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新闻发布会】《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栏目:湖北省供销社-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3-04-27 加入收藏
时间:2023-04-27嘉宾: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内容: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湖北实施强县工程行动有关情况。文字实录: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湖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湖北实施强县工程行动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先生;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先生;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女士;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先生;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先生;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先生。首先,请吴海涛先生介绍我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举措。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4月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把建设先行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的重要举措,将实施强县工程作为十二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了主要任务、重点措施和工作目标。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推进强县工程进行简要介绍。一、实施强县工程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三农”实际,聚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两大目标,实施强县工程,意义重大。(一)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实施强县工程,明确了我省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二)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实施强县工程,就是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基础。(三)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需要抓住重点、协同推进。省委、省政府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湖北作为。二、实施强县工程的主要措施省委对实施强县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好服务“三农”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基础支撑。《实施意见》对实施强县工程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路径,概括起来就是“1+3+1”。第一个“1”:就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明确县城建设安全底线要求,提升县城建设品质。三是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四是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3”:就是围绕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真正发挥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农产品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三是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立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快组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四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进村入户。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实施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搭建议事平台,健全参与机制,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三是创新政府项目实施、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奖补机制,组织激励村民有序参与共谋协商。后一个“1”:就是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核心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是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的质量。四是加强农村电网、可再生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各地各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尽快制定出台实施强县工程的政策文件,细化实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劲动能!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记者: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那强县工程提出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请问安排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谢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目标,在做好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和横向拓展产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纵向融合。推动农业由单纯的初级种养加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向高端的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为是从种养殖业的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垂直拓展,所以称为纵向融合。具体措施为:一是抓融合的基础,适度规模经营。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促进规模经营,推广公安县“三块地”经验,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一种双收、一菜多用等绿色高效模式,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有机统一。二是抓融合的关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抢占预制菜等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三是抓融合的效益,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擦亮荆楚品牌促进价值提升,加大品牌整合、营销、服务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核心品牌,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渠道宣传和推介“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二)通过拓展产业功能推进横向融合。围绕农业景观、农村生态和农耕文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健康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新业态。在做好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推广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分级建立联农带农投资经营平台,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谢谢大家!湖北卫视记者:加快教联体建设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强县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请问省教育厅,目前我省教联体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发挥教联体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感谢您的提问。我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县域教联体建设改革,是区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性重塑,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性重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县域内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多种方式开展联合办学,形成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都对教联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将教联体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引领我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行动、重大行动来抓,制定了指导意见,确定了89个省级县域教联体试点,带动2136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各级教联体范畴,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9.14%,探索建立了“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等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省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的主要安排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总结推广一批教联体建设经验模式;2024年底,全省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2025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全面巩固提升。我们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实施“群雁”培育计划,推动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应当不低于30%,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探索建立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转岗机制,缓解农村学校音体美学科教师短缺矛盾。推动教联体教师常态化双向交流、联合教研,实现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二是推进数字充分赋能。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推动数字化助学助教。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推广县级网教协同中心建设,推动各地加强教联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学校的常态化应用。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力度。省教育厅将把以县域教联体为载体、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作为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来研究,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17个市州分片区联系指导机制,建立教联体建设研究基地,设立教联体建设奖补资金,为各地教联体建设提供常态化政策咨询和专业指导。我就介绍这些,谢谢!中国日报记者:强县工程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请问,我省准备如何统筹城乡建设?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实施了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县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了县城品质提升、擦亮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个“三年行动”,通过四个“三年行动”的实施,县城的集聚以及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县城人口的聚集度达到44.5%,县城购房者中农村居民占56.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城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下一步,我们将顺应县域人口转移规律,统筹城乡发展融合,重点抓好“三个一”:第一,规划实施“一张图”。尊重人口转移规律,坚持规划实施“一张图”。统筹城乡建设,首先任务就是要顺应人口向县城、向城市集中的规律,加强规划统筹。县域规划要从行政单元向地理单元转变,积极顺应流域地理走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统筹谋划,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规划编制模式,确保一张蓝图管全域。乡村规划要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融入共同缔造理念,重点绘好“三张图”,即:总体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让群众看得懂、易接受、能落地。第二,设施服务“一体化”。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设施服务“一体化”。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资源要素及设施服务向乡村延伸,重点聚焦“五个一体化”:一是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通断头路,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二是城乡安全供水“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县城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三是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一体化”,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做好污水处理;四是城乡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五是城乡互联网生活服务“一体化”,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农民购物、农产品销售和政务服务。第三,城乡建设“一盘棋”。系统塑造城乡品质,推进城乡建设“一盘棋”。城乡建设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推进三个融合。一是推进建设行为与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山水林田湖草共同营造,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刚性的方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推进城景融合。把县域按景区特色建设营运,通过充分串联、整合资源,统筹“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推进,提供沉浸式、体验式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富春山居图”。三是推进历史文脉与现代人居融合。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县域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传统村落。以县域为单元编制本土特色农房标准图集,建设一批“五好”示范农房和示范小区。我们将以县域为单元,每年组织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形成“既把脉、又开方抓药”的乡村建设评价机制,采用“点穴式、针灸式”的手法,从而提高城乡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谢谢!湖北日报记者:为助力“强县工程”行动,提升县域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请问湖北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感谢您的提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以“强基层”为原则,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带动作用和医保基金的激励机制,通过体系重组、机制重塑、利益重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推动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县域内卫生健康服务“同质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实施强县工程、提高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卫生健康委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将武汉市黄陂区等14个县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范畴,指导全省组建县域医共体130个,覆盖268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1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动服务体系构建、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省将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与评价,指导和督促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到2025年底,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建立起整合型、同质化的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抬高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底板”,当好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实现资源共享、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按年度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强化医共体牵头机构对各成员单位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责任。推动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二是提升乡村服务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一批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发挥县域医疗分中心作用。提升乡镇卫生院装备标准,提高CT和救护车配备水平。推进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和卒中防治站建设,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救治能力。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为村卫生室引进适宜人才。三是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强化服务协同。加强县域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服务落实落地,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加快推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等在乡村的普及和应用,为群众提供同质化、智能化医疗卫生服务。谢谢!湖北经视记者:请问湖北为什么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谢谢您的提问。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深化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供销所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省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职能和长期服务城乡流通领域的存量资产、网络优势,建设湖北新型供销服务体系,是我省以供销社为“小切口”,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的湖北探索、湖北实践。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开展“门对门”“点对点”“户对户”一体化服务,可以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产品互通互惠的城乡供应链体系,可以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可以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市场保供。第二,有利于降低中间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供销社是党领导下的服务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全省供销系统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可以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供应链服务方式,运用集采集配模式,为农民提供生活、生产资料服务。通过集采、集中议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让农民买便宜货、真货,降低生活、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配,整合企业的快递、消费品等物资,通过乡村供销集配体系“运力叠加”“运力共享”,集中统一运往目的地,避免货物积压,提升仓储中转率,努力实现“每天送、送到位”,提升城乡流通规模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有利于加快畅通城乡流通循环。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整合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等商品流,整合品牌商和经销商信息流,整合仓、货、车、线路、网点等物流,提供数字化、共享型服务,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城乡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农民生活、生产资料下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城乡流通“毛细血管”,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提高配送效率,解决农村消费的堵点难点,畅通城乡循环。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农村新报记者:农村新报作为我省专业报道实体经济工作的党报,我们关注到在强县工程中有一些重要内容,就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想请问一下我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行动?谢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感谢农村新报记者的提问。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摸清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底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强县工程的部署,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农村集体的耕地、林地、山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是集体经济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来源。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改革,做好资源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采取项目开发、作价回购、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资源经济、物业经济、服务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争取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以上。二是做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我们将通过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做实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领办创办兴办农民合作社、乡村合作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纳入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和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管理和运营集体资产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我们将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质增效行动,确保政府拨款、财政补助、扶贫项目投入等形成的集体资产确权入账,规范运行。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规范村级财务、合同和项目招投标管理,确保资产增值、农民受益。同时,加快村级债务处置化解,防止新增非经营性债务,让村集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湖北之声记者: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办学水平的关键,是推动强县工程的重要人才支撑,请问省教育厅,我省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感谢您的提问。农村教师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基础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农村教师作为办好农村教育的源头活水来涵养,不断强化省级统筹,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2022年召开全省教育表彰会议,表彰了一大批农村先进教师和农村先进教育工作者,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广大教师扎根荆楚、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成为促进我省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省教育厅将聚焦落实“强县工程”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新时代荆楚强师共同行动”,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完善省级统筹统招统派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支持各地及时补充农村教师,2023年全省计划招聘6600名左右农村新教师。继续统筹实施“特岗计划”,招募3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学校任教。持续实施地方“优师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每年为乡村振兴帮扶县定向培养教师500人左右。积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00名左右优秀退休教师等到农村学校讲学支教。二是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教师编制、岗位、人员配置效率。创新县域教联体学校师资共建共管机制,强化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建立优质师资下沉乡村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引导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常态化到乡村交流轮岗。三是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多位一体的共同培养培训机制。统筹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加强精准培训。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校培训体系,加强县级专业化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实施“荆楚教育名家”培养项目,组织省级名师工作室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培养更多“四有”优秀乡村教师校长。四是积极营造乡村宜教环境。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定期组织评选“楚天园丁奖”,表扬表彰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评奖评优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统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学校骨干教师补助、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就业学费补偿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乡村教师关爱计划,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农村教师实际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极目新闻楚天都市报记者:县城是实施强县工程的主战场,请问,湖北对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具体举措?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谢谢楚天都市报记者的提问。县城是实施强县工程的主战场和重要载体,我们将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增强县城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做到“四个好”:一是确定好定位。坚持“以水定城、以人定地、以地定房”,合理确定县城中长期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向县城集中,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城市周边县城要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平原地区县城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山区县城要控制开发强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与周边自然生态有机融合。二是提供好房子。安居才能乐业。根据人口的总量、结构和住房需求,精准供给住房品种和数量,适配租赁住房,解决好青年人和新市民的安居问题。坚持县城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按照“滨水控宽度、临山控高度、整体控密度”的原则,打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形态。加强县城建筑高度管控,鼓励新建住宅以多层为主并安装电梯,控制高层建筑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提升科技智慧应用水平,供给高品质的住房产品。改善物业服务,配置生活增值服务产品,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生活。三是打造好生态。统筹县城水系统、绿地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绿道布局,将县城建设融入蓝绿生态本底,保护好县城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着力消除县城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园林县城建设,大力推进串园连山、增花添彩、立体绿化。以县城安全韧性、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明确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城市治理标准,提升县域治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县城品质,彰显县城品位。四是营造好场景。将“场景”作为“聚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筑景成势、营城聚人、以人兴城。聚焦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喜好,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场景,满足年轻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推进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然生态场景营造,激发县城活力,提升故事感、体验感和在地感,将“灰色剩余空间”打造成最具活力的“金角银边”,以最优美的场景服务美好生活需求,让县城对人才、对青年人更具吸引力和吸附力。谢谢!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面对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看病就医需求,我省如何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谢谢您的提问。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要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近年来,湖北省部署实施“双百县”三甲医院创建,“千县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抓龙头,强县域,不断夯实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目前,全省64个县(市,含林区)中有42个县(市)的县域内至少有1 家三级医院(西医或中医),占比65.6%,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县域三级医院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对22个暂无三级医院县(市)进行了梳理,建立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责任制,明确了建设进度和时间节点,分类推进。到2025年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实现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重点将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聚焦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综合考虑患者外转等因素,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设县级核心专科群。进一步健全诊疗科目,补齐县域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省“323”攻坚行动,全面加强肿瘤、神经、心血管等专科防治能力。二是加强县域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专科护士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县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薪酬待遇。三是加强县域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建设。依托县级医院构建肿瘤防治、重症监护、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四是加强县域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急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高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为县级医院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持续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的目标。谢谢!香港商报记者:请问湖北将采取哪些措施在我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的要求,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以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以平台化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打通双向运行堵点,减少中间环节,努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体系。我们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的主要措施是:一是组建一个实施载体,湖北供销集团。坚持社资(企)分开,引入供应链思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激活全省供销资源,组建湖北供销集团。组建后的湖北供销集团是四级供应链网络的实施主体。在坚持资产分级所有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以做增量为切口,按照“稳存量、做增量、促变量”“成熟一个做一个、以小切口寻求大突破”原则,聚焦功能和主业,通过业务合作、资产重组、价值重构,形成省、市、县、乡(村)供销社上下贯通、股权合作、统一经营、市场决定的新型供销服务组织体系。二是立足供应链,建设城乡“一张网”。以湖北供销集团为主体,建设湖北城乡供应链“一张网”,线下整合成网:整合全省供销系统6万多个服务网点、400多个配送中心、9000多家直营店、2500多个仓库、200多个农贸农批市场等流通经营资源,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门对门”“点对点”“户对户”一体化服务,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农产品互通互惠的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线上多元链接:湖北供销电商公司与全国头部电商平台及全国总社6大平台无缝链接,推进城乡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线下线上“一张网”的引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三是服务产业链,先期服务“四个大宗农产品产业链”。我们准备引进供应链头部企业,按照成熟度从服务粮油、农资、日用消费品、棉花四个大宗商品产业链起步。粮油链:推进湖北供销粮油企业,由粮油经营向粮油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转型。农资链:推进湖北供销农资企业,由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日用消费品链:在11个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进行试点,构建日用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棉花链:推进湖北供销棉产业企业,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自营模式向为农民和产业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模式转型。四是设立一只基金,实现“一个分开”。设立一支供销乡村振兴基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保供稳价、共同缔造等公益类项目,实现供销社企业履行的公共服务责任和企业经营职能分开。首期规模5亿元。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附件:

时间:2023-04-27


嘉宾: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


内容: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湖北实施强县工程行动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湖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在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湖北实施强县工程行动有关情况。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先生;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先生;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女士;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先生;

    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先生;

    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先生。

    首先,请吴海涛先生介绍我省实施强县工程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举措。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4月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把建设先行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路径的重要举措,将实施强县工程作为十二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了主要任务、重点措施和工作目标。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推进强县工程进行简要介绍。

    一、实施强县工程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北“三农”实际,聚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两大目标,实施强县工程,意义重大。

    (一)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部署实施强县工程,明确了我省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二)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实施强县工程,就是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基础。

    (三)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需要抓住重点、协同推进。省委、省政府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创新举措,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湖北作为。

    二、实施强县工程的主要措施

    省委对实施强县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好服务“三农”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基础支撑。《实施意见》对实施强县工程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路径,概括起来就是“1+3+1”。

    第一个“1”:就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明确县城建设安全底线要求,提升县城建设品质。三是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四是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广泛开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3”:就是围绕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真正发挥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大力推进重点农产品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三是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建立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快组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高质量建设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四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进村入户。

    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实施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搭建议事平台,健全参与机制,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三是创新政府项目实施、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奖补机制,组织激励村民有序参与共谋协商。

    后一个“1”:就是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核心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是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的质量。四是加强农村电网、可再生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各地各部门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尽快制定出台实施强县工程的政策文件,细化实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记者: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那强县工程提出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请问安排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谢谢!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目标,在做好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和横向拓展产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纵向融合。推动农业由单纯的初级种养加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向高端的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为是从种养殖业的上游向产业链下游垂直拓展,所以称为纵向融合。具体措施为:一是抓融合的基础,适度规模经营。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促进规模经营,推广公安县“三块地”经验,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一种双收、一菜多用等绿色高效模式,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有机统一。二是抓融合的关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抢占预制菜等发展新赛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三是抓融合的效益,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擦亮荆楚品牌促进价值提升,加大品牌整合、营销、服务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核心品牌,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多渠道宣传和推介“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

    (二)通过拓展产业功能推进横向融合。围绕农业景观、农村生态和农耕文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健康养老、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新业态。

    在做好纵向融合和横向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推广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分级建立联农带农投资经营平台,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谢谢大家!

    湖北卫视记者:加快教联体建设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强县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请问省教育厅,目前我省教联体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发挥教联体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

    感谢您的提问。我省目前正在推进的县域教联体建设改革,是区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性重塑,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整体性重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县域内1所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多种方式开展联合办学,形成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都对教联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将教联体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引领我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行动、重大行动来抓,制定了指导意见,确定了89个省级县域教联体试点,带动2136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各级教联体范畴,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9.14%,探索建立了“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等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我省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的主要安排是:到今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总结推广一批教联体建设经验模式;2024年底,全省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2025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全面巩固提升。我们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实施“群雁”培育计划,推动优质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应当不低于30%,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探索建立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转岗机制,缓解农村学校音体美学科教师短缺矛盾。推动教联体教师常态化双向交流、联合教研,实现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是推进数字充分赋能。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推动数字化助学助教。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推广县级网教协同中心建设,推动各地加强教联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学校的常态化应用。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力度。省教育厅将把以县域教联体为载体、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作为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来研究,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17个市州分片区联系指导机制,建立教联体建设研究基地,设立教联体建设奖补资金,为各地教联体建设提供常态化政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强县工程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请问,我省准备如何统筹城乡建设?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

    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省实施了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县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了县城品质提升、擦亮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个“三年行动”,通过四个“三年行动”的实施,县城的集聚以及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县城人口的聚集度达到44.5%,县城购房者中农村居民占56.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城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顺应县域人口转移规律,统筹城乡发展融合,重点抓好“三个一”:

    第一,规划实施“一张图”。尊重人口转移规律,坚持规划实施“一张图”。统筹城乡建设,首先任务就是要顺应人口向县城、向城市集中的规律,加强规划统筹。县域规划要从行政单元向地理单元转变,积极顺应流域地理走向,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统筹谋划,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规划编制模式,确保一张蓝图管全域。乡村规划要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融入共同缔造理念,重点绘好“三张图”,即:总体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让群众看得懂、易接受、能落地。

    第二,设施服务“一体化”。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设施服务“一体化”。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资源要素及设施服务向乡村延伸,重点聚焦“五个一体化”:一是城乡交通“一体化”,打通断头路,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二是城乡安全供水“一体化”,推动有条件的县城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三是城乡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一体化”,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做好污水处理;四是城乡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一体化”,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五是城乡互联网生活服务“一体化”,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农民购物、农产品销售和政务服务。

    第三,城乡建设“一盘棋”。系统塑造城乡品质,推进城乡建设“一盘棋”。城乡建设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推进三个融合。一是推进建设行为与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山水林田湖草共同营造,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刚性的方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推进城景融合。把县域按景区特色建设营运,通过充分串联、整合资源,统筹“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推进,提供沉浸式、体验式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富春山居图”。三是推进历史文脉与现代人居融合。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县域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传统村落。以县域为单元编制本土特色农房标准图集,建设一批“五好”示范农房和示范小区。

    我们将以县域为单元,每年组织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形成“既把脉、又开方抓药”的乡村建设评价机制,采用“点穴式、针灸式”的手法,从而提高城乡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为助力“强县工程”行动,提升县域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请问湖北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

    感谢您的提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以“强基层”为原则,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带动作用和医保基金的激励机制,通过体系重组、机制重塑、利益重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推动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县域内卫生健康服务“同质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实施强县工程、提高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卫生健康委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将武汉市黄陂区等14个县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范畴,指导全省组建县域医共体130个,覆盖268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1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动服务体系构建、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下一步,我省将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与评价,指导和督促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到2025年底,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建立起整合型、同质化的县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抬高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底板”,当好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实现资源共享、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按年度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强化医共体牵头机构对各成员单位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责任。推动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用药目录衔接统一。

    二是提升乡村服务能力。支持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一批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发挥县域医疗分中心作用。提升乡镇卫生院装备标准,提高CT和救护车配备水平。推进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和卒中防治站建设,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救治能力。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为村卫生室引进适宜人才。

    三是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强化服务协同。加强县域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诊疗、移动医疗服务落实落地,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加快推进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等在乡村的普及和应用,为群众提供同质化、智能化医疗卫生服务。

    谢谢!

    湖北经视记者:请问湖北为什么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

    谢谢您的提问。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深化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供销所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以省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职能和长期服务城乡流通领域的存量资产、网络优势,建设湖北新型供销服务体系,是我省以供销社为“小切口”,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的湖北探索、湖北实践。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开展“门对门”“点对点”“户对户”一体化服务,可以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产品互通互惠的城乡供应链体系,可以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惠农便农服务体系,可以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市场保供。

    第二,有利于降低中间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供销社是党领导下的服务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全省供销系统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可以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以供应链服务方式,运用集采集配模式,为农民提供生活、生产资料服务。通过集采、集中议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让农民买便宜货、真货,降低生活、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配,整合企业的快递、消费品等物资,通过乡村供销集配体系“运力叠加”“运力共享”,集中统一运往目的地,避免货物积压,提升仓储中转率,努力实现“每天送、送到位”,提升城乡流通规模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有利于加快畅通城乡流通循环。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整合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等商品流,整合品牌商和经销商信息流,整合仓、货、车、线路、网点等物流,提供数字化、共享型服务,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城乡配送体系,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和农民生活、生产资料下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城乡流通“毛细血管”,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提高配送效率,解决农村消费的堵点难点,畅通城乡循环。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农村新报记者:农村新报作为我省专业报道实体经济工作的党报,我们关注到在强县工程中有一些重要内容,就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想请问一下我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行动?谢谢。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

    感谢农村新报记者的提问。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摸清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底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强县工程的部署,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农村集体的耕地、林地、山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是集体经济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来源。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改革,做好资源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采取项目开发、作价回购、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资源经济、物业经济、服务经济、产业经济、生态经济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争取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以上。

    二是做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和核心。我们将通过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做实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领办创办兴办农民合作社、乡村合作公司,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纳入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和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管理和运营集体资产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我们将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提质增效行动,确保政府拨款、财政补助、扶贫项目投入等形成的集体资产确权入账,规范运行。严格执行民主决策程序,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规范村级财务、合同和项目招投标管理,确保资产增值、农民受益。同时,加快村级债务处置化解,防止新增非经营性债务,让村集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湖北之声记者: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办学水平的关键,是推动强县工程的重要人才支撑,请问省教育厅,我省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

    感谢您的提问。农村教师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基础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农村教师作为办好农村教育的源头活水来涵养,不断强化省级统筹,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2022年召开全省教育表彰会议,表彰了一大批农村先进教师和农村先进教育工作者,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广大教师扎根荆楚、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成为促进我省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

    省教育厅将聚焦落实“强县工程”重点任务,启动实施“新时代荆楚强师共同行动”,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完善省级统筹统招统派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支持各地及时补充农村教师,2023年全省计划招聘6600名左右农村新教师。继续统筹实施“特岗计划”,招募3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学校任教。持续实施地方“优师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每年为乡村振兴帮扶县定向培养教师500人左右。积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000名左右优秀退休教师等到农村学校讲学支教。

    二是深化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教师编制、岗位、人员配置效率。创新县域教联体学校师资共建共管机制,强化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建立优质师资下沉乡村激励保障机制,组织引导城镇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常态化到乡村交流轮岗。

    三是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地方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多位一体的共同培养培训机制。统筹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加强精准培训。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校培训体系,加强县级专业化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实施“荆楚教育名家”培养项目,组织省级名师工作室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培养更多“四有”优秀乡村教师校长。

    四是积极营造乡村宜教环境。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定期组织评选“楚天园丁奖”,表扬表彰省农村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在职称评审、人才项目、评奖评优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统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村学校骨干教师补助、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就业学费补偿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实施乡村教师关爱计划,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农村教师实际问题。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极目新闻楚天都市报记者:县城是实施强县工程的主战场,请问,湖北对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具体举措?

    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

    谢谢楚天都市报记者的提问。

    县城是实施强县工程的主战场和重要载体,我们将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增强县城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做到“四个好”:

    一是确定好定位。坚持“以水定城、以人定地、以地定房”,合理确定县城中长期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向县城集中,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大城市周边县城要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平原地区县城要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山区县城要控制开发强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与周边自然生态有机融合。

    二是提供好房子。安居才能乐业。根据人口的总量、结构和住房需求,精准供给住房品种和数量,适配租赁住房,解决好青年人和新市民的安居问题。坚持县城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按照“滨水控宽度、临山控高度、整体控密度”的原则,打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形态。加强县城建筑高度管控,鼓励新建住宅以多层为主并安装电梯,控制高层建筑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提升科技智慧应用水平,供给高品质的住房产品。改善物业服务,配置生活增值服务产品,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生活。

    三是打造好生态。统筹县城水系统、绿地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绿道布局,将县城建设融入蓝绿生态本底,保护好县城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着力消除县城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园林县城建设,大力推进串园连山、增花添彩、立体绿化。以县城安全韧性、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明确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城市治理标准,提升县域治理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县城品质,彰显县城品位。

    四是营造好场景。将“场景”作为“聚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筑景成势、营城聚人、以人兴城。聚焦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喜好,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场景,满足年轻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推进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服务、自然生态场景营造,激发县城活力,提升故事感、体验感和在地感,将“灰色剩余空间”打造成最具活力的“金角银边”,以最优美的场景服务美好生活需求,让县城对人才、对青年人更具吸引力和吸附力。

    谢谢!

    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面对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看病就医需求,我省如何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

    谢谢您的提问。县级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要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近年来,湖北省部署实施“双百县”三甲医院创建,“千县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工作,抓龙头,强县域,不断夯实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目前,全省64个县(市,含林区)中有42个县(市)的县域内至少有1 家三级医院(西医或中医),占比65.6%,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县域三级医院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对22个暂无三级医院县(市)进行了梳理,建立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责任制,明确了建设进度和时间节点,分类推进。到2025年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实现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重点将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聚焦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综合考虑患者外转等因素,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设县级核心专科群。进一步健全诊疗科目,补齐县域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我省“323”攻坚行动,全面加强肿瘤、神经、心血管等专科防治能力。

    二是加强县域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专科护士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县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薪酬待遇。

    三是加强县域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建设。依托县级医院构建肿瘤防治、重症监护、中医康复等临床服务六大中心,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

    四是加强县域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急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落实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高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为县级医院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持续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的目标。

    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湖北将采取哪些措施在我省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湖北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的要求,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以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以平台化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服务,打通双向运行堵点,减少中间环节,努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体系。我们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组建一个实施载体,湖北供销集团。坚持社资(企)分开,引入供应链思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激活全省供销资源,组建湖北供销集团。组建后的湖北供销集团是四级供应链网络的实施主体。在坚持资产分级所有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以做增量为切口,按照“稳存量、做增量、促变量”“成熟一个做一个、以小切口寻求大突破”原则,聚焦功能和主业,通过业务合作、资产重组、价值重构,形成省、市、县、乡(村)供销社上下贯通、股权合作、统一经营、市场决定的新型供销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立足供应链,建设城乡“一张网”。以湖北供销集团为主体,建设湖北城乡供应链“一张网”,线下整合成网:整合全省供销系统6万多个服务网点、400多个配送中心、9000多家直营店、2500多个仓库、200多个农贸农批市场等流通经营资源,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门对门”“点对点”“户对户”一体化服务,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农产品互通互惠的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线上多元链接:湖北供销电商公司与全国头部电商平台及全国总社6大平台无缝链接,推进城乡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线下线上“一张网”的引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

    三是服务产业链,先期服务“四个大宗农产品产业链”。我们准备引进供应链头部企业,按照成熟度从服务粮油、农资、日用消费品、棉花四个大宗商品产业链起步。粮油链:推进湖北供销粮油企业,由粮油经营向粮油一二三产业融合服务转型。农资链:推进湖北供销农资企业,由农资经营商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日用消费品链:在11个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进行试点,构建日用品“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集采集配体系。棉花链:推进湖北供销棉产业企业,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自营模式向为农民和产业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四是设立一只基金,实现“一个分开”。设立一支供销乡村振兴基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保供稳价、共同缔造等公益类项目,实现供销社企业履行的公共服务责任和企业经营职能分开。首期规模5亿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学龙: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