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
栏目:宜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3-18
宜昌市公共机构节能示范案例--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
日期:2022-03-18 15:03来源:节能科
责任编辑: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审核员

  实施“八大行动” 争当“生态小公民”

  单位名称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

  主 题:生活垃圾分类

  方 向:以生活垃圾分类切入口培养生态小公民

  摘 要:实施八大行动,开展垃圾分类“生态小公民”教育,不断优化,形成常态,由此确定学校“生态”文化主题和办全省知名的生态教育示范校”的目标。2018年4月28日,承办宜昌市“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文明创建推进会。4年来,环保部、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等专项调研,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推介,十届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给予点赞,环保教育站首任站长刘沅鹭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关键词:八大行动 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一、基本情况

  东湖初中属于全民一类事业单位,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东城试验区发展大道梅子垭村梅岭路,占地92亩,建筑面积28000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6人,学生1476人。2020年成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二、推进措施

  学校从2017年秋开始,着力实施垃圾分类“八大行动”,把生态环保理念“种进”师生心中,让生态环保行动“扎根”师生生活。

  1.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行动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初期,学校组织管理干部和生态环保志愿者团队走进望江社区、平云花园环保教育站学习环保知识,组织1000多名师生徒步到三环湾垃圾填埋场研学,感受“垃圾围城”不在危言耸听。同时,请生态环保公益志愿者陈小军、王代荣等15人次走进课堂,开展《环保与生存》等讲座近40多次。2019年4月12日,环保部宣教中心组织世界知名生态活动家冈特.鲍利来校授课,学校生态环保教育成果被“洋教授”点赞。

  2.绿植认养、绿地认领行动。学校将校园22000多平方米绿地划分为20个区域,将2000平米种植园划分成20块,七、八年级20个中队分别认养一块绿地、认领一块种植园。同时,每个孩子挂牌认养一颗属于她的绿植定期护理,见证绿植的生命成长。

  3.从源头减少垃圾行动。分类方式千万条,源头减量第一条,学校严禁携带零食饮料进校园,倡导孩子们自带水杯,少用纸巾多用手帕,纳入班级和学生生态评价。

  4.班级粗分类、学校集中回收精分类行动。学校统一要求班级垃圾至少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进行粗分类。可回收资源集中存放、变卖,变卖的所得成为班级环保公益基金。不可回收资源,每天投放到校园垃圾回收站。在学校环保教育站,按照“瓶瓶罐罐纸、电一三五七”设置回收容器,特别是让班级回收量少的资源,家庭无法处置的废旧电池、废灯泡等有害垃圾有了去处。2021年8月,国家环保部现场调研垃圾分类情况,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5.动态优化环保教育行动。学校建立“固定教材、固定课时、固定教师”的教学保障机制,2018年以来,师生共上生态教育课340节,还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以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学年评选出60名“最美生态小公民”,照片和事迹展示在学校二楼绿色长廊,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助推学生生命成长。

  6.变废为宝美化校园行动。按照“学校顶层设计、教师版块创意、师生手工制作”的思路,招募环保志愿者、组建环保手工社团5个,用在他人眼里已是垃圾的资源,装扮美化我们的校园。制作了1000多件独具环保创意的手工作品,形成了“简单爱、碳元素、故乡美、清如许、民族风、踏歌行”六大系列作品,定期更新,为校园文化锦上添花。

  7.食堂厨余堆肥、酵素制作行动学校设有厨余堆肥点,将干净的菜叶等厨余进行堆肥处理,用于校园绿化施肥。食堂将每天的油桶洗净收集,将废弃的蔬菜梆子、水果皮用于制作酵素,酵素代替清洁剂,减少食堂清洗剂的使用量。2019年以来,学校40多洗手间和厨房的酵素都由厨房提供。

  8.带动家庭走进社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行动学校志愿者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回家庭、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生态环保实践,传递绿色生态环保生活方式小窍门、小妙招,促进学校生态教育与家庭、社会生态环保教育相融合。2018年以来一直是市、区评优秀志愿者组织。

  三、成果效益

  1.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行为自觉垃圾分类八大行动,增强了师生环保意识和行为自觉,基本实现“无磷校园”、“零废弃校园”,“做生态小公民,创美文明校园”已经成为共识和自觉行为。4年来,学校环保教育站接待80多次5000多人的专项参观考察活动:2018年4月28日,学校承办宜昌市“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文明创建双月推进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国斌及县市区文明办主任、教育局长等实地参观了学校垃圾分类生态校园和“生态小工匠”成果展;2018年9月3日,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翟秀刚陪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记者采访校园“生态环保教育”;2018年10月23日,省关工委主任吴华品等调研“生态小公民”;2019年5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学校考察“生态小公民”工作;2020年9月15日,省关工委主任苏晓云调研“生态小公民”教育;2021年4月8日,代表夷陵区接受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验收。

  2019年12月31日,在宜昌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专题培训会上,学校作垃圾分类经验交流。王相月、谭浩东、肖紫怡、张思雨四位同学表演的三句半《我是生态小公民》在宜昌市巡演表演受到好评;2020年暑假“垃圾分类新时尚•生态文明我先行”学生活动覆盖面100%;2021年垃圾分类在学校成为不断优化的常态。

  2.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4年来,环保部和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先后专程到校调研指导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网、湖北日报、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推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和省关工委主任吴华品、苏晓云等领导专项考察时给予点赞。

  学校环保教育站第一任站长、学生刘沅鹭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湖北省时代”“宜昌楷模”等荣誉称号,亮相中央电视台学2019雷锋纪念日特别节目《大手牵小手—我是小小志愿者》,还被推选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手。

  3.形成学校“生态”文化主题随着八大行动的深入开展和不断优化,学校整合现有资源,确立了“生态”文化主题。包括形成 “与生态同行,为生命添彩”的办学理念和“绿色校园、生态东中”的美好愿景,开发生态课程,打造生态课堂,建设生态校园,追求“绿色生态发展”, 努力实现“办全省知名的生态教育示范校”的办学目标。垃圾分类“生态小公民”教育推进了学校整体文明进步: 2018年被省爱卫办表彰为卫生先进单位,2019年跻身“宜昌生态环境保护奖”行列,2020年12月进入湖北省文明校园和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行列

  四、经验总结

  1.课程化推进生态小公民教育学校根据《生态公民教育实时指导意见》,以《生态小公民》校本教材为蓝本,以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为载体,上课程表,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素养。垃圾分类“生态小公民”课题于2018年3月在宜昌市立项研究,经过校长程易何、副校长黄正满的引领和胡汉平、吕婉、穆云云、刘玉婷、郭志宏、田俊等教师的合力攻关,课程体系基本完备。根据鄂教科院【2022】3号文件,《培育适应新时代的“生态小公民”实践研究》作为2021年湖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

  2.发挥学校对家庭和社会的辐射作用学校垃圾分类八大行动,把生态环保理念“种进”师生心中 ,让生态环保行动“扎根”师生生活,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志愿行动,使每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