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2-10-24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对市政协第十次会议第2022003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优化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植物品种配置的建议办理情况复如下:

根据调查摸底,武汉市已建成口袋公园380个,绿化面积约190公顷,且每年还在持续建设口袋公园,未来三年,将建成300个口袋公园。

一、近年来口袋公园建设情况

十三五”以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深入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坚定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职能,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等工作,其中,口袋公园是武汉市为民办实事之一,为将“口袋公园出门见”办好办实,市园林和林业部门立足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绿色惠民”活动,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建成了常青藤、汉阳门、滑板公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今年继续实施80个口袋公园建设,为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碳汇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学习碳汇先进经验。我局先后赴北京市园林绿化、塞罕坝林场、湖北省碳交易中心等单位学习碳汇、碳交易相关政策及先进经验,邀请国家林草局碳汇专家培训授课,进一步增强对林业碳汇工作的了解及重要性认识。

二是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前期,我局组织开展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266亿元,其中森林固碳释氧价值约60亿元。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正在进行武汉市森林湿地碳汇潜力分析研究,探索建立林业碳汇的武汉模式。

三是开展武汉市行道树资源情况调查查清行道树现状信息查清新栽、补栽、更换行道树的位置、品种、规格等信息查清林荫路实施情况,形成林荫路推广率数据和台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武汉全市共种植行道树70万余株,樟树高居榜首,数量约为33万株,第二至第六位依次为悬铃木(12万)、栾树(10万)、广玉兰(5万)、银杏(4万)和水杉(4万),除此之外还有重阳木、女贞、无患子等。

四是加强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将日常中心工作与科技工作相结合,为园林和林业行业解决了疑难问题,积累总结了科技经验。

是建立首批“碳中和林”基地。在蔡甸和新洲选取两处火烧及采伐迹地,建立首批“碳中和林”基地,用于抵消会议、赛事、展销等大型活动的碳排放,总面积1112亩,造林后预计未来30年累计可产生碳汇量3万吨左右。2021年8月25日武汉市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正式授牌在倡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上起到了示范效应。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三、碳汇工作实施成效

(一)持续开展绿化建设及植树造林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满江城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2021年,全市新增绿地1002.8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23个(含口袋公园103个)。全市建设区绿化覆盖率14.74%,绿地率40.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绿化2.14万亩,森林面积179.2万亩;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达到14.74%和 840.87万立方米

(二)全面构筑绿色长廊。实施通道绿化建设和提升改造400多公里,新增绿量1万多亩。

)切实强化生态保护。强化对全市18个自然保护地管理,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年年达标,森林火灾受害率0.058‰,低于控制目标。严守资源消耗上限,林地林木资源利用严格控制在限额

范围内。

(四)20223月,局组织召开2022年园林和林业科研课题和推广项目专家评审会,对《以提升武汉森林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研究》、《武汉市城市绿地碳汇及其潜力评估》等19个课题进行评定,并予以立项目前两个碳汇课题都处于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阶段。

(五)2019年,由生态环境局牵头,我市联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委会,通过“碳积分”平台和企业捐赠的11万余吨碳吸收量创新模式,成功实施了军运会“碳中和”。

四、下步工作措施

全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将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增绿护绿的职能作用,继续着力于城市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力争到203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森林蓄积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湿地率稳定在18.9%

一是持续实施口袋公园建设。通过养护调整、绿化改造等方式,在植物配置上选择具有较强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如栾树、法桐、樟树、樟树、银杏等,净化城市空气。结合湿地花城建设,科学增加开花植物,推荐使用樱花、梅花、月季、紫薇、木芙蓉、美人梅等花灌木和常绿鸢尾、翠芦莉、超级鼠尾草、石蒜等宿根花卉地被,以及凌霄、藤本月季等藤蔓植物的新优品种和高品质苗木。

二是做好制度设计。加强与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系,探索建立我市碳汇的管理、交易、监管等制度和技术规范,构建完整制度体系,为开展碳汇工作提供理论和制度支撑推进建立覆盖全市碳通量监测网络体系,掌握林业碳汇动态变量,为“双碳”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三是加大园林和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建立绿地碳汇评估方法体系,评估绿地碳汇现状及其时空变规律,研究不同植物类型对碳汇影响因素,并结合规划、群落演替与植物生长规律,揭示我市绿地碳汇潜力及减排增汇路径。

是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开展碳汇宣传,广泛吸引企业、群体、个人参与碳汇造林营造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氛围。充分利用好碳中和林基地,在汉马、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大型活动中积极推进碳中和,抵消活动的碳排放,实现活动的碳平衡。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