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关于推进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18-08-30
市国资委关于推进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市国资委关于推进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为推动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保障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发展,现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贯彻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以防范风险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公司治理、防范企业风险、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出资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抓紧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各企业要充分估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安排、稳步推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努力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实施模式,落实权责体系和风险防控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权责明晰、制约有效、高效运作、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体制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个业务管理流程、各个部门和岗位,在流程上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漏洞。

  2、重要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4、适应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特点、风险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5、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三)总体目标

  各企业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体现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构建起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以规范的公司治理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企业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要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要抓紧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要充分发挥内部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监督约束作用,形成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活动体系

  突出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合同管理等重点业务活动和关键业务流程,采取多种有效控制措施管控风险。

  1、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全面系统梳理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2、强化授权审批控制,规范常规授权、严格特别授权。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决策。

  3、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严格机构人员配备、严格账务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4、强化财产保护控制,建立健全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

  5、加强预算控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6、加强运营分析控制,建立经济运行分析制度,综合财务、投资、融资、生产、购销等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运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实施绩效考评控制,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定期实施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及职务晋升、奖惩的依据。

  8、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体系

  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对接,要进一步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系统控制业务流程,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推动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和业务环节之间沟通和反馈,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重要信息应及时传递给出资人、董事会和经理层。积极搭建企业数据信息平台,促进内部控制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体系

  监督和检查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或指定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或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四、切实抓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易后难,扎实有序地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制订方案,落实责任。要根据自身实际,认真梳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制订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或持续改进计划,确定总体建设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搭建工作组织体系,收集内控建设成功案例、相关文献及行业标准,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责任,经董事会批准后,于2014年3月底前报市国资委备案。

  (二)全员培训,共同参与。以培训为起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全员内部控制知识的辅导和培训,学习和掌握内部控制管理知识,树立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培育内部控制管理文化,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融入全员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讲内控,人人受约束”的良好氛围,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结合实际,梳理改造。企业应当依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全面评估现行制度体系的全面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系统梳理现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特点,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搭建工作,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控制措施等,于2014年7月底前报市国资委备案。

  (四)规范运作,严格考核。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抓紧拟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进行缺陷汇总与评价,每年末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审批后报送市国资委。

  市国资委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台账,定期跟踪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展。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选取部分企业针对关键业务流程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专项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将根据其性质或影响程度在业绩考核中给予扣分处理;对于因内部控制缺陷造成资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018-08-30 17:21

市国资委关于推进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为推动市出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保障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发展,现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贯彻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以防范风险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公司治理、防范企业风险、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出资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进一步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抓紧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各企业要充分估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统一部署、精心安排、稳步推进,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努力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实施模式,落实权责体系和风险防控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权责明晰、制约有效、高效运作、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体制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个业务管理流程、各个部门和岗位,在流程上应当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漏洞。

  2、重要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3、制衡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4、适应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特点、风险状况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5、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三)总体目标

  各企业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体现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构建起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以规范的公司治理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企业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要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要抓紧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要充分发挥内部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监督约束作用,形成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活动体系

  突出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工程项目、担保业务、合同管理等重点业务活动和关键业务流程,采取多种有效控制措施管控风险。

  1、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全面系统梳理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2、强化授权审批控制,规范常规授权、严格特别授权。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决策。

  3、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严格机构人员配备、严格账务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4、强化财产保护控制,建立健全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

  5、加强预算控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6、加强运营分析控制,建立经济运行分析制度,综合财务、投资、融资、生产、购销等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运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实施绩效考评控制,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定期实施考核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及职务晋升、奖惩的依据。

  8、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体系

  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对接,要进一步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系统控制业务流程,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推动内部控制的自动化。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和业务环节之间沟通和反馈,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重要信息应及时传递给出资人、董事会和经理层。积极搭建企业数据信息平台,促进内部控制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体系

  监督和检查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或指定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或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四、切实抓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易后难,扎实有序地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制订方案,落实责任。要根据自身实际,认真梳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制订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或持续改进计划,确定总体建设目标和分阶段任务,搭建工作组织体系,收集内控建设成功案例、相关文献及行业标准,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责任,经董事会批准后,于2014年3月底前报市国资委备案。

  (二)全员培训,共同参与。以培训为起点,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全员内部控制知识的辅导和培训,学习和掌握内部控制管理知识,树立全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培育内部控制管理文化,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融入全员的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讲内控,人人受约束”的良好氛围,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结合实际,梳理改造。企业应当依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全面评估现行制度体系的全面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系统梳理现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风险管控措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特点,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搭建工作,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控制措施等,于2014年7月底前报市国资委备案。

  (四)规范运作,严格考核。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抓紧拟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进行缺陷汇总与评价,每年末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审批后报送市国资委。

  市国资委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台账,定期跟踪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展。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选取部分企业针对关键业务流程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专项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将根据其性质或影响程度在业绩考核中给予扣分处理;对于因内部控制缺陷造成资产损失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