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成果要广泛应用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07-07-20
调查成果要广泛应用

      土地调查成果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其全部价值在于应用。准确、翔实、现势性强的土地调查数据,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提供基础支撑,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而且是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决策依据。
      上一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查清了我国各种地类的面积,编制了不同比例尺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各类图件。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国家宏观调控及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目前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因受到技术方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跟不上发展、满足不了需要的状况。与此同时,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形式,已由过去单一、直接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变为多元综合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这种转变,迫切要求土地调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时间、空间、形式和层次更加丰富,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社会化共享的土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是《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对相应的技术方法作进一步明确,要求采用基于统一标准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法和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及社会化服务技术方法。
      基于统一标准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将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和技术规范,逐图斑录入调查记录,并对土地利用图斑的图形数据和图斑属性的表单数据进行属性联结,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于一体。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另外,由于土地调查成果包括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权属调查数据以及土地动态变化数据等,数据量庞大,记录繁多,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提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运行效率。
      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及社会化服务,将借助现有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框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全国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更新的网络体系,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结构分级实施,实现各级互联、内外交换的信息服务与数据交换,为日常管理、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土地信息传输、交换、共享及社会化服务一体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土地统计数据分析和开发利用,搞好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从而为土地管理、政府决策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土地调查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各地在开展土地调查中,可以及时将通过审核验收的调查成果,应用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建设用地审批、节约集约用地等各项土地管理业务中去,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提供准确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现势性强的土地调查成果,将为国家资产管理、农业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市政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权威、基础的信息支持。
      信息互联共享并及时更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将为高效、多用途使用土地调查成果提供更加快速便利的手段,使土地调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升。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