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05-12-30
200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5-12-30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 字体: [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5年12月27日在洪山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张卫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和洪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05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99.8亿元,是2000年的2.5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5亿元,是2000年的5.0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完成投资180亿元,年均增长39.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7.2:38.7:44.1调整到8.5:39.2:52.3。规模企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97亿元。光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白浒山化工新城、澳洲产业园等工业板块正在建设。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五年累计商品房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8.74平方米。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中商团结销品茂、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等一批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和专业市场先后落户洪山,徐东路商圈、珞喻路商圈初步形成,辖区商贸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以科教旅游、休闲观光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有了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以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农业品牌建设为重点的都市型农业得到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2万余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注册资本85.6亿元,我区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区。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成绩显著

区直国有、集体和街镇乡办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集体)资产监管和营运体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农民种地零负担,整顿和规范了涉农收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区乡(镇)两级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成立了区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区”的目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部门细化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进了麦德龙、沃尔玛、台湾蓝天等一批知名企业,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3.3%和25.1%。

(三)城乡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以道路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新建、扩建老武黄公路、珞狮路、卓豹路等主次干道、连通道60条,总长220公里,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改建左庙公路、土吴路等一批乡镇道路,改造村级道路28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质路的目标,农村道路状况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区城乡一体、乡村畅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加强堤防和农田水利建设,全区防洪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全区农民基本吃上自来水或安全卫生水。改造农村电网,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信发展迅速,实现了村村通电话,85%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城乡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取得进展,清理和整顿了土地市场,违法用地、违法填湖、违法建设等“三违”行为得到遏制。积极开展“清洁洪山、美化家园”活动,不断加大清扫保洁、立面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盖、取缔正三轮摩托车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区主次干道、连通道基本实现干净、整洁目标。道路绿化、景观绿化大步推进,新建了罗家港、卓刀泉北路等一批城市小森林、小游园,拓展了市民绿色休闲空间。全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23%、48.99%和8.58平方米。大力实施道路交通秩序的综合整治,畅通工程取得进展。加强油烟、噪声、固体废弃物专项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新建黄家湖等3个污水处理厂,辖区所有采石场,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五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初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制度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全区7100户、17000名城乡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200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12.8万人、4.6万人、10万人和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5%,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社区变面貌,居民得实惠为目标,以“四到社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全区95个社区和2.4平方公里文明示范区创建达标,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明显提高,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城中村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农村示范镇和集镇建设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0元,年均增长6.47%。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面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实施“创业在洪山”工程,科技孵化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孵化总面积达到21.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00余家。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民营科技型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科技企业科工贸总收入达到50亿元。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了“区乡共管、以区为主”的农村小学管理体制,创建了洪山高中等一批省市级示范学校,改造了珞狮路小学等一批薄弱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开展了教育资助,减轻了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入学负担。民办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协调发展。建设高校学生公寓,支持高校校区扩展,综合治理高校周边环境,基本满足了高校扩招和教学工作的需求。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和农民文化特色鲜明,竞技体育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我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顺利完成,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战胜了非典疫情,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理机制,区疾控中心大楼建成使用。社区卫生服务荣获“省级示范区”称号。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我区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和“全省首批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审计、残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广电、档案、人防、编制、人事、统计、国防教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群众性文明创建和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国家、省、市级文明单位和江诗信、桂红林、齐长涛等先进个人。我区荣获省、市级文明城区称号。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建议案、提案,及时向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四五”普法教育取得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加大“严打”整治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3年实现了命案必破的目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信访事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保持了社会稳定。

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05年,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圆满地完成了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6.3%,区级财政体制收入完成45224万元,增长2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0.6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04%。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8家,累计达到129家。房地产业和新型流通业态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新世界百货街道口店、太平洋数码广场等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开业。加快“农改超”步伐,完成了12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任务。校园文化旅游蓬勃开展。继续落实“两免三补”的惠农政策,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制度,特色农业加快发展。30个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42.2%。

二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推进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了保温瓶厂、区物资总公司等单位改制任务。按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三个不突破”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财政所、经管站等事业单位改革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增长17.77%;实际到位内资30亿元,增长17.19%,外贸出口创汇935万美元,增长88.1%。

三是城乡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展。广八路改造工程、南湖新城市政配套一期工程、武梁路等道路已基本建成,老武黄公路左岭段、武南粮油批发市场道路等8项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改造背街小巷泥巴路及连通道8万平方米,雄楚大道部分排渍工程已完成,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加强和巩固社区创建,推进社区长效管理,第三批19个社区顺利达标。坚持城管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健全了违法建设的巡查监管、快速处置机制,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7万平方米,遏制了违法建设的上升势头。全面开展争创“市民满意路”和“市容达标街道(乡镇)”活动,市容环境进一步改观。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取得新成绩,我区被评为“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巩固山水园林城区创建成果,加强了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全年植树71496株,专群绿化67372平方米,建设街区绿地7700平方米、城市小森林14000平方米,新建关山公园8万平方米,完成了14.8公里绕城公路森林带建设,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正在建设,全区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了一批不法排污企业,油烟、噪声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辖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四是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全面推进,徐东村、井岗山村等4个行政村村湾改造正在实施,姚家岭村、三角路村等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基本完成。启动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九峰乡新跃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葛化西路、工农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改造村组道路58公里。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000座。青菱、九峰、左岭、花山等地区部分农民饮用自来水问题基本解决。改造了农村特困户土砖危房90栋。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329人。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积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成了青菱乡、花山镇等4家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孵化带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区已成为全市科技孵化器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科技合作试点区。积极开展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投入2000多万元,大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抓好扩优治薄工程。卓刀泉中学创建成为武汉市第一所省级示范初中,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改造了尤庙小学等一批薄弱学校,圆满完成了洪山高中西藏班建设任务,全区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网吧整治力度,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取得可喜进步,青菱乡农民艺术团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老人文化艺术节上喜获金奖。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五免”政策。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区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普遍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得到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499个,劳动力市场推荐就业成功16423人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797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15385人,失业保险新增4733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12400人,启动了工伤保险。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等7件实事基本完成。

“十五”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洪山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家庭和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管理、投资环境、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中村改造、村务公开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群体性上访增多,社会稳定压力加大;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区“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实施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环境优区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为重点,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努力构建和谐洪山。主要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区级财政体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构建和谐洪山取得新进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来,促进产业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

围绕提升城区功能,调整产业发展布局。从提升辖区商贸、物流、制造业等功能出发,着力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科技孵化带“三块一带”建设。东部板块主要是在建设、左岭、花山地区,以80万吨乙烯项目和葛化盐化工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油化工和盐化工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形成石化产品深加工和新材料化工的配套产业链。依托阳逻、天兴两座长江大桥,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业。中部板块主要是在和平、洪山、九峰地区,依托武钢和九峰高科技产业共建区,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武汉新火车站、南湖新城和东湖新城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等服务型经济。积极谋划天兴洲开发。西部板块主要是在青菱地区,以澳洲产业园和黄家湖大学城为载体,重点发展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加工和印刷包装业以及教育服务业,以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为龙头,着力发展仓储物流业。科技孵化带主要是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周边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网络,增强科技孵化特色,使科技孵化带成为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发展优势工业配套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积极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化工、汽车零部件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不断优化、提升家具、建材、食品等传统行业。重点建设好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澳洲产业园和九峰高科技共建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加快科技孵化带建设。到201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20个,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000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以服务群众、扩大就业和消费为重点,适度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专卖店、社区便利店和中介服务。完善徐东路、珞喻路、白沙洲商圈功能,规划建设武汉新火车站商圈、白浒山港区商圈。整合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加快发展自然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娱乐、科教文化游览三大特色旅游线路。积极倡导“居住在洪山”理念,坚持平方公里开发意识,坚持城中村综合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重点建设好南湖新城、东湖新城和白沙洲新城。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经济向农村辐射、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明显改变我区农村的整体面貌。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东部、中部、西部板块建设,提高农村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坚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以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为主的休闲旅游农业。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城乡骨干路网。按照市“十一五”期间建设二环、贯通三环、完成外环的规划,加快建设相关连通道,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和出口路。配合建设青郑、汉鄂和东葛大道等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二环线内5条城市快速路、9条城市主干路。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区排水系统,加快电力、供气和环卫设施建设。改造村组道路,实现组组通水泥硬质路目标,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网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大力实施城中村综合改造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二环线以内和周边城中村综合改造,逐步改变城中村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加大左岭示范镇建设力度,推进花山、杜家井、石咀等集镇建设,促进人口向集镇集中。大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村务公开,倡导文明乡风,实现农村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和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改造村卫生室、文化室,加强农村绿化。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农民新村和中心村,减少自然村湾。逐步把我区农村建设成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对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教育资助。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革,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改革和开放的良性互动。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投融资、财政税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平竞争。支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教科文卫、市政等社会公益项目。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发挥科教优势结合起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一批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新增财力主要投向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城乡管理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不断完善对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项目兴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在化工、钢铁、建材、商贸等行业,搞好上下游项目策划,着力引进一批大工业、大商业和大房地产项目。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效率。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合作,带动产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四)加强环境创新,提升城市功能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实施“环境优区”战略,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

改善投资软环境。围绕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大力推进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和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体系,积极建设“信用洪山”。继续整治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着眼于利民便商,强化软环境工作责任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投诉中心功能。

积极创建文明城区。深化“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建立“四到社区”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升级创优,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城管重心下移,积极探索长效、科学的城市管理路子。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强山水园林城区建设。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水体修复、山体保护、亲民绿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依法保护水体,加强南湖、汤逊湖、严西湖等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合理调整水系网络,构建大东湖水网。重点建设沙湖、南湖等湿地公园,着力塑造城市滨水景观特色。整合山水林资源,积极推进建成区绿化成景、成林、成片,城郊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加快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建成一批小区游园和街区绿地,实现城区园林化、道路景观化、城郊森林化。

(五)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居民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努力建设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的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技术研发,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新格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加快人力资源整合,大力培养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文体卫生事业。加快区文体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城乡居民体质。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的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强化目标责任,落实分级投入,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突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落实农用地征用补偿主要用于农民的政策,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参合率。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健全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存量资源的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力度。关停、改造污染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规定,推进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控制和削减化工等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保护辖区生态。

(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进步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建设“诚信洪山”为目标,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建设。实施依法治区战略。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认真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切实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健全行政村、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畅通准确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创建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对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8%,区级财政体制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为此,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武汉市化工新城建设,配合省市做好80万吨乙烯工程前期工作,抓好招商引资,确保市级左岭化工都市工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澳洲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建设首期1000亩建材产业基地配套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汽车零配件加工和建筑材料项目。积极做好武汉新火车站征地拆迁、协调服务工作。加快九峰高科技共建区建设步伐,编制共建区总体规划,推进农民新社区建设。按照“巩固、发展、创新、提高”的原则,加快科技孵化带建设,全年新增孵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80家。加快南湖新城建设,积极启动东湖新城和白沙洲新城建设。抓好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二期工程等专业市场建设,推进物流业发展。加快“农改超”步伐,完成生鲜食品超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6个。整合科教、山水资源,进一步巩固、发展自然风景旅游、科教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线路。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实行重大项目领导责任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强化对重点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促进辖区大企业做大做强。全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硬化渠道等节水灌溉工程,抓好抗旱排涝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民生产生活安全。积极扶持青菱杨林食用菌基地等农业企业,引进和培育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继续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洪山菜苔原产基地建设,适度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挖掘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动产品上档次、上规模。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对辖区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依法依规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步伐,认真做好旧村湾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支持条件成熟的城中村进行村湾改造。认真抓好二环线内城中村综合改造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任务。总结九峰乡新跃村试点经验,坚持自愿参与、因地制宜、整体联动、群众公认的原则,继续扩大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小学“区乡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治薄工程,逐步缩小城乡中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和教师素质方面的差距。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落实“区乡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启动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改造一批村级卫生室。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参合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村组道路50公里,推进新一轮农村自来水改造和改厕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文艺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抓好国有企业改制收尾工作,妥善解决改制的遗留问题,切实维护改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城乡管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细化预算、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政府重点基建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逐步实现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环节来抓,不断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小团队招商。加大重点促进项目和在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一批项目签订合同。围绕市、区产业重点和产业发展布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策划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大企业。全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以上。

(四)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加快城乡道路建设。重点抓好老武黄公路(苏家墩至左岭)和建设二干道等续建道路的建设,加快丽水西路和南湖新城配套工程等道路的开工建设。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中环线南环段、王青公路、青郑快速出口路等道路建设进度,力争岳家嘴立交桥、街道口立交桥、青化路、汉鄂快速出口路和珞狮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背街小巷泥巴路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0盏。

加强城乡综合管理。突出整治“三违”。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巡查监管、快速处置及责任追究三项长效管理机制,对“三违”行为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以拆促管。加强环东湖、主次干道、城中村改造地区及新建项目周边的控管,坚决遏制“三违”反弹势头。加强社区长效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投入机制,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巩固和扩大社区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市容环卫作业市场化。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区域管理责任制,确保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连通道无暴露垃圾。加强城管综合巡查督办工作,不断提升创建“市民满意路”和“市容环境达标街道”的工作水平。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主次干道安全和基本畅通。按照全市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地籍调查工作。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拆墙透绿、显山露水、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植树5万株,专群绿化6万平方米,新建张家湾城市小森林8000平方米、桂狮路等小游园4700平方米,改造风光游园2万平方米。续建关山公园,启动南湖水上公园和沙湖公园建设。推进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重点抓好征地拆迁、绿化造林、村湾改造等工作。加强对城市空气和噪声等环境的监测与治理,强化对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五)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努力扩大就业。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做好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帮扶援助工作,优先安置夫妻双下岗和“4050”人员再就业。大力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00人、基本医疗保险5000人、失业保险3000人、工伤保险10000人。启动实施生育保险。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按时足额发放。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事业,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健全社区妇女儿童工作网络,切实贯彻老年人优待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六)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落实“科教兴区”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巩固教育督导评估成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示范学校创建和第三轮薄弱学校治理工作。落实全国及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积极推进市十二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大力推进对台、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推广广埠屯小学雅行教育经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启动“五五”普法教育。加大打黑除恶力度,力争实现命案必破,对盗窃、抢夺、抢劫等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重点信访问题的督办和落实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制,查处乱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行为。按照政事分开原则,理顺政府与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关系。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电子政务,基本实现行政机关无纸化办公。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公款接待用餐。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切实改进会风和文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各位代表,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洪山、建设亲民政府的必然要求。为此,2006年政府要着力办好以下5件实事:

1、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加强社区长效管理,财政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社区道路、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清扫保洁。

2、扩大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在左岭镇、花山镇、九峰乡、青菱乡、建设乡等5个乡镇各选择1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扶助农村特困家庭改造土砖危房100栋。

3、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健全村级卫生室网络,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城乡低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等贫困群众实施普通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4、对被征地农民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向非农产业转移3000名农村劳动力,全年安置“4050”人员、一家多人下岗、低保、单亲家庭等四类困难群体就业1000人。

5、加快实施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确保所有行政村通有线电视。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是加快发展、充满希望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扬克难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做好明年各方面工作,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奋斗!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