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枝江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栏目:枝江市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3-11-10 加入收藏
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枝江高新区管委会:《枝江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枝江市人民政府年月日枝江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上

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枝江高新区管委会:

  《枝江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枝江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10日        

枝江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枝江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建设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支持市中医医院融入宜荆荆城市中医综合诊疗中心建设,牵头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促进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建成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镇卫生院、马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和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为骨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室)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二)完善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健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加强中西医协作,优势互补,提高诊疗疗效。将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公立医院章程和绩效考核,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专科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广泛地提供和应用中医药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三)筑牢中医药服务基础。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市中医医院提标扩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院条件,加快推进业务综合楼、二期医养结合等建设项目,积极谋划感染性疾病楼和制剂楼建设项目。抢抓经济百强县(市)创建三级医院重要机遇,支持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积极向省、市三级中医医院争取对口帮扶计划,力争培育一批省、市级中医药优势(重点)专科。加快推动市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医养中心、康复中心建设,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低于10类40项,在医共体内组建不少于24个3+X治未病团队。加强各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国医堂”建设,创建3—5个省级“示范国医堂”。高标准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氛围的马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室)和90%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打造中医特色样板县(市)中医医院。(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财政局)

  二、发挥中医药促进健康的独特作用

  (一)提升优势病种治疗能力。开展省级和市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市中医医院在已经创建的省、宜昌市级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再创建宜昌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2个,推进针灸科、妇产科、脾胃病创建宜昌市县级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大力发展中医儿科、妇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康复科、心脑血管病、肾病、脾胃病、老年人调养、针灸推拿等优势病种专业。开展院企合作,研制七芪地黄丸、接骨续筋丸、肛肠熏洗剂等一批院内中医药制剂。鼓励市中医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推行中医日间、夜间门诊诊疗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市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内涵和标准化建设,支持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在全市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规范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管理率达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和慢病防治中的作用。大力普及起居调养、药膳食疗、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养生保健服务。(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三)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能力水平。强化传统康复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和应用,到2025年,马家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镇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推进枝江市康复中心建设,加强与残联协作,积极推进康教结合试点工作。开展中医康复技术培训,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残联)

  (四)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加强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积极创建创伤中心,强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大力扶持重症监护室、介入导管室、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建设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储备中医药卫生应急物资,提高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完善中西医高效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牵头单位:市卫健局)

  三、提升中医药产业链发展水平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枝江市药用动植物保护名录和中药材资源普查数据库。推进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发展道地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药材种植、养殖新技术,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基地和中药特色乡村。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指导建设以顾家店、安福寺丘陵区域为主的中药种植基地(园)。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仓储流通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有效中药成分含量检测,协同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卫健局,各镇(街道)、枝江高新区〕

  (二)做强做优中医药企业。聚焦中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推动中药制造现代化。加强规模种植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地药材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积极推进中药材趁鲜加工。鼓励企业由传统加工方式向中药材精制饮片、配方颗粒、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生物制药等精深化加工领域转移。积极研发拓展药用辅料、药物中间体等产品,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质效。加大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融入宜昌市“峡州本草”区域品牌建设。(牵头单位:市经信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招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枝江高新区)

  (三)发展中医药新业态。打造安福寺“东方年华”、顾家店“青龙山”、问安“同心花海”、董市“月季园”中医药旅游特色小镇群。支持湖北御生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和湖北孟氏中药饮片公司等本土企业向纵深发展,打造枝江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鼓励发展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养联盟,加快发展中医护、康、养为特色的医养中心。强化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向农村、社区和家庭下沉。加强老年友善医院和老年病科建设,推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在医养结合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支持市中医医院开展医共体中药制剂委托加工服务,建立中药制剂共享配送中心。(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商务局)

  (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鼓励企业以中药材为原料开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保健器械、生物农药等中医药健康产品。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中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加强中医药需求信息传导和技术服务指导。(牵头单位:市经信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局、市电商促进中心)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与中医药院校合作。市中医医院进一步加强与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校的深入协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实习基地作用,加快区域中医药技术骨干培养。在市中医医院建立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健全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医院建设,联合高等院校开展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二)优化中医药人才成长途径。落实专项基金,“十四五”期间引进和培养3-5名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师承教育激励机制,鼓励有中医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跟师学徒,引导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一批涵盖医、药、护、技等学科的中医药骨干人才,构建涵盖中医临床、中药材种植、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技术传承等适用型中医药人才梯队。“十四五”期间创建2—3个省级、宜昌市级名医工作室,5—6个枝江市名医工作室,引进2—3个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持续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报名审核工作。(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三)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支持市中医医院人才招引和招聘工作,加强订单定向中医大学生培养使用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中医类医学院校。制定奖补措施,支持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中医药服务。支持市中医医院积极创建中医全科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增加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县管乡用”和大学生村医的中医医师比例。鼓励市中医医院引进市外退休中医名师来枝服务。(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招商局)

  (四)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中医药专业人员职称评聘优先机制。支持市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在人才工程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指标、资金支持和倾斜力度。做好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工作和专门的激励机制。(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

  五、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建立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覆盖全市各医疗机构,集中医药医疗、制剂配制(配送)、治未病、科研教学以及管理等内容为一体的智慧中医医共体辅助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信息与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国医堂互联互通,提升全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水平。依托市中医医院建设互联网中医院,发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2025年,市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达到4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积极参与国家、省级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围绕中医、中药材、中药产品、中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商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局)

  六、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一)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精华精髓。加强中医典籍梳理和挖掘,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艺实施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支持市中医医院建立区域中医药资源数字图书馆。鼓励社会捐献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完善中医药传统知识鉴定和学术传承制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中医药诊疗方法、制作技艺,加强保护并加快推进活态传承。(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建立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规划和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计划,加大中医药科研支持力度。鼓励市中医医院依托高等院校、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协同创新、研发中药制剂。提升市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加快自制制剂申报,力争三年内申报备案自制制剂2-5种,并在医共体内推广使用。支持市中医医院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推进《七芪地黄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湖北省2021-2022年度中医药科研项目)临床应用,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优势。(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商务局、市卫健局、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

  七、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

  加大枝江中医药文化研究,深挖中医药历史,整理中医药文献、古籍、名方,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加强中医药文物设施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作品推广和创作力度。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在各医疗机构、镇、村、社区、中小学校、公园、健康步道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在公园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使中医药文化深入百姓生活,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各镇(街道)、枝江高新区]

  八、健全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工作机制

  (一)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中医药传承创新(或中医药振兴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职能,研究制定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配置中医药股或专职管理人员,做好上下对口衔接,强化综合监管。〔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各镇(街道),枝江高新区〕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产业专项发展经费并逐步加大对市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人员经费等财政投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中医药发展需要,优先保障中医药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中医药服务行业,鼓励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开展中药材保险试点。将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工业、农业、林业各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卫健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

  (三)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中医药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构建中医 DIP 分组体系或针对中医药服务特点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牵头单位:市医保局;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强化综合监管与考核。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等贯彻实施。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完善全市医疗机构临床急需中药制剂调剂和使用管理制度。推进中医药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执法。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纳入“健康枝江”建设考核内容。(牵头单位:市卫健局;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