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290号提案的回复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11-04
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290号提案的回复

利用好后军运的城市遗产,做好军运场馆的运营管理等问题收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部门已开展研究和实践。

一、开展理论研究。

2019年4月起,在武汉市委、武汉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受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执委会委托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作为政府的智库和咨询机构,投入研究力量开展了武汉军运遗产的专题研究。课题组将按照体育、经济、社会、文化、军民融合、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等8个方面36个子项(由体育、经济、社会、文化、军民融合、环境六个纵向领域和城市、区域发展两个横向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报告,从理论上就充分发掘军运遗产,为后军运期武汉持续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出的对策。具体包括:

体育遗产。大力普及军事体育运动知识,显著提升中国军人军事体育竞技水平。建设和利用好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打造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建设军运博物馆,研究设立体育产业协会和体育产业研究会,做好知识转移与传承。培养和造就一批办赛人才队伍,形成一批办赛规范和模式。

经济遗产。推动中国、湖北和武汉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培育和造就一批体育运营和管理企业,为推动中国和湖北、武汉体育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推动科技进步,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搭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社会遗产。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武汉建设。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弘扬社会包容精神,提升公众“尊重与平等”的助残意识,推动残健融合。

文化遗产。弘扬军运会精神和军体理念,普及国际先进军事体育文化。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开放多元的世界文化与中国优秀文化交融,增进各国人民友谊,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军民融合遗产。推进改革强军政策,建设强大的军事体育队伍。发扬“国家支持、军地联合、军队主导、地方承办、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促进各领域军民共建。弘扬军体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环境遗产。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大治气、治污、治水力度,加强绿化美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大幅提升湖北、武汉的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发展遗产。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无障碍环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城市增长极。

区域发展遗产。推动各区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升级,打造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加快体育带动产业发展步伐,促进薄弱区域和相对落后地区发展,实现区域板块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建设。

二、做好军运会场馆馆后续利用。

2020年,市政协3号建议案“关于释放“军运会”效应提高我市体育场地综合利用效率的建议案”由我局牵头办理。会同各方力量,我们已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进场馆复合多元利用。

一是推动体育场馆疫后恢复开放。依托现有场馆,各级体育部门积极重启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专业训练等活动,发挥体育场馆在全民健身中的主阵地作用,繁荣体育市场。

二是重启体育培训。根据场馆特点,各区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社会优质资源开展培训活动。目前,已恢复2020年武汉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技能培训活动,项目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武术、滑冰、滑雪、网球、马术。

三是传播军运文化。汉口文体中心立足军运文化,打造“一场三馆”、“一圈四中心”整体布局,建立西北湖体育文化娱乐新地标,为后军运时代场馆功能的发挥和文体惠民及军运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旅游休闲服务。青山、汉阳沙滩排球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融合军运、体育元素,依托体育赛事展现滨江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带,积极筹办赛事活动。以旅发投为主投建的东湖帆船基地,在赛后以推广帆船运动、承办帆船系列赛为主业,带动发展风景区的水上旅游衍生产品。

五是文艺赛事服务。积极将大中型文化演出活动引入场馆,做大做强文化演出服务,进一步营造武汉的文化氛围;积极引进中高端体育赛事,承担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竞赛活动。

六是提升城市体育综合体服务。东湖高新区围绕市体育局“三镇三中心”总体思路及“两馆一场一园”建设要求,完善武汉网球中心配套功能,积极谋划并启动了光谷全民健身基地综合体项目。五环体育中心在赛后再谋发展,借东西湖区承办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的机遇,提升场馆多元化经营产品,提升场馆服务,引入更多项目,打造为汉口区域中心型的公共体育服务基地。

七是其他服务。蔡甸国防园射击射箭场馆原计划与九真山风景区融合发展,共同建设5A级风景区。现阶段,场馆权属方正与省射击中心沟通协商筹办省级射击训练基地。江夏八分山定向越野场地,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军运场地的科学保护和利用,合理规划设计,赛后补充营地建设项目,续建配套设施,配备管理人员,开发体育活动和休闲游产品。   

(二)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重启大型赛事活动。

6月20日在武汉体育馆举行的“向英雄致敬”乒乓球邀请赛,这场比赛也是武汉解封后举办的第一项正式线下体育赛事;8月8日,2020武汉全民健身运动会在武汉体育馆拉开大幕。这是武汉“解封”以来举办的第一项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项目设置、参与人数上较上年都将提升,此举也标志着武汉开始恢复“运动之城”的生机与活力。

武汉体育中心与省市局及相关运动协会对接,筹备大型篮球、足球等赛事的落户武汉。召开对接会,开展NBL的举办与落地可行性研究;跟进姚基金篮球赛筹备推进工作;预备国足40强对阵赛的落地保障。

(三)引入专业团队管理,盘活现有资源,提供优质体育服务。

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团体管理公共体育场地,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服务。今年8月,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委托全民天天赛平台,组织并全程管理2020年暑期青少年免费体育技能培训,在2周时间内,对参与培训的我市5760名青少年提供了从报名、培训过程到考评结果的全程数字化服务。

二是新建场馆已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团队管理。今年来我市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洪山区(理工大)游泳馆、五环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均以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开展场馆经营。

(四)加强与社会团体合作,利用体育场地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各区将继续发挥辖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等体育健身主阵地作用,并加强与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类赛事活动,做到“分区、分时、限量”对外开放。

(五)推进体育场地智能化改造,建设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平台。

一是积极推进平台建设。按照政协3号建议案关于“推进体育场地智能化改造,建设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要求,市体育局积极推动有关工作,将其作为“武汉智慧体育云综合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和首要目标,多次组织专业力量召开专题会议,现已初步形成了《政协3号建议案办理暨武汉智慧体育云综合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启动2020年度工作推进表(送审稿)》。青山区搭建了“青山文体服务平台”公共微信平台,宣传、发放课程免费券等方式,向居民进行平台宣传,方便青少年在线上享受各类艺术、体育培训课程。

二是推进体育场地智能化改造。武汉体育中心现已完成游泳馆智能化系统提升改造,设置人脸识别刷卡,线上预订,线下体验,完成一场两馆一园一中心智能停车系统改造。下一步将规划中心一卡通运营系统,实现购物、健身、培训、餐饮、停车收费一体化服务。汉阳区墨水湖体育公园建设智能景观健身区,引入国民体质监测功能;健身步道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带给健身者科技便利。

(六)制定体育场地公共服务评价标准,定期发布评价结果。依据《湖北省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实施武汉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评价标准。

三、关于军运纪念馆(博物馆)。

综合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意见,鉴于军运会举办时间不长,目前为止仅举办了7届,同时军运会相关比赛时间较短,参赛运动员仅局限于现役军人,同时从北京、广州、南京等重点城市体育类博物馆建设、运行和参观人数分析,除北京因奥运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北京奥运博物馆功能作用发挥较好外,广州亚运会和南京青奥会相关博物馆功能发挥一般。因此,建设建设七军会纪念馆(博物馆)应慎重研究,需要进一步论证。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