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十四五”规划
栏目: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 -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12-14
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十四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二)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重点任务(一)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二)增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三)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五)强化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四

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十四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二)增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三)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五)强化知识产权治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大资金保障

  (三)强化监督考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①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②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依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湖北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结合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①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包括工业产权与著作权(版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②知识产权强国:指在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有强大知识产权实力的国家,其具有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强、知识产权制度优越、知识产权环境优良、知识产权绩效显著、知识产权国家影响力大等主要特征。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1.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5—2020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1.6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65件上升到9.64件。“十三五”时期,新增驰名商标17件、地理标志商标40件,有效注册商标、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分别增长228.07%、36.17%、133.33%,马德里商标注册申请量、驰名商标数量、地理标志总量居全省地市州首位,形成“稻花香”、“关公”、“土老憨”等驰名商标品牌集群。获得国家级、省级专利奖各10项。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35家、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117家,数量居全省市州前列。

  2.知识产权运用①效益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时期,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超过50亿元。其中,商标质押贷款融资累计2.75亿元;专利质押贷款融资累计49.3亿元。全市共对69项专利进行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共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利税近6亿元;全市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登记备案项目2500余项,知识产权交易合同金额超过40亿元。

  3.知识产权保护②水平达到新高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行动、专利代理机构“蓝天行动”、“铁拳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形成“严保护”格局。“十三五”期间,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060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104件,结案率100%。帮助20余家大型出口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机制。落实宜昌名标联系人制度,构建“快保护”机制。组建宜昌市保护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获批省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

  4.知识产权服务③能效再上新台阶。建成创造、保护、运用全覆盖的一体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多家省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拥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0余家、省级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7个。设立2个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商标受理窗口和商标质权登记受理点,实现商标受理24项业务网上办理和商标质押融资一站式服务。

  ①知识产权运用:指知识产权所有者或依法有权处分的组织和个人应用知识产权,谋求或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或收益的过程。知识产权运用方式包括直接实施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出资、信托、拍卖、质押、商业特许经营、捐赠等。

  ②知识产权保护:指依照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包括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③知识产权服务:指为各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提供专业服务产品的活动,包括信息服务、代理服务、法律服务、运用转化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等。

  5.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出台《宜昌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共兑付专利奖励3098项1826.5万元,兑付商标奖励与补贴2019件1530.2万元。全市13个县市区、宜昌高新区、三峡坝区均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副县级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年度《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将知识产权主要工作指标纳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考核重要内容。宜昌自贸片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专利导航,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开展贯标认证,全市贯标企业实现从无到有,达到66家。宜昌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6.知识产权强市①建设取得新进展。宜昌先后获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共获得中央财政1.5亿元资金支持。宜都、枝江、当阳、五峰、远安5县市成功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三峡大学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宜昌市连续被省委表彰为“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州”,2020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
①知识产权强市:《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国知发管字〔2016〕86号)指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要达到“四个一流”标准,即城市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知识产权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城市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为此部署了五大工程: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知识产权大保护工程、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程、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与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知识产权创造①数量增速放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率有待提高,存在不少“沉睡”专利;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人才和机构较为缺乏,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知识产权发展相对滞后。
①知识产权创造:指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自主创新、合作或委托开发、技术引进、收购兼并等方式获取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及其他权益的活动。

  (二)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了知识产权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一系列重点任务,为我市进一步统筹行政、司法、社会各方力量,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

  从湖北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提出初步建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的目标。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非省会重点城市、“宜荆荆恩”城市群的龙头,宜昌是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将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新机遇。

  从宜昌实际看,宜昌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六城五中心”①,推进高质量发展。宜昌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扎实。“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努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②;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全市知识产权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①六城五中心:即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

  ②战略性新兴产业: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现阶段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湖北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强省”为指引,以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③部署五大重点任务和十三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和管理水平,激发创新活力,为我市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撑。
③知识产权全链条:指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重点环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优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鼓励更多政策与资源向高质量知识产权倾斜,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由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高能效治理,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坚持系统协同。树立系统观念,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手段,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效能。

  3.坚持聚焦重点。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明确重点工作任务,把资源优先用在“刀刃”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工作效率,推动知识产权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好效益、更可持续。

  4.坚持开放共享。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协作与地区合作,推动知识产权互惠共享。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和社会公众获得感。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在赋能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更为凸显,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努力创建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

  表1:“十四五”宜昌市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 775 1600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①拥有量 2.81 10 预期性
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② 8 25 预期性
有效注册商标量年均增长 % 8 预期性
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量③ 76 ≥100 预期性
有效地理标志总量④ 117 ≥128 预期性
版权作品累计登记量 885 2000 预期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⑤ 亿元 17.3 40 预期性
专利密集型产业⑥增加值占GDP比重 % 13 预期性
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7.5 预期性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⑦ 85 预期性
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 % ≥90 预期性

注:①高价值发明专利: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符合下列任一条件的有效发明专利:(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2)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3)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4)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5)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②PCT国际专利申请:依据《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③马德里商标有效注册:指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或《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的规定,在马德里联盟成员国间所进行的商标注册。④地理标志总量:指受保护的地理标志总数量。地理标志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在我国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保护:一是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进行保护,二是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进行保护,三是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AGI)进行保护。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⑥专利密集型产业: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范围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药医疗产业,环保产业,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等七大类。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并公布调查报告,该调查设计的地方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法律与政策(权重7.1%)、执法(权重57.1%)、管理与服务(权重21.4%)、宣传教育(权重14.3%)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8项三级指标。
 

 

  1.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10件;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达到16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0%以上;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25件。有效注册商标量年均增长8%以上;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量达到100件以上。有效地理标志总量达到128件以上。版权作品累计登记量年均增长22.5%,达到2000件。

  2.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明显提高。推进宜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渠道,培育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基本建成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显著增强。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40亿元,专利转让、许可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

  3.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更为显著。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行政、社会协同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本完善,侵权、假冒知识产权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案件基本杜绝,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0%以上,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5分以上。

  4.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搭建功能完备、服务优质、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运营和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培育3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自律进一步增强。

  5.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发展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政策的引导、激励、约束等功能进一步增强。构建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更富成效,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到2025年,培育引进100名以上知识产权运营专业技术人才、40名知识产权运营领军人才,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才30000人次以上,全市通过知识产权贯标的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1.培育高价值专利。优化相关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事业单位注重创造高价值专利。开展专利导航①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引导科研成果及时形成知识产权。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高价值专利大赛,申报国家、省级专利奖,申报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用示范、知识产权海外护航“三大工程”和荆楚品牌培育工程项目。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见专栏1),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攻关项目,开展多领域协同创新合作,推进新技术联合攻关,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价值专利创造能力。实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见专栏2),推动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2%以上。

  2.培育高知名度商标和地理标志。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②保护,发展传承好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并购国外品牌。着力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工程(见专栏3),推动商标品牌数量大幅增加。调整优化地理标志孵化库,重点针对特色优势产品实施培育,力争地理标志总量2025年达到128件以上。强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推动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不断增长。组织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见专栏4),显著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巩固提升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潜力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建立地理标志产品①产值统计制度,强化地理标志相关信息统计和分析,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①专利导航:指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中,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一项探索性工作。专利导航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有效支撑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培育形成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新模式。

  ②驰名商标: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与一般商标相比,注册的驰名商标不仅可以获得同类保护,还可以获得跨类保护。

①地理标志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3.培育发展精品版权。研究制定精品版权创作创新政策,支持版权登记与网络版权交易,引导传统工业数字化发展与文化结合。以创意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宜昌文化创意产业园、软件园、文化创意广场等建设。建立完备的版权产业统计制度,加快建设版权服务工作站(点),鼓励推行作品著作权登记制度。对接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搭建版权登记代理平台、交易平台,提升版权登记与交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版权代理和版权经纪业务,支持数字版权②证券化与数字版权交易市场运营。推进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4.推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③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登记。主动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聚焦芯片、集成电路和工艺技术、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重点领域,鼓励与支持企业进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推进软件企业和新登记软件产品认定,严格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②数字版权:指各类出版物、信息资料的网络出版权,可以通过新兴的数字媒体传播内容权利,包括制作和发行各类电子书、电子杂志、手机出版物等的版权。

  ③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即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片,将至少有一个是有源元件的两个以上元件和部分或者全部互连线路集成在基片之中或者基片之上,以执行某种电子功能的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

  5.发展种业知识产权。支持宜昌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种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种质创新,培育高产优质抗逆高效新品种。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开展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创制,逐步成为种质创新利用的核心市场主体。严格品种审定程序,深化登记品种管理。鼓励支持地方特色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形成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应用为主营业务的种业企业,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专栏1 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突出专利质量导向,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政策,优化市、县绩效考核指标,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焦创新药、黑磷、石墨烯、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大研发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培育数控插齿机、芬太尼系列麻醉产品、冬虫夏草养殖提取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等20个以上高价值专利组合。加大加快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创新,促进传统产业与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跨界融合。支持在宜高校、科研机构利用武汉城市圈、成渝双城经济圈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开展多形式、多领域课题联合研究和协同技术攻关,打造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推动企业将专利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奖项发明专利等高价值专利。
专栏2 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
充分发挥园区及服务机构作用,帮助全市中小微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小微企业四方参与的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体系,产业园区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入托企业提供差异化知识产权托管方案,负责托管项目实施,开展“一对一”服务。托管服务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培训、项目申报辅导、专利申请、侵权诉讼对策建议、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等。制定相关政策,对达到托管目标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力争到2025年,实现1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平均每家被托管企业新增知识产权5件以上。
专栏3 商标品牌培育工程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优化商标品牌发展环境,提升全市商标品牌管理、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创意、新能源与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以行业龙头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科技“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为重点,加大制造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按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商标”模式,以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食用油产业和特色工艺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特色品牌。以特色文化旅游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宜昌服务业品牌。以有出口实绩和出口实力的外向型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培训,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推进宜昌品牌走向国际品牌。促进商标与专利融合发展,增强品牌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组织实施30个名优品牌提升项目与30个国际品牌创建项目,设立品牌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对验收合格达到培育目标的项目按相关政策给予财政支持。
专栏4 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围绕特色优势农业,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在全市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中择优选取,实施10个以上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有序开展项目申报、实施、评价、验收等工作,经验收合格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县市区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十四五”期间,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经济和社会价值较高的地理标志。
 

 

  (二)增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1.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制定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目录,定期发布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指南,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机制,开展应用型研究以及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布局等服务。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示范工程(见专栏5),建立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统计核算机制,创建专利密集型产业园区,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医疗制造、新材料制造、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等专利密集型产业。制定与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实施方案,认定300个以上专利密集型产品。

  2.推动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深化创新资源共享,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和产品进行专利布局,构建集中许可授权的专利池。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行“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宜昌分中心建设。支持高校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推动高校院所积极转移转化现有未充分利用的专利。支持企业、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基地,畅通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连接通道。实施专利转化促进工程(见专栏6),畅通专利技术转化运用各个环节。

  3.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市三峡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市融资担保基金与宜昌自贸片区政策优势,引导企业积极申报高价值知识产权转化、专利产业化和地理标志运用开发等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服务。引导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与三峡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及其子基金对接,支持省内外高端服务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国资平台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实体,开展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

  4.强化知识产权运用金融支持。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功能提升工程(见专栏7),开展知识产权保险和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支持政策,推动知识产权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业务,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引导与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进入知识产权产业化领域。培育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增信、质押、保险等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评估、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等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金融监管制度,保障知识产权金融健康发展。

  

专栏5 重点产业专利导航示范工程
加大资金支持,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探索建立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大力推广产业规划与龙头企业知识产权运营并行的专利导航模式,引导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重点产业的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示范项目10个以上,深度开发利用专利信息来导航产业创新路径和方向,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集聚,推动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成果,扶持30家以上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实施研发活动类、人才管理类、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示范项目,建立以运用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在全市培育一批在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专利优势、拥有核心专利或专利组合、专利运用能力强、对产业发展影响力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评审机制,对核心技术领域知识产权进行导航预警分析。建立专利导航成果运用机制与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公开发布制度。“十四五”期间,争创5个以上国家专利导航项目。
专栏6 专利转化促进工程
建立专利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实施专利分级分类管理试点项目。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引导高校院所与国有企业建立“专利池”。建立专利技术需求采集工作机制,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技术需求库。探索专利收储转化运用新路径、新方式,采取托管、买断等方式收储并运营专利。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开展线上线下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能力与水平,构建多元化专利转化金融支撑体系。着力畅通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渠道,降低创新主体获取专利技术成本;鼓励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将闲置专利转让给中小企业或共享成熟专利;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与全国现有专利技术转移平台进行有效对接;鼓励高校院所探索建立规范、便捷、开放的专利快速许可等新型许可模式。
专栏7 知识产权融资功能提升工程
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中介多方协作,推动知识产权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机结合,提升知识产权融资功能,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用大突破。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贴费政策。推进专利与商标混合质押、高价值专利组合质押融资,优化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与分担机制。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贷产品,设立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贷保证金,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费补贴政策,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知识产权保险品种,进一步降低企业在专利维权、质押融资、海外贸易等方面的风险;加大知识产权保险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增强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的知识产权保险意识;制定知识产权保险扶持政策,设立知识产权保险补贴项目。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优质知识产权库与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库,积极推动大型国资平台参与知识产权证券化,严格产品风险管控,制定配套奖励扶持政策。

(三)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及时跟踪国家、省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立法进展,认真开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政策体系。完善商业秘密①保护机制,研究制定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以及遗传资源②、民间文艺及传统知识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研究制定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措施,探索建立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落实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①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②遗传资源:又称种质资源,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其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

  2.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积极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①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妥善处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交叉案件,完善知识产权诉讼保全、诉讼证据、技术事实查明方面的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诉讼诚信建设,防止和纠正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虚假诉讼。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实行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开设快审快结“绿色通道”,推行跨区域远程诉讼。深入开展以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为重点的专项行动,重点惩治侵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批捕、起诉工作集中管辖制度。将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人民陪审员队伍,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提供专业支持。

  ①惩罚性赔偿:指损害赔偿中,超过被侵权人或者合同的守约一方遭受的实际损失范围的额外赔偿,即在赔偿了实际损失之后,再加罚一定数额或者一定倍数的赔偿金。

  3.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专项执法行动,依法加大对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植物新品种侵权、仿冒混淆、侵犯版权、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进一步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规范网络表演、网络音乐、网络动漫文化市场秩序。开展海关“龙腾”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完善重点领域维权机制,在知识产权密集型重点市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健全政企双向维权联络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状况检索、案件信息查询等服务系统,开展侵权纠纷预警;积极申报建设中国(宜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见专栏8),加强知识产权快保护机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快速处理机制。

  4.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强化跨部门办案协作,建立法院、检察院、司法、公安、文旅、农业农村、商务、网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版权、林业、海关等部门协同保护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建立“宜荆荆恩”城市群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案件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强化侵权货物口岸漂移区域海关执法联动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支持我市地理标志参与中欧等国际间地理标志互认。加强海外维权援助服务,实施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见专栏9)。

  5.推动知识产权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宜昌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构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将涉及企业的知识产权出质登记、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宜昌市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自治自律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自主维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服务机制,调动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

  

专栏8 中国(宜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宜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以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为基础,扩大编制,围绕全市支柱产业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中心。聚焦全市重点产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处理,提供知识产权侵权判定及赔付估算,开展专利导航、预警分析,实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与专利侵权纠纷处理。
专栏9 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
聚焦全市外向型重点企业,以产品出口、海外投资、国际技术合作等为重点,设立海外护航专项资金,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分析、布局、管理、风险预警、纠纷应对等工作,培育形成10家以上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掌握知识产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积极申报湖北省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工程项目。引导知识产权保护机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市商务、海关等部门建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全国、全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共建共享。

(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1.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与队伍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建立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培育发展机制,支持与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建设。建设一批商标品牌指导站,优化商标受理窗口工作流程,全方位提高商标品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载体(知识产权服务大厦),集聚各类服务资源,吸引更多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便捷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2.增强知识产权运营①服务能力。支持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整合发展,加大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引进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引进与培养并重,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人才培育立体网络。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夯实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强知识产权网络安全建设。实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见专栏10)与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工程(见专栏11),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与市场资本有效对接,发挥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在鄂西渝东区域的综合服务辐射功能。
①知识产权运营: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相关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定商业模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商业活动。

  3.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业务咨询、公益培训、合作交流等制度,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运营等服务向专业化和高水平发展,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保险、资产评估等增值服务,重点发展综合性知识产权代理、专业法律、专利数据库产品开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等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工程,打造本地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动态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等行为,持续整治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

  

专栏10 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宜昌市知识产权服务大厦,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区域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采取市场化方式组建平台运营管理实体。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平台建设,构建公益性基础服务与高端差异化服务相结合的线上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管理、项目管理、大数据、展示交易、线上培训、维权咨询、高端服务预约等服务。延伸线上平台服务功能,构建以公益性服务为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线下平台。“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现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
专栏11 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工程
围绕宜昌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建成4家以上产业与知识产权有机结合、打通知识产权供给链及创新链、覆盖全市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端服务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孵化载体、投资公司等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强化运营绩效导向,引进高水平管理与运营人才,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创新服务模式,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从源头到产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特色服务,助力研发创新和新技术专利推广应用。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

(五)强化知识产权治理能力

 

  1.深化知识产权管理综合改革。优化知识产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横向协作和上下联动,大力推动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等各类型知识产权业务协同,深化人员和业务融合。推动知识产权管理数字化改革,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重大产业规划、人才引进、高技术领域重大投资项目等重大活动(事项)知识产权评议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认证监管改革创新。

  2.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员引进与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与执法能力。充分整合现有执法资源,建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资源调配与协调机制,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专家库作用,形成分工协作、快速反应、执法高效、处置得当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探索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提高知识产权监管与保护效率。

  3.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持续推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贯标工程(见专栏12),推动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校、强所工程。支持企业建立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机制,找准创新路径,提升研发能力。有序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鼓励企业把专利转化为标准。

  4.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政策解读,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组织好“世界知识产权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品牌宜昌”等主题活动。推动知识产权纳入全市普法教育、诚信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活动,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典型经验、典型模式、典型单位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专利导航报告、知识产权发展报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名录,制作地理标志宣传片,发放“宜昌名标”宣传册,讲好宜昌知识产权故事,形成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5.强化知识产权人才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立体网络。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以政府奖补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人才奖励制度。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见专栏13),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知识产权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裁决人员培养,分层级、分区域系统开展培训。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职称评聘,引导高校院所在职称评定与岗位考核体系中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的考核权重。

  

专栏12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贯标工程
完善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扶持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贯标工作,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学习平台作用,结合实际组织企业、高校院所使用好学习平台。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服务及服务机构监管,举办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部审核工作高级辅导班,帮助企业提高贯标认证能力和效率。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知识产权贯标服务机构,加强贯标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十四五”期间,推动200家以上创新能力较强、知识产权基础较好的企事业单位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
专栏13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知识产权培育立体网络,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对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立体网络,依托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开设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依托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线上线下培训,开展综合类、专利类、商标地标类专业培训与宣讲。择优选拔全市知识产权专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引进100名以上知识产权运营专业技术人才、40名知识产权运营领军人才,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才30000人次以上,规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知识产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宜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压实知识产权工作属地责任与成员单位部门责任。健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年度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落实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协同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大资金保障

  按照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原则,做好知识产权经费保障工作,完善各类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完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项目投入、股权投资、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与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服务。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资金,加大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

  (三)强化监督考评

  宜昌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各项规划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和绩效评估。参照国家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绩效考核、省委省政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营商环境评价的有关做法,建立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考核,完善通报约谈机制。各县市区、各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