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提升智慧医疗水平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栏目: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08
宜昌市:提升智慧医疗水平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日期:2023-02-08 08:35来源: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责任编辑:卫健委终审阅读量: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继2020年成为中西部唯一“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继2020年成为中西部唯一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后,2021年再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排名由第23名提升到第11名。

建立“健康+所有政策”影响评价机制

宜昌市积极推行健康优先战略,印发《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建立政府层面公共政策健康审核制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设定515项健康影响评价标准。相关规划,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健康城市建设规划、健康相关部门规划、健康中长期规划;规范性文件,包括政府拟发布的健康相关规范性文件、政府正在执行的以健康为主题的规范性文件;相关重大工程,包括水利工程、大中型水利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场、厨余垃圾处理场等;相关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包括食品安全监管、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等;居民健康相关突出问题,包括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等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等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等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等。定期邀请全国、全省相关学科专家组建健康影响评价专家组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和下一周期健康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共开展健康影响评价17项,提出建议70条,采纳53条。

建立“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综合服务机制

深化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从2016年起,宜昌市开始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服务信息化平台,推动市域内8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联网应用该平台,实现预约、就诊、转诊、结算全程智能化。2021年,宜昌市医疗机构通过该平台顺利完成转诊6.23万人次。同时,依托该平台引导基层首诊,全市城乡居民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稳定保持在90%以上;同步落实差异化医保支付制度,居民在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住院的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75%60%

启动先看病、后付费服务模式。选取11家医院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试点,上线门诊先看病、后付费功能。该模式打破了以往反复排队缴费、多次付款结算的传统方式,实现就医只挂一次号、只缴一次费,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自该模式上线以来,已累计注册14629人,信用付款108412元。

依托信息化平台创新疾病监测报告模式。开发出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对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和异常健康事件实时监测,让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真正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情报中心。宜昌市将电子死亡卡、肿瘤、心脑血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智能报卡功能拓展下沉,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有报卡资质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完成强制弹卡的信息化改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实现100%全覆盖,为全面掌握全市居民的慢性病流行状况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基础。

建立“健康细胞+全民行动”创先争优机制

构筑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推进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一是宣传引导。组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健康中国宜昌行、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公益巡讲以及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二是教育促进。成功创建3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基地,宜昌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国疾控机构首家示范基地,带动糖尿病防治、心理卫生等专业服务机构,建成群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12个市级健康教育基地。三是示范推广。宜昌市5个城区疾控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县(市、区)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1个;西陵区、伍家岗区、秭归县、远安县建设成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党建引领健康西陵经验在全国推广。

建立“大卫生+大健康”全域共建共享机制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每年发布《健康宜昌建设白皮书》为引领,统揽宜昌健康城市建设。

开展全民健身。宜昌市现有群众健身团队3200多个,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队伍普及率达到100%。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城乡居民体质测试总体合格达标率93.1%

倡导健康生活。在城市社会福利院实行养中办医和医养融合模式,14个县级社会福利院有9家内设护理院或医务室;在农村福利院实行养中办医模式,91家农村福利院有33家开办医务室、2家内设护理院;在养老机构实行养中办医和医养签约模式,167家养老机构有63家自办医疗机构、医养融合6家、其余98家均与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签约,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基本实现全覆盖。

营造健康环境。坚持四季挖窝、三季种树,加快推进全域复绿,形成“15分钟健身圈,宜昌城区建成健康步道140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和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10个,省级生态乡镇87个和生态村520个。
 

推荐意见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涂远超:

优化健康服务网络 提升群众获得感

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完善高位推动、示范带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健康服务网络,着力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高位推动力度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领衔的健康宜昌建设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专班和1个专家委员会,组建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工作体系,相关经费由财政部门足额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层面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健康审核制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积极探索健康影响评价机制和路径。从2017年起,将健康指标纳入党政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各区人民政府、市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挂钩,取得良好成效。

多方联动服务实。创新疾病监测报告模式,开发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联动城市、公安等大数据,使大数据平台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情报中心。依托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市民e手机APP开展重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指导。开发疾病分拣管理系统,实现健康信息实时接收、跟踪和管理,达到疾病报告管理一体化。借助宜格微治理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将家庭医生引入社区网格服务团队。

服务质量提升快。持续深化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人群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45.40%72.13%。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药占比、耗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人员经费支出占比等收支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县(市、区)共组建县域医共体11个。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5个城区疾控中心全部挂牌运行,91个公共卫生补短板,抗疫特别国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已竣工项目67个,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全面加强。

下一步,宜昌市将持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城市建设宜昌样本。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