽9.07米,二进带天井,通深13.09米,面积118.23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阁楼式建筑,小青瓦屋面,面墙上方用额枋,走马板。该房屋应用了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和阁楼式建筑方式,是典型的商住两用街房,这种建造方式在该地区的清末民初比较普遍,对研究江汉平原和鄂西地区的街房商住建筑起着重要作用。

8

王年运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紫云街中部北街面

DY-HR-008

99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紫云街中部北街面,南临漳河。该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米,进深五间11米,面积99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梁架,阁楼式建筑,山墙为斗墙,小青瓦屋面,用硕大的额枋,室内原板壁改为砖墙,并增添面墙。该房屋为街屋建筑,具有商住两用功能,是研究该地区街屋建筑的实物资料。

9

徐国民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沿河街北街面

DY-HR-009

78.7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沿河街北街面,坐北朝南,南临漳河,面阔三间通宽8.1米,进深一间通深9.72米,有天井,面积78.7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构架,阁楼式建筑,小青瓦屋面,面墙用额枋、轩板、走马板。该房屋原为二进天井屋,现后部全部垮塌,室内经改建。该房屋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具有商住两重功能,为研究江汉平原与鄂西地区街房建筑提供较好的实物资料。

10

张炳南宅

河溶镇过街楼社区沿河北街

DY-HR-010

110.75

民国时期

位于河溶镇过街楼社区居委会沿河北街,东街面,南临漳河。房屋坐东朝西,面阔三间11.29米,进深一间9.81米,面积110.75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构造,阁楼式建筑、斗墙、小青瓦屋面。张炳南原为民国时期河溶卫区长,解放后其房屋和财产被政府没收,分配给镇里居民,改革开放后属私有财产,后卖给李正元和刘才胜。该建筑是江汉平原地区的街屋建筑,对于研究江汉平原地区老街房建筑及店铺作坊起重要作用。

11

陈天亮宅

位于溪镇春新村

DY-YX-011

236.5

民国

位于溪镇春新村,村委会西北约200米,地处丘陵地带。面阔三间,卧槽门,南有偏房,共有两进,中部有天井,面阔三间通宽10.29米,进深三重通深22.99米,面积236.5平方米,前重为门楼,斗墙,硬山阁檀,小青瓦屋面,卧槽门,明间为廊,两侧墙上嵌有民国时期文字,墙体为土墙,具有浓厚的清、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对研究鄂西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

12

费显华宅

溪镇马店村一组

DY-YX-012

217

位于溪镇马店村一组,村委会北约2公里,北距漳河水库约500米,房屋座北朝南,面阔五间通宽20.13米,进深两重10.78米,面积21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俗称“五正五厅”。悬山阁檀建筑,小青瓦屋面,前厅设阁楼,后堂有望楼,室内墙体为土坯砖墙,大门为卧槽门,门眉、门框、门坎均用青石,门眉上书“忠厚传家”四字,上饰鹤颈轩板,面墙为斗墙,左窗为“富”,右窗为“贵”,寓意富贵之家,房屋中部有硕大的天井,条石护边,方砖辅底。为清代所建,是当阳山区民居的代表,为研究乡土民居提供实物资料。

13

付心阳宅

溪镇前明村二组

DY-YX-013

200.4

位于溪镇前明村二组,村委会西1.5公里,南临漳河水库。房屋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通宽12.82米,两进带厢房天井通深15.63米,面积200.4平方米,前厅建望楼,门坎、门墩为石质,门扇、门眉、门钉为木质,门前台阶用条石,墙基用薄叶砖斗墙,主墙用土砖,后堂高于前厅,用六级条石台阶,小青瓦屋面,该房屋已居住五代人,具有当地清代民居建筑路风格,对研究鄂西山区乡土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

14

靳方国旧居

溪镇洪锦村六组

DY-YX-014

102.36

民国

位于溪镇洪锦村六组,村委会南500米,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通宽11.92米,进深8.08米,面积102.36平方米,土砖墙、卧槽门,用挑梁(采用看方梁),小青瓦屋面。建于民国初年,其主人靳方国爷爷靳其训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该建筑建于民国年间,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对研究鄂西山区乡土民居有一定价值,同时也可发挥其爱国教育功能。

15

付家花屋

育溪镇同明村三组

DY-YX-015

484

育溪镇同明村三组,村委会北约3公里,南临杜甫沟垭。房屋依山西北坡而建,坐西朝东,面阔三间22米,进深二间带厢房、天井22米,面积484平方米,硬山阁檀,阁楼式建筑,小青瓦屋面,卧槽门前用看楼,布雕花,墙体用叶砖斗墙,门前台阶用条石,两侧设风火墙,该房屋原主名叫付诺天,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屋后有碑记载为道光24年。该房屋原为三进两天井,现仅存前进一天井,北偏房有一夹天井,该房屋的发现为研究鄂西地区乡土民居提供了实物资料。

16

龚廷义宅

溪镇春新村四组田家冲

DY-YX-016

235.61

位于溪镇春新村四组田家冲,村委会东北约1.5公里。房屋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南侧两间已毁),北侧有偏房,共两进。由前厅、前廊、后堂、厢房、偏房组成,厅、堂三间有天井,俗称“五正五厅、一正一围”。通面阔15.47米,通进深15.23米,占地235.61平方米。单层阁楼式建筑,土砖墙体、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该宅为现户主龚廷义的曾祖留下的祖产,距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是江汉平原清代末年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

17

曹贤迪宅

溪镇育溪河社区居委会上街东端

DY-YX-017

172.26

中华民国

位于溪镇育溪河社区居委会上街东端,北街面,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7米,进深二间带天井18米,面积172.26平方米,抬梁、阁楼式建筑,小青瓦屋面,面墙用较大额枋,该房屋有日本侵华时期开榨油坊和酒作坊,梁架及其他木结构用料大气,房屋空间大,原有板门、走马板、轩板及室内板壁现已拆毁,面墙前移。该房屋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作坊建筑,有较好实用和参考价值,对研究古代作坊建筑提供了实物参考。

18

彭元秀宅

溪镇前明村三组

DY-YX-018

293.27

位于溪镇前明村三组,村委会西北500米,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面阔三间,卧槽门,南有偏房,共有两进,中部有天井,俗称“八大间”,通宽17米,通深15.55米,占地293.27平方米。夯土墙体,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该宅始建于民国年间,1962年大修,但保持了清代建筑风格,是研究该地区清代乡土建筑的实物资料。

19

王修红宅

溪镇前明村一组

DY-YX-019

227.64

位于溪镇前明村一组,村委会西北约4公里,本地小地名“大屋场”。房屋坐东朝西,面阔三间通宽13.51米,两进带厢房,天井通深16.58米,面积227.64平方米,前厅为阁楼式,悬山式建筑,土夯墙,小青瓦屋面,后堂前坡用望板,该房用料硕大,建筑宏观,建于清代。现前厅后堂屋面改为机瓦,前厅左侧房屋分给王承国。根据房屋的结构和平面布局,可断定为清代建筑,保留着鄂西山区古代民居的建筑风格,是研究鄂西山区乡土民居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0

朱娇娜宅

溪镇溪河社区上街中部偏东

DY-YX-020

131.79

民国

位于溪镇溪河社区居委会上街中部偏东,北街面。该房为二层阁楼,用料大气,坐北朝南,面阔四间10.91米,进深一间12.08米,面积131.79平方米,抬梁、阁楼式建筑,小青瓦屋面,面墙上方额枋、走马板、垂帘柱,室内经改建、装饰。该房屋原主用于百货生意,建于民国年间。房屋从用料和工艺方面均很讲究,是当时最气派的房屋,也沿袭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该建筑是研究鄂西地区及江汉平原街房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1

靳方旭宅

溪镇洪锦村六组6号

DY-YX-021

96.49

位于溪镇洪锦村六组,村委会南500米,坐北朝南,南与靳其成、北与潘仁财宅相邻,面阔二间通宽8.08米,进深二间通深11.94米,面积96.49平方米,抬梁、小青瓦屋面,室内用板壁,面墙用青砖、轩板、走马板。外檐的梁枋、门槛柱石均有设计彩画。该房屋建于明代,为明代建筑风格。对研究鄂西地区街房建筑起一定作用。

22

靳其成宅

溪镇洪锦村六组5号

DY-YX-022

86.36

位于溪镇洪锦村六组,村委会南500米,坐北朝南,与靳方旭宅相邻。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二间通宽7.3米,进深二间11.83米,面积86.36平方米,至今流传“上马墩、下马塔、凤凰碾子碾十八,该房屋建于明代,有浓厚的明代建筑风格,对研究鄂西地区街房民居有一定的作用。

23

潘仁财宅

溪镇洪锦村六组7号

DY-YX-023

86.36

位于溪镇洪锦村六组,村委会南500米,坐北朝南,与靳方旭宅相邻。房屋坐北朝南,面阔二间通宽7.3米,进深二间11.83米,面积86.36平方米,外檐的梁枋、门槛柱石均有设计彩画,呈现出形式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化,该房屋建于明代。是研究江汉地区及鄂西地区建筑的实物资料。

24

朱大润宅

溪镇溪河社区下街东端北街面

DY-YX-024

111.61

1945年

位于溪镇溪河社区居委会下街东端北街面,坐北朝南,面阔二间通宽6.19米,进深二重带天井通深18.03米,面积111.61平方米。抬梁、阁楼、小青瓦屋面,室内用板壁,面墙用额枋,轩板、走马板。该房建于1945年,主要用于做粮食、棉花、布匹、丝绸、山杂等生意,为朱大润老人留下,对研究鄂西地区与江汉平原地区商住两用街房建筑有一定作用。

25

官道河水库

玉泉办事处官道河村二组内

DY-YQ-025

1928

1974年

官道河水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玉泉办事处官道河村二组内,东北距干溪自然镇约4公里。大坝建于狮子山下,为官道河河水流出山间的最后一个峡谷地段,拦截官道河上游18.4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同时还引小峡口河以上20平方千米为补充水源。大坝于1974年兴建,1976年竣工,总库容1559万方,年经流量969万方,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管和进水闸组成,坝体系粘土心墙堆石料合坝,坝长241米,顶宽8米,高42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侧流堰,宽40米,泄洪槽宽15米,全长275.31米,输水管分高低两处,低管径1米,流量8平方米/秒,高管径1米,流量2平方米/秒。坝体均为人力所建,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和养殖,反映人民响应毛主席号召,兴建水利,造福人民和人定胜天的壮志,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意义。

26

史兆俊宅

两河镇富里寺村一组内

DY-LH-026

158

位于两河镇富里寺村一组内,南距两河镇政府1.5公里,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七间,明间后退一间设大门,通宽12.7米,通深9.7米,东侧有宽4.25米,深10.61米的偏房,共占地约158平方米,穿斗式梁架结构,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四角设马头墙,室内柱子间为木板壁或木板门,大门用六块雕花格扇门,格心为福、禄、寿、喜图案镂空透雕的花板,图案吉祥,工艺精湛,是该地区最常用的建筑形式之一,“连三间带卧槽门”的建筑形式,在该宅中清晰可见。据55岁的户主史兆俊介绍和实地勘察,该宅是他曾祖留下来的祖产,始建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该宅蕴含了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是研究江汉平原地区清代末年乡土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

27

石方权老屋

草埠湖镇金龙村一组

DY-CBH-027

155

位于金龙村一组,坐北朝南,现仅存后堂及东侧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通宽11.3米,通深7.9米,共占地约155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该老屋始建于清代晚期,具有江汉平原地区乡土建筑特点。

28

中共当阳地委旧址

庙前镇李湾村3组卢家湾

DY-MQ-028

110

民国

位于庙前镇李湾村3组卢家湾。1949年5月17日,武汉三镇解放。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湖北军区在孝感花园镇正式宣布成立。原江汉军区独一旅、独二旅改为湖北军区独一师、独二师。全省划分黄冈、孝感、荆州、大冶、襄阳、宜昌、恩施等8个地区和沙市、宜昌两个省辖市。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湖北军区决定由中共当阳地委分出一部分干部,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彭天琦任市委书记,刘真任市长。并在当阳县卢家湾召开中共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为接管宜昌市做准备。同时,改中共当阳地委、行署为中共宜昌地方委员会、专署。王延春任地委书记,张华任副书记,杜祯祥任专员。当阳军分区改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黄德魁,副司令员汪昌桂、邹毕兆,政委王延春(兼)、副政委李庆柳。2007年8月,中共庙前镇委、镇政府在原址墙上镶嵌纪念牌一块。

29

瓦仓起义战时指挥部旧址

庙前镇石马村二组

DY-MQ-029

108

民国

位于庙前镇石马村二组(现由陈明松居住)。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中共鄂西特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的指示,决定以当阳县瓦仓区为重点,发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秋收起义。9月7日,中共当阳县委成立了当阳县瓦仓起义指挥部,李超然任总指挥。同时成立鄂西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瓦仓农民自卫团,汪效禹为团长,傅丹湘、李勋臣为副团长,洪勋为政治指导员,付恒之为参谋长,自卫团人数由1600多人发展到2000余人。

30

杨文权老屋

坝陵街道慈化寺社区老街区

DY-BL-030

104

上世纪20年代

位于慈化集镇老街,坐南朝北,原为三进带天井,面阔二间,一进和三进已拆除,二进尚在保存完整,通宽9.4米,进深11米,占地约104平方米,单层阁楼式建筑,青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二进堂屋中间天井尚在使用中,左右两边各两大间木质房屋,全木结构保存完整。

31

童多绪老屋

坝陵街道慈化寺社区老街区

DY-BL-031

184

清末

位于慈化集镇老街下段,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原为五进带天井,目前仅剩一进保存完整,占地184平方米,青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硬山式带风火墙,整体呈倒T字型,左右各有三间隔屋,外观为徽式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