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援疆打造最特别思政课堂——她跨越4000公里让武汉与边疆学生“牵手”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7
两年援疆打造最特别思政课堂——她跨越4000公里让武汉与边疆学生“牵手”

两年援疆打造最特别思政课堂

她跨越4000公里让武汉与边疆学生“牵手”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武汉晚报 8版 城事民生

杨枫 李季

陈晴老师在上课。

    8月的新疆博乐市已有了凉爽的秋意,博乐市第一小学的教室里却洋溢着火热的研讨学习氛围。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携专家、教师跨越4000公里,和博乐市第一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组共同备课,探讨研究答疑,帮助博乐一小的老师们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两校结缘,起源于武昌实验小学教师陈晴的援疆之行。陈晴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支教已经2年,促成了武昌实验小学和博乐一小的结对,让武汉与博乐边疆的学生们跨越山海“牵起手来”。

特别思政课开启别样的友谊之旅

    陈晴是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2021年,她积极响应援疆号召,跨越4000公里,来到新疆博乐市第一小学开启三年的援疆工作。

    作为武昌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陈晴迅速了解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力争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陈晴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各民族学生进行新闻播报,关注国家事、身边事,讲好中国故事;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歌唱、曲艺、讲故事等形式融入课堂,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

    陈晴更是将思政课打造成了两地学生结对的特殊平台。“天山白雪、天上白云,织成洁白的哈达,连着鄂博两地一家亲;长江两岸、黄鹤楼旁,汇成绿色的丝带,承载鄂博两地友谊情……”2021年11月19日上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传来高昂的朗诵声,学生们正与新疆博乐一小的学生们“云上”相会,结成好友。

    这场名为“你是我的好朋友”的特别班会课,正是由陈晴老师带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与新疆博乐市第一小学共同开展的线上视频活动。两地小学生同诵《鄂博情》,叙说家乡美景、分享家乡美食、欢跳家乡舞蹈。

    “武昌实验小学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是博乐市第一小学五年级7班的穆斯丽麦,是一名维吾尔族姑娘,今天在云端与大家相聚相识,我非常开心!”视频里,穆斯丽麦微笑着与武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打招呼。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武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思瑞用一首诗作为自己的开场白,大方地向新疆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

    课后,陈思瑞说,同学们感受到了各民族密切交往、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大家的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穿针引线让两地学生携手同游

    这堂特别的思政课后,在陈晴的努力下,两校学生不断通过网络和书信沟通交流,结成了好友。

    陈晴介绍:“维吾尔族的凯热玛和汉族的王玺茜是我促成的第一个结对伙伴,她们通过写信相互认识,通过同过中秋节成为好朋友,通过研学旅行一起登黄鹤楼、携手巡边境描界碑。”

    王玺茜告诉记者:“老师组织我们两家视频通话,我和凯热玛在微信中互致问候,平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期末考试的时候互相打气、送祝福。”

    结对活动为凯热玛打开了一扇窗,让她了解了新疆以外的生活,让她收获了不一样的友谊。后来陈晴陆续又帮助新疆博乐的学生与武汉的孩子结对,“听到博乐的学生说,长大了要考武汉的大学!看着孩子越来越自信开朗,我特别开心,我觉得我所做的特别有价值”。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要提升边疆的教育质量,就需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为此,陈晴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竭尽所能地帮助少数民族教师磨课研课,提高业务能力。

    蒙古族教师特尔格丽是陈晴在博乐一小的第一位徒弟,彼时,特尔格丽只是一位刚任职2年的语文教师,陈晴带着她一起研究教材、课标,反复磨课到深夜。短短一年,特尔格丽快速地成长,现在已是博乐市道德与法治的兼职教研员、学校的副首席教师。陈晴不断推动教育援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努力为受援单位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