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4-11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商务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汉篇章作出更大商务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到位资金达到5000亿元以上。

一、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

1.加快提振传统消费。加快提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消费,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开展燃油车购车“油”礼、新能源车下单有礼等活动,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加强二手车行业管理,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发放家电和电子产品消费券,支持绿色智能家电更新换代。出台老字号支持政策,加强品牌宣传,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发展生活服务消费,推进特色美食街区建设,发布楚菜美食地图,做好“楚大厨”培训,积极培育楚菜名企、名店、名师、名菜、名点,打响汉味美食品牌;持续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指导住宿酒店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2.加强消费业态创新。大力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四首”经济,新引进品牌店和旗舰店200家以上。积极发展数字商务,大力推进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覆盖,积极培育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和数字商务企业,新增智慧商店1000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商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打造汉口北、汉正街等10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加快发展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线上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大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重点企业和改革试点产业基地。

3.大力培育消费载体。持续推动商圈商街改造提升,按照“一圈一主题”提升江汉路、航空路、中南中北路、光谷、王家湾、徐东等6大核心商圈功能,支持武商梦时代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创新发展,做好华联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开业服务,进一步提升消费集聚度和吸引力,着力打造世界级商圈。积极谋划大汉阳地区、大光谷地区消费集中度设施建设,完成楚河汉街省级示范步行街试点,升级黎黄陂路、户部巷、花园道等11个特色街区,争创一批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新型社区商业,建设2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200家。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加强县域商贸中心布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新建或改造升级5个乡镇商贸中心、区级物流配送中心。

4.着力提升消费能级。抓好规划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对接、制度创新,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支持有条件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推进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优化升级,规划建设武汉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推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加快转型发展,增强大市场辐射能力。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积极培育示范企业。支持商贸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招引供应链龙头企业、总部型商贸企业、平台型电商企业。推动工业企业“产销分离”,支持批发业企业提升工业品供给能力,鼓励批发市场开展“统一采购、统一收银、统一财务核算”试点。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修订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依托重点产业链大力招引国内外品牌展会,重点办好农机展、汉交会、健博会、机博会等品牌展会活动,力争举办展会节事活动700场以上。

5.完善消费促进机制。抓紧研究出台新一轮消费促进政策,接续释放政策效能,加速消费市场升温。以“畅享消费·乐购武汉”为主题,策划开展暖春、仲夏、金秋、跨年四大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坚持市区联合、政企联手、全城联动,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重点办好武汉啤酒节、汉味美食周、老字号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创新举办电商直播节、武汉热干面节等特色活动,积极参加国际消费季、全国消费促进月、全国网上年货节等大型活动,做好“惠购湖北”消费券、家电数字消费券等发放,积极组织参加“幸运消费 月月抽奖”活动,持续营造浓厚促消费氛围。

二、着力壮大开放型经济,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做强开放平台,做大经贸规模,做深国际合作,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联互通,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6.推动贸易提质扩量。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加强外贸生态链企业培育,支持楚象、国控、长江国贸、武汉国贸等供应链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推进路特斯、斯泰兰蒂斯等重点项目进出口落地,引进外经贸龙头企业30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0家。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不少于50场,组织赴外经贸团出海抢订单,推动“汉企出海”“汉品出境”。实施外贸新业态创新行动,不断提升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汽车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等试点水平,深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海外仓,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围绕大宗商品、日用消费品、汽车整车等,培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7.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优化服务进出口结构,支持东湖高新区、武大科技园等高质量建设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促进文化、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地理信息、语言、医疗等特色服务出口。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工程技术、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业务,鼓励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新兴服务出口,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0%以上。探索发展数字贸易,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打造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新平台。

8.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抢先布局,在水利、电力、交通工程、通讯工程等领域巩固优势,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带动技术、设计和标准“走出去”,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融合发展,加快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支持人福、长飞等重点企业建设海外制造基地,支持中俄、中比等境外合作区发展,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发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跟进,加快布局跨境产业链。

9.做实做强开放平台。深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通过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制度规范、完善综合环境、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动一批突破性创新政策赋权,促进投资便利化,争取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推动自贸区制度创新,支持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全年形成不少于15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大宗贸易、国际物流、保税仓储等产业,鼓励发展研发创新、检测、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等业务,力促东湖综保区重回“全国双A”,支持新港空港综保区打造整车出口国际集拼中心,各综保区进出口增长35%以上。用好RCEP政策工具箱,建设RCEP开放合作示范区。推动中法生态示范城和中德等国际产业园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多元、特色鲜明的开放合作平台。

10.积极拓展开放通道。加快国际通道建设,依托天河、花湖客货运双枢纽,协调新增、加密定期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航空货运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阳逻港稳定运行武汉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直航航线,支持阳逻港水铁联运二期做大做强外贸箱业务、探索开展国际铁海联运业务,支持铁路口岸增开中欧班列线路。完善口岸功能,出台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保障武汉港花山、汉南、金口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并运营,指导铁路口岸加快申报进境粮食、肉类、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支持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加强与口岸联检单位联动,进一步优化口岸监管方式和商品查验监管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三、着力发挥招商引资主引擎作用,服务建设“三高地两基地”

围绕“三高地两基地”目标,聚焦“9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攻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服务提升全市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1.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创新产业链招商,聚焦光电子信息、大健康和生物医药技术、绿色低碳、汽车、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开展龙头招商、以商引商、人才引商“三商联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四链融合”,制定“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清单,绘制招商路径图,力争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各类500强总部项目25个、外向型及商贸类项目130个。创新资本招商,发挥省、市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支持各区设立各类主导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资本招商行动联盟;大力招引头部基金机构,打造基金集群,支持发展创投基金,以基金赋能吸引更多产业项目布局落子。创新市场化招商,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商协会交流合作,开展协议招商、代理招商和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不断建强、延伸招商渠道。

12.优化招商平台载体。加强招商活动策划,采取“展览+论坛+对接+推介+签约”等复合模式,举办全球招商推介大会、季度签约大会、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等重大招商活动,以活动促签约,储备一批重点产业和外资项目。强化驻点招商,聚焦重点区域,选派优秀干部赴驻外办事处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各区根据实际单独外设招商驻点,每区外设境内驻点不少于3个,境外驻点不少于1个。实施“招商合作伙伴计划”,聘请龙头企业家、顶尖科学家担任“产业招商顾问”,鼓励支持产业链、生态链重要成员、社会知名机构参与招商。加强投资环境宣传,搭建园区投资“云端”信息化平台,与权威媒体建立投资武汉宣传联盟,与重要旅游目的地、国际机场、高端酒店、大型展会建立投资宣传引流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投资吸引力。

13.着力加强外资招商。深入开展招商海外行活动,开展海外招商“早春行动”,力争全年组织赴境外招商团组20个。持续加大对欧招商,市区联动成立对欧招商工作专班,建立深化对欧制造业招商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渠道+平台+资本+项目+载体”对欧制造业招商行动,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气和机械设备等领域对欧招商合作,支持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创建中欧创新核心区和中欧智造核心区,力争全年引进欧资实现倍增。落实好《鼓励外资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和《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利用外资支持政策,做好重点外资项目跟进服务,推进100个外资项目、12个以上合同外资过亿美元项目。持续开展重点外资企业大走访活动,靠前服务,鼓励已落户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争取更多企业分升子、子升总,稳定外资规模。

14.建强招商工作体系。强化市级统筹,加强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力度,研究出台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指导意见,打造全市强化招商引资“1+N”工作体系;制定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三级协调机制,每月召开项目签约协调推进会,提高项目签约率;加大招商引资考核督办、通报力度,量化细化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推动比学赶超。强化区级统筹,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各区主要负责人赴市外境外招商不少于10次;充实区级招商力量,各区专职从事招商工作人员不少于30人。强化部门统筹,强化“管行业就要管招商”理念,发挥“965”产业链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行业统筹作用,分解相关目标任务,支持自主策划举办产业招商活动,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项目。

四、着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营造平安稳定商务环境

牢牢把握安全稳定这个基础前提,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严守商务领域安全生产防线,深化商务领域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5.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加强消费品市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发挥好重点商贸企业流通主渠道和“压舱石”作用,确保全市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平稳。完善市场保供工作机制,积极应对疫情、汛情、极端天气等特殊状况,强化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确保不断档、不脱销。鼓励支持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支持重点电商平台企业在全市开展备用仓试点,全面提升城市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健全猪肉应急储备机制,确保管理规范、投放及时、采购有序。

16.紧抓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和节假日安全生产督查,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完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编发《商贸安全生产风险提示》,对重大风险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制定商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不履责后果清单,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商贸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商贸业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商贸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部门联动,加强成品油综合整治,保障加油站油品供应。

17.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务领域改革,抢抓各类重大试点示范事项落地契机,对标先进城市,在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复制推广,积极争取新的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事项。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深化“五减”,复制推广商务类事项实施“一事联办”“跨市通办”,积极推动商务类事项逐步下放,指导有关区有序做好“扩权赋能”。切实做好对企服务,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当好金牌“店小二”,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18.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商务系统“八五”普法,举办法治专题培训,做好以案释法,提高商务系统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重大执法事项法制审查,促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商务领域行政执法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衔接,构建商务领域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完善新型监管方式,做好商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19.强化商务运行监测。加强工作调度,强化“月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盯紧盯牢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项目、重大增长点,加强政策、资金、项目、力量倾斜,确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抓好“进限纳统”工作,创新产销分离、“三统一”等模式,力争新增入库商贸企业300户以上。积极应对外经贸风险,完善贸易摩擦监测预警与法律服务机制,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外资安全审查,加强企业海外经营安全培训,促进合规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着力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机关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深化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传播商务好声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21.强化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打造“红色引擎 商务先锋”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贯彻实施“新时代年轻干部培育工程”,聚力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商务干部队伍。开展业务能力大提升行动,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商务干部专业知识学习和教育培训,不断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领导商务经济工作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深入开展商务领域调查研究工作,在商“研”商、在商“精”商,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22.狠抓纪律作风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不断加强清廉文化宣传教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让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