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498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10-11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498号提案的答复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五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我局牵头制订“一方案、一规划、一政策、一细则”,打出了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目前,我局已牵头制定印发《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及《实施细则》。为发挥金融集聚区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带头作用,我局鼓励金融业发达的区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金融亮点板块,并将金融集聚区建设布局纳入市级政策文件。市级层面,由市人大常委会胡立山主任牵头组建武汉金融城工作专班,采取帮包推进机制,加快武汉金融街(建设大道)、武汉金融城(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支持江汉区打造“一街一城”产业格局。

二、加大招商力度,培育金融增长新引擎

我局将金融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持续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2021年引进国金期货湖北分公司、大有期货武汉分公司、国融证券武汉分公司、信达证券湖北分公司、众诚保险湖北分公司、现代财产保险湖北分公司,共6家区域总部金融机构。为做好2022年度全市金融项目招商工作,我局积极联系各区、对接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了解引进新设总部分公司的意愿、落户选址时的参考因素、对我市相关招商引资支持政策的意见建议等,形成《武汉市金融招商项目库》并明确局联系处室联系人,专人负责跟进项目进展情况。7月9日,在武汉举办的夏季经贸交流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金融签约项目达到10个,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创新基地等各种业态,其中江汉区有3个金融招商项目签约,涉及碳中和产业基金和零碳金融产业示范中心、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市地方金融局、市商务局、江汉区协调联动,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重点项目落地。2017-2021年江汉区完成金融招商引资额分别为60.53亿元、100亿元、123亿元、179.5亿元、159.3亿元。江汉区近5年引进各类金融机构44家,其中,银行类机构2家,保险类机构12家,证券期货类机构12家;5年来引进企业2021年纳税超过亿元企业1家,5000万元的2家,1000万元的6家。推动江汉区引进省中小微企业融担和市融担,省市级普惠金融国资平台全部落户江汉区;引进重量级“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对接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商讨合作事宜,以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逐步推进基金等新兴金融板块集聚。今年以来江汉区引进武汉天时国际保险经纪公司、中信期货中南分公司等4家企业,正大力推进开域国际、恒生电子、华软集团等重点在谈项目落地,填补江汉区大型金融科技企业空白,以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集聚。

三、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科技赋能成效明显

科创金融形成特色品牌。截至2021年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106.5亿元,同比增长21.8%;投贷联动贷款余额33.88亿元,同比增长24.79%,对应投资总额61.45亿元,同比增长29.37%。2021年,我市出台《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通过人民银行总行验收,目前正启动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申报,相关方案已经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待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今年我局又会同市科技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印发《武汉市科技型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指引》(武银营〔2022〕27号),在全省率先推出“科担贷”产品,截至2022年5月,今年全市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服务科技型企业新增357家,融资担保贷款金额8.07亿元。绿色金融试水破冰。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6家银行签署1200亿元全国最大碳金融授信,创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全国首单碳配额托管业务、全国首个碳保险业务,开发全国首个碳现货远期交易产品。2021年6月,我市成立由地方政府、央企、上市公司等共同设立的100亿元“武汉碳达峰基金”,积极筹建“碳中和绿色产业发展基金”。7月15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落户武汉。科技赋能金融成效明显。我局积极推进武汉市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简称汉融通)建设,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以汉融通为基础,归集地方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银行机构数据,打造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以“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为三大突破口,促进数据流通互联、融合应用,打造武汉数字金融创新生态。截至2022年5月末,汉融通平台已入驻银行26家、对接融资企业9.47万户,累计促成融资12.17万笔,融资总额2756亿元,累计拨付纾困贷款贴息资金15.4亿元。目前,武汉市301线上首贷服务专区、青创贷专区已经设立,创业担保贷款等专区正在筹备上线中。

四、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推动要素市场建设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助力企业直接融资。指导江汉区建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区,强化集聚区与孵化器、加速器的联动发展,推动技术、资本、创意、人才实现全方位合作;指导推动江汉区引进功能性平台,联合省高投共建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北资本市场培育基地,发挥综合资本服务作用,助推企业上市;帮助江汉区对接汇报,争取省金融局支持,力争北交所基地落户江汉区。探索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引进华发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业务;引导武汉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农产品交易所规范发展。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抢占数字革命先机。我市已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人行武汉分行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市地方金融局、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点申报落地事宜。拟参与试点的银行成立工作专班,依据自身特色优势,选定差异化应用场景,拟定数字人民币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复制已试点地区的成熟经验,广泛走访调研业务合作意向单位,就数字人民币业务合作达成共识,打牢试点基础。

五、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促进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信用培植工程。会同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武汉市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武银营〔2022〕13号)》,将做好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作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工作予以推进,力争全年成功培植中小微企业200家。积极开展地方金融组织分类评级。2021年对全市113家小贷公司开展分类评级、对94家典当开展年审评级工作。开展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分支机构清理规范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处置。发挥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作用。该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各类舆情信息收集、企业全息画像、关联方拓扑图等对全市涉及金融风险企业行为进行监测预警,在综合利用多方数据资源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为技术支撑,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设立了“白鳍豚指数”分析模型,通过企业非法性指数、投诉率指数、收益率指数、特征性指数、传播力指数等五个维度数据,综合分析计算出企业风险程度,2022年5月实时监测企业48.69万家,发现风险隐患企业865家,督促各区及时应对摸排、依法处置。畅通咨询投诉渠道。针对群众咨询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强化回应质效。将金融机构投诉办理人员标识为联系经办人,减少中间信息传导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处理投诉工作规范和工作纪律,编制《银行、保险类投诉件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实行投诉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全面提升投诉办理效率。2022年1-5月,我局办理各渠道咨询信访投诉件总量达6917件。其中,办理市民热线电话咨询投诉件6401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0%以上;办理阳光信访件172件、国家信访局重复信访件7件;办理武汉市全媒体监督平台咨询投诉件9件;办理金融网咨询投诉件328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