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聚焦十堰农村养老:吃有优惠住不要钱医在身边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06
[地处鄂西北的十堰市山大人稀,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较多。近年来,当地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服务,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助力农村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十堰市探访,记录当地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图景。, 幸福食堂长久飘香, 6月28日11时许,在房县军店镇中村幸福食堂,68岁的刘运文和老伴坐在餐桌旁,等候开饭。厨房里,程道云、刘颖忙着分装米饭和三菜一汤。不一会儿,门外热闹起来。“今天有几十人在合作社打工,老板给他们订了午餐,现在回来吃饭。”村党支部副书记何亮说。, 中村有3000多人,其中600多名老人。为解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难题,在省发改委驻村工作队支持下,中村争取资金110万元,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包括幸福食堂、亲情餐厅、洗衣房、洗澡间、活动室等。, 村里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每天只用支付8元钱;或把自家蔬菜、粮食给食堂按市场价抵扣用餐费;还可以在幸福食堂择菜、做饭、洗碗赚取积分抵扣用餐费。, 老人享受了优惠,幸福食堂能持续运行吗?何亮介绍,除政府部门划拨补助资金、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列支专项资金外,村内企业购买就餐服务、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保障了幸福食堂可持续运行。中村有几家企业,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到幸福食堂吃饭,每人每餐6元钱。, 6月27日,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将价值93.51万元的款物,捐给房县“老人幸福食堂”项目,用于该县10个村级新建幸福食堂购物,助力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黄柿坪村的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每天10元钱。幸福食堂管理员杨建华介绍,身体好的低龄老人经常跟他一起劳动,食堂的粮食、蔬菜自给自足,老人交的钱买点荤菜就够了。, 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则建“共享产业园”,包含共享菜地、共享猪圈等,村民参与互助劳作,劳动成果作为“孝亲敬老物资”,供全村老人共同享用。, “村级养老院”免费住, 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可享优惠,在“村级养老院”住可免费。, 黄柿坪村村委会和安幼养老中心在同一栋楼。村党支部书记汤才万介绍,这栋楼建于2013年,养老中心现有14间房,每间35平方米,有3张床、卫生间、衣柜、电视机、桌子等,住了35位老人。, 黄柿坪村有1700余人,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家庭有80多户。农村老人住得分散,有的人行动不便,吃饭、看病都是问题。村里建成养老中心后,动员留守老人免费入住。, “我在这住了快10年,都很好。”面对记者提问,90岁的老人胡兴隆清晰地回答。,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鲍沟村也有“村级养老院”,73岁的分散供养特困对象赵丰国就住在这里。他的家有厨房、卫生间、卧室等,村里建幸福食堂后,他的厨房就改成储物间,放了衣柜,卧室活动空间变大了。, 村党支部书记沈先贵介绍,该村把扶贫安置点改建为日间照料中心,设21张床位,住了19名老人。, 刘家湾村准备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时,村委会提供了3个场地,入户走访调查发现,群众各有看法。在村民代表和老年人党员代表会上,大家商量决定把村集中安置区闲置房屋改建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安置的特困对象,独居、空巢老人比较多,离各村民小组距离都在两三百米。, “这就是我们村的养老院。”村党支部书记杨飞说,该村从公益岗中调配2人,管理日间照料中心,并安排长期在家、身体健康的村民组成养老互助小组,对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和有需要的其他老人开展助老服务,获得的积分每季度可兑换油、盐、洗衣粉、牙膏牙刷等。, 医疗服务就在身边, 在十堰市多个乡村探访时,记者发现,医疗健康服务就在老人们身边。, 在黄柿坪村和鲍沟村,村卫生室与养老服务设施在一处,老人们测血压、体检都很方便,有个头痛脑热的可以及时吃药打针。, 在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党员包保定期走访35名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安全状况、居住条件等;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为老年人精准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健康服务。75岁的杜凤枝是一名独居老人,包保人、村委会副主任朱名松每月至少上门看望她一次,给她打电话四五次,“主要是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西河村还搭建起“数字乡村平台”,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终端,约定每天早晨9点,独居老人向网格员“一键打卡”报告健康状况,“一键打卡”获得的积分可兑换日用品。老人还可以线上发布应急、护理、助餐、助行、助医、代购等服务需求,相关信息会精准推送到村内农家乐、商店、卫生室等。, 在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邻里互助社”志愿者操凤兰帮扶6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8岁的万玉英。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操凤兰探望万玉英,发现她身体不适、卧床不起,立即打电话给她的亲属和村干部。后来,万玉英被及时送医救治,转危为安。, 龙井村有2400多人,其中老年人近300人,像操凤兰这样的志愿者有9名,他们签约帮扶村里76名独居老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村委会给志愿者充手机话费、补贴交通费,志愿者定期给老人提供“五个一”帮扶,即每天送一次饭、进行一次探访,每周提供一次代购、一次清扫,每月理一次发。, “老友之家”欢笑不断, 在刘家湾村,记者看到4名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打扑克。屋内阴凉,与屋外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以前我们在树荫下、楼道里玩,有了这个照料中心,我们玩得舒适多了。”老人刘选斌说。, 在鲍沟村,很多老人白天到日间照料中心玩,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留守老人龚万田、杨道武、赵中书等,几乎每天下午都来玩,跟老伙伴们下棋打牌、拉家常。”沈先贵说。, 黄昏时分,西河村72岁的石义华把“老友之家”地面打扫干净,把4张桌子和10多把椅子摆放整齐,再把茶叶、茶杯、象棋等物品收好,等待老友们明天再来玩。, 这个“老友之家”原本是石义华家闲置的杂物房,他家把住房改建为民宿后,又花几千元把杂物房改造为“老友之家”,主要为附近老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几乎天天有人来玩,少的时候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石义华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 朱名松介绍,像这样的“老友之家”,村里已有5个,很多老年人到“老友之家”参与集体活动,如看电影、棋牌比赛、跳广场舞等;还有的村民把闲置的杂物房改造成书房、手工坊,周末、节假日可以接待游客,平时村里老人、孩子都可以来玩,“村委会给‘老友之家’补贴水电费、添置部分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乐,避免了精神孤独和其它潜在的安全风险。”][]

地处鄂西北的十堰市山大人稀,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较多。近年来,当地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服务,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助力农村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十堰市探访,记录当地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图景。

幸福食堂长久飘香

6月28日11时许,在房县军店镇中村幸福食堂,68岁的刘运文和老伴坐在餐桌旁,等候开饭。厨房里,程道云、刘颖忙着分装米饭和三菜一汤。不一会儿,门外热闹起来。“今天有几十人在合作社打工,老板给他们订了午餐,现在回来吃饭。”村党支部副书记何亮说。

中村有3000多人,其中600多名老人。为解决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难题,在省发改委驻村工作队支持下,中村争取资金110万元,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包括幸福食堂、亲情餐厅、洗衣房、洗澡间、活动室等。

村里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每天只用支付8元钱;或把自家蔬菜、粮食给食堂按市场价抵扣用餐费;还可以在幸福食堂择菜、做饭、洗碗赚取积分抵扣用餐费。

老人享受了优惠,幸福食堂能持续运行吗?何亮介绍,除政府部门划拨补助资金、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列支专项资金外,村内企业购买就餐服务、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保障了幸福食堂可持续运行。中村有几家企业,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到幸福食堂吃饭,每人每餐6元钱。

6月27日,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将价值93.51万元的款物,捐给房县“老人幸福食堂”项目,用于该县10个村级新建幸福食堂购物,助力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黄柿坪村的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每天10元钱。幸福食堂管理员杨建华介绍,身体好的低龄老人经常跟他一起劳动,食堂的粮食、蔬菜自给自足,老人交的钱买点荤菜就够了。

郧西县观音镇刘家湾村则建“共享产业园”,包含共享菜地、共享猪圈等,村民参与互助劳作,劳动成果作为“孝亲敬老物资”,供全村老人共同享用。

“村级养老院”免费住

老人在幸福食堂吃饭可享优惠,在“村级养老院”住可免费。

黄柿坪村村委会和安幼养老中心在同一栋楼。村党支部书记汤才万介绍,这栋楼建于2013年,养老中心现有14间房,每间35平方米,有3张床、卫生间、衣柜、电视机、桌子等,住了35位老人。

黄柿坪村有1700余人,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家庭有80多户。农村老人住得分散,有的人行动不便,吃饭、看病都是问题。村里建成养老中心后,动员留守老人免费入住。

“我在这住了快10年,都很好。”面对记者提问,90岁的老人胡兴隆清晰地回答。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鲍沟村也有“村级养老院”,73岁的分散供养特困对象赵丰国就住在这里。他的家有厨房、卫生间、卧室等,村里建幸福食堂后,他的厨房就改成储物间,放了衣柜,卧室活动空间变大了。

村党支部书记沈先贵介绍,该村把扶贫安置点改建为日间照料中心,设21张床位,住了19名老人。

刘家湾村准备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时,村委会提供了3个场地,入户走访调查发现,群众各有看法。在村民代表和老年人党员代表会上,大家商量决定把村集中安置区闲置房屋改建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安置的特困对象,独居、空巢老人比较多,离各村民小组距离都在两三百米。

“这就是我们村的养老院。”村党支部书记杨飞说,该村从公益岗中调配2人,管理日间照料中心,并安排长期在家、身体健康的村民组成养老互助小组,对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和有需要的其他老人开展助老服务,获得的积分每季度可兑换油、盐、洗衣粉、牙膏牙刷等。

医疗服务就在身边

在十堰市多个乡村探访时,记者发现,医疗健康服务就在老人们身边。

在黄柿坪村和鲍沟村,村卫生室与养老服务设施在一处,老人们测血压、体检都很方便,有个头痛脑热的可以及时吃药打针。

在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党员包保定期走访35名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安全状况、居住条件等;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为老年人精准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健康服务。75岁的杜凤枝是一名独居老人,包保人、村委会副主任朱名松每月至少上门看望她一次,给她打电话四五次,“主要是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西河村还搭建起“数字乡村平台”,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终端,约定每天早晨9点,独居老人向网格员“一键打卡”报告健康状况,“一键打卡”获得的积分可兑换日用品。老人还可以线上发布应急、护理、助餐、助行、助医、代购等服务需求,相关信息会精准推送到村内农家乐、商店、卫生室等。

在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邻里互助社”志愿者操凤兰帮扶6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88岁的万玉英。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操凤兰探望万玉英,发现她身体不适、卧床不起,立即打电话给她的亲属和村干部。后来,万玉英被及时送医救治,转危为安。

龙井村有2400多人,其中老年人近300人,像操凤兰这样的志愿者有9名,他们签约帮扶村里76名独居老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村委会给志愿者充手机话费、补贴交通费,志愿者定期给老人提供“五个一”帮扶,即每天送一次饭、进行一次探访,每周提供一次代购、一次清扫,每月理一次发。

“老友之家”欢笑不断

在刘家湾村,记者看到4名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打扑克。屋内阴凉,与屋外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以前我们在树荫下、楼道里玩,有了这个照料中心,我们玩得舒适多了。”老人刘选斌说。

在鲍沟村,很多老人白天到日间照料中心玩,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留守老人龚万田、杨道武、赵中书等,几乎每天下午都来玩,跟老伙伴们下棋打牌、拉家常。”沈先贵说。

黄昏时分,西河村72岁的石义华把“老友之家”地面打扫干净,把4张桌子和10多把椅子摆放整齐,再把茶叶、茶杯、象棋等物品收好,等待老友们明天再来玩。

这个“老友之家”原本是石义华家闲置的杂物房,他家把住房改建为民宿后,又花几千元把杂物房改造为“老友之家”,主要为附近老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几乎天天有人来玩,少的时候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石义华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

朱名松介绍,像这样的“老友之家”,村里已有5个,很多老年人到“老友之家”参与集体活动,如看电影、棋牌比赛、跳广场舞等;还有的村民把闲置的杂物房改造成书房、手工坊,周末、节假日可以接待游客,平时村里老人、孩子都可以来玩,“村委会给‘老友之家’补贴水电费、添置部分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乐,避免了精神孤独和其它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由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如需查看原文,请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