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中共宜昌市委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
栏目:夷陵区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07-04-17 加入收藏
为贯彻国家、省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文件精神,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意义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革新和完善,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限制,对政

  为贯彻国家、省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文件精神,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意义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革新和完善,超越时空和部门分隔限制,对政府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优化,以实现高效管理和服务的政务运行模式。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规划滞后,统筹乏力,重复建设,运用效率低,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全省其他地方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提高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突出政务公开、为民办事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促进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指导原则

  1、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统一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其各部门和市法院、市检察院电子政务建设在规划指导下,整体有序推进。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协同建设、共同发展。

  2、需求主导、重点突破。推进电子政务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通过应用不断发掘电子政务的深层次需求,促使电子政务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重点推进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起关键作用的业务系统、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资源,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信息网站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力量转变。

  4、强化服务、务求实效。以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改善为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为重点,以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程度、质量、效率及社会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扎实推进。

  5、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抓紧制定、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急需的标准规范。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日常工作管理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我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按照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和党政机关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体系,打造一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100%可在网上查询,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和查询结果,行政许可项目50%以上实现在线处理,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建设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三、加强政府公众网站建设,大力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快建设一流的公众网站群。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高水平建设为企业、公众和公务员提供服务的“一站式”的“中国宜昌”门户网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体化的后台处理平台。按照统一风格、统一布局、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的要求,强力整合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以门户网站为主站,各部门网站为子站的公众网站群。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和子网站信息报送、整理、审核、更新、发布、维护、考核制度,确保网站信息内容的全面、准确、及时、完整。

  (二)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网站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积极适应公众生活、学习、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民主参与、公用事业、婚姻登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交通出行、旅游、住房、纳税等方面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按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要求,为国内外人士提供出入境、商务活动、投资导向、旅游观光、文化教育、在宜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积极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在设立、纳税、年检年审、质量检查、资质认证、安全防护、商务活动、对外交流、劳动保障、人力资源、建设管理、申报申请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

  (三)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突出把公众门户网站办成党委政府信息公开的窗口,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务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和要求,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公开。

  四、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推进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应用实现重大突破

  (一)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地址和域名的要求,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络建设。市直各部门禁止新建或租用用于部门之间横向连接的外网,已建(租)的部门外网尽快与全市统一的外网并轨。市直各部门纵向传输外网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同时鼓励使用全市统一的外网实现纵向传输。各县(市、区)应按照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统一规划,编制县(市、区)级电子政务网络规划,建设县(市、区)级电子政务外网,并保证与市级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统一全市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节约投资,保障安全。

  (二)加快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和跨部门协同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尽快完成全市各部门内部局域网建设,保证全市所有公务员具备上内网的基本条件。大力推进各单位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主要办公业务和内部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推进机关之间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协同办文及跨部门业务全程网络化办理。优先建设公文传输交换系统、党政机关及公务员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协同办公及联合审批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综合业务查询系统、市长信箱处理及反馈系统。各单位的跨部门应用系统和公共资源数据库,应同步规划建设为决策系统服务的信息共享子系统。

  (三)发挥电子政务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整合充实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监控、环境保护、市政管理、社会治安、应急指挥、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事务等电子政务管理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环境保护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城市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基本覆盖全市的电子防控报警系统,提高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发挥电子政务在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方面的作用。积极配合国家、省有关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建筑、审计、质监、海关、知识产权、检验检疫、国资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电子系统,改善市场信用环境。

  (五)发挥电子政务在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方面的作用。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建立健全发展改革、统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经贸、科技、规划、建设、房地产、交通、物流、国际贸易规则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推动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提高国民经济预测、预警水平,增强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发挥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能监察能力方面的作用。利用电子信息手段,畅通党政机关民意沟通渠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议、投诉,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府采购、信访处理等政府主要行政办公业务,全面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建立人大、政协和公众监督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政协建议提案、政府重要工作等落实情况的实时监督。建设人大代表信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人大机关及政府部门的联系,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建设面向政协委员的民意民智征询系统,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支持。

  五、加强重点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一)建设城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基础层信息资源是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政务信息,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平台层信息资源是指跨部门的综合性政务信息,抓紧建设资质资格信息管理、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专业层信息资源是指各部门业务工作政务信息,各部门要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节点层信息资源是指各县市区范围内的综合政务信息,各地要加快建立县市区级节点数据库。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归档保存。

  (二)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机制。遵循“需求导向、供方响应、协调确认”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信息按需共享。各机关单位应依照履行职能所需提出政务信息共享需求,掌握该政务信息的机关单位必须及时给予响应。综合考虑保密级别、需求程度、共享服务能力等因素,将政务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列明共享信息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共享范围、更新时限等。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市县(市、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六、健全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机制,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协调和处理电子政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电子政务建设办公室,挂靠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国家、省有关电子政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拟订本市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统一制订全市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各类基础平台;按照规划、标准、共享、互联互通等有关要求,审核各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绩效考评。在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负责统一网络平台上内网中的各自业务范围内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内网中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业务网络顶层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并指导管理内网的交换体系,建立内网安全支撑平台,完善市领导决策服务信息系统,研究制定内网管理办法。各级各部门要把电子政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好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二)统一提供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市电子政务主管部门要统筹安排,整合资源,为各级各部门提供专业高效的电子政务技术支持与服务,对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实行开发指导、统一标准;对公众网站生成系统、机关短信及邮件系统实行统一配发使用;对政务信息交换实行统一规范、统一接口。

  (三)统一提供全市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围绕深化应用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和信息安全保密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根据网络的重要性和应用系统的涉密程度、安全风险等因素,划分安全域,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搞好风险评估,推动不同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互联,做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与强化保密工作管理、保障涉密信息安全双赢。

  (四)建立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机制。推进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的各类公共资源,节约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快制定全市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及部门建设方案,建立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市电子政务主管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标准规范、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对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进行审核,以保证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效果。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监理、验收管理等制度。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维护实行机关自管和外包方式相结合。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使用正版软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加强对电子政务督查和绩效评估。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把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督促检查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将电子政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监察部门要结合行政效能监察,把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监察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强监察评估。要采用电子政务监察和绩效评估软件,重点考核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信息更新、信息共享和网上办事责任的落实情况,并定期予以公开通报。科学论证电子政务投资项目,建立电子政务项目的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管理,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资金效益、系统运行效率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引入专业咨询机构,对电子政务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评估。

  (六)完善制度和标准保障。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用系统、政府网站、信息安全等建设与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强化电子政务规范化管理。强调采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和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支撑。

  (七)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电子政务的投入力度,并将电子政务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党校、行政学院、党政机关内部要广泛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既熟悉政务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电子政务高端设计及建设的专门人才。加强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化机构,合理配备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专职人员。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