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解读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2-10-31
《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解读

近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研究批复了《武汉市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编制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围绕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武汉市深入推进了国土空间优化工作,城市空间格局不断巩固、空间保障力度持续加强、资源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在“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下,也反映出了在安全、韧性、宜居等方面空间治理的短板问题。“十四五”时期是武汉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湖北“一主引领”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打造“五个中心”的关键五年;也是武汉跨越2万亿GDP发展阶段,推进“疫后重振”,全力推进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的重要五年。

为落实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十四五”新战略、新要求,推进实施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撑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武汉市“十四五”规划工作部署安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并经过深入调查评估、反复论证衔接,广泛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后,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复实施。

二、《规划》编制总体考虑

一是注重远近结合。将本次“十四五”空间规划编制与全市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工作同步推进,统筹2025与2035年关系,在满足2035年总体规划目标定位、空间格局、环境影响评价等条件下,制定2025年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指标、布局,确保符合全市总体战略和环境保护要求。

二是突出重点研究。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本《规划》编制之前,根据市领导批示,组织完成了《武汉疫后重振规划》、《武汉市重点功能区体系规划》、《武汉市“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标志性区域、工程、建筑研究》、《武汉市“五个中心”集中区域及总体空间格局研究》等专题报告,为本《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强化引智借脑和横向衔接。在《规划》编制初期,即开展网上征集市民意见活动。在《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后,多次组织开展专家咨询会、座谈会,邀请省市专家进行指导。同时,在编制过程中,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区、各部门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衔接,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建议、规划纲要起草工作。

三、规划框架与主要内容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落实国家新格局和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目标,立足打造“五个中心”,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空间支撑,处理好远期战略与近期目标、空间保障与资源保护、总体格局与要素配置的关系,形成了5个部分构成的规划框架:

第一部分是实施评估。对“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总体上,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大提升,城市功能和布局不断优化,但仍然存在区域引领带动不够、空间资源配置欠佳、资源保护压力较大、城市品质发展不足、用地绩效不高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国土空间面临形势。从外部发展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城市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体认为,与“十二五”、“十三五”侧重打骨架、重建设相比,“十四五”时期将转向提品质、强功能,面临“四个变化”:一是更加突出全域功能品质提升,发挥“双循环”节点作用,推动城市圈同城化,打造标志性区域;二是更加突出全要素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生态文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三是更加突出全专项系统韧性发展,以人为中心,补短板,提高城市韧性、安全、宜居水平;四是更加突出全周期空间治理,促进集约节约,引导发展方式转型。

第三部分是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核心指标和空间战略。落实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围绕“五个中心”,加强空间支撑, 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结合自然资源部市级总规指南、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指标体系,从规模管控、底线约束、专项配置、空间效率四个方面,综合提出“十四五”国土空间发展的主要规划指标。

第四部分是主要规划任务。担当国家、湖北省赋予武汉的责任,立足城市能级、城市品质“双提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规划从强化一主引领、生态文明、人民至上、现代化治理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空间保障、资源保护、专项配置、空间治理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建立了 “主要任务-行动计划-重点工程”的“十四五”空间支撑体系:

一是强化“一主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保障体系。以“优布局、强功能”为核心,建立“区域-市域-重点功能区”的空间保障体系,实施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市域空间格局提升、重点功能区片等3大行动计划,策划了武汉城市圈重点临界地区共建、重点廊道培育、重点要素共建共保等实施工程,构建市域“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支撑“五个中心”建设的29个市级重点功能区,并打造两江四岸等10个标志性区域。

二是落实生态文明,建立高水平的资源保护体系。以“塑网络、促修复”为核心,着重完善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利用的体系,重点实施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长江大保护、蓝绿网络、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等4大行动计划,策划了生态框架巩固、耕地资源保护、江滩公园建设、郊野公园建设、重点矿山修复等15个重点工程。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完善高品质的专项配置体系。以“补短板、提韧性”为核心,推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工程,重点实施综合交通效质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增强、公共卫生防护保障、公共服务品质提档等4大行动计划,策划了地铁城市、安全防灾、疫情救治、老年友好等17个重点工程。

四是提高治理水平,健全高效能的空间治理体系。按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围绕全周期规划建设理念,重点实施空间利用方式转变、空间精细管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等3大行动计划,形成集约、高效、精致的国土空间。

第五部分是规划实施保障。包括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健全规划实施政策、加强规划实施监测等3个方面的要求,加强机制保障,确保规划实施。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