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创新引领,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10
武昌区:创新引领,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武昌区:创新引领,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长江日报 03版 当先锋打头阵

覃柳玮 吴迪

武昌区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标杆。

    6日,位于武汉数创大厦23楼的武汉纵横天地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里,空间规划事业部总监欧阳梦男正在与同事开会讨论公司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工作。

    武汉数创大厦所在的武昌区杨园街道曾是新中国近代早期的“工业丛林”和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如今,这里已“腾笼换鸟”,聚集起70多家数创企业,成为武昌数字经济的核心承载区。

    今年以来,武昌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努力探索城市中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大力培育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处于价值链高端、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绿色产业,切实激发老城区发展活力。

    武昌区委书记余松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立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区GDP突破2200亿元,各类500强企业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突破100家。”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落户武昌,2022年,武昌区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武昌成为全国唯一具备碳交易、碳结算、碳登记和碳普惠功能的城区。

    武昌区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金融集聚区。为全力支持“中碳登”发展,武昌区积极打造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汉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武汉碳清算所等平台,积极落实“碳共识”“碳述职”“碳招商”“碳创新”四项行动。

    8月17日,在上海举办的湖北省武汉市双碳产业招商推介会上,武昌区成功签约8个双碳产业项目。

    位于武汉大学西门附近的斗转科技园是武昌区唯一的北斗应用产业园,也是武汉市首批数字经济产业新建示范楼宇。目前,这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40余家。

    2022年10月,武昌区发布发展数字经济的总规划——“黄鹤楼星空”计划,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首义科创母基金,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中心城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余松表示:“武昌区现有6位北斗领域院士,以及全国第一家测绘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武昌的多元场景、多样生活、便利交际以及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一批软件服务企业落户,发展北斗应用和软件服务具有深厚的优势。我们将深耕这两个细分领域,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武昌区坚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一方面,规划建设武昌滨江数创走廊,目前已建成数字经济楼宇园区武汉数创大厦。另一方面,打造40万平方米的中科·武大智谷,加快建设小洪山科学城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目前,全区集聚了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企业占比达75%。

    与此同时,武昌区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提升金融产业“含金量”。武昌区集聚了300余家金融监管机构及总部型法人金融机构,100余家基金、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形成了门类齐全、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提升工程设计产业“含绿量”。作为武汉设计之都的核心承载区,武昌工程设计企业达4677家。围绕铁四院、长江沿岸铁路集团等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武昌区进一步做强杨园“设计之都”。

    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商业商务产业“含新量”。武昌区集中了文化和旅游类企业近8000家,有24家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示范基地。当前全区正积极开展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加快发展。

    在商业商务领域,武商梦时代已经盛大开业,武汉SKP、武昌万象城、武昌龙湖滨江天街将于明年建成开业,明后年预计增加新型商业空间85万平方米。

    “武昌区要坚持高定位、高目标,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余松表示。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