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深入推进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25
武汉市深入推进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基层治理为着力点,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的工作路径,形成了各民族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武汉实践”。

    健全机制,构建共管大格局先后与新疆喀什、青海西宁、甘肃天水、宁夏吴忠、四川阿坝等11个地区签订协作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干部互派、经贸互促,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在社区建立民族团结服务站、红石榴服务窗口26个,为来汉各民族群众给予同等享受就业、社保、教育、落户等20项服务项目,将“流动”变为“融居”,帮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发展”。
    党建引领,发挥共建全职能坚持以红色阵地为纽带,将社区资源进行整合,融合党群服务阵地、“五社联动”活动阵地、“两新”组织互动阵地,发挥社区综合文化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作用,为各族群众提供全天候、便捷、高效的服务,有效拉近各族群众关系,增强“邻聚力”,提升了各族群众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通过开展“五问”行动,把民意、民智、民心、民力紧紧地聚拢起来,使社区实现从 “唱独角戏”向 “奏和谐曲”转变。

    群策群力,增强共事同心力立足聚焦居民所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建辖区居民、下沉党员、网格员、社会组织等一支支活跃在社区一线的志愿服务队伍,从“一条线”到“一股绳”,以各民族群众“共同”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华锦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33个志愿服务队,2000多人。爱心义卖的“巧姐姐”、义务巡逻的编外警察、以残助弱公益理发的“爱之翼”……各族群众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凝聚各族群众共同缔造幸福家园的“同心力”。

    打造平台,解决生活烦心事打造“社区+大家庭”服务平台,建立了“同心红石榴”、“红色物业”、“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顺心吧”志愿服务队等各类民生服务“品牌”。社区天然气管道更换、电动车棚改造、留守孤独老人帮扶、暑期孩子看管等一系列问题困难得到解决。起义门社区开展“服务一公里 共筑邻里情”系列活动,组织健康医疗、公益理发、法治宣传、红色教育、家事调解专业服务团队进社区开展活动,累计举办30余场次4000余人参加,通过点点滴滴小事,将“用好邻里人、办好邻里事、筑牢邻里情”理念融入各族群众心中,各族群众对“家”的归属感更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更深。
    凝聚共识,发挥共创正能量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寻求各民族共创美好生活与幸福家园的“最大公约数”。编印发放汉维双语《武汉市外来各民族群众服务指南》、《民族政策法规学习汇编》。举办西北地区来汉人员餐饮、健康卫生、政策法规专题培训班,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引导适应城市法治化管理。在全市14个社区教育服务点,实行“线上+线下”双线授课,扩展“1+X”教学模式,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同时开设技能培训、心理辅导、音乐赏析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江夏区建立“石榴籽云创”平台,营造了网络空间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宣传氛围,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网上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展馆”。

    扶持引导,激励协同共发展积极支持外来各族群众在汉创业发展,实施专项培训项目、就业促进项目,统战民宗、人力资源、社区、职校等多方联动,开展餐饮家政、电子维修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其掌握一技之长。在湖北新东方烹饪学校开办边疆地区在汉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学员全部实现在汉对口就业。依托社区新就业群体驿站,整合网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的岗位资源,开展就业服务推介,目前通过社区岗位推介已有1000余人实现就业。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致力于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斯郎·丹增曲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在汉创业并带动家乡各族群众就业的库尔班江·泰吾克力、全国最美抗疫志愿者马文德等一批在汉创业就业发展的先进典型。


相关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