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会员裴高才做客方志讲堂分享“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特征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6-28
中国作协会员裴高才做客方志讲堂分享“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特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裴高才。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长江网讯(记者周庭怿)“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特征有哪些?6月27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裴高才在黄陂区档案馆做客方志讲堂,为观众作出了自己的解答。

讲座中,裴高才以《“无陂不成镇”探源——黄陂古城遗址与文化遗存之谜》为题,从黄陂古城遗迹、盘龙城文化、黄陂与汉口之间的城乡交融等方面介绍了黄陂文化特征,推介了“大汉口·新空间”的独特魅力。

裴高才通过《诗经》《楚辞》《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探寻了“无陂不成镇”的文化源头。“陂,最早是一个自然概念,池塘、水边、斜坡之意。陂字体现了黄陂悠久的历史,成为武汉最有文化和人文厚度的存在。”裴高才说,黄陂方言自古就是“官话”的依据,地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交汇地带,使得黄陂话具有“南腔北调”特点。“无陂不成镇”与“无徽不成商”“无绍不成衙”一样,内涵丰富、源远流长。

活动现场。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盘龙城、黄城镇、张西湾......”裴高才分享说,黄陂孕育了以商代盘龙城文明为特色的长江城市文明,产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催生了影响中国八个世纪的程朱理学,还是推翻两千多年专制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政体的辛亥首义文化重镇。所有这些,构成了“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特征。

本次方志讲堂活动结束后,来自武汉市各区的方志办代表还参观了位于黄陂区档案馆二楼的“千年古邑 大美黄陂”档案陈列室。该档案陈列室以历史发展为轴线,以馆藏档案、史志资料为载体,全面展示了黄陂悠久历史、厚重文化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彰显黄陂独有的文化个性与人文精神。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