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高新区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栏目:枝江市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04-20
一、2021年工作总结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高新区紧紧围绕“开局漂亮、全年精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具体安排,主动适应责任之变、视角之变、要求之变,克难攻坚、加压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十四五&rd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高新区紧紧围绕“开局漂亮、全年精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具体安排,主动适应责任之变、视角之变、要求之变,克难攻坚、加压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是主要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锚定发展目标,千方百计抓调度、抢进度,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1~12月,全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6%,增加值增速34%,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9.2个百分点和东四县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5.44%,税占比90.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三、税占比全市第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限上商贸企业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

  二是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紧扣全市“6954”战略布局,坚持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为主攻方向,绘制招商引资“掌上地图”,建立常态化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开展集中招商攻坚行动,突破性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协议投资额538.26亿元。其中,100亿元、2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各3个、6个、10个,上市公司3家、央企国企2家、外资企业3家。总投资320亿元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成为宜昌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三是项目建设迈出示范性步伐。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探索“党旗插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创新重大项目服务推进机制,掀起项目攻坚新热潮。全年征迁土地11100亩、房屋760户,征迁规模为历年之最,报批及供地面积居全市第一。新开工、新投产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39个,分别同比增长253.84%、178.57%。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分别达212.5%、144.2%,投资20亿元的顺毅化工、投资25亿元的长青生物顺利试产。仅用52天推动邦普项目如期开工,刷新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宜昌速度”“湖北速度”,宜昌高新区管委会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点赞肯定。

  四是科技创新实现引领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全社会R&D经费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51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10%、17%。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5家、360家,总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及以上双创平台8家、孵化面积4.22万平米、在孵企业210家。成功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湖北·宜昌)暨“宜荆荆恩”城市群创新挑战赛,连续2年承办全国双创周湖北·宜昌分会场活动。南玻显示器、安谱仪器、长机科技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谱仪器、中南鹏力入选全省第一批科创“新物种”企业(“瞪羚”),长机科技、中南鹏力获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备案。人福药业累计24个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过评数量居全省第一。华强科技成为全省同等市州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宜昌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排第52位,较上一年度前进10位,为历年最佳。

  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标志性成果。持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5项,其中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分获商务部领导批示和人社部推广、1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片区管委会荣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成为湖北省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首个获此奖项的单位。扎实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创建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和不动产权属转移“证缴分离”,发出全市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8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全面推进园区(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宜昌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营,成为省内第4家、武汉市外第1家正式运营的综保区,已签约项目70个,完成进出口额50亿元。成立全省首家跨境电商行业协会,举办片区首届“海购节”活动。跨境电商产业园注册企业137家,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六是民生福祉实现持续性增进。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重点补齐区域医疗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各类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启动实施3所医院、2所小学、13个老旧小区改造、20万平方米安置房等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在全市率先启动集体土地征迁还建安置房办证,首次登记办证1650套,产权分户办证200套。新开办幼儿园11所,幼儿园公益普惠覆盖率超过国家标准3个百分点;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关停校外培训机构3家;在宜昌城区率先实现中小学营养餐全覆盖,市八中代表宜昌市在全国营养与健康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验。高新区疾控中心挂牌成立,17个新(改)建村级卫生室交付使用。扎实推进殡葬改革,整治散坟2489座。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五有”全覆盖,人员到位率100%。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设立农村人口“防贫保”基金,完成柑橘品改2000亩,辐射带动1万亩;村级化债631.8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首次突破5000万元。

  七是社会治理实现整体性提升。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开展重点行业人员核酸检测39轮次,加强针接种率达80%。扎实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在全市5次月度模拟测评中1次排名第一、1次排名第二,评选高新楷模12人,推荐上榜宜昌好人15人、宜昌楷模2人、荆楚楷模1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事故数量、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下降50%、50%、38.98%,圆满完成“一无四降”目标,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获全省推广。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引导58家企业通过产品标准网上公开声明152项,在全市城区消费环境测评中位列6个参评区第一。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长3.7%,市级考核跨界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82.1%。白洋港口作业区码头雨水排口被省生态环境厅列入第三批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典型案例。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宜昌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市“两会”等部署安排,深入实施“1+5”行动,努力推进“新城崛起、产业裂变、能级跃升”,争当强产兴城排头兵,打造能级跨越主引擎,加快建设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找准着力点、培育增长点,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直接利用外资分别同比增长30%、36%、50%、12.5%、35%、2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各10家。

  二是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切换新赛道。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员招商,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裂变升级,抢换新赛道,力求新突破。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20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3家。

  三是全力推动项目服务再造新标杆。坚持“党旗插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完善重点项目“临时党支部+县级领导包保”服务模式,紧扣“土地摘牌、项目开工、主体封顶、投产运营”等关键节点,健全“周调度、月督办、季拉练、年考核”推进机制,形成“清单交办、服务认领、限时销号、硬账硬结”闭环管理模式,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重点推进邦普产业园、航天动力、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及原料药、百事可乐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区重点产业项目新开工40个以上、新投产30个以上。

  四是全力推动园区建设再添新动能。全面融入和服务东部未来城、高铁生态城建设,强力推进白洋工业园有序开发、生物产业园向北拓展、东山园区“优二进三”,努力把白洋工业园建设成东部未来城核心区,把生物产业园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仿制药生产基地,把东山园区建设成宜昌的科技新城、智慧新城、时尚新城。坚持片区征迁、片区场平、片区开发,加快推进供热中心、供水中心、牌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28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投入产出效率。

  五是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再取新成效。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行业龙头和领军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确保高企净增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60家,力争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着力优化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布局,确保新增孵化面积2万平米、市级及以上服务平台3个。设立区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推进科技奖励政策“免申即享”,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3.5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再取新突破。持续完善综保区平台功能,扎实推动进口商品指定口岸或监管场所申报,着力引进一批进出口额大、辐射带动强的企业在综保区集聚发展,力争综保区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年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5%以上。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只说YES不说NO”,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加快建设“城市大脑”“社区微脑”,重点推进区域综合评估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工程项目审批效率,助推项目建设高效落地。

  七是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再获新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统筹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成白洋小学、梅花小学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办珠海路小学;完成白洋医院、东山和生物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设;新建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确保东锦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青岛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投入运营;新开工建设白洋安置房四期、车站村东凌佳苑A地块二期约2500套安置房和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安置房办证2500套以上。持续深化市域社会治理,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平安高新、法治高新建设,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