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07-03-30
2006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之规定,现将2006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如下:
    (一)空气环境
    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06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85,与上年持平。全年有273天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占全年天数的74.8%,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6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4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9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0.09倍,但比上年下降0.002毫克/立方米,下降1.8%。城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2006年,全市降尘年月均值为12.23吨/平方公里,比上年上升1.73吨/平方公里。
    2006年,城区酸雨样品检出频率为33.4%,较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城区降水pH年均值为5.14,pH值较上年上升0.1 ,酸雨污染基本持平。
    2、污染物排放及处理
    2006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060.35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1213.90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1846.45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3.96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26万吨,占总量94.99%,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30.36%;烟尘排放量4.5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4.47万吨,占总量97.65%,工业烟尘去除率98.46%;工业粉尘排放量1.40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98.83%。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684台(套),其中脱硫设施有27台(套)。
 
    (二)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类别,以24项监测指标评价,我市主要水体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1)河流
    全市11条主要河流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
    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6条河流:长江武汉段、汉江武汉段、倒水、举水、金水河、沙河;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3条河流:滠水、青山港、东荆河;
    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有2条河流:府河、蚂蚁河。
与2005年相比,沙河水质好转,水质由Ⅲ类上升为Ⅱ类;蚂蚁河水质有所下降,水质由Ⅳ类下降为劣Ⅴ类,其它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2)湖泊
    全市66个主要湖泊符合水质标准类别如下: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2个湖泊:斧头湖、梁子湖;
    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7个湖泊:道观河水库、鲁湖、严东湖、蔡甸西湖、蔡甸高湖、安仁湖、官莲湖;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20个湖泊:木兰湖、汤逊湖、涨渡湖、后官湖、后湖、柴泊湖、杨春湖、小奓湖、日光湖、月光湖、星光湖、武湖、沉湖、陶家湖、朱家湖、七湖、兑公咀、硃山湖、川江池、知音湖;
    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有5个湖泊:东湖、张毕湖、北太子湖、三宝湖、蔡甸南湖;
    其它32个湖泊水质较差,均为劣Ⅴ类。
    全市66个主要湖泊与2005年相比,东湖、蔡甸西湖、蔡甸高湖、安仁湖、后官湖、星光湖、武湖、张毕湖8个湖泊水质好转;汤逊湖、陶家湖、道观河水库、蔡甸南湖、青菱湖、黄家湖、三角湖、木鹅湖8个湖泊水质下降;其它湖泊水质无明显变化。
    东湖水质从1990年以来的长期劣Ⅴ类首次好转为V类,说明东湖水质污染状况开始得到控制,综合治理东湖污染的措施取得成效。
    劣Ⅴ类湖泊的具体情况如下:
    墨水湖:墨水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墨水湖水质类别虽未改善,但与上年相比超标项目减少了3个,且超标项目的浓度值都有所下降。
    龙阳湖:龙阳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南太子湖:南太子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沙湖:沙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南湖:南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月湖:月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严西湖:严西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东西湖:东西湖水质现状为劣V类,除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其它小型湖泊处于劣V类主要是由于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较重。
    (3) 湖泊水质的营养状态
    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对66个湖泊水质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为:无贫营养状态的湖泊,中营养状态的湖泊30个,富营养状态的湖泊36个。
    (4) 饮用水源水质
    2006年,市区饮用水源27项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水质达标率为100%,达标率比上年上升0.10个百分点。
    (5)有机物监测
2006年我市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中42项有机物进行了监测。所测结果均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量65746.34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4822.11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7.75%;生活污水40924.23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2.25%。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33万吨,其中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13.65万吨,占总量83.56%;氨氮排放量1.51万吨,其中生活氨氮排放量1.37万吨,占总量90.7%。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61%,工业重复用水率75.07%,分别比上年提高2.97和0.4个百分点。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317台(套)。
    2006年我市建成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设计处理能力119万吨/日,新增处理能力45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1%(其中二级处理率52.19%),比上年提高34.1个百分点。
    (三)声环境
    1、区域环境噪声
    2006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分贝,比上年上升0.3分贝, 噪声污染影响有所增加。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占79.1%,交通噪声源占12.8%,工业噪声源占7.6%,施工噪声源占0.5%。与2005年相比,本年度中心城区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分别上升了5.9分贝、0.4分贝和0.2分贝,交通噪声下降0.1分贝,生活在55分贝以下的人口占网格总人口的43.7%, 55分贝以下覆盖面积为121平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57.6%。
    2、交通干线噪声
    2006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达到交通干线两侧功能区噪声标准,比上年下降0.2分贝。达标路段长度占监测干道总长度的64.5%,比上年上升了11.9个百分点。14条主要干道中,达标干道有汉阳大道、临江大道、沿河大道、中山路、建设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鹦鹉大道、解放大道,未达标干道有徐东大街、长江大桥、冶金大道、和平大道、江汉二桥。
    (四)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54.31万吨,综合利用量852.99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4.1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8.03 %,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22.43万吨,排放量0.37万吨。
    (五)污染物总量控制
    1、国控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 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2110吨,实际减排992吨,比上年削减0.71%,其中工业二氧化硫减少832吨,生活二氧化硫减少160吨;
    化学需氧量: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4220吨,实际减排5147吨,比上年削减3.05%,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减少1030,生活化学需氧量减少4117吨。
    2、省控重点污染物
    烟尘: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950吨,实际减排1777吨,比上年削减3.74%,其中工业烟尘减少1620吨,生活烟尘减少157吨;
    工业粉尘: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290吨,实际减排434吨,比上年削减3.01%;
    氨氮: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315吨,实际减排511吨,比上年削减3.25%,其中工业氨氮减少78吨,生活氨氮减少433吨;
    工业固体废物:2006年全市排放量计划削减0.05万吨,实际减排0.45万吨。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二00七年三月

【 打印 】 【 扫一扫 】 【 收藏 】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