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
栏目:宜昌市财政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2-12-26 加入收藏
文/宜昌市财政局王金建去年以来,中央、省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增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紧迫感中央、

/宜昌市财政局王金建

  去年以来,中央、省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增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中央、省、市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明确要求。财政部在20114月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7月又印发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省财政厅于去年8月转发了财政部的指导意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要认真开展预算绩效目标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不断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探索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今年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主任会议,郭书记强调要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今年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李市长明确要求,2012年每个部门,每个专项都要选择若干项目,探索投资绩效评估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审计、监察部门要予以重点监管。市人大在今年部门预算审查意见中提出要加强重点项目绩效评估,要构建“事前有控制、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估”的重点项目资金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合理,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宜昌决战“十二五”、推动新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政策,加大教育、医改、社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水利改革发展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和建设大园区,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都会增加很大的支出压力,必须寻求一种新的预算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地方的实践来看,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必然要求。自提出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以来,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市直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去年市审计局对10个部门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3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看,市直部分预算单位仍存在六大问题,这说明,预算管理中还存在预算编制时产出和效益目标不够明确,预算执行效率较低,预算执行结束后缺乏科学问效、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等必须引起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的薄弱环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切实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必将有力地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全面完善。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社会各界对预算信息公开的期望和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跨越式上升,201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支出规模超过200亿元。在预算管理方面,2012年,市直年初预算总收支规模已达到115亿元,社会各界在要求了解财政资金具体使用方向和内容的同时,也希望能够知晓财政资金的实际产出和使用效益情况,这些都对各部门和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部门和单位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逐步推进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人大和社会各界的迫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开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也有政府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管理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同时也与预算资金使用绩效难以评价和度量等有关。有的资金分配出去之后,效率、效益到底怎样,脱离了财政、财务部门的视野,脱离了监督,要抓好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并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解决并回应预算公开后可能面临的一些社会质疑问题。

要理清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们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市直这些年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项目的投资评审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绩效管理的体系、架构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当前,市直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财政部、省财政厅专门设立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全国和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大、社会公众加强资金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此项工作亲自关心和大力支持;其他地方在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中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这些是我们进一步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并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今后一段时期,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精神,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为重点,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逐步健全本部门和单位的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流程,加快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绩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全面加强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框架。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根据财政部要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稳步推进,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用3年时间构建适合本单位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框架,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强化制度法规建设,以制度管绩效,实现依法理财。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加强调研,建立健全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根据构建绩效管理框架的要求,从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范围、方法、机制等方面制定综合性制度。要针对绩效管理的目标管理、跟踪监控管理、评价实施管理、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等不同环节制定相配套的专项制度。要针对绩效管理不同层面的业务程序、工作规程、协调机制等,制定一系列业务规范。争取通过5年的时间,建立起一套覆盖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各方面、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要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管理相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要加强绩效目标设立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要加强预算执行中的绩效监控,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项目实施进程和资金支出进度,绩效目标出现偏差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预期无绩效的项目要取消,预期不能完成目标的项目要调减预算。要逐步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机制。

  要加快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建设。绩效指标设计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外遇到的共同难题。整个绩效评价的过程是围绕评价指标的构建来进行的,确定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至关重要。由于财政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政府行政行为的无法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成为难点。各部门和单位要会同财政部门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有效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项目资金的特点,相互学习和借鉴,逐步建立适合于所有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体系以及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个性指标体系,最后形成能覆盖所有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库。

  要建立专家库和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绩效管理专业性非常强,各部门和单位要有效借用专家、第三方中介力量,共同推进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要建设专家库和第三方中介库,通过制定制度、操作规程加强专家库和中介库的管理。预算单位要和财政部门共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中,要整合中介机构库、专家库、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等各方面资源,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各环节之中。

  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拓展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方向。各部门和单位要树立绩效理念和支出责任,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尽快形成“谁办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各部门和单位要通过绩建立效问责机制,促进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各部门和单位要将绩效评价反馈的问题,作为改进预算管理、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本文系王金建在2012年市直项目资金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部分内容,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辑:赵斌)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