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筑城擦亮幸福底色——宜昌城市管理精雕细琢“绣”出城市新风貌
栏目: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2-17
为民筑城 擦亮幸福底色 ——宜昌城市管理精雕细琢“绣”出城市新风貌 日期:2023-02-17 14:47来源: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责任编辑:城管

  2023年,新年伊始,宜昌城管系统接连传来喜讯。

  1月11日,每五年表彰一次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揭晓,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荣获住建部“2022年度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市城管委固废处置管理中心向先华、宜都市城管局刘大勇荣获住建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月18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2022年度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市城管委获得2022年度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骄人的成绩源自不懈的努力。2022年,宜昌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深入践行“为民筑城”理念,不断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补短板、优功能、提品质。

  宜昌被列为全国城管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美丽街区创建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清违行动”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被省住建厅发文介绍工作经验,“全市一个停车场”“背街小巷整治”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宜昌市在2022年湖北省三次城市管理暗访测评中均排名第一,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拆违+修复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以前早晚高峰期,这里行人能正常通行就不错了,汽车通行就是奢望。”提及强华里的拆违改造,正在路口排队买早餐的市民王华连连竖起大拇指。

  强华里是宜昌城区红星路至沿江大道连接通道。对老宜昌人来说,这里承载着不少儿时的记忆。但因巷子西北侧有不少私搭乱建,原本不足5米宽的巷子,一度被违建和餐馆占道经营,使得行人通道不足1米宽,商户还经常将液化气灶、煤炉摆在路边,环境差不说,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让百年老街重新恢复昔日容颜,西陵区启动强华里改造工程,集中拆除300平方米违法建设。违建店面全部拆除,路面铺设沥青,围墙也粉刷了,小巷环境焕然一新。

  环境美了,百年老街的人气开始回升。“路面宽敞多了,不仅能走人,还能通车。好多人过来拍照,我们这里现在也是网红地呢!”几位老人说着巷子的变化,言语里满是骄傲。

  去年,一场关乎民生福祉、永续发展的“清违行动”,给宜昌市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来都没感觉小区这么漂亮过。”在王家河社区江建河畔小区,停车位、晾晒处、电动车充电桩一应俱全,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张阿姨拎着扫帚和簸箕,在小区里当起了志愿者,“过去小区里满是违建,蓝色工棚无缝衔接居民楼,消防通道几乎没有,现在可是大变样啦,生活格外舒心。”

  “拆违,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走进西陵二路青龙巷小区,宽畅有序的智慧停车场、氛围浓厚的文化长廊让人眼前一亮。一年前,这里还是违建连片区,管理混乱。樵湖岭社区利用清违后腾出空间进行场景营造,新增了停车位、停车棚、晾晒区、路灯,补齐了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同时还围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打造了宜昌党史故事、宜昌名人事迹、屈原经典名句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扮靓了老街巷红色风景线。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这不就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吗!”现如今的华祥827原址经过拆违改造后,升级了公厕,增设了休憩长椅、彩色步道,植下了草、木、花、树,狭长的马路边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园,这里也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最爱去的一个地方。9幅以“三线建设·827记忆”为主题,展示上世纪60年代的老厂房、火车头、露天电影等场景的大型墙体彩绘,更是让不少“827”老职工重拾当年记忆。

  在伍家岗区金东龙与东山大道的路口,一处刚建成不久的“口袋公园”展现在眼前:干净整洁的方砖、错落有致的花卉、摆放整齐的长凳……空间不大,但精致而美好。宜昌把“清违行动”作为规范城乡规划秩序、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助推器,清违还路、治脏、改造、增绿、添景统筹推进,去“斑点”、增亮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修复难、行路难、停车难、晾晒难、休憩难等实际需求,一体推进“拆清修改建”,200余天实现了400万平方米违建“动态清零”,利用拆违腾退空间,新增汽车停车位7800个、摩托车电动车停车位3200个,设置充电桩850个,增设晾晒架343处,建成社区阵地、绿化景观和口袋公园578处,拆出了新空间、植入了新场景、缔造了新生活,让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看得见,幸福生活摸得着。

  美化环境 城市“颜值”蝶变升级

  立春后的宜昌,乍暖还寒。雨后初霁,沿着滨江沿线走走停停,目之所及,干净整洁,大道在延伸,大城正妩媚。

  白墙黛瓦,配上色彩鲜艳的山水画、故事画,一看还以为是旅游景区的外墙。其实,它只是一处工地的围挡,里面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漫步于宜昌街头,细心的市民发现,标准统一、造型美观,有着各种文明标语的围挡,遍布宜昌的大街小巷,传递着宜昌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热情,展现了宜昌人干事创业的激情,更为市民的美好生活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底色。

  2月5日晚,“憧憬2023”焰火闹元宵活动如期在长江之畔上演,火树银花,绚烂绽放,点亮夜空,吸引无数目光。为确保焰火观赏点位人退地净,全市1700多名城管执法、环卫工人提前4个半小时到岗,推后半小时离场,确保市容秩序井然。

  规范靓丽、干净整洁的建筑立面总惹来市民一阵阵惊叹。随着“清顶、净面、美楣、畅路”专项整治的持续开展,城区1.9万处、7.2万平方米违规广告和招牌的拆除,悬在头顶的安全隐患消除了,城市天际线变得更加清爽靓丽。

  更美丽、更宜居的市容环境,是市民的期盼。近年来,宜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城管委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载体,通过实施城市环境十大整治行动以及“十不见”“五攻坚”行动,开展“搬家式”大扫除,建立“市容整治快反队”,对城区1.5万个城市箱体、灯杆、公厕指示牌、停车公示牌集中规范“换妆”,实现了城市管理软硬件建设“比翼双飞”,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打造了环境优美、卫生清洁、文明有序的城市新面貌。

  在位于夷陵区鸦鹊岭镇凤凰观村的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工地上,挖掘机、混凝土罐车、材料运输车来回穿梭,车吊、塔吊等机械声轰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每周,宜昌高新区清江山水小区居民李丽玲,都会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小区的桶边值守、入户宣传等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我是小睿,你已进入垃圾分类监管区域。”在点军碧桂园观澜小区,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机器人“小睿”正在为小区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在度过短暂的阵痛后,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已成宜昌市民的自觉行动。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宜昌紧紧围绕“扩面提质、减量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夯实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定时定点”“筑堡工程”“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示范小区”“分类达人”“小手拉大手”“教育基地”等生活垃圾分类热词成为宜昌分类模式的新标签。2022年度,宜昌在全国86个中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排名第5,是全省唯一一个进入全国中等城市第一档水平的城市。

  精管善治 匠心雕琢品质之城

  从隆康路上行步入桃花岭,沿坡而上皆是景,路边彩色墙绘被暖阳加上柔光滤镜,街角奶茶店泛着青春味,清风拂过的桃花巷,树叶沙沙作响,文艺范儿的院墙一眼看不到头。

  作为宜昌新名片、文青聚集点、网红打卡地,桃花岭经过修缮升级后,人气爆棚。2022年,宜昌城管人用“绣花”之功,按照“五美”(市容美、设施美、生活美、生态美、人文美)“六化”(地面硬化、墙面美化、空地绿化、管线序化、垃圾净化、照明亮化)标准,坚持“一街一景”,让深圳横路、东湖六巷、海关后路等50条背街小巷靓了起来。

  “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市城管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实施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路径和抓手,从小处着眼、实处着手,用心雕琢城市细节,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最迫切的城市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爱成为了城市“标配”。

  “以前,道路缘石与慢行道之间存在0.2米的高差,那真是一道‘坎’。”2月11日中午,正在西陵区铁路坝小学等候孩子放学的饶女士不禁感叹,自从路边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那道“坎”改造成“零高差”坡道后,她推着儿童车带着小女儿接送儿子上下学,上人行道就轻松了许多。

  为方便群众出行,市城管委对标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要求,针对缘石坡道设置不规范、吊坎高差等问题,制定出台《宜昌市道路八字口设置指南》,对城区主要道路、商圈、市场及周边进行摸底排查,对城区844处道路缘石坡道进行“零高差”改造,让市民通行“有爱无碍”。

  对夷陵中学的家长来说,学校门口新开放的公厕是建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公厕刚建成时,就有家长前去探访,把照片发到家长群里,分享“喜讯”。高二走读学生家长周女士说,高一的时候接送孩子想上个厕所,学校进不去,周边又没有,只好忍着,就盼望着学校周边能建个厕所,想方便的时候不用为找不到厕所发愁。“真心感谢政府解决了我们急难愁盼的大事。”

  “这是我们宜昌最好的公厕,五星级的!”B353专线司机代兵从公厕走出,对记者说道,他从2017年起就担任该线路专线司机,至今已有五年,以前想方便的时候只能借用学校厕所,“现在好了,公厕24小时开放,随时都很方便。”

  2022年,市城管委将公厕建改列为“为民服务解难题”内容,加快推进城市公厕建改工作。在改建升级中,不少公厕外观还融入宜昌人文地理特色,“钢琴”“中华鲟”“魔方”等特色主题公厕,既让市民如厕更方便,也扮靓了城市风景。截至目前,城区建改“生态化、人文化、功能化、景观化”公厕34座,让市民如厕感受更舒适。城区800余座公厕上线“公厕速查”微信小程序,“15分钟如厕圈”基本形成。

  “现在很好了,没有井盖跳响的噪音了。”家住城区培元路的卢开秀老人,再也不会因为井盖噪音睡不着觉。伴随着《宜昌市城区窨井盖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实施,市区城管部门以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工艺革命、标准革命、管理革命持续推动“井盖革命”,道路井盖“哐啷”跳响、沉降的难题得到根治。

  智慧赋能 小平台服务大民生

  “车位已满,请等候。”昨日,记者在铁路坝天桥下的停车场入口处看到,道闸前等候着即将进入停车场的车辆,不到1分钟,进场提示音响起,等候车辆迅速进入。在另一旁的出口位置,几辆离场车辆无障碍不停车,自动抬杆迅速驶离。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出行效率,解决市民“停车难、停车慢”的困扰,去年9月以来,宜昌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建设工作,从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新增停车位、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位、打造智慧停车等方面开始着手,综合运用“城市大脑”和“行业小脑”,用大数据赋能,实现各类停车资源全面共享,让市民在宜昌更多区域能够享受到智慧停车的便利。

  现在,城区1385个收费停车场可实现不用扫码、自动扣费的无感支付;315个停车场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功能;22个公共停车场已实现车辆“秒进秒出”“零等待”……基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的“宜昌城市停车”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服务终端,因具有实时找车位、查空位、停车收费标准查询、停车付费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开放时间等便捷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截至目前,“宜昌城市停车”APP注册用户达27万人,智慧停车系统全年累计服务近900万车次。

  对占道经营、张贴非法小广告、暴露垃圾等违规现象随手一拍,将问题上传,智慧城管会及时受理、立案并派发到责任单位;将“管道检测机器人”放入窨井底部,即对地下管网进行“体检筛查“;全程监管环卫车辆轨迹,及时掌控道路清扫状态;可实时监测公厕人流量、用水量、气味等信息,一旦出现异常便自动报警……在宜昌,诸如此类智慧化、精细化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渗透在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咔嚓,咔嚓……”1月29日8:37,市民吴先生发现高新区港窑路28-1号广告破损,通过“随手拍”平台上报。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通过宜昌市区县一体化城市管理指挥协调平台接报后,立即进行核准、受理,将整改任务分配到辖区职能部门到场处置。

  28分钟后,记者通过宜昌市区县一体化城市管理指挥协调平台看到,宜昌高新区市政绿化环卫处将现场修复图片上传系统,指挥中心予以办结。随后,平台将问题办理结果反馈给市民。

  “28分钟”折射出城市治理的速度、为民办事的力度,更体现出宜昌“智”理城市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为此,宜昌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依托大数据中心资源,深入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做细做实运行体系,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各类问题“一网通管”。升级市县区一体化数字城管平台,丰富“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环卫”“智慧治超”“智慧防汛”“监督考核”“渣土监管”“城管执法”等场景应用,完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交办、督办、整改、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形成“一个口子进、一个平台办、一个链条转、一个系统管”的运行模式。建立“行业监管+执法”的城管巡查稽查机制,不断提升城管工作质效。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初末 通讯员 王昌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