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湖北日报报道:灭万亩荒地 收千万斤粮——通城整治撂荒地速记
栏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2-17 加入收藏
通城县马港镇高峰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闻故事通城县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仅0.74亩,同时也是一个务工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人,造成耕地撂荒面积达1.82万亩。今年以来,通城县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消灭撂荒地1.82万亩,整治率100%,粮食增产1427万斤,农民增收2269万元。成立专业公司,专耕撂荒田地12月15日,通城县北港镇沉山村,秋播后的复耕地里,油菜长势喜人。“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湖北农田灭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金辉满脸欣慰。易金辉也是北港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他所在的北港镇,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全国各地酿酒,撂荒耕地较多。年初统计,全镇1.24万亩耕地,撂荒达有4217亩。为全力整治撂荒地,通城县决定在北港镇试点,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灭荒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复垦复耕撂荒地,公司自负盈亏。易金辉介绍,农技服务中心除了有农资销售平台,还有一支专业的农机队伍。公司成立后,有19台旋耕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几十名专业操作人员,“这样统一运营,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耕种,可以更好地提升耕地价值。”今年3月,湖北农田灭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镇党委和村两委同步通过“屋场会”、“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协商,公司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农户,头三年耕地收益归公司所有,政策性补贴归农户享有,三年后,如果农户愿意自己种,公司无偿归还耕地;如果农户想继续合作,再签订收益分配协议后由公司耕种。复耕地增产,脱贫户增收整治撂荒地最难的是第一年,难在复垦和复耕。机耕手李延明介绍,田地长时间没人耕种,长满茅草,有的还长了树。复垦复耕先要除去杂草树木,再用挖掘机平整,然后用旋耕机来翻地整田,偏远的地方还要修机耕路。流转协议签订后,挖掘机和旋耕机等数十台机械一起上阵,短短一个多月,将4217亩撂荒地全部整治成良田,种早稻2213亩,其余种上了双季稻和大豆。通城县塘湖镇白沙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易金辉说,今年虽遭罕见旱灾,但通城科学调水用水,大旱之年无大灾,复耕后的撂荒地获得丰收:除大豆因干旱减产外,水稻产量低的亩产800斤,产量高的1000余斤。他算了一笔账:公司收入243.06万元,除去荒地整治、种子、机械费用和脱贫户工资等支出,还纯赚了22.01万元。水稻收割后,有的种上油菜,冬闲田则种上中药材车前草,“明年春末夏初又可以收获变现了!”脱贫户付祖国的孩子在镇上读书,生活不宽裕,他到公司务工,易金辉看他为人实在、做事勤快,直接分了11亩水田让他管理,还配了抽水泵等设备,收益全部归他所有。水稻收割后,付祖国种上的油菜长势喜人。他高兴地说,“这样种田,有搞头,有赚头!”通城县塘湖镇白沙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全县整治任务,目标100%实现今年上半年,通城在北港召开了整治撂荒地现场会,其它乡镇受到启发,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复垦复耕撂荒地。四庄乡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将撂荒地集中管理,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就近就业,负责耕地的日常管理,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因灌溉不便,四庄乡寺背村共有110亩地撂荒。村里在兴修水渠后进行复垦流转,种稙有机稻,获得丰收。寺背村党总支委员王进良介绍,今年寺背村共收获7万斤优质有机晚稻,共制大米4万多斤,全部销往武汉等大都市,每斤价格6元,是普通大米的3倍。除此之外,该县还成立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推出“国企+农户”和“大户+农户”的模式消灭撂荒地,提供“九包”服务,即包耕地整治、包种苗供应、包肥料供给、包机械作业、包技术指导、包疫病防控、包烘干加工、包仓储物流、包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通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黎云辉介绍,全县有78个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3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复耕撂荒地1.82万亩,整治率100%。群众感言对于村民来说,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撂荒了,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无奈在外务工难以两全。我们全村1828人,在家仅400人,撂荒水田551亩。灭荒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帮忙耕种既保留了村民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民获得一定的收益,安心在外务工,又可以集约化、机械化耕种,提高耕地效率,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探索。---北港镇沉山村村支部书记胡宜良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通城县马港镇高峰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闻故事

通城县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仅0.74亩,同时也是一个务工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人,造成耕地撂荒面积达1.82万亩。

今年以来,通城县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消灭撂荒地1.82万亩,整治率100%,粮食增产1427万斤,农民增收2269万元。

成立专业公司,专耕撂荒田地

12月15日,通城县北港镇沉山村,秋播后的复耕地里,油菜长势喜人。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湖北农田灭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易金辉满脸欣慰。

易金辉也是北港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他所在的北港镇,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全国各地酿酒,撂荒耕地较多。年初统计,全镇1.24万亩耕地,撂荒达有4217亩。

为全力整治撂荒地,通城县决定在北港镇试点,以镇农技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灭荒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复垦复耕撂荒地,公司自负盈亏。

易金辉介绍,农技服务中心除了有农资销售平台,还有一支专业的农机队伍。公司成立后,有19台旋耕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几十名专业操作人员,“这样统一运营,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耕种,可以更好地提升耕地价值。”

今年3月,湖北农田灭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镇党委和村两委同步通过“屋场会”、“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协商,公司与农户签订流转协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农户,头三年耕地收益归公司所有,政策性补贴归农户享有,三年后,如果农户愿意自己种,公司无偿归还耕地;如果农户想继续合作,再签订收益分配协议后由公司耕种。

复耕地增产,脱贫户增收

整治撂荒地最难的是第一年,难在复垦和复耕。

机耕手李延明介绍,田地长时间没人耕种,长满茅草,有的还长了树。复垦复耕先要除去杂草树木,再用挖掘机平整,然后用旋耕机来翻地整田,偏远的地方还要修机耕路。流转协议签订后,挖掘机和旋耕机等数十台机械一起上阵,短短一个多月,将4217亩撂荒地全部整治成良田,种早稻2213亩,其余种上了双季稻和大豆。

通城县塘湖镇白沙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

易金辉说,今年虽遭罕见旱灾,但通城科学调水用水,大旱之年无大灾,复耕后的撂荒地获得丰收:除大豆因干旱减产外,水稻产量低的亩产800斤,产量高的1000余斤。

他算了一笔账:公司收入243.06万元,除去荒地整治、种子、机械费用和脱贫户工资等支出,还纯赚了22.01万元。水稻收割后,有的种上油菜,冬闲田则种上中药材车前草,“明年春末夏初又可以收获变现了!”

脱贫户付祖国的孩子在镇上读书,生活不宽裕,他到公司务工,易金辉看他为人实在、做事勤快,直接分了11亩水田让他管理,还配了抽水泵等设备,收益全部归他所有。水稻收割后,付祖国种上的油菜长势喜人。他高兴地说,“这样种田,有搞头,有赚头!”

通城县塘湖镇白沙村水稻丰收。通讯员刘建平摄

全县整治任务,目标100%实现

今年上半年,通城在北港召开了整治撂荒地现场会,其它乡镇受到启发,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复垦复耕撂荒地。

四庄乡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将撂荒地集中管理,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就近就业,负责耕地的日常管理,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

因灌溉不便,四庄乡寺背村共有110亩地撂荒。村里在兴修水渠后进行复垦流转,种稙有机稻,获得丰收。寺背村党总支委员王进良介绍,今年寺背村共收获7万斤优质有机晚稻,共制大米4万多斤,全部销往武汉等大都市,每斤价格6元,是普通大米的3倍。

除此之外,该县还成立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推出“国企+农户”和“大户+农户”的模式消灭撂荒地,提供“九包”服务,即包耕地整治、包种苗供应、包肥料供给、包机械作业、包技术指导、包疫病防控、包烘干加工、包仓储物流、包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

通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黎云辉介绍,全县有78个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3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复耕撂荒地1.82万亩,整治率100%。

群众感言

对于村民来说,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撂荒了,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无奈在外务工难以两全。我们全村1828人,在家仅400人,撂荒水田551亩。

灭荒公司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司帮忙耕种既保留了村民的承包经营权,让农民获得一定的收益,安心在外务工,又可以集约化、机械化耕种,提高耕地效率,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探索。

---北港镇沉山村村支部书记胡宜良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