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08-01-09
2007年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07年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08-01-09 12:03 来源:区农调队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和工资性收入明显增长,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恢复性上涨,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农民增收的利好因素明显多于往年。2007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6元,同比增加627元,增长12.6%,其增长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平均增长额为623元)。
  一、农民收入构成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全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为1569元,增加457元,同比增长41.1%,占总收入的2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一是农民人均在本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743元,增加204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在企业所得到的收入为528,增加224元,同比增长74%。二是提供其它劳务收入为286元,增加186元,同比增长185%,增长幅度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
  (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区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3645元,增加17元,同比增长0.5%,占总收入的65%。其中,农民从事一产业收入3319元,增加6.3元,同比增长0.2%;从事非农产业325元,增加11元,同比增长3.3%;从事第三产业所得收入305元,增加21元,同比增长7.4%.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97元,增加66元,增长212%;转移性纯收入为296元,增加88元,同比增长42%。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全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中显示,促进农民纯收入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打工收入增加。农民工资性纯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重为28%。农民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劳动所得收入增长较快,显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工业企业不断在我区落户,城市建设的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起着保障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促进农民增收。在转移性总收入中人均养老金收入为200元,增加109元,同比增长118%,占转移性纯收入的68%。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也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相对促进农民增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全年蔬菜价平均价格为1.3元/公斤,同比增长13%;牛奶平均价格2.4元/公斤,同比增长9.1%;棉花的平均价格为6元/公斤,同比增长9.0% ;牲猪平均价格为22.7元/公斤,同比增长42%;优质稻谷平均价格为1.76元/公斤,同比增长10.7%。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扣除种子、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更多。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为:一是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大,农业结构产品调整步伐不够快;二是农村劳动力中智能型、实用型、科技型人才偏少,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劳动力转移程度。三是农民产业化链条较短,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精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消化、引进、吸收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品种,超前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农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批精英型、实用型、带动型的技术人才。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大力支持本区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拉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三)加大“三农”投入,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公共设施以及文化、科技的投入,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二是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快速、准确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增强农民种植、养殖的风险意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文章

附件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和工资性收入明显增长,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恢复性上涨,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农民增收的利好因素明显多于往年。2007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6元,同比增加627元,增长12.6%,其增长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平均增长额为623元)。
  一、农民收入构成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全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为1569元,增加457元,同比增长41.1%,占总收入的2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一是农民人均在本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743元,增加204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在企业所得到的收入为528,增加224元,同比增长74%。二是提供其它劳务收入为286元,增加186元,同比增长185%,增长幅度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
  (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区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3645元,增加17元,同比增长0.5%,占总收入的65%。其中,农民从事一产业收入3319元,增加6.3元,同比增长0.2%;从事非农产业325元,增加11元,同比增长3.3%;从事第三产业所得收入305元,增加21元,同比增长7.4%.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97元,增加66元,增长212%;转移性纯收入为296元,增加88元,同比增长42%。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全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中显示,促进农民纯收入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打工收入增加。农民工资性纯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重为28%。农民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劳动所得收入增长较快,显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工业企业不断在我区落户,城市建设的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起着保障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促进农民增收。在转移性总收入中人均养老金收入为200元,增加109元,同比增长118%,占转移性纯收入的68%。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也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相对促进农民增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全年蔬菜价平均价格为1.3元/公斤,同比增长13%;牛奶平均价格2.4元/公斤,同比增长9.1%;棉花的平均价格为6元/公斤,同比增长9.0% ;牲猪平均价格为22.7元/公斤,同比增长42%;优质稻谷平均价格为1.76元/公斤,同比增长10.7%。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扣除种子、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更多。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为:一是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大,农业结构产品调整步伐不够快;二是农村劳动力中智能型、实用型、科技型人才偏少,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劳动力转移程度。三是农民产业化链条较短,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精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消化、引进、吸收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品种,超前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农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批精英型、实用型、带动型的技术人才。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大力支持本区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拉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三)加大“三农”投入,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公共设施以及文化、科技的投入,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二是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快速、准确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增强农民种植、养殖的风险意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和工资性收入明显增长,加上农产品市场价格恢复性上涨,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增加,农民增收的利好因素明显多于往年。2007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06元,同比增加627元,增长12.6%,其增长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平均增长额为623元)。
  一、农民收入构成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全区农民工资性收入为1569元,增加457元,同比增长41.1%,占总收入的28%,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一是农民人均在本地域内劳动所得收入743元,增加204元,同比增长38%,其中,在企业所得到的收入为528,增加224元,同比增长74%。二是提供其它劳务收入为286元,增加186元,同比增长185%,增长幅度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
  (二)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全区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3645元,增加17元,同比增长0.5%,占总收入的65%。其中,农民从事一产业收入3319元,增加6.3元,同比增长0.2%;从事非农产业325元,增加11元,同比增长3.3%;从事第三产业所得收入305元,增加21元,同比增长7.4%.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97元,增加66元,增长212%;转移性纯收入为296元,增加88元,同比增长42%。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全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中显示,促进农民纯收入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打工收入增加。农民工资性纯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重为28%。农民工资性收入中,在本乡地域劳动所得收入增长较快,显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工业企业不断在我区落户,城市建设的加快,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起着保障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促进农民增收。在转移性总收入中人均养老金收入为200元,增加109元,同比增长118%,占转移性纯收入的68%。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农民将得到更多实惠,也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相对促进农民增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全年蔬菜价平均价格为1.3元/公斤,同比增长13%;牛奶平均价格2.4元/公斤,同比增长9.1%;棉花的平均价格为6元/公斤,同比增长9.0% ;牲猪平均价格为22.7元/公斤,同比增长42%;优质稻谷平均价格为1.76元/公斤,同比增长10.7%。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扣除种子、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更多。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为:一是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大,农业结构产品调整步伐不够快;二是农村劳动力中智能型、实用型、科技型人才偏少,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劳动力转移程度。三是农民产业化链条较短,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精细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消化、引进、吸收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品种,超前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农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一批精英型、实用型、带动型的技术人才。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建设步伐,拓宽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大力支持本区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拉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三)加大“三农”投入,为农民增收搞好服务。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公共设施以及文化、科技的投入,让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二是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快速、准确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增强农民种植、养殖的风险意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