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纲:1800年武昌古城灵韵英雄气概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11
卢纲:1800年武昌古城灵韵英雄气概

12月8日,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湖北省政协委员卢纲做客方志讲堂。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长江网记者周庭怿

“城之源,源于楚国800年;城之根,文武黄鹤楼;城之殇,一代悲情英雄;城之兴,明清以来城建;城之魂,敢为天下先;城之脉,惟楚有材。”12月8日,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湖北省政协委员卢纲做客方志讲堂,以《武昌古城1800年纵横谈》为题,带领大家穿越了武昌的古往今来,走进武昌1800年的古城史、英雄史、文化史。谈及武昌城的英雄气概总结道:武昌城留下了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奉献牺牲的英雄气概等诸多丰厚珍贵的精神遗产。

岳飞曾在此写下《满江红·写怀》

“他一生最辉煌的阶段都在武昌”

黄鹤楼远景。图片源自武昌区委宣传部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2023年初,影片《满江红》火遍全国,影片中“精忠报国”的精神震撼人心,一首《满江红·写怀》更是脍炙人口,而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写怀》就在武昌所作,这首词被誉为“一词压两宋”。

卢纲介绍,岳飞在武昌还写了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岳飞一生最辉煌的7年在武昌。他在武昌驻军7年,三次北伐:1134年,第一次北伐,收复中原6郡;1136年,第二次北伐,连克数州,废掉伪齐;1140年,第三次北伐大败金兀术,收复中原,却被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心血,功亏一篑,武昌见证了岳飞军事生涯的辉煌和壮志未酬的愤懑。”卢纲说。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流传千年。卢纲介绍,据《宋史》记载,岳飞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他赤脚扶灵,从武昌小东门出城,一路送母亲至庐山安葬。武昌城明代重修时多个城门改名,其中小东门被改名为‘忠孝门’,以此纪念岳飞为母守孝之举。

敢为天下先打响革命第一枪

“112年前,世界记住了铁血的武汉”

“112年前的那一炸,炸醒了沉睡的中国;112年前的那一炮,让世界记住了铁血的武汉。”辛亥武昌首义的故事广为人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面对满城戒严、风声鹤唳的严峻局面,生死一搏,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

卢纲在讲堂中分享了辛亥革命中这样一段故事:深夜11点,起义军将大炮、山炮架上了蛇山、起义门城楼等地,只等步兵举火为号提供靶标。为找到点火人,起义军找到位于第八镇司令部附近名为“乾记衣庄”的裁缝店,与老板商量借其店铺点火的事情,并承诺起义成功后照价赔偿,“老板听后立刻说,‘这说哪里的话?推翻清朝人人有责’,于是自己动手点着了他的衣店。”

卢纲感慨,“湖北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我们的先辈是这个城市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儿女、民族的有功之臣。他们为点亮中华民族的未来,置家财和生死于度外,他们代表着这座城市普通人中无数的有名、无名英雄。”

张之洞湖北新政

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辛亥革命第一枪何以在武昌打响?卢纲认为,要追溯到张之洞主政时期的湖北新政,无形之中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准备了一切必要条件:办教育为革命准备了大批人才,发展经济为革命准备了大量钱粮,抓军工为革命准备了枪炮弹药,“特别是组建湖北新军,直接为革命准备了武装力量。后来孙中山先生也评价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卢纲介绍,张之洞驻武昌主持两湖大政达18年之久。他不仅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更是外建铁路、内修市政,奠定了武昌基本城市格局和近现代化的初步样貌。“沿长江,他主持修建了武昌到上游金口的武金堤、武昌到下游青山的武青堤。开办电报局、电话局、水电厂等市政公用设施。修筑南向通往粤汉铁路火车站的通湘门,成为武昌城第十个城门。到了清中后期,张之洞亲自主持创立自强学堂,就是当今的武汉大学前身,领一时风气之先。”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武昌古城1800年,先后经历三国夏口土城、南朝郢州石城、唐宋鄂州陶城、明代武昌砖城、晚清鄂督扩城、民国十年兴城等6次较大规模的建城、扩城、兴城运动。历史演绎武昌,最终成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