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及五月份武汉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4-28
2023年年度及五月份武汉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意义重大。近日,市减灾办组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等单位,对2023年年度及五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专题会商研判。

一、年度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研判。2023年,我市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强发态势,阶段性干旱、夏季持续性高温、区域性洪涝灾害可能性较大,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较高,存在地质灾害多点散发和农作物减产的可能,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形势较为严峻。

(一)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2023年,我市春季气温偏高,冷暖变幅大,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时发;汛期降水总体偏少,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较大。2021年,我市发生了“5·12”大风暴雨、“5·14”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一是防范极端强对流天气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特别是梅雨和主汛期(6-8月),我市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要把防范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作为防范的重点:要防范暴雨造成的内涝对城市运行、交通运输和生命线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要防范雷电大风特别是局部“龙卷风”带来的巨大破坏。二是要防范高温热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今年出梅以后我市将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少雨天气,极可能形成持续性高温热浪的天气,对用水用电、工程作业等带来不利影响。三是防范局地强降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特别是主汛期降水相对集中的时段,需加强防范局部洪涝及局地强降水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四是防范森林火灾发生。今年我市总体维持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别是下半年,相对集中的高温少雨天气,突发频发的雷电大风和冷空气大风都会成为森林火灾重要诱因,需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二)旱涝并存可能出现。今年以来,我市降水较常年偏少近3成,长江汉江武汉段、中小河流水位总体平稳偏低。初步预测研判,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旱涝并重,流域降水整体正常偏少。主汛期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少2~3成,6月中旬中期至7月初可能有3~4次较强降水过程,局地有短时强降水。三峡水库汛期天然来水量基本正常,丹江口水库天然来水量偏少,武汉市汛期总体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总体呈多发态势,可能出现旱涝并存、旱涝急转,防汛抗旱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大江大河防汛仍不能放松。特别是主汛期,要密切关注长江、汉江上游降水情况和“两湖”来水情况,确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二是局部洪涝灾害威胁仍然存在。要重点防范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和局地山洪等灾害,同时做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汛度汛工作。三是阶段性干旱可能性较大。预计受整个夏季高温少雨情况影响,特别是8-9月,极有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旱灾。

(三)森林火灾风险较大。我市森林区域大多林农交错,烧田埂、烧秸秆等农业生产用火和节日期间祭祀用火等习惯习俗普遍存在,加之随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林下可燃物加厚增多,风险普查结果显示,部分林区载量达到每公顷50-60吨,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0吨的标准界限,多种因素耦合易引发大火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省阶段性高温少雨天气将大概率发生,森林火灾风险可能继续高位运行。各级各有关部门在重点抓好黄陂、新洲、蔡甸、江夏、东湖高新等传统森林火情多发区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青山、洪山、东湖风景区等中心城区,这些地方虽然森林火险走势较平稳,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影响较大,必须认真做好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

(四)地质灾害可能多点散发。2022年全年,全市未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累计发生地质灾害险情15起,规模均为小型,其中滑坡7起、崩塌5起、不稳定斜坡2起、地面塌陷1起,危害程度相对较低,集中分布于黄陂区北部、新洲区东北部、江夏区及蔡甸区、东湖高新区局部区域,发生原因多为不合理建房切坡和修路切坡。

2023年,经分析研判,发生大的地质灾害几率不高,主要是受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零散性地质灾害,多点散发依旧是我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防范的重点主要是汛期长时间雨水天气或区域性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道路、房屋边坡区及岩溶条带区等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诱发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我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风险区域包括:发生灾情或险情可能性较高的岩溶、山区、软土等范围。岩溶地面塌陷高风险区涉及汉阳江堤-洪山青菱一带,包括汉阳江堤街、洲头街、鹦鹉街,洪山张家湾街、洪山街,武昌白沙洲街、南湖街;江夏区大桥新区-庙山一带,包括江夏大桥新区、庙山街,为江夏区重要工业园区;汉南纱帽-江夏金水闸、法泗街八塘村-长虹村一带,包括武汉经开区(汉南)纱帽新城中心,江夏金水闸中心、法泗街八塘村和长虹村,应重点防范地铁、高架桥、基础工程等地下工程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崩塌、滑坡风险区多位于山区公路沿线、切坡建房的房前屋后、旅游景区和矿山周边等区域,涉及黄陂清凉寨-云雾山-木兰山风景区一带,主要包括黄陂蔡店街、长轩岭街、木兰乡、李家集街、木兰山风景区,应重点防范交通干线、旅游设施及重大工程周边地区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软土地面沉降风险区涉及江岸后湖-硚口汉正街一带,主要包括江岸后湖街、塔子湖街,江汉常青街,硚口宗关街、汉正街等区域,应重点防范因工程活动过量抽排地下水、人工加载等作用引发地面沉降。

(五)农作物产量可能受天气影响。根据气象预测,2023年我市农业生产存在如下不利因素:主汛期雨少温高、农业灌溉储水不足、阶段性暴雨强对流天气等。结合作物生育时期、生长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干旱天气可能影响作物生长。据湖北省气象局预测,今年主汛期我市总体雨少温高,而此时正值大秋作物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大,同时气温高,加快土壤水分的蒸发,若干旱持续会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产量形成产生不利影响。高温热害天气不利于秋粮产量形成。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中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气温超过水稻正常生育温度上限,会影响正常开花结实,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减产甚至绝收。阶段性暴雨、强对流天气影响较大。6月中旬中期至7月初可能有较强降水过程发生,此时正值早稻抽穗至成熟时间,遭遇暴雨洪涝,可能会造成授粉结实不良,籽粒灌浆受阻,产量降低;成熟稻谷遭遇雨涝易造成谷粒发芽,收割及谷粒晾晒困难,产量和品质降低。各有关区和农业等部门要指导防范应对连阴雨、强降雨、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二、五月份及“五一”期间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研判

5月为我市的初夏时节,常年的平均入夏时间为5月11日。本月气温较4月有较大提高,常有大于或等于35℃的高温天气发生,降水量也较多,为全年降水量第三多的月份。局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

(一)气象灾害以强对流天气为主。5月全市平均气温22.5~23.0℃,接近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140~19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主要过程出现在上旬初期和末期、中旬中期和下旬中期,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计“五一”假期我市前晴后雨,其中4月29日-5月1日白天大部地区晴到多云;5月1日夜间开始转阵雨;2-3日我市有一次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累计雨量60~80毫米、局部120毫米以上,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雨强30~50毫米,短时大风可达7~9级。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或行业领域传播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注意防范灾害天气对群众出行、旅游、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风险。5月份,我市出现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受长江水位变幅影响,全市地下水位也将产生一定波动,将对斜坡类地质灾害和岩溶地面塌陷产生不利影响。“五一”假期是市民外出旅游的高峰期,各大景区、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叠加后期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各区、自然资源等部门和各类工程建设、施工等单位,要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点的安全监测,重视雨前、雨中、雨后的隐患排查巡查,加强人口聚集区、交通沿线两侧、旅游景区、各类园区、各类在建工程形成的高陡切坡隐患排查,密切监控可能出现的隐患点和险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工作。

(三)局部洪涝有可能出现。据气象、水文等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少2~3成,5月上旬可能有1~2次较强降水过程,局地有短时强降水。“五一”假期后期有较强降雨,伴强对流天气。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持续强化防汛备汛工作,高度重视局部强降水引发的城乡渍涝、山洪、滑坡等灾害,加强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防范应对,特别是做好防渍排涝各项工作,防止出现“城市看海”。

(四)其他灾害风险趋势:1.农业: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5月我市降水量140~19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正值我市夏粮夏油陆续进入收获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紧盯夏粮夏油成熟度,抓住晴雨交替和天气转晴的有利时机,重点做好“抢收、抢脱、抢晒”,防止因灾造成损失。2.森林防灭火:预计5月我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各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持续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巡护和重点盯守,切实防范森林火灾。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