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22年1-12月)
栏目: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1-12 加入收藏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析报告(2022年1-12月)2022年,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高质量发展。全省全年交易规模12524亿元,连续三年破万亿。一、公共资源交易情况(一)总体情况1-12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64150个,同比增长22.9%;交易总额12524亿元,同比增长22.4%。(附表1)(二)各平台交易情况1-12月,全省平台交易数前五位分别是武汉市、荆州市、襄阳市、省平台和宜昌市,分别占全省交易总数的20.9%、16.5%、14.1%、11.7%、8.5%,共占全省交易总数的71.6%。1-12月,全省平台交易额前五位分别是省平台、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和荆州市,分别占全省交易总额的28.1%、22.4%、9.7%、5%、5%,共占全省交易总额的70.2%。(附表2)1-12月,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交易额分别为5504亿元、1079亿元、2426亿元,分别占全省交易总额的43.9%、8.6%、19.4%。(三)各领域交易情况1-12月,各领域交易额前两位的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分别占交易总额的73.7%和14.3%,共占全省交易总额的88%。(附表3)(四)主要特点1.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量。2022年省局共制定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24项,提出具体工作举措61条,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年交易总额达12524亿元,同比增长22.4%。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一批新能源、光电子等优势产业项目开展招标采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助推。2.大型基建项目稳步实施。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基建项目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一批重点交通、水利项目加快实施。武汉都市区环线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HNTZ-1标段中标金额273亿元、武汉市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二三期工程中标金额26.6亿元。全年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交易额9228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交易总额的73.7%,占比较2021年提高12.2个百分点。3.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赤壁市双创产业园(电子屏)项目工程总承包中标金额16.9亿元、昊朔科技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二期)中标金额11.6亿元、赤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EPC总承包中标金额7.3亿元。二、“高效办成一件事”情况(一)市场便利度持续提升1.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减轻企业投标负担。对标国内先进做法,强化试点示范,在荆州、武汉东湖高新区、宜都市、钟祥市实现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身份认证、信息共享、电子签章和文件加解密等“一网通投”功能,试点工作由零基础起步到实现超越,荆州市“一网通投”每年能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约800余万元,成为全国招投标领域调用电子营业执照最多的地区。2.积极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2022年,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采用银行保函、电子担保保函、电子保险保单等三种形式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约48亿元,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交易成本。3.项目招标周期进一步缩短。简化招标前置条件,推行“容缺受理、后置补齐”举措,推动项目尽快进入招投标环节。明确缩短招标时间情形和减少招标环节为项目加速,对简单小型项目、采取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等项目适当缩短招标时间。1-12月,工程建设领域平均招标周期40天,比去年的42.7天再缩短2.7天。4.“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常态化。联合省交易(采购)中心规范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工作流程、异常情况处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事项。1-12月,全省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100余个,占武汉市以外省内其他行政区域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完成数的47.4%。5.“评定分离”改革有序推进。在省本级和6个试点市州开展“评定分离”改革,联合三部门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定标工作指南。1-12月,共有2288个项目在招标公告中明确采用“评定分离”方式进行招标,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项目的14.7%,比2021年的2.9%提高11.8个百分点。(二)市场开放度较高截至2022年底,省电子服务系统在库市场主体70801个,其中当年新入库主体15874个,省外市场主体7687个,占48.4%,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22年1-12月,参加过一次及以上投标活动的主体15275个,其中省外主体7055个,占46.2%,比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三、“高效管好一件事”情况(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2022年,省级层面以及全省17个地市州都相继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抽查项目2622个,占全部交易项目量20.6%,发现问题193个,处理完成191个,仅四季度抽查项目1013个,占全年抽查项目量38.6%,发现问题100个,占全年发现问题量51.8%。项目抽取数量方面:宜昌、武汉、恩施、黄冈、襄阳排在前面,神农架、仙桃、天门较少;项目抽取比例方面:宜昌、孝感、咸宁、恩施、随州排在前5名,仙桃、天门、黄石排在后3名。全年抽查医院项目73个,占抽取项目的2.78%,发现问题8个,占发现问题的4.2%。抽查省属高校项目4个,占抽取项目的0.2%,发现问题1个,占发现问题的0.5%。问题处理方面:责令改正97个,占处理情形的50.8%;警示约谈教育69个,占处理情形的36.1%;行政处罚5个,占处理情形的2.6%。处罚金额23万余元,涉及项目金额4600万余元,处罚对象6个,列为重点监管对象1个。(二)投诉举报受理办理快捷化全省系统全年共接收投诉举报624件,其中投诉368件、举报256件,线上245件、线下379件,办结589件,案件办结率一季度83.4%、上半年94.2%、前三季度92.4%、全年94.4%,办结率逐季提高。作出行政处罚76份,处罚金额177.4万元。(附表4)从办理时间看:全省案件平均办结时间20个工作日,少于国家30个工作日规定。平均办理时间短于全省平均办结时间的有神农架、天门、仙桃、黄冈、省级、潜江、荆门、随州、孝感、恩施,最短1.5天、最长18.4天。从办理数量看:全省案件平均承办量为34.7件,恩施、省级、黄冈、襄阳、咸宁、黄石、宜昌承办案件较多,最多达98件、最少41件;承办量不足10件的分别是潜江、神农架、荆门、天门,最少2件、最多6件。(附表4)从结案率看:全年案件平均结案率为94.4%,结案率为100%的分别有黄冈、孝感、仙桃、鄂州、天门、荆门、神农架、潜江;结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黄石、宜昌、省级、襄阳、恩施。从受理情况看:投诉举报件超过50件的有恩施、省级、黄冈、襄阳、咸宁、黄石,最多98件、最少51件。举报类高于投诉类的有天门、黄石、恩施、十堰。投诉举报量前三位分别是房建286件、市政81件、水利62件,达429件,占68.8%。投诉举报来源前三位分别是投标人318件、社会个人94件、交办88件,共500件,占80.1%。从办理结果看:全省系统共办结589件,其中驳回144件、不予受理85件、撤诉71件,占比达50.9%;作出行政处罚76件,占比12.9%;警示约谈教育52件,占比8.8%;责令原评标委员会改正47件,占比8%,其中改变原评标结果的32件,占该类问题的68.1%。(三)包容审慎监管柔性化全省系统内共容错投标人97个、招标人31个、招标代理13家等122个容错对象;不予行政处罚133件,涉及项目金额8.91亿元;免予行政处罚20件,涉及项目金额1.8亿元;减轻或从轻处罚9件,涉及项目金额3.1亿元;开展执法风险评估37件,其中,实行处罚前沟通、研判、评估等共计31件,处罚后评估6件。(四)在线实时监管智慧化全年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在线实时监管网上督办处理预警信息208条,预警信息上半年173条、下半年35条,下降趋势明显。在预警信息骤降的同时,加大了日常抽查检查力度,共抽查招标(资审)文件、招标公告、评标报告等相关文件2008份,发现问题95个,问题发生率4.7%,每季度抽查发现问题数占抽查检查文件数的比率分别为25.6%、5.8%、3.4%、3.1%,问题发生率呈逐季下降趋势,涉及的填写监管部门错误、投标保证金超规等问题已全部及时督办纠正。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情况2022年,我们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制、实施正向激励、降低交易成本等经验做法先后3次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支持民营企业等经验做法先后3次被省委办公厅《综合信息》转发。(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项目措施清单化、落实内容具体化、工作分工责任化,围绕创新交易监管体制、简化交易流程、精简交易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等目标,先后制定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二)深入调研服务,开展政策指导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各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调研工作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实行定点联系,上派下挂干部所在地区作为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联系点,实施日常指导和重点推进。积极宣传推介,收集各地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业务培训和业务研讨工作。宣讲推广政策,赴中建三局、省联投集团、省工建、武船等多家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开展走访和政策宣传,与省工商联共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编写政策文件,方便市场主体查询。(三)坚持稳中求进,推动试点改革推进“综合监管联动执法”拓深扩面,逐步形成力量联席、信息联通、检查联动、执法联办、奖惩联合的“五联”工作格局,有效整合执法力量。积极推进“一网通投”试点,荆州市“一网通投”试点得到省营商环境办特别肯定并纳入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有序实施“评定分离”改革,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实现招标人权责统一。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面实施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不见面开标,传统的线下交易和纸质交易被全面取代。(四)聚焦工作创新,降低交易成本用活信用正向激励机制,对“5102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参加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等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守信企业给予信用奖励。优化交易方式,严格区分自愿招标项目和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范围,取消资格预审文件等四个备案事项,明确缩短招标时间情形和减少招标环节,推行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招标模式,精简环节,加快项目建设。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提高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同时给予评审优惠,鼓励中小企业有序竞争。推进招标计划公告制度,实行容缺受理,大幅缩短办理时间,加快项目落地。全面落实保证金替代机制,明确投标保证金最高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1%,且不超过50万元;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投标保证金。推行招标示范文本,合理设置标段门槛,鼓励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五)注重监管实效,规范市场运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强化包容审慎执法意识,对实体经济企业落实慎罚慎停慎处工作要求。落实四个监管手段,“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有效推进;建立“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代理机构和专家管理,落实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代理机构依法依规、诚信自律经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对围标串标行为和“标贩子”实行“零容忍”。附表:附件: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分析报告

(2022年1-12月)


2022年,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高质量发展。全省全年交易规模12524亿元,连续三年破万亿。

一、公共资源交易情况

(一)总体情况

1-12月,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64150个,同比增长22.9%;交易总额12524亿元,同比增长22.4%。(附表1)

(二)各平台交易情况

1-12月,全省平台交易数前五位分别是武汉市、荆州市、襄阳市、省平台和宜昌市,分别占全省交易总数的20.9%、16.5%、14.1%、11.7%、8.5%,共占全省交易总数的71.6%。

1-12月,全省平台交易额前五位分别是省平台、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和荆州市,分别占全省交易总额的28.1%、22.4%、9.7%、5%、5%,共占全省交易总额的70.2%。(附表2)

1-12月,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交易额分别为5504亿元、1079亿元、2426亿元,分别占全省交易总额的43.9%、8.6%、19.4%。

(三)各领域交易情况

1-12月,各领域交易额前两位的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分别占交易总额的73.7%和14.3%,共占全省交易总额的88%。(附表3)

(四)主要特点

1.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量。2022年省局共制定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24项,提出具体工作举措61条,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年交易总额达12524亿元,同比增长22.4%。在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一批新能源、光电子等优势产业项目开展招标采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助推。

2.大型基建项目稳步实施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基建项目投资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一批重点交通、水利项目加快实施。武汉都市区环线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HNTZ-1标段中标金额273亿元、武汉市长江支流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二三期工程中标金额26.6亿元。全年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交易额9228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交易总额的73.7%,占比较2021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3.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赤壁市双创产业园(电子屏)项目工程总承包中标金额16.9亿元、昊朔科技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二期)中标金额11.6亿元、赤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EPC总承包中标金额7.3亿元。

二、“高效办成一件事”情况

(一)市场便利度持续提升

1.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减轻企业投标负担。对标国内先进做法,强化试点示范,在荆州、武汉东湖高新区、宜都市、钟祥市实现基于电子营业执照的身份认证、信息共享、电子签章和文件加解密等“一网通投”功能,试点工作由零基础起步到实现超越,荆州市“一网通投”每年能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约800余万元,成为全国招投标领域调用电子营业执照最多的地区。

2.积极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2022年,全省工程建设领域采用银行保函、电子担保保函、电子保险保单等三种形式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约48亿元,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3.项目招标周期进一步缩短。简化招标前置条件,推行“容缺受理、后置补齐”举措,推动项目尽快进入招投标环节。明确缩短招标时间情形和减少招标环节为项目加速,对简单小型项目、采取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等项目适当缩短招标时间。1-12月,工程建设领域平均招标周期40天,比去年的42.7天再缩短2.7天。

4.“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常态化。联合省交易(采购)中心规范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工作流程、异常情况处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事项。1-12月,全省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100余个,占武汉市以外省内其他行政区域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完成数的47.4%。

5.“评定分离”改革有序推进。在省本级和6个试点市州开展“评定分离”改革,联合三部门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定标工作指南。1-12月,共有2288个项目在招标公告中明确采用“评定分离”方式进行招标,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项目的14.7%,比2021年的2.9%提高11.8个百分点。

(二)市场开放度较高

截至2022年底,省电子服务系统在库市场主体70801个,其中当年新入库主体15874个,省外市场主体7687个,占48.4%,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22年1-12月,参加过一次及以上投标活动的主体15275个,其中省外主体7055个,占46.2%,比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三、“高效管好一件事”情况

(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2022年,省级层面以及全省17个地市州都相继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抽查项目2622个,占全部交易项目量20.6%,发现问题193个,处理完成191个,仅四季度抽查项目1013个,占全年抽查项目量38.6%,发现问题100个,占全年发现问题量51.8%。

项目抽取数量方面:宜昌、武汉、恩施、黄冈、襄阳排在前面,神农架、仙桃、天门较少;项目抽取比例方面:宜昌、孝感、咸宁、恩施、随州排在前5名,仙桃、天门、黄石排在后3名。

全年抽查医院项目73个,占抽取项目的2.78%,发现问题8个,占发现问题的4.2%。抽查省属高校项目4个,占抽取项目的0.2%,发现问题1个,占发现问题的0.5%。

问题处理方面:责令改正97个,占处理情形的50.8%;警示约谈教育69个,占处理情形的36.1%;行政处罚5个,占处理情形的2.6%。处罚金额23万余元,涉及项目金额4600万余元,处罚对象6个,列为重点监管对象1个。

(二)投诉举报受理办理快捷化

全省系统全年共接收投诉举报624件,其中投诉368件、举报256件,线上245件、线下379件,办结589件,案件办结率一季度83.4%、上半年94.2%、前三季度92.4%、全年94.4%,办结率逐季提高。作出行政处罚76份,处罚金额177.4万元。(附表4)

从办理时间看:全省案件平均办结时间20个工作日,少于国家30个工作日规定。平均办理时间短于全省平均办结时间的有神农架、天门、仙桃、黄冈、省级、潜江、荆门、随州、孝感、恩施,最短1.5天、最长18.4天。

从办理数量看:全省案件平均承办量为34.7件,恩施、省级、黄冈、襄阳、咸宁、黄石、宜昌承办案件较多,最多达98件、最少41件;承办量不足10件的分别是潜江、神农架、荆门、天门,最少2件、最多6件。(附表4)

从结案率看:全年案件平均结案率为94.4%,结案率为100%的分别有黄冈、孝感、仙桃、鄂州、天门、荆门、神农架、潜江;结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黄石、宜昌、省级、襄阳、恩施。

从受理情况看:投诉举报件超过50件的有恩施、省级、黄冈、襄阳、咸宁、黄石,最多98件、最少51件。举报类高于投诉类的有天门、黄石、恩施、十堰。投诉举报量前三位分别是房建286件、市政81件、水利62件,达429件,占68.8%。投诉举报来源前三位分别是投标人318件、社会个人94件、交办88件,共500件,占80.1%。

从办理结果看:全省系统共办结589件,其中驳回144件、不予受理85件、撤诉71件,占比达50.9%;作出行政处罚76件,占比12.9%;警示约谈教育52件,占比8.8%;责令原评标委员会改正47件,占比8%,其中改变原评标结果的32件,占该类问题的68.1%。

(三)包容审慎监管柔性化

全省系统内共容错投标人97个、招标人31个、招标代理13家等122个容错对象;不予行政处罚133件,涉及项目金额8.91亿元;免予行政处罚20件,涉及项目金额1.8亿元;减轻或从轻处罚9件,涉及项目金额3.1亿元;开展执法风险评估37件,其中,实行处罚前沟通、研判、评估等共计31件,处罚后评估6件。

(四)在线实时监管智慧化

全年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在线实时监管网上督办处理预警信息208条,预警信息上半年173条、下半年35条,下降趋势明显。在预警信息骤降的同时,加大了日常抽查检查力度,共抽查招标(资审)文件、招标公告、评标报告等相关文件2008份,发现问题95个,问题发生率4.7%,每季度抽查发现问题数占抽查检查文件数的比率分别为25.6%、5.8%、3.4%、3.1%,问题发生率呈逐季下降趋势,涉及的填写监管部门错误、投标保证金超规等问题已全部及时督办纠正。

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2022年,我们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制、实施正向激励、降低交易成本等经验做法先后3次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推广,支持民营企业等经验做法先后3次被省委办公厅《综合信息》转发。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

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项目措施清单化、落实内容具体化、工作分工责任化,围绕创新交易监管体制、简化交易流程、精简交易环节、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等目标,先后制定出台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二)深入调研服务,开展政策指导

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各地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调研工作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实行定点联系,上派下挂干部所在地区作为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联系点,实施日常指导和重点推进。积极宣传推介,收集各地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和创新经验,供全省各地学习借鉴。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业务培训和业务研讨工作。宣讲推广政策,赴中建三局、省联投集团、省工建、武船等多家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开展走访和政策宣传,与省工商联共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编写政策文件,方便市场主体查询。

(三)坚持稳中求进,推动试点改革

推进“综合监管联动执法”拓深扩面,逐步形成力量联席、信息联通、检查联动、执法联办、奖惩联合的“五联”工作格局,有效整合执法力量。积极推进“一网通投”试点,荆州市“一网通投”试点得到省营商环境办特别肯定并纳入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有序实施“评定分离”改革,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实现招标人权责统一。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面实施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不见面开标,传统的线下交易和纸质交易被全面取代。

(四)聚焦工作创新,降低交易成本

用活信用正向激励机制,对“5102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参加疫情防控和抢险救灾等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守信企业给予信用奖励。优化交易方式,严格区分自愿招标项目和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范围,取消资格预审文件等四个备案事项,明确缩短招标时间情形和减少招标环节,推行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招标模式,精简环节,加快项目建设。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提高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同时给予评审优惠,鼓励中小企业有序竞争。推进招标计划公告制度,实行容缺受理,大幅缩短办理时间,加快项目落地。全面落实保证金替代机制,明确投标保证金最高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1%,且不超过50万元;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投标保证金。推行招标示范文本,合理设置标段门槛,鼓励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五)注重监管实效,规范市场运行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强化包容审慎执法意识,对实体经济企业落实慎罚慎停慎处工作要求。落实四个监管手段,“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协同监管”“信用监管”有效推进;建立“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强代理机构和专家管理,落实公共资源交易招标代理机构信用管理办法,积极引导代理机构依法依规、诚信自律经营。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对围标串标行为和“标贩子”实行“零容忍”。

附表: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