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消费市场强劲恢复 商贸经济稳中向好——2021年宜昌市消费市场形势分析
栏目:宜昌市统计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08-02 加入收藏
2021年,宜昌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市场稳步恢复,消费理念不断创新,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2021年,宜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一)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一是增速高、恢复

  2021年,宜昌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市场稳步恢复,消费理念不断创新,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2021年,宜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一)消费市场稳中向好。一是增速高、恢复快。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81亿元,同比增长29.5%。总量超过2019年同期90.38亿元,恢复度达到105.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6个百分点。二是位次前移、份额提升。1-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省位次由二季度的第6位上升至第1位,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占全省比重8.35%,高于2019年同期0.82个百分点。三是行业结构趋于协调。从四大行业看,批零住餐业均快速增长,住餐快于批零。1-12月,限上批零业同比增速均超过35%,增幅高于2019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限上住餐业同比增速均超过45%,增幅高于2019年同期25个百分点以上。从城乡结构看,城乡消费均大幅增长,乡村快于城镇。1-12月城镇限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43.7%,乡村限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60.1%,增幅均高于2019年同期25个百分点以上。

  (二)市场主体持续壮大。一是数量多、占比高。2021年全市贸易业市场主体29.13万户,各行业中占比最高。其中批零业超过23万户,占全市比重43.9%,住餐业近6万户,占全市比重10.9%。截止12月,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超过1800家,占全市四上单位的39%,比去年提高1.5%。二是增长快。2021年全市贸易业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19.6%,其中批零业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三)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一是业态丰富。商业中心不断拓展,三峡环球港、夷陵万达、兴发广场、璟里中心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激活商品消费市场。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2021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有29个,过十亿元市场有11个。宜昌连锁经营贸易企业10家,合计门店数超过400家,2021年销售额近30亿元。二是品类齐全。23类商品零售全市都覆盖,类值齐全。三是品质提升。提升生活品质类零售额大幅增长。1-12月,汽车、金银珠宝、电器音响、体育娱乐、通讯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5.0%,高于2019年同期5.0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全面释放。

  (四)新兴业态较快发展。抢抓疫情后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激增机遇,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络销售增长势头迅猛。1-12月,全市限上网络零售企业151家,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49.19亿元,同比增长75.8%。网上零售额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5.9个百分点,超过2019年同期32.0个百分点,高于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增速32个百分点。网络销售增长势头迅猛。

  二、存在问题

  (一)住宿业恢复还需时日。受疫情影响,大型活动缩减,人员流量明显减少,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住宿业恢复偏慢。1-12月,宜昌市旅游总人数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八成,住宿业还未完全恢复。四大行业中除住宿业外其他行业均已恢复,其中住宿业恢复度比批零业恢复度低28个百分点,比餐饮业恢复度低18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质量不高。2021年全市月度新增限额以上贸易单位58家,退出111家。从单位规模看,批零业进库单位户均销售额5203万元,退库单位户均销售额7373万元,住餐业进库单位户均营业额532万元,退库单位户均营业额640万元,进库单位平均规模小于退库单位规模,且平均规模低于全省同类城市。

  (三)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从在库单位数量看,东四县限上贸易单位占全市的51.3%,主城区占32.8%,山区县占15.9%,城区区位优势未充分反映。从社零额恢复度看,恢复度最高和最低的地区相差20.9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一方面大力引进优质消费项目,加速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进程,精心培育达限;一方面扶持本地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本地贸易业市场主体,将培育成熟的企业及时申报纳入限上统计,优化限上单位结构。

  (二)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12月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高于2019年同期847.59亿元。疫情发生后,消费者普遍收入下降,存款意愿上升,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稳就业政策,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要加快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速度,聚焦商业消费集聚中心、消费业态创新中心和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建设,统筹推进重点商圈和县域商贸中心建设,优化商业设施布局,进一步壮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增长。

  (四)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以消费创新为导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瞄准“高、新、特、优”,促进消费品质提升,促进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转型,充分挖掘消费潜力。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